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2课时 教案
展开《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3.通过比较阅读,感受贬谪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2.通过比较阅读,感受贬谪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感受贬谪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在古代,读书人通过入仕为官,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然而宦海沉浮,有金榜题名的风光,就会有贬谪外放的低谷。有的文人将贬谪后的所思所想诉诸于文章,凄清如《小石潭记》,旷达如《岳阳楼记》;有的文人则将情感隐藏于诗歌之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诗歌,看看刘长卿和韩愈在遭贬后心情如何?又是如何表达的?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已学过的课文),引出新知。
二、夯实基础
1.诗文朗读
(1)情境诵读
播放两首古诗情境课文诵读版,入情入境,带领学生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
①注意字词读音。
②注意断句和节奏。
(2)朗读正音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zhǎng)卿
三年/谪宦(zhé huàn)/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zhāo)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zhàng)江边。
2.文学常识
(1)刘长卿
生卒年不详,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唐代宗大历年间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2)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有《韩昌黎集》传世。
设计意图:形成整体感知和基本认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结合课下注释,展开联想和想象,思考诗歌的大意。
2.探究过程
(1)组内全员反复诵读2首诗歌,整体感知内容。
(2)交流讨论,逐句疏通大意,遇到有阻碍的字词查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
(3)疏通大意后,将大意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
(4)选一位或两位代表,将小组成果朗诵给大家听,要做到语句优美,情感充沛。
3.成果展示
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1)《长沙过贾谊宅》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的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着你的足迹,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为何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寂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被贬到此地呢?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
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不肯前行。
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是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疏通大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两首诗歌都是诗人贬谪路上所作。阅读背景资料,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作者的情感态度。
2.探究过程
(1)全班分为4/8组,朗读诗歌,结合诗歌创作背景,体会作者情感。
(2)赏析相关诗句,结合背景,说说写了什么,并从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是什么。
(3)指定一位同学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发言,形成小组结论。
(4)选派一位代表分享小组成果。
3.创作背景
(1)《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贬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大历十二年(777)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诗中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此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贬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创作背景
唐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4.成果展示
(1)首联写贾谊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这两句诗还化用了贾谊《鵩鸟赋》的句子。贾谊在长沙时,看到古人以为不祥的鵩鸟,深感自己的不幸,因而在赋中发出了“庚子日斜兮,鵩集余舍”、“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的感喟。刘长卿借用其字面,创造了“人去后”、“日斜时”的倍觉黯然的气氛。
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湘水无情”烘托了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诗人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咏叹的主题。
尾联出句刻画了作者独立风中的形象。 “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结尾故为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
(2)首联开门见山交代了诗人被贬的缘由——因一封奏折而被贬,即《谏迎佛骨表》。
但他没能阻挡宪宗迎佛骨,反而触犯“人主之怒”,险些丧命。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有八千里之遥。所以是“夕贬潮州路八千”。
从“朝奏,夕贬”,可见获罪之快,从“路八千”,可见贬谪路途之远。这句显然流露着诗人因一片忠心而获罪被贬的悲愤和委屈。
颔联申诉自己进谏的意图:“欲为圣明除弊事”,表明自己此举是为尽人臣之心,“肯将衰朽惜残年”表达自己为尽人臣之责毫无保留,无怨无悔。满腔赤诚与一身刚正之气,于悲愤中见出豪气。
颈联即景抒情:“云横秦岭”是回望所见,“雪拥蓝关”是眼前处境,两个意象,表现来路艰辛和前路的迷茫。“家何在”“马不前”是直接抒情。“家何在”抒写不知家人境况的悲凉;“马不前”写自己的沉痛、迷茫的心情。
尾联写眼前事:“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诗人对韩湘的交代是“好收吾骨瘴江边”。“好收吾骨”是个典故:《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便是自料此去必死,向侄孙交代后事,可见出诗人磊落无悔的心志。
5.活动小结
《长沙过贾谊宅》中,诗人借古讽今,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悲愤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叙述了诗人忠而获罪并被远谪的遭遇,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诗句的赏析,结合背景资料和诗人风格特点等,理解诗歌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贬谪诗的写作都会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政治原因,或进谏被逐、或奸佞谗陷、或变法失利,加上贬谪本身对诗人生活的巨大影响以及诗人的人格气质性格等因素,使得贬谪诗所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阅读贬谪诗,需要我们联系相关背景知识、结合诗歌内容及表达特点,准确把握贬谪诗的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五、拓展延伸
《复读生韩愈》视频。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扩展视野,了解作品。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下列练习:
(1)《长沙过贾谊宅》中,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两句莫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把自己与贾谊和屈原两位先哲的遭遇联系在一起,深化了主题。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两句表面写怜贾谊,同时也表达了自怜之意。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
直接反映诗人直言进谏后命运发生急剧变化的句子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表达了诗人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但还是愈老弥坚,使人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气概的句子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诗中以景物来喻前途坎难料的句子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与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课后作业
基础作业:课后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拓展作业:小组合作,课下整理学过的贬谪诗文,做一个文集,配上点评的文字。
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板书设计】
《长沙过贾谊宅》借古讽今 悲愤、不满
贬谪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直抒胸臆 怨愤之情,刚直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