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复习题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6565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复习题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6565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复习题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6565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一课一练,共18页。
西游记复习题
1.《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为“ ”,林庚先生称之为“ ”。
2.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 、猪八戒封为 、沙僧封为 、白龙马封为八 部天龙马 。
3.唐僧在 救了孙悟空,在 收了猪八戒,取名 , 在 收了白龙马,在流沙河收了 。
4.白龙马在做唐僧徒弟之前是 ,猪八戒之前是 ,沙僧 之前是 。
5.被鲁迅先生称为“神魔小说”的①《 》,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前七回讲述主要人物的身世和② 的故事。作品中一个深受人们喜 爱的角色③ ,虽然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 贪恋女色,遇到困难就嚷嚷散伙等,但也不失忠勇和善良。
6.选择合适的词语,将选顶前的字母依次填在语段中的横线上。
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生性 , 号称“美猴王”,敢于挑战天宫权威,自封“齐天大圣”。后来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 ,制服了无数的妖魔鬼怪,为取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被封为
“斗战胜佛”。
A.善恶不分 B.忠诚不贰 C.搬弄是非 D.桀骜不驯
7.《西游记》中,悟空虽屡次被师父误解,但宁愿承受紧箍咒的责罚,仍三打白骨精。唐僧不辨是非,执意赶他离开。悟空抚今追昔,愤慨不平,但离开时又变身,四面围住唐僧下拜, 并嘱咐沙僧好好照看师父。从中可以看出悟空的 、 的特点。
8.阅读《西游记》的节选文字,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
节选文字
形象特点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 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 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石猴:
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 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齐天大圣:
行者道:“……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 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
孙行者:
9.在叙述中插入诗词,是《西游记》行文的一个特点。下面是从《西游记》中摘录的有关孙 悟空的诗句,请概括出相应的故事情节。
(1)渴饮嫆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
(2)棒架威风长,枪来野性狂。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
10.根据《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的故事情节,简析孙悟空 的形象特征。
11.连线题
《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路走过很多山,许多山代表着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和突破。 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将下列四座山与“成长真经”之间的对应关系连线。
山名 “成长真经”
花果山 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
五行山 付出终有回报
火焰山 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
灵山 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
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 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人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12.选文中“那怪”指: ,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 。
13.《西游记》中沙和尚的法号是“ ”。他原为天宫的卷帘大将,因
(概写情节),被贬下界,在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后经观音点化、一心 归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14.下面诗句描写的人物是 。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这一场,来来往往,斗经三十回合,不见强弱。八戒又使个佯输计,拖了钯走。那 A 随后又赶来,拥波捉浪,赶至崖边。八戒骂道:“你这个泼怪!你上来!这高处,脚踏实地好打!”那 A 骂道:“你这厮哄我上去,又教那帮手来哩。你下来,还在水里相斗。”原来那 A 乖了,再不肯上岸,只在河沿与八戒闹吵。却说行者见他不肯上岸,急得他心焦性爆, 恨不得一把捉来。……这流沙河的妖怪,乃是卷帘大将临凡,因为在天有罪,堕落此河,忘形作怪。他曾被菩萨劝化,愿归师父往西天去的。
15.(1)文段 A 是 (填名字),此文段选自名著中 。(填情节)
(2)请你结合这部作品谈谈 A 的性格特点。
16.下面是《西游记》中四位取经人物的画像,分别由代表各自名号的汉字组合而成。
.
.
.
.
A B C D
有人认为 D 在取经途中是个多余人物,小文不同意这种看法,理由是什么?
17.“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三兄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去就是几万里……”熟悉的歌词让大家想起古典小说《西游记》,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说中的白龙马在取经过程中表现出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2)下列《西游记》的部分回目,其情节与白龙马相关的一项是( )
A.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B.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C.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 D.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
18.班级拟开展“走进名著”学习活动,完成后面的题目。
(1)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_ _,百变猴头 ,憨厚老成_ , 阿弥陀佛是 。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 承恩。”
(2)《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 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_ _”。
19.下面是某同学在阅读《西游记》后制作的读书卡片,请帮他填写完整。
20.《西游记》小说中下面角色出场的顺序,依次是( )
A.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
B.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白龙马——沙僧
C.唐僧——孙悟空——白龙马——沙僧——猪八戒
D.孙悟空——唐僧——白龙马——猪八戒——沙僧
21.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出来的《西游记》部分“取经路线及对应故事”图,请补全空缺处内容。
2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
忽一日,开炉取丹。那 A 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疯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zuó),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yào)星闭门闭户,四大王无影无踪。
(1)选段中的 A 所指的人物是 。
(2)本名著中,与人物 A 有关的故事还有 (写出一个即可)。
23.学校开展读名著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诸多特征鲜明的人物。请在横线上填人恰当的词语。
(每空不超过 4 个字)
在火焰山,面对一心复仇的罗刹女,孙悟空“三调芭蕉扇”,表现了其 的性 格特点;火烧瓦罐寺,怒杀肆意妄为的恶人,体现了鲁智深 的性格特点;
阅读《西游记》选段,根据原著填空。
①众神道:“说起他来,或者大圣也知道。他是_ 的儿子,铁扇公主养的。 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了_ ,却也神通广大……乳名叫做 _, 号叫做圣婴大王。”
②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 幸亏被_ 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如今做了 ,受了正果,与天地同寿,日 月同庚。”
好妖怪,即散红光,按云头落下。去那山坡里,摇身一变,变作七岁顽童,赤条条的, 身上无衣,将庥绳捆了手足,高吊在那松树梢头,口口声声,只叫“救人!救人!”
(吴承恩《西游记》)
24.语段中的妖怪是谁?他为什么变作孩童并把自己吊在树上?
A 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hàn)天炽地。 B 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我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
25.A 指 _(填人名),B 指 _(填人名)。
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内,对罗刹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口中骂道:“这泼猴!今日来了!”叫:“丫鬟,取披挂,拿兵器来!”随即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
26.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为何会怒发心头、骂从口出?请根据原著回答。
27.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 轮剑砍,猴王有意 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文中的“裙钗”指的是 。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28.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 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 俱无火”的潜台词是不往西天取经了,从中可以看出八戒一遇到困难就想着“ ”(2 个字)的心理。
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只见[A]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
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A] 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A]大惊失色,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
29.文段中 A 是 (人物),文段出自《西游记》中的 情节。
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 罗刹道:“叔叔,有扇,有扇!你出来拿了去!”行者道:“拿扇子我看了出来。”罗刹即叫 女童拿一柄 A 扇,执在旁边。
30.语段选自小说《西游记》,其中“行者”是 _,女童拿一柄 A_ _扇。行者第一 次借到扇子的方法是 _ 。
那洞门里有两个女童,闻得声音开了门,见是牛魔王嘴脸,即入报“奶奶,爷爷来家了。” 那罗刹听言,忙整云鬟,急移莲步 ,出门迎接,这大圣下雕鞍,牵进金睛兽;弄大胆,
诓骗女佳人。罗刹女肉眼,认他不出,即携手而入。(选自 60 回)
31.这段文字叙述的是孙悟空 (填数字)调芭蕉扇中的情节,罗刹女不愿意借出真扇 的原因是 。
32.仔细观察下列一组连环画,结合《西游记》中“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的情节,为每幅画选配恰当的文字说明。
(1) (2) (3) _(4)
A.我扇你个八万四千里! B.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 C.嫂嫂,借扇一用。 D.谢借也!谢借也!
33.下图是某同学为文学名著游记手绘的一幅画。请仔细观察,并按要求作答。
图上文字中的“嫂嫂”指的是 (人物名),图中表现的情节是 。
34.阅读图画,完成后面的问题。
(1)以上图画内容源于我国古典名著《_ 》,作者是 (朝代)的_ _
(人名)。
(2)仔细观察以上四幅图画,然后从中任选两幅,对其情景进行简要描写。
35.读名著时, 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典型情节作者用“三… … ” 来概括,如
《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请你在《西游记》中找出一个也用“ 三… …”来概括的情节: 。
3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师傅你错怪我也。这厮分明是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害,你却不 认得,反信了那呆子的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 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罢了,只是你手下无人。”
(节选自《西游记》)
(1)此情节中的“妖魔”是指 ,分别变为 、 、 ,三戏唐僧。
(2)选段体现了孙悟空什么性格特点?《水浒传》中的哪个人物也具有这种特点,请以“形 象——情节”的方式举一例。
37.阅读下面名著选文,完成文后习题。
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肴经念佛。命里无儿,此生得一个小女,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子, 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子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道:
“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去,却又不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 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她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地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 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1)上面文字选自吴承恩的《西游记》,这部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为“ ”。
(2)选文是《西游记》中一个精彩故事的片段,这个故事是 。
(3)读《西游记》最宜精读和跳读并用。比如通过仔细揣摩选文中悟空的言行举止,可知悟空的性格特征是 (一种即可),这样的读书方法就叫 。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38.以上选段内容出自( )
A.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B.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C.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D.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划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39.下面《西游记》片段中,“自你回后”是指孙悟空因为 ① 而被唐僧赶出取经队伍这 件事,横线空白处应填的内容是_ 。
八戒道:“实不瞒哥哥说,自你回后,我与沙僧保师父前行。只见一座黑松林……有个妖精,名唤黄袍,师父被他拿住。……师父在洞,幸亏了一个救星,原来是宝象国王第三个公主,被那怪摄来者。她修了一封家书,托师父寄去,遂说方便,解放了师父。…… 那怪神通广大,将沙僧又捉了;我败阵而走,伏在草中。那怪变作个俊俏文人入朝,与国王认亲, 把师父变作老虎。又亏了_ _去寻师父……反被他用满堂红打伤……”
40.下图取材于《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请根据画面提示,写出猪八戒上花果山请孙悟空的原因。
公主闻言,忙忙走出洞门来。只见行者提着两个孩子,站在那高崖之上,意欲往下掼。 慌得那公主厉声高叫道;“那汉子,我与你没甚相干,怎么把我儿子拿去?他老子利害,有些差错,决不与你干休!”
41.以上文段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文中公主是
国(国名)三公主百花羞,十三年前被一阵狂风摄到山洞,被 (名字) 强占为妻,生儿育女。行者抓住这两个孩子是要跟公主交换 。
42.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沙僧见他变了脸,不肯相认,只得朝上行礼道:“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逐赶回家。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 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后救转师父,特来拜兄: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同小弟将行李回见师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万把包袱赐弟;兄在深山,乐桑榆晚景,亦诚两全其美也。” 他闻言,呵呵冷笑道:“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
【选段二】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相,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 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观音、木 叉,一齐围统。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 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 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 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相,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抢起铁 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
(选自《西游记》江苏人民出版社)
(1)选文涉及到了《西游记》中的一个精彩故事,这个故事是 ,选段一中的“他” 是 。
(2)从选文内容来看,六耳猕猴有什么性格特点?
(3)选段一对孙悟空与唐僧发生冲突第三次离开的情节有所交代,请你联系整部作品,分别概括孙悟空前两次离开的情节并对其表现进行简要分析。
43.请写出下图故事的名称,并简述该故事情节。
大仙念动咒语,噀(xùn,含在口中)一口水,喷在脸上,随即解了睡魔。二人方醒, 忽睁睛,抹抹脸,抬头观看,认得是仙师与世同君和仙兄等众,慌得那清风顿首,明月叩头 道:“师父啊!你的故人,原是‘东来的和尚,——一伙强盗’,十分凶狠!”
44.明月为何称师傅的故人是“一伙强盗”?
大圣却有算计:爬上树,一只手使击子,一只手将锦布直裰的襟儿扯起来,做个兜子等住,他却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跳下树,一直前来,径到厨房里去。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这不是?老孙的手到擒来。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
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 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
“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象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象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彀了!”
他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45(1)本文段节选自《西游记》,作者是 朝的 (人名)。
(2)请为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3)选文表现了猪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一时间丹满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是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他就跑出兜率宫,不行旧路,从西天门,使个隐身法逃去。即按云头,回至花果山界。
46.语段中“这场祸”指的是什么?请简述。
那人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 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杆立在后面, 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
47(1)文段中的“那人”指的是孙悟空,“真君”指的是 。
(2)请你根据《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概括“那人”与“真君”打斗的原因:
48.下面语段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文中的“他”所指的人物是( )
“他”走进去,更不谦逊,直上高台立定。旁边有个小道士,捧了几张黄纸书就的符字, 一口宝剑,递与“他”。“他”执着宝剑,念声咒语,将一道符在烛上烧了。那底下两三个道士,拿过一个执符的像生,一道文书,亦点火焚之。那上面乒的一声令牌响,只见那半空里,悠悠的风色飘来。猪八戒口里作念道:“不好了!不好了!‘他’果然有本事!令牌响了一下,果然就刮风!”行者道:“兄弟悄悄的,你们再莫与我说话,只管护持师父。等我干事去来。”
A.羊力大仙 B.鹿力大仙 C.虎力大仙 D.牛力大仙
……只有那第三个妖魔不伏,腾开翅,丢了方天戟,扶摇直上,轮利爪要刁捉猴王。原 来大圣藏在光中,他怎敢近?如来情知此意,即闪金光,把那鹊巢贯顶之头,迎风一幌,变 作鲜红的一块血肉。妖精轮利爪刁他一下,被佛爷把手往上一指,那妖翅膊上就了筋,飞不 去,只在佛顶上,不能远遁,现了本相,乃是一个 A 。
49.语段中 A 是 。
《西游记》第四十七、四十八回,唐僧四人遇阻【甲】夜宿陈家村,巧遇观音菩萨莲花池里 的【乙】变成的妖怪(灵感大王)祭祀,孙悟空与其斗法。救得童男童女,后得菩萨和老鼋相 助,师徒四人渡过此河。
50.上文中的甲指 (河名),乙指 (动物名)。
51.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B.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C.沙悟净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三徒弟。
D.过火焰山时,猪八戒大战红孩儿,为最后降服红孩儿做出很大贡献。
52.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 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 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 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 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一课一练,共9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2018)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精品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名著阅读,填空,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练习,共4页。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