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共9页。
第四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2.关于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第1题,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图中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第2题,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答案:1.D 2.B
读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
A.饲料厂 B.油菜地 C.养鱼场 D.酒精厂
4.该循环经济( )
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D.产业之间不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解析:第3题,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油菜地,围绕油菜地发展了养殖业、工业,充分利用了资源。第4题,各类型的工农业生产都会产生污染,不可能是零排放;一个产业的产品是另一个产业的原料,该地产业彼此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该循环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推广的价值。
答案:3.B 4.C
(2022·广东高考)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如图)。据此完成5~6题。
5.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
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
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6.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
A.进水区 B.出水区 C.水稻区 D.螺沟区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与传统稻田养螺相比,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中开挖了1米宽、0.3米深的螺沟,明显增加了田螺的生长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农药的影响,田螺生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增加稻田光照强度、加强稻田通风透气不是开挖螺沟的主要目的;螺沟增加了田螺暴露风险,增加田螺天敌威胁。第6题,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中水稻区同时存在生产者(水稻)、消费者(田螺等)和分解者(细菌),是生态循环最为复杂的区域。
答案:5.D 6.C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该发展模式的推广,将在我国大地上涌现众多特色小镇和乡村。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7~8题。
7.推广“田园综合体”模式有利于( )
A.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
B.提高农产品产量
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8.以下地区最适合优先推广“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是( )
A.黑龙江三江平原小麦种植区
B.浙江舟山渔村
C.湖南洞庭湖平原农耕区
D.新疆天山牧区
解析:第7题,“田园综合体”是指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可以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但该模式不能提高农产品产量,可以推动乡村城镇化进程,该产业属于特色农业,不会促进工业化,更不会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第8题,“田园综合体”是指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是多元化农业发展模式,包括景观、旅游、休闲、娱乐、居住等内容,需要区域具有多种特色农业资源并且人口较多。黑龙江三江平原小麦种植区是商品粮基地,地广人稀,不适宜发展该模式;浙江舟山渔村主要以渔业为主,景观比较单调,不完全符合要求;湖南洞庭湖平原农耕区,景观多样,人口密集,可以利用景观优势发展该种模式;新疆天山牧区地广人稀,不适合发展该种模式。
答案:7.A 8.C
“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下表示意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域面积数据(单位:km2)。据此完成9~10题。
城市
武汉
上海
广州
北京
哈尔滨
水域面积
248
192
125
91
96
9.清洁的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是( )
A.净化各种生产污水
B.提供居民生活用水
C.形成对流,净化空气
D.释放热量,降低气温
10.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应”,其原因可能是( )
A.城市内涝灾害严重
B.城市市区用地紧张
C.城市发展缺少规划
D.城市环境质量低下
解析:第9题,清洁的水体可以净化部分污水,但不能净化各种生产污水;提供居民生活用水,不是环境保护功能;清洁的水体可以加快蒸发,促进对流,净化空气;夏季,水体蒸发吸热降温,冬季水体可以升高温度。第10题,城市地租较高,水体规划建设不会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因此,投资者不愿将大量土地用于水体建设,城市用地紧张,导致忽略了水体的“蓝化效应”。
答案:9.C 10.B
11.推动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下列日常行为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是( )
A.讲究卫生,积极使用一次性餐具
B.尽量追求穿着的时尚
C.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D.公众积极参与,促进国际合作
解析:环保需要全球合作,公众积极参与。
答案:D
12.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恩克斯堡岛。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南极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小
解析:根据材料所述,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场所,这些地理事物受全球变暖影响明显。所以,该区域的优势是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
答案:B
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浙江省解决当前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经过近几年努力,五水共治成效显著。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有关浙江省水资源、水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治污水压力较小
B.平原地区排涝水压力较大
C.丘陵山地防洪水压力较小
D.沿海岛屿保供水压力较小
14.有助于治理污水的措施主要有( )
①发展“种—养—加”农业循环经济 ②促进分散的工业企业集聚发展 ③鼓励工商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 ④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3题,浙江省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生产生活排放污水较多,治污水压力较大;浙江省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排涝水压力较大;浙江省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丘陵山地地势陡峻,汇水速度快,防洪水压力较大;沿海岛屿面积小,不易储水,保供水压力较大。第14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使废弃物再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源;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工厂之间的废弃物,还可以共同利用治污设施,实现清洁生产;农业经济效益较低,并且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农药、化肥等也会污染水资源;工业排放污水量大,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会加重水污染。
答案:13.B 14.A
绿色住宅是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兴建的住宅已经朝这个方向发展,其目标是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内容符合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宅要求的是( )
①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 ②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 ③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 ④公用绿地和停车场各占一半 ⑤隔音效果好,噪声低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16.我国下列住宅布局能达到绿色住宅光照、通风要求的是( )
A.住宅建筑取正北或正南朝向
B.住宅区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C.北方地区住宅区的窗户要避开西北方向
D.南方地区住宅区的走向应呈东南—西北方向
解析:第15题,“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隔音效果好,噪声低”都符合绿色住宅的要求。生活污水是要集中处理的,公用绿地和停车场不能各占一半,还要建设休闲、娱乐活动场地等,它们不是绿色住宅的组成部分,而是属于绿色社区。第16题,我国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强烈、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因此,北方地区住宅区的窗户要避开西北方向。
答案:15.B 16.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 重庆梁滩河流域(图甲)养殖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成为该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90年代中后期以来,流域水质恶化,很快变成了一条散发着恶臭的“黑河”。该流域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全面的治理工程。其中,针对养殖污染严重问题,有学者提出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乙)。
甲
乙
(1)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梁滩河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2)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述梁滩河流域成为畜禽生产基地的优势。
(3)说出该地区发展沼气的优势,并分析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
解析:第(1)题,重庆梁滩河流域养殖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成为该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禽畜养殖建在河流附近,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第(2)题,畜禽生产离不开市场,要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交通条件;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第(3)题,沼气发展要有原料,气温条件是沼气高效发展的必要条件。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可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角度分析。
答案:(1)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梁滩河流域成为重庆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养殖业造成的污染严重。
(2)有嘉陵江流经,交通便利;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邻近重庆市区,市场广阔。
(3)优势: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较高,沼气池利用效率高;生物量大,有机废弃物多,原料丰富。 优点:物质循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好;废物充分利用,减轻养殖污染,环境效益好;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好;增加有机肥,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利用沼气做能源,减少了大气污染。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国新能源产业重点分布区域图。
材料二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全国50%的风能资源,风电产业发展迅猛,致力于打造“风电三峡”,建设绿色能源大区。
(1)根据材料一判断在区域分工中主要承担新能源产业研发、高端制造功能的地区并简述理由。
(2)结合材料二,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打造“风电三峡”的可行性。
(3)目前,我国能源供应不足,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个矛盾?
解析:第(1)题,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和高端制造对技术、资金条件要求较高,应布局在经济发达、人才优势明显的区域。第(2)题,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能发电基地可从资源、市场、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题,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解决的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分析。
答案:(1)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理由:人才集聚,技术水平高;经济发达,研发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好。
(2)内蒙古自治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风速大,风能资源丰富;区内、区外能源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等。
(3)①加强勘探工作,开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②实施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加强同俄罗斯、中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进口石油、天然气;③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④加大对替代性能源的开发力度;⑤将节约能源和降低能耗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19.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库由四个大型地下盐穴库组成,分别坐落在墨西哥湾沿岸的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这些地区的盐穴结构为长久储备石油提供了安全、低成本的方式,每个可储藏600万~3 500万桶原油。截至2018年8月31日,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储备能力为7.135亿桶,储备的原油为66亿桶,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应急原油储备。
材料二 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中国的石油储备建设又向前一步。
(1)我国北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与南方的相比,更为有利的条件是什么?
(2)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其进口石油主要来自 、
等地。
(3)美国石油的最大消费市场在 地区,但其战略石油储备设置在南部的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原因是什么?
(4)世界一些石油消费大国设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解析:第(1)题,我国9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在北方的为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黄岛石油储备洞库,都靠近大油田,并有管道与之相通,增加了石油储备的安全系数。第(2)题,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但其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和拉美的委内瑞拉。第(3)题,美国的石油消费市场应在美国的传统工业区——东北部老工业基地,该地石油消费量大。石油储备基地设置在南部的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一是因为墨西哥湾是美国重要的石油产区,有丰富的石油;二是接近石油输入港口,便于原油的储备;三是离拉美石油产区近,接近拉美石油市场。第(4)题,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可以保证能源安全问题,能够在国际局势发生动荡时,甚至发生石油供应中断时,也能够保证国内石油的供应,同时可以动用储备的石油,来抑制因石油短缺而导致的价格飞涨等问题。
答案:(1)靠近大油田,并有输油管道相连,增加了石油储备的安全系数。
(2)中东(西亚、波斯湾) 拉丁美洲(委内瑞拉)
(3)东北部 ①位于美国重要的石油产区,石油资源丰富;②接近石油输入港和拉美石油市场。
(4)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在世界石油市场发生剧烈动荡,甚至发生严重中断时仍能保证国内市场的石油供应;运用储备的石油可以平抑油价。
第四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2.关于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第1题,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图中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第2题,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答案:1.D 2.B
读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
A.饲料厂 B.油菜地 C.养鱼场 D.酒精厂
4.该循环经济( )
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D.产业之间不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解析:第3题,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油菜地,围绕油菜地发展了养殖业、工业,充分利用了资源。第4题,各类型的工农业生产都会产生污染,不可能是零排放;一个产业的产品是另一个产业的原料,该地产业彼此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该循环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推广的价值。
答案:3.B 4.C
(2022·广东高考)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如图)。据此完成5~6题。
5.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
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
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6.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
A.进水区 B.出水区 C.水稻区 D.螺沟区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与传统稻田养螺相比,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中开挖了1米宽、0.3米深的螺沟,明显增加了田螺的生长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农药的影响,田螺生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增加稻田光照强度、加强稻田通风透气不是开挖螺沟的主要目的;螺沟增加了田螺暴露风险,增加田螺天敌威胁。第6题,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中水稻区同时存在生产者(水稻)、消费者(田螺等)和分解者(细菌),是生态循环最为复杂的区域。
答案:5.D 6.C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该发展模式的推广,将在我国大地上涌现众多特色小镇和乡村。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7~8题。
7.推广“田园综合体”模式有利于( )
A.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
B.提高农产品产量
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8.以下地区最适合优先推广“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是( )
A.黑龙江三江平原小麦种植区
B.浙江舟山渔村
C.湖南洞庭湖平原农耕区
D.新疆天山牧区
解析:第7题,“田园综合体”是指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可以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但该模式不能提高农产品产量,可以推动乡村城镇化进程,该产业属于特色农业,不会促进工业化,更不会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第8题,“田园综合体”是指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是多元化农业发展模式,包括景观、旅游、休闲、娱乐、居住等内容,需要区域具有多种特色农业资源并且人口较多。黑龙江三江平原小麦种植区是商品粮基地,地广人稀,不适宜发展该模式;浙江舟山渔村主要以渔业为主,景观比较单调,不完全符合要求;湖南洞庭湖平原农耕区,景观多样,人口密集,可以利用景观优势发展该种模式;新疆天山牧区地广人稀,不适合发展该种模式。
答案:7.A 8.C
“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下表示意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域面积数据(单位:km2)。据此完成9~10题。
城市
武汉
上海
广州
北京
哈尔滨
水域面积
248
192
125
91
96
9.清洁的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是( )
A.净化各种生产污水
B.提供居民生活用水
C.形成对流,净化空气
D.释放热量,降低气温
10.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应”,其原因可能是( )
A.城市内涝灾害严重
B.城市市区用地紧张
C.城市发展缺少规划
D.城市环境质量低下
解析:第9题,清洁的水体可以净化部分污水,但不能净化各种生产污水;提供居民生活用水,不是环境保护功能;清洁的水体可以加快蒸发,促进对流,净化空气;夏季,水体蒸发吸热降温,冬季水体可以升高温度。第10题,城市地租较高,水体规划建设不会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因此,投资者不愿将大量土地用于水体建设,城市用地紧张,导致忽略了水体的“蓝化效应”。
答案:9.C 10.B
11.推动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下列日常行为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是( )
A.讲究卫生,积极使用一次性餐具
B.尽量追求穿着的时尚
C.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D.公众积极参与,促进国际合作
解析:环保需要全球合作,公众积极参与。
答案:D
12.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恩克斯堡岛。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南极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小
解析:根据材料所述,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场所,这些地理事物受全球变暖影响明显。所以,该区域的优势是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
答案:B
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浙江省解决当前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经过近几年努力,五水共治成效显著。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有关浙江省水资源、水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治污水压力较小
B.平原地区排涝水压力较大
C.丘陵山地防洪水压力较小
D.沿海岛屿保供水压力较小
14.有助于治理污水的措施主要有( )
①发展“种—养—加”农业循环经济 ②促进分散的工业企业集聚发展 ③鼓励工商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 ④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3题,浙江省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生产生活排放污水较多,治污水压力较大;浙江省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排涝水压力较大;浙江省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丘陵山地地势陡峻,汇水速度快,防洪水压力较大;沿海岛屿面积小,不易储水,保供水压力较大。第14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使废弃物再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源;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工厂之间的废弃物,还可以共同利用治污设施,实现清洁生产;农业经济效益较低,并且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农药、化肥等也会污染水资源;工业排放污水量大,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会加重水污染。
答案:13.B 14.A
绿色住宅是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兴建的住宅已经朝这个方向发展,其目标是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内容符合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宅要求的是( )
①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 ②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 ③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 ④公用绿地和停车场各占一半 ⑤隔音效果好,噪声低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16.我国下列住宅布局能达到绿色住宅光照、通风要求的是( )
A.住宅建筑取正北或正南朝向
B.住宅区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C.北方地区住宅区的窗户要避开西北方向
D.南方地区住宅区的走向应呈东南—西北方向
解析:第15题,“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隔音效果好,噪声低”都符合绿色住宅的要求。生活污水是要集中处理的,公用绿地和停车场不能各占一半,还要建设休闲、娱乐活动场地等,它们不是绿色住宅的组成部分,而是属于绿色社区。第16题,我国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强烈、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因此,北方地区住宅区的窗户要避开西北方向。
答案:15.B 16.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 重庆梁滩河流域(图甲)养殖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成为该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90年代中后期以来,流域水质恶化,很快变成了一条散发着恶臭的“黑河”。该流域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全面的治理工程。其中,针对养殖污染严重问题,有学者提出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乙)。
甲
乙
(1)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梁滩河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2)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述梁滩河流域成为畜禽生产基地的优势。
(3)说出该地区发展沼气的优势,并分析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
解析:第(1)题,重庆梁滩河流域养殖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成为该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禽畜养殖建在河流附近,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第(2)题,畜禽生产离不开市场,要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交通条件;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第(3)题,沼气发展要有原料,气温条件是沼气高效发展的必要条件。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可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角度分析。
答案:(1)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梁滩河流域成为重庆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养殖业造成的污染严重。
(2)有嘉陵江流经,交通便利;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邻近重庆市区,市场广阔。
(3)优势: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较高,沼气池利用效率高;生物量大,有机废弃物多,原料丰富。 优点:物质循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好;废物充分利用,减轻养殖污染,环境效益好;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好;增加有机肥,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利用沼气做能源,减少了大气污染。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国新能源产业重点分布区域图。
材料二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全国50%的风能资源,风电产业发展迅猛,致力于打造“风电三峡”,建设绿色能源大区。
(1)根据材料一判断在区域分工中主要承担新能源产业研发、高端制造功能的地区并简述理由。
(2)结合材料二,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打造“风电三峡”的可行性。
(3)目前,我国能源供应不足,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个矛盾?
解析:第(1)题,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和高端制造对技术、资金条件要求较高,应布局在经济发达、人才优势明显的区域。第(2)题,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能发电基地可从资源、市场、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题,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解决的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分析。
答案:(1)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理由:人才集聚,技术水平高;经济发达,研发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好。
(2)内蒙古自治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风速大,风能资源丰富;区内、区外能源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等。
(3)①加强勘探工作,开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②实施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加强同俄罗斯、中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进口石油、天然气;③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④加大对替代性能源的开发力度;⑤将节约能源和降低能耗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19.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库由四个大型地下盐穴库组成,分别坐落在墨西哥湾沿岸的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这些地区的盐穴结构为长久储备石油提供了安全、低成本的方式,每个可储藏600万~3 500万桶原油。截至2018年8月31日,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储备能力为7.135亿桶,储备的原油为66亿桶,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应急原油储备。
材料二 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中国的石油储备建设又向前一步。
(1)我国北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与南方的相比,更为有利的条件是什么?
(2)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其进口石油主要来自 、
等地。
(3)美国石油的最大消费市场在 地区,但其战略石油储备设置在南部的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原因是什么?
(4)世界一些石油消费大国设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解析:第(1)题,我国9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在北方的为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黄岛石油储备洞库,都靠近大油田,并有管道与之相通,增加了石油储备的安全系数。第(2)题,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但其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和拉美的委内瑞拉。第(3)题,美国的石油消费市场应在美国的传统工业区——东北部老工业基地,该地石油消费量大。石油储备基地设置在南部的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一是因为墨西哥湾是美国重要的石油产区,有丰富的石油;二是接近石油输入港口,便于原油的储备;三是离拉美石油产区近,接近拉美石油市场。第(4)题,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可以保证能源安全问题,能够在国际局势发生动荡时,甚至发生石油供应中断时,也能够保证国内石油的供应,同时可以动用储备的石油,来抑制因石油短缺而导致的价格飞涨等问题。
答案:(1)靠近大油田,并有输油管道相连,增加了石油储备的安全系数。
(2)中东(西亚、波斯湾) 拉丁美洲(委内瑞拉)
(3)东北部 ①位于美国重要的石油产区,石油资源丰富;②接近石油输入港和拉美石油市场。
(4)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在世界石油市场发生剧烈动荡,甚至发生严重中断时仍能保证国内市场的石油供应;运用储备的石油可以平抑油价。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