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植被与土壤课件
展开层级一 “必备知识”梳理
一、植被与环境1.植物可以改造其生长环境条件:裸地→有少数种的植被生长→改造□1 等环境条件→更多种类植物生长→形成稳定的植被。 2.天然植被具有□2 当地环境的特征: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3 ,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4 。
二、主要植被类型1.森林(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5 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植物全年旺盛生长,种类丰富,常见□6 等现象。垂直结构复杂,藤本植物、□7 植物丰富等。 (2)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森林常绿,乔木多□8 叶片,植物的花期集中在□9 ,垂直结构较简单。
(3)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10 气候区。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树叶缩小为□11 ,以抗寒抗旱。
2.草原与荒漠(1)草原植被。
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枯黄的原因不同热带草原干季草类枯黄是适应气候干旱的结果,温带草原冬季草木凋零是适应气候寒冷的结果。
(2)荒漠植被: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可统称为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14 的形态和结构。
三、观察土壤1.土壤的组成: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15 、有机质、水分和□16 四种物质组成。
2.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1)土壤颜色: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2)土壤质地:按不同□17 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分类。
(3)土壤剖面构造。
四、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五、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为植物生长提供了□27 的条件;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 2.养护(1)对于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或者种植农作物产量较低的土壤,需要对其进行改良或□28 。 (2)优良的土壤要注重□29 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如采用休耕、种植绿肥、作物□30 、广施农家肥等方法。
土壤养护的两种措施(1)休耕:土地耕作一段时间后,暂停一段时间种植农作物,以恢复土壤肥力。(2)轮作:在田地中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可以调节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种类和含量。
层级二 “关键能力”突破
知识点1 植被 [命题探究] (2022年辽宁高考地理)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据此完成(1)~(2)题。
(1)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A.7月的热带季雨林B.12月的热带季雨林C.7月的落叶阔叶林D.12月的落叶阔叶林(2)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A.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B.月平均风速均减小C.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D.月平均温度均降低【答案】(1)D (2)B
[核心归纳]1.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环境对植物分布和个体形态的影响
3.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以森林植被为例,其群落结构复杂,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非常活跃,因此形成了以下功能,如表所示。
[能力运用]考向1 植被类型的判断 (2020年海南高考地理)下图示意从赤道到极地的典型植被景观类型。据此完成第1~2题。
1.一年中景观外貌四季变化鲜明的植被类型是( )A.甲B.乙C.丙D.丁2.下列山地中有丁植被类型分布的是( )A.巫山B.五指山C.富士山D.大分水岭【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甲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丙为亚寒带针叶林;丁为苔原。温带地区的气温在一年中变化较大,植被的景观随气温而变化明显,因此一年中景观外貌四季变化鲜明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B项正确。第2题,丁地的植被类型为苔原。五指山地处热带,巫山地处亚热带,海拔均相对较低,难以发育出苔原;大分水岭总体位于热带与亚热带,海拔也不高,发育不出苔原植被类型;富士山地处温带,且海拔为3 700多米,山顶能发育出苔原,故C项正确。
考向2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2022年江苏徐州模拟)植物学家发现,我国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存在一种短命植物,它们早春萌发,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有学者这样描述该地区短命植物的生长情况:“开春后,短命植物迅速生长。4—6月,沙漠里草绿花鲜,繁花似锦……”下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气象站10月至次年9月各月降水量统计图。据此完成第3~5题。
3.短命植物只在4—6月生长旺盛的原因是( )①降水丰沛 ②土壤水分较多 ③热量适宜 ④日照充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推测短命植物的形态特征是( )A.根系短浅B.多肉有刺C.叶面阔大D.植株粗壮5.制约7月短命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干旱C.温度D.放牧【答案】3.B 4.A 5.B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短命植物在4—6月生长旺盛的原因是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土壤水分较多,此阶段水热组合好,适合短命植物的生长,故②③正确;读图可知,10月降水更丰沛,①错误;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更充足,④错误。第4题,短命植物吸收积雪融水即可迅速生长,不必将根系扎向更深的土层中,所以根系短浅,A项正确;该类植物生长周期短,不会形成多肉、叶面阔大、植株粗壮的特点,B、C、D项错误。第5题,读图可知,7月份降水量较多,但气温高,蒸发旺盛,导致干旱缺水,制约短命植物生长,B项正确。
知识点2 土壤 [命题探究] (2022年山东高考地理)下图甲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a、b、c、d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乙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厘米土壤剖面。据此完成(1)~(2)题。
(1)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B.降水C.地形D.岩性(2)图乙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A.a处B.b处C.c处D.d处【答案】(1)C (2)C
[核心归纳]1.综合分析土壤的组成及剖面(1)组成物质。
(2)土壤剖面构造。
2.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1)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2)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3)气候与土壤。气候既可以直接影响土壤,也可以通过影响其他要素间接影响土壤。
(4)地貌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
(5)人类活动与土壤。
3.土壤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能力运用]考向1 土壤观察及土壤剖面(2022年辽宁大连模拟)浙江省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进行红壤野外观测实践,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中写道:红壤,剖面呈土红色,腐殖质含量高,质地较黏重,透气性差,呈酸性,并绘制了土壤剖面图(见右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报告的两处明显错误是( )①质地较黏重 ②腐殖质含量高 ③淀积层和淋溶层位置 ④母质层和母岩层位置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红壤形成过程中( )A.成土母质决定淋溶层厚度B.母岩层是其有机质主要来源C.高温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D.地形坡度影响其土层厚度【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红壤具有腐殖质含量低、酸性强、土质黏重的特点,①处正确,②处错误;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淀积层应位于淋溶层之下,③处错误;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为坚硬的岩石,母质层位于母岩层之上,④处正确。第2题,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中的养分状况;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气温高,微生物活跃,分解速度快,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保存;地形坡度大小影响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从而影响土层厚度。
考向2 土壤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2022年河北唐山模拟)土壤有机碳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土壤肥力的关键指标,其与土壤密度大致呈负相关。北京市西北部延庆区松山自然保护区地处燕山山脉海坨山南麓,森林覆盖率87.6%,海拔628~2 198米,土壤垂直变化明显。下图示意松山不同类型树林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变化(A→AB→B→BC→C土层深度逐渐增加到100厘米)。据此完成第3~4题。
3.松山不同类型树林土壤密度均值大小排序依次是( )A.油松林>针阔混交林>核桃楸林>山杨林>蒙古栎林B.核桃楸林>针阔混交林>山杨林>油松林>蒙古栎林C.蒙古栎林>油松林>针阔混交林>山杨林>核桃楸林D.核桃楸林>山杨林>油松林>针阔混交林>蒙古栎林4.形成松山不同类型树林A深度土壤有机碳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四季常青B.地处背风坡C.枯枝落叶较多D.淋溶作用强【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土壤密度均值大小表现为核桃楸林>针阔混交林>山杨林>油松林>蒙古栎林,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不同类型树林土壤密度均大致呈增加的趋势,故B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松山不同类型树林A深度土壤密度最小,说明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大,主要是因为A深度较小,枯枝落叶较多,微生物活跃,使得土壤有机碳含量大,故C项正确。
层级三 “核心素养”养成
核心素养系列⑤ 土壤的类型、土壤污染及酸化[素养解码]1.土壤类型
2.土壤污染(1)概念: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2)特点。①危害大,会导致农作物的污染、减产,导致生物品质不断下降,危害人体健康。②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③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和不可逆转性。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污染土壤的有机化学物质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3.土壤酸化:土壤酸化与雨水淋溶及过度使用化肥等有关。(1)产生的危害:土壤中铝、锰、铅等重金属元素在酸性条件下会容易释放出来,致使作物根系中毒死亡;土壤中铝、锰、铅等重金属元素易与肥料中钾、钙、镁、钼等元素拮抗,影响植物根系吸收而发生缺素症;土壤还会产生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使作物中毒。(2)解决土壤酸化的措施:施用石灰调节土壤pH值,调整酸性。施肥应增施有机肥、生物肥,搭配少量化肥。
[应用体验] (2022年福建泉州期末)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第1~3题。
1.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土壤有机质减少B.土壤酸化C.土壤盐碱化D.土壤沙化2.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施速效肥料B.适量掺沙改造C.及时深耕土壤D.采用滴灌技术3.该大棚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黄淮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答案】1.B 2.C 3.C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7练植被与土壤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7练植被与土壤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考点考频,知考法考向,知素材情境,知备考方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植被与土壤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植被与土壤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考点一植被,考点二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指津,水循环,太阳辐射量,温度带,落叶阔叶林,从沿海向内陆,高纬度,垂直带谱,较高纬度,风化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