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精品练习
展开《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以铭文的方式颂扬祖德,感念王恩,字数比商代有了明显的增加,也有一些青铜器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这反映出西周( )
A.文化传承意识增强 B.书法艺术日益成熟
C.宗法礼仪渐趋崩解 D.青铜工艺水平提高
2.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这种交往( )
A.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 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
C.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 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
3.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与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1552—1610年)合译《几何原本》,将高度公理化的几何学以一种全新的演绎思维方法第一次介绍给中国知识界。这一做法( )
A.开创了学习西方理论科学的先例 B.显示了中国科技出现崭新的气象
C.忽视了传教士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D.反映了对西方数学成就盲目崇拜
4. 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 )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 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
5. 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路德准确地捕捉到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革命,用一场“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印刷术促进新教思想传播 B.印刷革命是宗教改革必要条件
C.德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
6.在曾国藩、李鸿章的努力下,朝廷终于同意从1872年到1875年间,每年派出三十名留美幼童,分四批,共计一百二十人。但1881年清政府决定将所有幼童一律撤回国内,原因是幼童“以童稚之年,远适异国,路歧丝染,未免见异思迁”。留学计划的破产从实质上说明了( )
A.传统观念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 B.留学教育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
C.顽固守旧派势力抵制留学教育 D.教育制度呈现半殖民地化特征
7. 公共图书馆在十八世纪的欧美还不多见,而到了1844年,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还有十九世纪末的电影院,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表明,19世纪中期以来公益设施的建设与推广( )
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B.反映出社会矛盾的日益缓和
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D.促进了浪漫主义文艺的产生
8. 20世纪90年代德国重新统一后,有相当多的博物馆开始对移民文化进行保存和展示。柏林的世界文化博物馆还曾经组织过德国主流文化和各移民文化之间的“多元对话”。这些措施( )
A.消除了德国不同民族间的隔阂 B.提升了移民的民主参政意识
C.有助于移民融入德国主流社会 D.提高了移民的文化知识水平
二、非选择题
9.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世纪时,欧洲书籍以手抄为主,文化教育长期被教会所垄断。中国的活字印刷术经伊朗传至欧洲,15世纪中期,德国的古腾堡受此影响制造出印刷机。
读书行为从上层社会扩展到下层百姓。路德的德语《新约》,两年中印行了14版。启蒙运动是以一系列资产阶级著作的传播为标志的,如法国伏尔泰的《牛顿哲学原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民约论》等。
依据材料,简述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出版业及文化传播的影响。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颂扬祖德,感念王思”和“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说明西周有强烈的文化传承,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涉及的是铭文,不是书法艺术,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侧重于宗法礼仪的传承,不是宗法礼仪渐趋崩解,故C项错误;材料重点是青铜铭文的内容,不是说明青铜工艺水平,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主要是指废丞相设内阁,而题干并没有提及,故A项错误;明朝时朝鲜属于中国的藩属国,不是平等外交,故B项错误;明朝皇帝颁赐的书籍主要是儒家经典,所以这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故C项正确;朝鲜本就属于中华文化圈,所以这里说开始接受不正确,故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徐光启“将高度公理化的几何学以一种全新的演绎思维方法第一次介绍给中国知识界”可知,当时中国科技的发展一定程度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新的气象,故选B项;材料只是对几何原理的介绍,未对西方理论科学进行学习,排除A项;文化侵略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盲目崇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造纸术传入欧洲后,“羊皮纸被取代”,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文艺复兴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路德利用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的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应该是印刷术的革新促进了新教思想的传播,故选A项;宗教革命的发生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印刷革命促进了宗教革命但不是宗教改革的必要条件,排除B项;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宋代平民毕昇发明的,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科技进步促进了思想解放但没有体现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的相互促进,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清政府担心留美幼童“未免见异思迁”,而终止留学计划,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制约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故选A项;清政府担心留学教育威胁清政府的统治,但并未发生,排除B项;李鸿章属于洋务派,而非顽固守旧派势力,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反映出主权的部分丧失,没有体现出半殖民地化特征,排除D项。
7.【答案】A
【解析】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电影院等都是大众文化传播的场所,这些场所的大量兴建,可以推动文化的大众化,故选A项;文化的大众化与社会矛盾没有关系,排除B项;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电影院等都是大众文化传播的场所,与科技向生产力转化无关,排除C项;浪漫主义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消除了德国不同民族间的隔阂,错在“消除”,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对移民文化进行保存和展示”“德国主流文化和各移民文化之间的‘多元对话’”得出材料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内容,没有涉及民主参政意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柏林的世界文化博物馆还曾经组织过德国主流文化和各移民文化之间的‘多元对话’”得出有助于移民融入德国主流社会,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移民文化与德国主流文化的交流融合,但文化知识水平不一定提高,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答案】对出版业的影响:发明机械印刷;书籍得以大量印刷。
对文化传播的影响:读者范围扩大;打破教会对文化的垄断,普及文化;传播先进思想。
【解析】第一小问对出版业的影响,由材料“德国的古腾堡受此影响制造出印刷机”得出发明机械印刷;由材料“两年中印行了14版”得出书籍得以大量印刷。
第二小问对文化传播的影响,由材料“读书行为从上层社会扩展到下层百姓”得出读者范围扩大;由材料“中世纪时,欧洲书籍以手抄为主,文化教育长期被教会所垄断”得出打破教会对文化的垄断、普及文化;由材料“启蒙运动是以一系列资产阶级著作的传播为标志的”得出传播先进思想。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优秀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优秀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精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精品随堂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优秀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优秀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