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1课时教案
展开《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
1.了解晚唐诗歌及其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咸阳城东楼》
一、情景导入
中国是个抒情的国度,古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彰显着底蕴深厚的民族情感。今天,就让我们再学习两首古代诗歌,领略其隽永深沉之美。
二、自我研学
1.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的美名。
2.背景资料
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意蕴别致的七律。
三、整体感知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jiān jiā)杨柳似汀(tīng)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首联
原文: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译文: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万里忧愁,蒹葭杨柳,就像江中的小洲。
注释:(1)“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
(2)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3)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
(4)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
(5)汀州: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鉴赏:首联扣题,抒情写景。(作用)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手法)
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2.颔联
原文: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译文: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将至,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注释:(1)溪:指磻溪。
(2)阁:指慈福寺。
鉴赏: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3.颈联
原文;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译文;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
注释:(1)绿芜:丛生的杂草。
鉴赏: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
4.尾联
原文: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不要问秦、汉灭亡的往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注释:(1)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2)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3)东来:指诗人自东边而来。
鉴赏:回忆故国,融情于景。“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既有乡愁,也有国忧,两相交织,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四、合作探究
1.情景交融,景中寓情。全诗本来是抒发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衰败形势的无限感慨之情的,但是诗人并未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使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呈现了山河的自然美,从而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2.诗歌颈联和颔联的对仗也颇工整,给人以纵横开阖而又有构图节奏的美感。
3.诗人善于思索,凭着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科学总结,把风为雨之先导的自然规律,形象地运用入诗。
五、本诗小结
诗人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无题》
一、自我研学
1.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
2.背景资料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二、整体感知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唐代以来,有的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1.首联
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译文:相见时难,离别更难,东风衰弱无力,百花纷纷凋残。
注释:(1)两个“难”字: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之苦。后者为“痛苦、难受”,写出离别之苦。
鉴赏: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2.颔联
原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译文:春蚕到死时,才把丝儿吐完;蜡烛直至烧成灰烬时,蜡泪才会流干。
注释:(1)死:这里和“思”双关。
鉴赏: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极为熨贴。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方”和“始”强化了情感深度,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
3.颈联
原文: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译文:早起照镜,愁思难遣,连如云的鬓发也变了颜色;夜来吟诗,心情愁苦,连月光也变得冰冷凄寒。
鉴赏: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和寒冷,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4.尾联
原文: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好在此处离海上仙山蓬莱不算太远,(可以)烦请青鸟使者为我捎信,时常问候、探望你。
注释:(1)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2)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3)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5.问题
问题1:现在人们赋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样的新意?
明确:旧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问题2:本诗以神话传说结尾,有什么深刻用意?
明确:本诗的尾联是一个神话传说,用传说中的仙山之一——蓬莱山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打探她的下落。诗人借此表达内心的美好愿望: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对再次相见心存恒心与决心。只是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人内心的苦痛并没有消逝,永远折磨着他。
三、本诗小结
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以深挚的感情,含蓄委婉地咏叹爱情的忠贞,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表现出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