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了解作者,写作缘由,检查自读情况,人物形象鉴赏,探究文章的写作手法及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总编号: 年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
课题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教学
目标
1、 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把握故事情节。
2、 赏析语言,掌握描写人物的手法,概括人物性格。
3、 探讨写法,归纳作品主题,辨别丑与美
教学
重点
1、 分析人物形象,归纳文章主题,
2、 赏析语言,掌握描写人物的手法,概括人物性格。
教学
难点
1、 赏析语言,掌握描写人物的手法,概括人物性格。
2、探讨写法,归纳作品主题,辨别丑与美
教学
方法
诵读赏析,点拨归纳
课时
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学科组共案
用案人创新
一、激趣导入
你喜欢穿上皇帝的衣服吗?设想穿上了皇帝的服装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见识一下这位爱穿新装的皇帝。
二、了解作者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丹麦语: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1875年),通称安徒生,丹麦作家、诗人,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开启了童话创作的先河,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
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他的童话故事还被改编成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创作。代表童话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冰雪皇后》、《夜莺》、《丑小鸭》等。
三、写作缘由
本文写于1839年,当时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现实。
四、 初步感知课文,完成任务阅读
1、 标出难读字音
2、 画出自己不理解词语
3、 思考: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要内容。
五、检查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纠正错误,齐读。强调多音字的掌握。
赏赐 cì 御聘 pìn 炫耀xuàn 称职chèn 愚蠢chǔn 妥当tuǒ
呈报chéng 钦差qīn 滑稽jī 勋章xūn 骇人听闻hài 随声附和hè
滑稽( jī ) 收拾 ( shí )
稽 拾
稽首( qǐ ) 拾级( shè ) 同“涉”
2、指名理解重点词语。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滑稽: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3、阅读、思考: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 概括每部分的主要要内容。
引子 第一部分 (1) 皇帝爱新装成癖
开端 第二部分 (2-4) 皇帝上钩,骗子开始“做”新装
发展 第三部分 (5-23) 皇帝和群臣“看”布料
高潮 第四部分 (24-33) 皇帝“穿”新装参加游行大典
结局 第五部分 (34-37) 一个小孩子揭穿“新装”的骗局
追问、梳理:小说的线索:
以“新装”为线索:
皇帝爱新装 骗子做新装 大臣看新装 皇帝展新装 小孩揭新装
以“骗”为线索:
骗子行骗 皇帝受骗 大臣助骗 百姓传骗 小孩揭骗
六、人物形象鉴赏
速读课文,看看文章共叙述描写了几个人,根据人物的各自表现,体会并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小组讨论交流后,班级交流,代表发言,共同探究人物的特点及描写的方法。
(一)皇帝:
1、“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皇上在更衣室里。”
答: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皇帝爱穿新装的癖好渲染到了极点,突出了皇帝的虚荣愚蠢、荒唐可笑。
2、“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 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
心理描写
答:刻画出了一个愚昧无知、自作聪明的皇帝形象。
皇帝愚蠢的想法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答:皇帝内心恐慌,嘴上却说“十二分地满意”,表现了他的虚伪可笑和自欺欺人。
3、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答:两次写皇帝照镜子,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皇帝的丑态,揭示了皇帝的自欺欺人和虚伪愚蠢。
(二)老大臣
1、“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有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细节描写 神态描写
答:描写了老大臣的内心活动,突出了他的惊讶与恐慌。
2、“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心理描写
答:两个“决不能”表明他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的愚蠢 和不称职,突出了老大臣的虚伪和自欺欺人。
3、“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答:连用四个“美”和四个叹号,写出了“诚实”的老大臣的虚伪。
(三)官员
1、……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
语言描写
答:借小孩子之口,既可以表现说话者的怀疑,又可 以让自己的名声暂时得到保护,也表现出人们对真相的逐渐接受。
2、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答:“东摸西摸”“托着”等动作写内臣们的可笑举止。他们越郑重其事,越能体现出他们的虚伪。
(四)骗子
他们装作是在把布料从织布机上取下来,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答:“取”“裁”"缝”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两个骗子装模作样的丑态,体现了他们的狡猾。
(五)小孩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语言描写
答:小孩说出了事情的真相,体现了孩子天真大胆、率真单纯的性格特点。
人物性格形象特点小结
皇帝:昏庸无能、荒唐可笑、自欺欺人、自负愚昧
大臣:虚伪愚味、阿谀奉承
骗子:狡诈贪婪、伪善狡猾
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七、 赏读文章精彩的结构片段。
出示探究讨论题,小组研讨,大组交流:
1、第5-17段写两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布料的情形,作者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2、当皇帝听到老百姓的议论之后为什么有点发抖,可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3、骗子的骗局为什么能得逞?
4、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皇帝、大臣们、骗子、老百姓都说了假话,为什么?
5、作者最后让孩子说出真相的用意是什么?
班级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1、第5-17段写两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布料的情形,作者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答:① 安排两位官员先后去看布料,强化了皇帝渴望得到新装的迫不及待的心理,表现了皇帝的虚荣。
② 两位官员看布料的表现,揭示了官员的虚伪、自私,也从侧面讽刺皇帝没有量才用人的昏庸无能。
③ 两位官员看布料并向皇帝撒谎的情节,直接推动了骗局的进一步发展,为下文的游行大典做了铺垫。
2、当皇帝听到老百姓的议论之后为什么有点发抖,可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意识到自己受骗出丑,在事实面前感到恐慌。但他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和维护皇帝的尊严,从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3、骗子的骗局为什么能得逞?
骗子说缝出来的衣服具有“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的特性。
他们抓住了人性中的虚伪、自私、怯懦的弱点,再利用封建专制皇权的威严,使并不高明的骗局得逞。
4、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皇帝、大臣们、骗子、老百姓都说了假话,为什么?
皇帝 怕失去尊严、皇权
大臣 怕丢了官职,怕别人说自己愚蠢
骗子 为了骗取大量的金钱、财物
老百姓 怕得罪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
5、作者最后让孩子说出真相的用意是什么?
答:老大臣、官员、骑士们说假话是为了保住他们的地位和职务。百姓说假话是怕得罪皇帝,也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而小孩子单纯天真,不懂人情世故、无私无畏。这也说明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也从另一个侧面批评了大人们的自私与虚伪。既点明了中心,又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八、探究文章的写作手法及主旨。
思考1:这篇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夸张和想象
夸张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所描绘的事物加以夸大的修辞手法。
想象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对具体事物加以夸大、幻想,创造出超现实的形象、情节,以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表现手法。
思考2: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
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思考3:文章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昏庸、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七、 作业
板书
设计
皇帝:昏庸无能、荒唐可笑、自欺欺人、自负愚昧 怕失去尊严、皇权
大臣:虚伪愚味、阿谀奉承 怕丢了官职,怕别人说自己愚蠢
骗子:狡诈贪婪、伪善狡猾 为了骗取大量的金钱、财物
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怕得罪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
教
后
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看图导入,教学目标,作者简介,体裁介绍,速读课文 理情节,精读课文 析人物,延读课文 悟主旨,续写课文,用想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质疑,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童话导入,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