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蓝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短周期元素M、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M、W、X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M的氢化物与Z的氢化物反应所得产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3XO4强于HMO3
C. X与Z形成的所有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 Y与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13
2. 室温下, HF溶液与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有关混合后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水电离产生的为
B.
C. 升高温度,增大
D.
3. 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共amol,加一定量盐酸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的溶液中不含Fe3+,同时收集到bmol氢气,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
A. (a-b)mol B. (a+b)mol C. (a-b)mol D. bmol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Al(SO4)、②NH4Cl、③CH3COONH4、④NH3·H2O;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④
B. 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mol/L,若a>7时,则该溶液的pH一定为14
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和NaHS混合溶液中:c(Na+)+c(H+)=c(S2-)+c(HS-)+c(OH-)
D. AgCl悬浊液中存在平衡:AgCl(s)Ag+(aq)+Cl-(aq),往其中加入少量NaCl粉末,平衡会向左移动,Ksp减少
5. 某种兴奋剂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遇FeCl3溶液显紫色,属于苯酚的同系物
B. 1mol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Br2和NaOH均为4mol
C. 滴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紫色褪去即证明该物质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D. 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可能位于同一平面
6. 把300ml有Ba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分成3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等体积4bmol/L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使产生的沉淀溶解。则该混合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
A. 20a+3b B. 20a/3+b C. 2a+3b D. 10a+2b
7.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含有Fe2O3悬浊液中通入HI:Fe2O3+6H+=2Fe3++3H2O
B. Na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SO完全沉淀:2H++SO+Ba2++2OH-=BaSO4↓+2H2O
C. 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CaCO3+2H+=Ca2++H2O+CO2↑
D. 将1mol/LNaAlO2溶液和1.5mol/LHCl溶液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6AlO+9H++3H2O=5Al(OH)3↓+Al3+
8. 将11.9 g由Mg、Al、Fe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合金质量减少了2.7 g。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生成了6.72 L NO(标准状况下),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则最终所得沉淀的质量为
A. 22.1 g B. 27.2 g C. 30 g D. 19.4 g
9.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时,无论哪种过量,都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有
①碳酸钠溶液与盐酸②偏铝酸钠溶液与盐酸③硫酸铝溶液与氨水④碳酸氢钙溶液与澄清石灰水⑤碘化亚铁溶液与氯水⑥铁与稀硝酸
A. 1个 B. 2个 C. 4个 D. 5个
10.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颜色变暗:4Na+O2=2Na2O
B. 铝条插入烧碱溶液中,开始没有明显现象:Al2O3+2OH-=2AlO+H2O
C. 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为浅绿色:3Fe+8H++2=3Fe2++2NO↑+4H2O
D.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产生气体:+OH-=NH3↑+H2O
11. 下列与有关非金属元素叙述以及推理结果不正确的是( )
①非金属性F>Cl,故将F2通入NaCl溶液中,发生反应为F2+2Cl-=Cl2+2F-
②非金属性F>Br,故酸性:HF>HBr
③非金属性S>As,故前者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更强
④非金属性O>N,故O2与H2化合比N2更容易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
12. 元素周期表短周期中的X和Y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合物XY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Y3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 XY3中的各原子最外层一定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 X和Y一定不属于同一主族
D. 若Y的原子序数为m,X的原子序数可能是m±4
13. 以下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F2在暗处遇H2即爆炸,I2在暗处遇H2几乎不反应
B. “NO2球”在冷水中颜色变浅,在热水中颜色加深
C. 氯原子与钠原子形成离子键,与硅原子形成共价键
D. H2O在4000℃以上开始明显分解,H2S用酒精灯加热即可完全分解
14. 下列各组中的实验步骤及现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及现象
A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试样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B
制取氯气并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MnO2和稀盐酸气体褪色
C
证明酸性条件H2O2氧化性比I2强
碘化钠溶液溶液变蓝色
D
探究浓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FeCl3和KSCN混合溶液红色变深
A. A B. B C. C D. D
15. 某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A和1.0 mol B,反应A(g)+B(g)C(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
15
25
35
n(A)/mol
1.0
0.85
0.81
0.80
0.80
A. 反应在前5s的平均速率v(A)=0.15 mol/(L·s)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0.41 mol·L-1,则反应的ΔH>0
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C,达到平衡时,C的分解率大于80%
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 mol A、0.2 mol B和1.0 mol C反应达到平衡前反应速率v(正)P,则酸性:HNO3>H3PO4,故B错误;
C.P和Cl可以形成PCl3和PCl5,PCl5中P原子最外层数是10个,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S的最高正价为+6,Cl的最高正价为+7,最高正价之和为13,故D正确;
故选:D。
2. 室温下, HF溶液与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有关混合后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水电离产生的为
B.
C. 升高温度,增大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等体积等浓度的HF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NaF,溶液中水解促进水的电离,由水电离产生的大于,故A错误;
B.依据溶质物料守恒分析计算,室温下, HF溶液与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生成NaF,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故B正确;
C.氟离子水解过程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进行,减小,故C错误;
D.HF是弱酸,等体积等浓度的HF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NaF,溶液中水解呈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故D错误;
故选B。
3. 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共amol,加一定量盐酸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的溶液中不含Fe3+,同时收集到bmol氢气,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
A. (a-b)mol B. (a+b)mol C. (a-b)mol D. bmol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铁部分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部分铁的物质的量与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即为bmol;其余的铁与氧化铁以等物质的量溶于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发生反应:;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故A正确;
故选:A。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Al(SO4)、②NH4Cl、③CH3COONH4、④NH3·H2O;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④
B. 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mol/L,若a>7时,则该溶液的pH一定为14
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和NaHS混合溶液中:c(Na+)+c(H+)=c(S2-)+c(HS-)+c(OH-)
D. AgCl悬浊液中存在平衡:AgCl(s)Ag+(aq)+Cl-(aq),往其中加入少量NaCl粉末,平衡会向左移动,Ksp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A.Al3+抑制水解,CH3COO-促进水解,NH3·H2O微弱电离,因此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④,故A正确;
B.若a>7时说明水的电离被抑制,则该溶液可能是酸,也可能是碱,溶液的pH不一定为14,故B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c(Na+)+c(H+)=2c(S2-)+c(HS-)+c(OH-),故C错误;
D.Ksp只与温度有关,加入氯化钠固体Ksp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5. 某种兴奋剂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遇FeCl3溶液显紫色,属于苯酚的同系物
B. 1mol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Br2和NaOH均为4mol
C. 滴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紫色褪去即证明该物质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D. 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可能位于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显紫色,苯酚的同系物应符合有且只有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连一个羟基,其余全部是烷烃基,A错误;
B.与浓溴水反应酚类为邻对位上的氢被溴取代,左边苯环邻对位上只有一个H,右边苯环邻对位上有两个H,还有一个C=C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共消耗4 mol的Br2;3个酚羟基、一个氯原子,氯原子水解又产生1个酚羟基,1mol该有机物消耗5mol氢氧化钠,B错误;
C.能使酸性KMnO4褪色的官能团有酚羟基、C=C、苯环上的甲基,C错误;
D.苯环和碳碳双键均是平面形结构,因此分子中碳原子有可能均共平面,D正确;
答案选D。
6. 把300ml有Ba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分成3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等体积4bmol/L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使产生的沉淀溶解。则该混合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
A. 20a+3b B. 20a/3+b C. 2a+3b D. 10a+2b
【答案】A
【解析】
【详解】把300ml有Ba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分成3等份,每份体积为100mL,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溶液中钡离子的物质的量为amol,c(Ba2+)=;另取一份加入等体积4bmol/L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使产生的沉淀溶解,结合反应:可知,n(Al3+)=,该溶液中c(Al3+)= ,根据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一定体积溶液浓度不变可知原溶液中c(Ba2+)=;c(Al3+)= ;根据电荷守恒:2c(Ba2+)+ 3c(Al3+)=c(Cl-)=(20a+3b) ,故A正确;
故选:A。
7.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含有Fe2O3悬浊液中通入HI:Fe2O3+6H+=2Fe3++3H2O
B. Na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SO完全沉淀:2H++SO+Ba2++2OH-=BaSO4↓+2H2O
C. 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CaCO3+2H+=Ca2++H2O+CO2↑
D. 将1mol/LNaAlO2溶液和1.5mol/LHCl溶液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6AlO+9H++3H2O=5Al(OH)3↓+Al3+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含有Fe2O3悬浊液中通入HI:Fe2O3+6H++2I-=2Fe2++3H2O+I2,A项错误;
B.Na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SO完全沉淀:H++SO+Ba2++OH—=BaSO4↓+H2O,B项错误;
C.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CaCO3+2CH3COOH=Ca2++H2O+2CH3COO-+CO2↑,C项错误;
D.将1mol/LNaAlO2溶液和1.5mol/L的HCl溶液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6AlO+9H++3H2O=5Al(OH)3↓+Al3+,D项正确;
答案选D。
8. 将11.9 g由Mg、Al、Fe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合金质量减少了2.7 g。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生成了6.72 L NO(标准状况下),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则最终所得沉淀的质量为
A. 22.1 g B. 27.2 g C. 30 g D. 19.4 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将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分别生成Al3+、Fe3+、Mg2+离子,根据电子守恒,金属共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和氮原子得电子的量是相等的,生成了6.72L NO,即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是,根据前后发生的整个过程的反应,知道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碱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n(OH−)=0.9mol,从金属单质转化为其氢氧化物,增加的是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沉淀的质量(包括氢氧化铝)等于11.9g+0.9mol×17g/mol=27.2g,但是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后,不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开始合金质量减少了2.7g,所以沉淀氢氧化铝的量是7.8g,最终所得沉淀的质量=27.2g−7.8g=19.4g.
故答案选D
9.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时,无论哪种过量,都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有
①碳酸钠溶液与盐酸②偏铝酸钠溶液与盐酸③硫酸铝溶液与氨水④碳酸氢钙溶液与澄清石灰水⑤碘化亚铁溶液与氯水⑥铁与稀硝酸
A. 1个 B. 2个 C. 4个 D. 5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碳酸钠溶液与盐酸,碳酸钠少量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盐酸少量时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不同;
②偏铝酸钠溶液与盐酸,盐酸足量时反应生成氯化铝;盐酸少量时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方程式不同;
③硫酸铝溶液与氨水,无论用量多少只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方程式相同;
④碳酸氢钙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无论用量多少离子方程式均为:;
⑤碘化亚铁溶液与氯水,氯水少量时只氧化碘离子;氯水足量时亚铁离子和碘离子均被氧化,离子方程式不同;
⑥铁与稀硝酸,铁少量时反应生成硝酸铁、NO和水;铁足量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不同;
故无论哪种过量,都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有③④;
故选:B。
10.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颜色变暗:4Na+O2=2Na2O
B. 铝条插入烧碱溶液中,开始没有明显现象:Al2O3+2OH-=2AlO+H2O
C. 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为浅绿色:3Fe+8H++2=3Fe2++2NO↑+4H2O
D.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产生气体:+OH-=NH3↑+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颜色变暗是因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方程式正确,故A不选;
B.铝条插入烧碱溶液中,开始没有明显现象,是因铝条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薄膜,首先发生反应的是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方程式正确,故B不选;
C.足量的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使溶液变浅绿色,离子方程式正确,故C不选;
D.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产生气体,同时还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2+SO+Ba2++2OH-=2NH3↑+2H2O+,故D选;
故选:D。
11. 下列与有关非金属元素叙述以及推理结果不正确的是( )
①非金属性F>Cl,故将F2通入NaCl溶液中,发生反应为F2+2Cl-=Cl2+2F-
②非金属性F>Br,故酸性:HF>HBr
③非金属性S>As,故前者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更强
④非金属性O>N,故O2与H2化合比N2更容易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将F2通入NaCl溶液中,F2先与水反应生成HF和O2,不与NaCl发生置换反应,①不正确;
②非金属性F>Br,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不能判断氢化物水溶液酸性的强弱,②不正确;
③非金属性S>As,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前者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更强,③正确;
④非金属性O>N,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H2更易化合,故O2与H2化合比N2更容易,④正确;
不正确的是①②,答案选D。
12. 元素周期表短周期中的X和Y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合物XY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Y3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 XY3中的各原子最外层一定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 X和Y一定不属于同一主族
D. 若Y的原子序数为m,X的原子序数可能是m±4
【答案】D
【解析】
【分析】短周期中的X和Y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合物XY3,X、Y的化合价为+3、-1价时,可能分别在ⅢA、VIIA;X、Y的化合价为+6、-2价时,可能均在ⅥA,还有可能为NH3、NaN3等。
【详解】A.通过以上分析知,XY3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NH3等,故A错误;
B.若为NH3时,则氢原子不是8电子的稳定结构而是2电子的稳定结构,故B错误;
C.若为SO3时,X和Y属于同一主族,故C错误;
D.若XY3为AlF3或PF3,Y的原子序数为m,X的原子序数是m±4,故D正确;
答案选D。
13. 以下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F2在暗处遇H2即爆炸,I2在暗处遇H2几乎不反应
B. “NO2球”在冷水中颜色变浅,在热水中颜色加深
C. 氯原子与钠原子形成离子键,与硅原子形成共价键
D. H2O在4000℃以上开始明显分解,H2S用酒精灯加热即可完全分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F2在暗处遇H2即爆炸,I2在暗处遇H2几乎不反应,故A错误;2NO2 N2O4 ,热水中平衡逆向移动颜色加深,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Cl>Si,所以氯原子与钠原子形成离子键,与硅原子形成共价键,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稳定性减弱,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H2O在4000℃以上开始明显分解,H2S用酒精灯加热即可完全分解,故D错误。
14. 下列各组中的实验步骤及现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及现象
A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试样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B
制取氯气并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MnO2和稀盐酸气体褪色
C
证明酸性条件H2O2氧化性比I2强
碘化钠溶液溶液变蓝色
D
探究浓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FeCl3和KSCN混合溶液红色变深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检验亚硫酸钠是否变质,即检验亚硫酸钠中是否存在硫酸钠,加入硝酸能将亚硫酸钠氧化成硫酸钠,不能进行检验,故A错误;
B.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能反应,故B错误;
C、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也能氧化碘离子,故C错误;
D、加入氯化铁固体,铁离子的浓度增大,溶液红色加深,说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说明浓度对平衡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15. 某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A和1.0 mol B,反应A(g)+B(g)C(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
15
25
35
n(A)/mol
1.0
0.85
081
0.80
0.80
A. 反应在前5s的平均速率v(A)=0.15 mol/(L·s)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0.41 mol·L-1,则反应的ΔH>0
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C,达到平衡时,C的分解率大于80%
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 mol A、0.2 mol B和1.0 mol C反应达到平衡前反应速率v(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两校联考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大学区联考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