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6.1 《芣苢》同步课件-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pptx
    • 教案
      6.1 《芣苢》教学设计-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
    • 原卷
      6.1 《芣苢》课后巩固(原卷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解析
      6.1 《芣苢》课后巩固(解析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
    • 学案
      6.1 《芣苢》同步学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1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2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3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4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5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6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7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8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1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2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3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1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2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3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1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2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3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1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2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03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评优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评优课ppt课件,文件包含61《芣苢》同步课件-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pptx、61《芣苢》同步学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61《芣苢》教学设计-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61《芣苢》课后巩固解析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61《芣苢》课后巩固原卷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芣苢
    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初读感悟
    深度探究
    思考延伸
    课后作业
    05
    激趣导入
    素养目标
    01
    02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圣人以为不习《诗》,都没法子说话,一开口就是鄙陋庸俗。它的语言方式就是谦谦君子雍容揖让的典雅之风。我们已经通过《关雎》和《蒹葭》倾听了先民的歌唱,领略了中国诗歌源头的美丽。今天,我们继续聆听先民的心声《芣苢》,感悟他们劳动的情景。
    激趣导入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2.诵读诗歌,把握其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3.赏析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写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体会诗歌表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素养目标
    了解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知人论世
    了解诗经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知人论世
    2.《诗经》六义
    知人论世
    3.诗经的思想内容
    知人论世
    4.了解“四言诗”四言诗: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作为当时四言诗的代表。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周南·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谣,应是社会比较清明、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们尚能安居乐业的周公时代的作品。
    知人论世
    解题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
    知人论世
    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芣苢(fú yǐ) 掇(duō) 捋(luō)袺(jié) 襭(xié)
    初读感悟
    任务活动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任务说明:朗诵是一门有声语言艺术。这种有声语言艺术属于二度创作,朗诵者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把文字作品转化为带有音韵美的再创作的有声语言形式。在朗诵时,可以深刻体会作者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思想感情等,陶冶了朗诵者的情操,同时也给聆听者美的享受,引起共鸣。
    初读感悟
    任务1:聆听诗朗诵,划分节奏,标划重音芣 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任务2: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初读感悟
    初读感悟
    任务活动一 品诗中之韵,感音乐之美任务说明:韵是诗歌的基本要素,无韵不为诗。古人云:“声音相合谓之韵”用白话说 韵就是一个字的收声,大致就是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韵母的发音。韵母相近的字 叫“同韵”,诗人在句末使用同韵的字就是押韵。押韵的目的是为了给诗歌造成 一种悠扬和谐,循环往复的音乐美。欣赏诗歌的音韵美,还要很好地掌握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顿挫抑扬之味。
    深度探究
    思考1:这首诗歌的韵律美是如何体现的?
    深度探究
    任务活动二 品诗味语言,鉴诗歌画卷任务说明: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王维诗与画时,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中“诗中有画” 在后世广泛用于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诗歌精练的语言,能够凝聚时间的流转,将情景再现,让读者身临其境。
    深度探究
    思考1:解释下面的词语,并解释整首诗歌的意思。
    茂盛的样子。
    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取得,获得。
    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深度探究
    思考1:解释下面的词语,并解释整首诗歌的意思。
    【译文】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得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深度探究
    【拓展归纳】
    助词,无实义
    形容词,微,少 
    形容词,浅薄 
    动词,轻视 
    动词,迫近 
    深度探究
    【拓展归纳】
    助词,无实义 
    动词,说 
    名词,言语,话 
    名词,言辞 
    名词,字
    名词,著作,书籍,学说 
    深度探究
    思考2:这首诗歌描写了几个画面?
    深度探究
    任务活动三 分析特色,学以致用任务说明:写作特色是指文章在某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和效果。写作特色因人而异,写作特色运用得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得文章引人入胜。写作特色内涵丰富,例如结构、修辞、语言、叙事特点、表达方式、风格、句式、情感等等。准确分析并概括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有助于提升阅读者的感悟力,也为表达提供了方法借鉴。
    深度探究
    思考1: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明确 ①运用赋的手法,铺陈造势,重章叠句。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②四言句式,节奏感强;③动词细腻且富于变化。“采”“有”“掇”“捋”“袺”“襭” 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生动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④丰富的想象空间。这首诗只写了采芣苢的过程,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更丰富的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
    深度探究
    思考2:《芣苢》运用了赋的手法,除改换了六个动词外,其他字词和句子全部相同。这样处理诗歌是否太单调了?是否影响了主题的表达?袁枚曾经说:“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你同意袁枚的观点吗?明确 观点一:不赞成。《芣苢》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这种至为简单的歌谣,韵律婉转,节奏明快,富有民歌情味。
    深度探究
    观点二:赞成。《芣苢》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唱,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这种至为简单的歌谣,难免显得简单重复,缺少诗歌应有的韵味,不值得后人效法。
    深度探究
    思考3:品味诗歌情感明确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深度探究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一说即车前草,一说为薏苡)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总结
    深度探究
    任务活动四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任务说明:同样一个题材,不同作者会选择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现,不用的语言加以呈现;同一体裁,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情感寄寓和志趣表达。文学的“和而不同”的美学观念,从未过时。将相关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可以拓宽品读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主题的认识,鉴赏不同的艺术手法。
    深度探究
    对比阅读第一组
    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思考:以上两首诗在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运用的手法及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明确 《芣苢》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以鲜明轻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音韵,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题。《乡村四月》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深度探究
    对比阅读第二组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思考:《芣苢》与《无衣》在章法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明确 手法:复沓(反复、重章叠唱)。效果:(1)层层递进,突出描写内容。《无衣》通过反复,突出了大敌当前,战士们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气概。《芣苢》通过反复,突出了采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2)反复咏唱,增强感染力,强化对主题的表达。《无衣》表达了战士们团结友爱和同仇敌忾的爱国主题。《芣苢》则表达了劳动的欢欣和热情。
    深度探究
    对比阅读第三组
    任务活动:《十亩之间》与《芣苢》在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深度探究
    对比阅读第三组
    明确 ①呈现诗经时代女子劳动场面的窗口  《芣苢》写的是周地妇女在风和日丽的夏秋之季外出采集芣苢的场景。芣苢,即车前子,在各地方言中又称车轮菜、车前草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可食用,实可作药,有清热、明目、止泻、祛痰之效。整首诗直接用首句重复的手法,大量突出妇女们在采集芣苢时的动作,让人透过那些既简单又丰富且步步递进的动作,来看出劳动的紧张、热烈与心情的欣喜、欢快。  《十亩之间》妇女们的采桑劳动似将结束,在疲劳与满足之中,自有一种悠闲与宽缓的闲情。当辛勤劳动的一天结束后,她们以平静而满足的心情呼唤同伴回家作息。在桑林中,她们闲闲地归还,在桑林外的田野上,她们背篓携筐,迟缓地消逝在田野的深处,留给我们后代读诗者一个闲淡的背影。
    深度探究
    对比阅读第三组
    ②展示女子情感世界的舞台《芣苢》在《毛诗序》中,被说成是彰显“后妃之美”的诗篇,而《诗三家义集疏》更是讲出一个血肉丰满、情感充溢的爱情故事。《十亩之间》显现的是一种夫唱妇随、夫妇偕隐的幸福爱情世界。清代文学家方玉润认为,《十亩之间》其实是一首隐者之歌,是隐者携带家眷隐于桑林,其妻与“妇女之勤于蚕事者相为邻里,然后能妥其家室,以成一代淳风” 。
    深度探究
    对比阅读第三组
    ③省略与留白的典范  《芣苢》一诗,省略了时间、地点、人物,甚至省略了劳动者除了手之外的其他部分,而只突出了采集劳动中手的丰富动作,但就是这一系列丰富、准确、互为关联的动作,为我们还原了一个诗经时代的劳动场景,同时把我们的思绪自由地引向了奇妙之境。  《十亩之间》虽有人物,但没有明显的动作,没有具体的活动,只突出了一种宽闲而迟缓的情状,以及一种归还家园的向往与抒情。但就这寥寥四句虽无关具体的哼唱,却勾画出一个阔大的情感的存在,两情相悦者在其间自有天地,得大欢喜。
    深度探究
    材料一:《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为什么说“青青子衿”呢?《毛传》说:“青衿,青领也,学子所服。”所以诗序便据此说:“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子衿是一首恋歌,古人解诗往往附会到这个程度,以两个字的关系而委曲了全诗的意思。陶渊明说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原是艺术的态度,因为一切艺术的语言原不是逻辑的语言所能尽的,艺术把人带到原始的浑然的境界,才与生命本身更为接近。我们如果用尺子去量一个美人的身体,便必失去了对这美人的欣赏,何况有些还非尺子所能量的呢。艺术的博大之感,正在不必专注意于某点,而听其每一点自由地表现在我们眼前。
    思考延伸
    青青子衿,原是随意起兴,若必欲说它,青青原是一种颜色。荀子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青近于黑色,如说“青眼”“垂青”之类,但我们说“踏青”,它便是草色,我们说“青青陵上柏”,它便是松色,至于“独留青塚向黄昏”,它是什么颜色呢?青的颜色如此的不定,所以《卫风》说“绿竹青青”,古诗说“青青河畔草”,青便与绿几乎不可分了。然而青又不是绿,我们称“青天”,又称曰“碧落”,青与碧与绿这之间盖有一个差别,这差别不在颜色的深浅上,而在它基本的性质的不同。所以同一色彩,我们取其某一性质则曰绿,某一性质则曰碧,某一性质则曰青。
    思考延伸
    而青所代表的乃是一个颜色的单纯。我们说“炉火纯青”,这青究竟是什么颜色,我们实在说不出。但它的性质我们却知道得很清楚。红是暖色,它是流动的、热闹的,所以近于复杂;青是冷色,它是凝静的、独立的,所谓“十二晚峰青历历”,它便是单纯的象征,它象征着存在与永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青的永恒与凝静,使得一切流动的变化都获得停留与凭借。人生的悲剧便在不可以停留。我们有了生而终于要走到死;我们有了活泼而终于要走到衰歇,这不只是生命的现象,而且是一切历史的法则。在时间老人的愚弄上,我们因此更爱那凝静与停留。我们称赞一个人曰“年青”,我们称那可喜的时间曰“青春”,在一切美好的事物上,我们借着那刹那以会永久,然则对于那心爱的人儿,因此赞美他说“青青子衿”、“青青子佩”,又何必真是穿青领之衣,佩青色之玉呢?昔人相马可以“牝牡骊黄”,当其专注于神情便忽略了外表,何况之于恋人的衣服呢?所以读书要不求甚解,解诗更要不求甚解,然后我们得到那真正的妙处。曹孟德随意改用古诗,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他所以是古今第一解人。阮籍《咏怀》说:“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骎骎意为马跑得很快的样子)”,我们在那时光的闪变中乃有了一点常动不息的姿态。蔡邕有《青衣赋》,所写正是窃窕的少女,然则青衣并不限于男子又岂限于学子之所服呢?(摘编自林庚《唐诗综论》)
    思考延伸
    材料二:因为诗歌重在表达情感,所以常常遵循的是情感的逻辑,但有需要,便会冲破现实框束,在一个更自由的层面上呈现情怀。李贺《苏小小墓》写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珊。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这诗写得真好!兰花的露水,像苏小小哭泣的眼睛,坟头的青草,像她的茵褥,风是她的衣裳,水是她的环珮,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无主空自等待,她与恋人约会的西陵之下,如今只是凄风苦雨。诗人想象着苏小小鬼魂的遭际,读上去寒气森森、荒诞不经,但它所传递的情感,却如此幽怨深沉。通过苏小小生前身后的对比,诗人流露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寂寞永远是深藏在热闹之中,才成其为无凭的寂寞;伤心永远是跟随在幸福之后,才愈见出无尽的伤心。李贺还有一首《雁门太守行》,开头写道:“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用黑云比喻围城的敌军,用向日甲光比喻守城将士的英姿,爱憎之情见于笔端。有人却挑刺说:“方才黑云压城,何来向日甲光?”似这样的批评,便是吹毛求疵,是不入诗的表现,是把诗歌的情感逻辑与生活逻辑混作一谈。其实,岂止黑云日光可以在诗中同时出现,但有情感表达的需要,大雪芭蕉也可同台亮相,上穷碧落下黄泉,也一样畅通可行。
    思考延伸
    所以,《沧浪诗话》说;“诗有别裁,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歌之道,不在书,不在理,那在何处呢?也许就落在一个“情”字上。真情所至,方有高格。(摘编自《人民日报》张健《无情不作诗》)思考:结合两则材料观点,概括分析解读《诗经》中“青青子衿”的方法。明确 (1)材料一认为读“青衿”应采取“不求甚解”的艺术态度;“青”的颜色不确定,不能确定“青衿”的“青”一定是学子服的颜色;“青”是永恒与凝静、停留与凭借的美好的象征,我们应当把“青衿”理解为美好事物的代表,用它指代心爱的人,表达对恋人的思念。因此,子衿是一首恋歌。(2)材料二认为诗歌不一定符合生活的逻辑,但要符合情感的逻辑,“青衿”虽然是学子服,但我们不必把它当做学子服来看,只不过是热恋中的人用它指代情人,表达对恋人的深挚思念而已。
    思考延伸
    完成同步资源的《课后巩固》
    课后作业
    课程结束
    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相关课件

    语文必修 上册6.1 芣苢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6.1 芣苢课文配套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基础梳理,诵读指导,文白对译,内容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四言为主重章叠句,诗经六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公开课ppt课件,文件包含61《芣苢》pptx、61《芣苢》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61《芣苢》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6.1 《芣苢》(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