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6633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6633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6633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66338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66338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66338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66338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66338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感受屈原的人格风采。2.把握屈原的精神品质,品味作品在叙事中融入议论,论中有情、直抒胸臆的叙事艺术。3.拓展阅读《报任安书》,体会司马迁寄托在屈原身上的情感。
一、相关资料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但仍极力表现其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至都城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念祖国
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诗作的基调。他创立了“楚辞”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二、探究背景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楚国由强盛转向衰弱的时期。当时楚国内外都出现了尖锐的矛盾斗争:内政上有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外交上有亲秦与亲齐两派的斗争。以楚怀王幼子子兰等为代表的楚国贵族集团保守堕落,亲秦误国,而屈原则主张对内立法强国,对外联齐抗秦。后来屈原被疏远、被放逐,以致投汨罗江而死,就是这种斗争的结果。
三、拓展知识《楚辞》与“楚辞体” 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西汉王褒、东方朔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故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之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体”称为“骚体”。 你搜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鉴赏][1]“夺”,可见上官大夫之蛮横;“不与”,是屈原职责之所在。由此表明了下文屈原遭“谗”被“疏”的原因是奸佞当道,君王不明。[2]上官大夫嫉贤进谗。文章以“谗”点明屈原被“疏”的原因,说明屈原的正直与奸佞邪曲不相容。“王怒而疏屈平”略写楚王昏庸。[3]“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点明屈原创作《离骚》的外因。这四个短语作“疾”的宾语,分别从四个方面说明屈原所痛恨的对象,这四者也是后句中“忧愁幽思”的原因。
[4]“呼天”“呼父母”是“忧愁幽思”的外在表现,以此说明屈原创作《离骚》与“忧愁幽思”有关,是“劳苦倦极”“疾痛惨怛”时的情感宣泄。[5]“帝喾”“齐桓” “汤” “武”这些明君让人自然想到楚国黑暗腐朽的政治,二者形成对比。“以刺世事”表明了《离骚》的写作目的——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和控诉。[6]进一步说明《离骚》的内容。“道德”不仅指个人品德,还指国家的善政。[7]总说《离骚》的写作特征。这两句互文见义,指出《离骚》言近旨远、引类譬喻的写作手法,是概述,也是高度评价。[8]这句承接上文的“志洁” “行廉”,评价了屈原的人格。
[9]以上两句,运用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对屈原的精神品格给予高度评价。“与日月争光”,以极其崇敬的心情赞美了屈原“志洁”“行廉”的伟大人格。[10]一个“患”字,既写出了秦王的担心,也从侧面说明了齐、楚结盟的必要性和作用。[11]这几句写楚怀王第一次被骗。秦国巧设骗局,使楚怀王自毁与齐的联盟,孤立了楚国。[12]楚怀王因“贪”绝齐,在发现被骗后因“怒”伐秦,可见其既无眼光,又少谋略。[13]这几句写楚国兵败地失,陷入腹背受敌的艰难处境。
[14]楚怀王的话说明他对张仪恨之入骨,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太意气用事,缺乏一个明君应有的气度。[15]以屈原之谏、怀王之悔,写屈原之明、怀王之昏,同时也写出了屈原能为国家考虑,而怀王近臣或藏私欲或少谋略。[16]“共击楚”表明此时楚国已众叛亲离。[17]屈原的建议反映了他对秦国的清醒认识,也表现了他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并以此表现出他非凡的政治才能。[18]楚怀王第三次上当受骗,听信子兰之言而入秦。秦设骗局绝其后路,扣留楚怀王以求割地。楚怀王屡次受骗,可见屈原被绌后,楚国既无英明之君,也乏忠贤之臣。楚怀王最终客死于秦,为天下人所耻笑。
[19]国人共咎,呈现子兰的无知无才,又从侧面表现了屈原的远见。[20]“三”是虚指,极言其多。即使“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楚怀王也“终不悟也”,可见楚怀王已是昏庸至极。[21]从普遍意义上说明君王举贤治国的美好愿望以及“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的原因。“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见解深刻,寄托着作者特有的政治幽愤。[22]怀王因忠奸不分而造成了“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的悲剧。作者把楚国的兴衰和屈原的遭遇联系起来,突出屈原在楚国兴衰存亡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23]从最开始的被“疏”,到后来的被“绌”,直到最后被“迁”,屈原一步步远离楚国的权力中心,而与此同时,楚国也一步步走向衰败。[24]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寥寥几句就把读者带入了悲剧气氛之中。[25]一“浊”一“清”,一“醉”一“醒”,愤激地表明自己与众不同。屈原的态度异常坚定,不苟合,不妥协,为后文“自投汨罗”埋下伏笔。[26]渔父以譬喻说理,婉转询问屈原为何不同流合污。[27]屈原以两个形象的比喻,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绝不同流合污的态度。
[28]“怀石”投江这一举动,表明了屈原对“举世混浊”的世道的彻底绝望和以死捍卫自己的“晧晧之白”的决心。[29]这句话写屈原创造的“楚辞”一体虽后继有人,但都不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进谏。[30]屈原死后楚国为秦国所灭,从而突出了屈原对楚国的重要性。
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一、通假字1.犹离忧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3.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4.屈平既绌( )5.齐与楚从亲( )6.乃令张仪详去秦( )7.厚币委质事楚( )
“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质”同“贽”,见面礼
二、一词多义1.见(1)渔父见而问之曰 (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 (3)靡不毕见 ( )(4)举类迩而见义远 ( )(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 )(6)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 )2.自(1)盖自怨生也 ( )
(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 )(3)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 )3.故(1)何故怀瑾握瑜 ( )(2)故死而不容 ( )4.举(1)举类迩而见义远 ( )(2)举贤以自佐 ( )(3)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 )
5.去(1)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 )(2)同死生,轻去就 ( )6.而(1)王怒而疏屈平( )(2)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3)举类迩而见义远( )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于是”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
(4) 其糟而啜其醨 ( ) (5)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7.之(1)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与”
连词,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4)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 )三、词类活用1.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 )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3.蝉蜕于浊秽 ( )4.其后楚日以削 ( )5.谗谄之蔽明也 ( )6.悲其志 ( )
助词,用以调整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名词作状语,在内;在外
名词作状语,像蝉脱壳那样
动词用作名词,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伤
7.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 )8.明道德之广崇 ( )9.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10.屈平正道直行 ( )11.惠王患之 ( )四、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_______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 ··
形容词用作名词,品行不正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使……直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_____今义:无理狡辩。3.颜色憔悴古义:__________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4.形容枯槁古义:__________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__________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6.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古义:______今义:行事。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离骚”者,犹离忧也。 ( )译文:
“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
2.秦,虎狼之国。 ( )译文: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译文:4.为天下笑。 ( )译文:5.方正之不容也。 ( )译文:6.不凝滞于物。 ( )译文:
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
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心耿耿却遭诽谤。
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昏君谗臣)所容。
7.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 )译文:8.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 )译文:六、成语积累1.博闻强志:2.随波逐流:
没有不想寻求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人来辅佐自己的。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
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介词结构后置句、省略句
1.文中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是司马迁依据屈原的作品《渔父》演绎出来的,在这段对话中,屈原与渔父的思想有怎样的差异?从中表现出屈原怎样的品质?这一段对话包含了司马迁怎样的情感?
答案:①差异:从屈原与渔父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是矢志不渝,以死明志;一种是随波逐流,明哲保身。②品质:两相比照,突出了屈原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操守,表现了他矢志不渝、以死明志的高尚品质。
③情感:这一段对话包含了司马迁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对屈原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惋惜。
2.“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史记》的评价。本文在写法、语言上都充分体现出这一评语的精当。请你简要分析。
答案:①写法上,司马迁为屈原所作的这篇传记,别具一格,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赞颂、同情、悲叹之情,与一般传记的客观实录、隐藏观点颇为不同,更像一篇怀人的散文;而且文章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有些段落议论超过叙事,更像一篇人物评传。
②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3.有评论说《屈原列传》中的屈原“是司马迁的一个虚拟的自我”,这种观点可以通过阅读《报任安书》得到印证。请你结合《屈原列传》《报任安书》两篇文章,分析这种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 ①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以自身遭遇的精神体验对屈原进行了想象性构建,并使之成为“真实”的历史事件。
②《屈原列传》中写的是屈原,表现的却是司马迁自己“忠而被谤”的怨愤。他借屈原来隐喻自己,在构建屈原的同时又在构建着一个虚拟的自我。 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而作者受刑,而著《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二人的遭遇相同,作为相似。 ④两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有共同的命运,共同的遭遇,共同的感受,这使司马迁与他作品中的屈原的形象重叠在一起,合二为一。
4.屈原心系祖国,留下不朽诗篇,殉国殉道而无悔;司马迁以如椽大笔,秉笔直书纷纭历史,《史记》横空出世,光耀千古。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新一代的青年又当如何呢?请你写一个片段,结合本课所学,谈谈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答案: (示例)天阔地宽,世事渺然。掩卷凝思时,几度物换星移。同学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在努力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朱德元帅对平凡劳动的母亲的肯定,到四川凉山州“救火英雄”的壮烈牺牲,这些都无一例外地说明了人们应在努力和奉献中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人民做贡献,为国家做贡献,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一个国家、民族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就应多为人民谋福利。你看,那主动支教山村的教师,为山区教育贡献力量;你看,那义务坐诊的医生,为解决医疗难题发光发热;你看,那潜心水稻研究的身影,为人民不再挨饿奉献自我……他们在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为人民做贡献无疑是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选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生来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那么,我们理应心系国家,心系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在努力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2019·浙江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独不然。为考功郎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闽藩。2.(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
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自我校对] 解析:1.“尚”,崇尚。“通显”,通达显赫。“日”,名词作状语,常常。“无毛发之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指没有丝毫用处。 2.“恶”,讨厌。“过”,过错。“佞”,谄媚。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授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读准字音,指被罢免官职,合纵联合抗秦,见面礼,介词表示被动,动词覆盖,名词志向志趣,名词意愿,动词做标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作业课件ppt,共23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课堂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1精记字音,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初读课文•明大意,夯实字词,文脉预览,主旨探微,精读课文•细揣摩,屈平既绌第4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