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1.目的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持续、_______和有效地供给,其中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和_______尤为重要。2.主要措施(1)有效管控___________的开发。(2)加强战略资源_______。(3)完善资源_______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1.目标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___________不受威胁和破坏。2.主要措施(1)划定生态保护_______。(2)强化___________的预警和防控。(3)___________突发环境事件。
1.推动公众履行相关___________。2.培养公众的环保_______。3.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___________。
材料 矿产资源的储产比表示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储消比反映现有储量对消费的保障程度。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及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程度。
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注:世界储产比约等于储消比。
(1)材料反映我国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的总体特点。(2)我国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如何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示:(1)大部分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①合理加大能源勘探力度;②建立能源战略储备;③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④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⑤实行循环经济;⑥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多元化渠道等。
国家资源环境战略、政策和措施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处理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的基本态度和行动方向,不仅对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活动产生直接作用,而且也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技术等产生全面的影响。
我国首批选定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有4个:镇海(浙江省宁波市)、岱山(浙江省舟山市)、黄岛(山东省青岛市)、大连(辽宁省大连市)。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目的是( )A.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B.减少外部环境对我国石油市场的影响C.加快东部地区石油加工业的发展D.石油危机时可在国际市场赚取高额利润(2)我国首批石油储备基地选址的影响因素是( )①海运条件优越 ②接近消费市场 ③国际安全需要 ④石化工业发达城市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解析] 第(1)题,不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A错误;储备石油可减少外部环境对我国石油市场的影响,B正确;石油储备地点选择在东部地区,不能加快东部地区石油加工业的发展,C错误;石油储备的目的不是石油危机时赚取高额利润,而是满足自身需要,D错误。故选B。第(2)题,石油储备基地均在东部沿海地区,海运便利,东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首先受到国际安全威胁的是东部沿海地区,镇海、岱山石化工业不发达。D正确。故选D。
1.我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如图)之一的中缅油气管道干线全线建成投产,2013年9月30日开始输气。2015年1月30日开始输油。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的建设,对我国的影响是( )A.彻底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B.与交会的公路、铁路构成交通运输网C.提高管道沿线的环境安全系数D.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系数(2)与中哈和中俄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中缅油气进口通道( )A.油源相对不足B.受气象等因素影响小C.运输连续性较差D.可直达我国主要石油消费市场
[解析] 第(1)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彻底改变,A错误;管道无法与公路、铁路直接构成交通运输网,B错误;管道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沿线的生态环境,而管道泄漏的潜在危险会降低沿线环境安全系数,C错误;石油来源渠道的增加,提高了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系数,D正确。第(2)题,中缅油气进口通道的源头位于世界石油最丰富的中东地区,油源充足,A错误;需海陆联运,受气象等因素影响大,运输连续性较差,B错误,C正确;我国石油消费市场主要在东部沿海,中缅油气进口通道不能直达我国主要石油消费市场,D错误。
材料一 夏季,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分布着烧烤羊肉串的摊点,旺旺的木炭火把路边的绿化树都烤黄了,让人不禁联想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诗句。材料二 每年世界环境日的时候,环保志愿者们都会走上街头进行环保宣传。多数的人群仅对活动派发的礼品感兴趣,环保知识却无人问津。很多行人将志愿者们派发的宣传单随意乱扔,充分显示了群众对环保知识的冷漠。
(1)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2)木炭火烤焦绿化树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什么?(3)公众参与环保的基本态度应该是什么?(4)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我们在参与环保的活动中,应抵制哪些不良行为?
提示:(1)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保工作任重道远。(2)城市绿化树遭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其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导致城市环境出现严重问题。(3)爱护环境、保护环境。(4)①随地吐痰,随意向周围环境投放废弃物;②购买一次性商品;③浪费水、电、纸张等;④践踏草坪,乱吃野味、烧烤等;⑤在风景区乱涂乱画;⑥公共场所大声喧哗;⑦乱砍滥伐林木等。
资源、环境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参与防治环境污染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行动是公民的社会责任。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推动公众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行动,是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
公众参与是指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据此完成(1)~(2)题。(1)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 )A.个人的环境意识B.集体的环境意识C.公众的环境意识D.国家环保政策
(2)下列实例中,体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是( )A.提倡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B.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性商品C.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提高卫生水平D.鼓励市民购买小汽车[解析] 第(1)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思想和心理条件,因此是衡量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程度的首要因素。第(2)题,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性商品有利于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只有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如实行清洁生产,公众参与选购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等,才能有效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1)~(2)题。(1)“十五”期间,我国重点开发环境无害技术,实行清洁生产的目的是( )A.将污染预防控制在生产过程中B.主要控制生产产品的无污染C.防止原料、燃料的污染D.减少产品最终报废过程中的污染
(2)要有效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公众应做的事情是( )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快餐盒等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D.绝对不用一次性用品,包括注射器[解析] 第(1)题,实行清洁生产的目的是将污染预防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第(2)题,只有公众的广泛参与,才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选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最终才能有效保护环境。
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是生态保护红线圈定的区域,如图为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目前( )A.我国生态脆弱区内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B.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类型较单一C.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生态脆弱D.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生态稳定
(2)图中数码所示区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人为原因的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B.②地——围湖造田,打坝淤地C.③地——过度开采地下水D.④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解析] 第(1)题,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生态脆弱区内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A项错误。据图分析,我国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生态脆弱区有水土流失地区、石漠化地区等,类型较复杂,B项错误。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人类活动不合理,加剧生态破坏,加上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C项正确。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山高坡陡、降水多,滑坡、泥石流多发,生态不稳定,D项错误。
第(2)题,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是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A项错误。②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B项错误。③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破坏植被,C项错误。④地位于云贵高原,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人为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樵采,D项正确。
一、单项选择题(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因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据此完成1~2题。1.引起重金属污染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采矿、废气排放 ②污水灌溉③重金属的自然释放 ④使用重金属超标制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防治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①全面关闭重金属污染企业②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政策措施③抓好重点防控地区、重点防控行业和重点防控企业④建立有效的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指数体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重金属污染主要由采矿和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及使用重金属超标制品等人为原因所致,①②④正确;重金属自然释放属自然原因,③错误,B项正确。故选B。第2题,全面关闭重金属污染企业不符合实际,①错误。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政策措施,有利于重金属污染防控,②正确。抓好重点防控地区,重点防控行业和重点防控企业,有利于从源头控制污染,③正确。建立有效的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指数体系,有利于及时预警和控制污染,④正确,D项正确。故选D。
生态红线是指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严格管理的空间边界线。下表为2014年南京市部分生态红线区域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效益B.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划定城市边界C.生态红线区决定南京环境承载力D.设置红线区将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4.保护生态红线区对南京城市环境的意义( )A.调节城市气候,增大昼夜温差B.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增大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D.提高环境自净能力
[解析] 第3题,生态红线区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承载力不是完全由生态红线区决定;设置红线区将有利于南京市的发展,不会阻碍城市面积扩大。第4题,保护生态红线区有利于调节城市气候,缩小昼夜温差;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减小;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植被类型;提高环境自净能力。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公布的城市空间布局是“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其中中心城区“一主一新”,即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以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以及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为主的约束底线获得了众多关注。如图为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图。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规划中,南部田园、北部田园的主要作用是( )A.维护生态,保障农产品供应B.优化产业布局,承接产业转移C.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高新技术D.加快校园建设,普及本科教育6.为促进江北新主城与江南主城的分工协作,南京应优先进行( )A.住房建设 B.交通建设C.教育发展 D.绿化建设
[解析] 第5题,结合材料“以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以及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为主的约束底线获得了众多关注”可知,南北部田园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生态,保障农产品供应。第6题,交通建设可加强区域间人和物的流通,促进区域经济联系,促进区域间的分工协作,应优先进行交通建设,B正确;住房建设、教育发展、绿化建设对江南、江北主城的分工协作影响不大。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资源、环境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众参与是防治环境污染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据此完成7~8题。
7.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下列公众行为符合上图宣传主旨的是( )A.多使用一次性产品 B.多开私家车C.频繁更换电子产品 D.使用电子贺卡8.公众参与中的“公众”包括( )①白领 ②社会团体 ③中学生 ④国家机关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7题,图片内容反映的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低能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多使用一次性产品、多开私家车、频繁更换电子产品均会导致能耗、开支增多,都不是低碳的生活方式,A、B、C项错误;使用电子贺卡可以减少能耗与开支,属于低碳生活方式,D项正确。故选D。第8题,公众参与既包括个人形式的参与,也包括民间组织、团体形式的集体参与,国家机关属于行政管理部门, ④错误,①②③正确,综上,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9.(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承德市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是著名旅游城市,也是河北省种植业与畜禽养殖业的重要产区之一。农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承德市承德县积极探索当地农业向清洁型、循环型、综合型转变,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如图是承德市承德县生态农业模式图。
(1)指出与鸡粪直接还田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式的突出特点。(2)说明承德市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3)该模式对我国农牧交错区的发展有何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1)与沼气池结合,(沼气发电)产生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2)位于农牧交错地区,环境自净能力弱;土地退化,导致农牧产品品质和产量降低;农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影响人居环境;生态景观破坏影响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3)因地制宜,农牧协调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图片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图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突破•储素养,基本态度,资源开发利用,社会责任,素养培优•提技能,课堂小结•理脉络,随堂巩固•测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教学课件ppt,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