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教师:陶文娟 张慧 曹家乐 审题教师:韩启辉张超豪
试卷满分:150分 使用时间:2023-08-02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似盖笠,地法覆”。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汉代成书的《周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据,试图把盖天说构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文现象。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结果并不理想。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汉代有一种星图叫“盖图”,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此外,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和“去极度”,与盖天说并不矛盾。
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球的认识。浑天说对后来天文观测的影响很大。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仪上加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来越精密。
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郗萌提出的学说。他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这种宇宙论虽然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却启发人们认识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宋代理学家朱熹更是根据这种气的宇宙论提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阳二气,两者旋转摩擦,磨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形成地。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辰,在外周转不停。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儿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官体系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中国星官体系则完全不同它是把人间帝王社会搬到了天上。天地是名副其实的对应。正是有了这种对应,中国古代的天与人之间才那么接近。“天文”永远与“人文”密切关联,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其根本的目的是探究天人关系正如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
(摘编自孙小淳《中国古代天文学:何为“天极”》)
材料二
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浑盖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比如,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理念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但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对此,南北朝时期著名科学家祖暅的一段话可作代表:
自古论天者多矣,而群氏纠纷,至相非毁。窃览同异,稽之典经,仰观辰极,傍瞩四维,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校之以仪象,覆之以晷漏,则浑天之理,信而有征。
(《隋书·天文志》)
祖暅较了浑盖双方的差异,在查阅典籍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天文观测,并使用仪器进行校验,发现浑天说更符合实际,这才得出了浑天说可信这一结论。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
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浑盖之争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南北朝时,南朝的梁武帝偏爱盖天说,曾集合群臣,公开宣讲盖天说。对于他的主张,天文学家中不以为然者大有人在,但梁武帝并未采用暴力手段迫害那些不相信盖天说者。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与浑天说亦不一致,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以佛教学说为依据,强行要求人们放弃自己所信奉的宇宙结构学说的事例。宗教因素没有成为裁决浑盖是非的依据,也没有人因为信奉某种宇宙理论而受到政治或宗教上的迫害。这些,无疑都是浑盖之争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节选自关增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在中国古代宇宙学说中影响较大。
B. 中国古代宇宙论强调天人对应,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的根本目的是“究天人之际”。
C. 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视实际校验的优秀传统,这使得中国天文学优于希腊天文学。
D. 梁武帝在浑盖之争中的态度与做法表明政治因素没有成为裁决浑盖是非的依据。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也是对宇宙结构的正确描述。
B. 盖天说所主张宇宙结构模式,是由“阳气轻清,上浮为天;阴气重浊,下凝为地”推断而出的。
C. 《浑天仪注》是浑天说的代表性著作,浑天仪的产生是以浑天说的提出为背景的。
D. 朱熹提出的宣夜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儿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西汉天文学家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由于非常符合实际天象被汉武帝采用。
B. 东汉桓谭撰写《难盖天八事》从观测依据等方面批驳盖天说。
C. 葛洪以太阳落入地平线时的状态这一事实作为依据,指出其与盖天说的推论相反。
D. “浑盖之争”促成了《太初历》的制订、浑天仪的发明和唐代的天文大地测量。
4. 两则材料使用了哪些相同的说明方法,请举例分析。
5. 古人在研究宇宙结构时秉持的原则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
【答案】1. C 2. C 3. D
4. ①引用说明法:材料一引用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中对浑天说的形象描写;材料二引用祖的话证明古人“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
②作比较说明法材料一介绍中国古代宇宙论强调天地对应、天人对应时与西方的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做对比;材料二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实际校验的传统时,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做对比。
5. ①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
②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③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不介入到学术研究中。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这使得中国天文学优于希腊天文学”错,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这一传统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对比的目的在于强调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优秀传统,不是分出高下。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也是对宇宙结构的正确描述”错,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二段“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似盖笠,地法覆槃’。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据此看出,并且盖天说对宇宙结构的描述是错误的。
B.“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是由阳气轻清,上浮为天;阴气重浊,下凝为地推断而出”错误。材料二第一段“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理念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但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据此可知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
D.“朱熹提出的宣夜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儿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错。材料一第四段“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郗萌提出的学说……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儿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据此看出,宣夜说不是朱熹提出,而且“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的是“气漩涡论”,不是“宣夜说”。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观点:中国古代的旷世学术之争浑盖之争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
D. 选项列举的是“浑盖之争”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和重要成就的获得。不能支持观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方法的能力。
①引用说明:材料一“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引用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中对浑天说的形象描写;材料二“对此,南北朝时期著名科学家祖暅的一段话可作代表:自古论天者多矣,而群氏纠纷,至相非毁。窃览同异,稽之典经,仰观辰极,傍瞩四维,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校之以仪象,覆之以晷漏,则浑天之理,信而有征”,引用祖暅的话证明古人“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
②比较说明:材料一“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官体系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介绍中国古代宇宙论强调天地对应、天人对应时与西方的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作对比;材料二“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实际校验的传统时,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作对比。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材料一“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可得出: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
②由材料二“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浑盖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垂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可得出: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③由材料二“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可得出: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不介入到学术研究中。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嫁妆
契诃夫
这是很小的平房,活像一个老太婆,矮小,佝偻,头上戴着包发帽。小房子以及它的白灰墙、瓦房顶和灰泥脱落的烟囱,全都隐藏在苍翠的材林里。这条街上从来也没有什么人坐着马车路过,行人也稀少。
小房子的百叶窗经常关着,房子里面,夏天又热又闷,冬天像澡堂里那样热气腾腾,有煤气味,而且是那样孤苦寂寞,枯燥乏味……
我头一次访问小房子是很久以前为办一件事而去的:房主人是契卡玛索夫上校,他托我到那儿去探望他的妻子和女儿。
请您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一个矮小虚胖、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带着恐慌和惊愕的神情瞧着您。“讲问,您贵姓?”上了年纪的女人用颤抖的声音问您说,而您认出她就是女主人契卡玛索娃。您说出您的姓名,讲明您的来意。惊愕和恐惧就换成尖细而快活的“啊”的一声喊。这“啊”的一声,像回声一样,从前堂传到大厅,从大厅传到客厅,从客厅传到厨房……传出大门,顺着莫斯科街响下去了。
房间里弥漫着除虫粉和新羊皮鞋的气味。窗台上放着天竺葵,挂着细纱的布条帘子。地板上放着一件黑色女上衣,潦草地缝在一块纸样上。
“请您原谅,这儿凌乱得很!”契卡玛索娃说,一边困窘地斜起眼睛看房门。
不久房门开了,我看见一个又高又瘦的姑娘,年纪十九岁左右,身穿薄纱的长连衣裙,腰间系着金黄色皮带,她走进来,行个屈膝礼,脸红了。先是她那点缀着几颗碎麻子的长鼻子红起来,然后从鼻子红到眼睛那儿,再从眼睛红到鬓角那儿。
“这是我的女儿!”契卡马索娃以唱歌般的声音说,“这个年轻人,玛涅其卡(玛丽雅的爱称),这位青年是……”
我做了自我介绍,然后我对这里有那么多的纸样表示惊讶。母女俩都垂下眼睛。
“每年耶稣升天节,我们这儿有一个大市集”,母亲说,“在市集上我们总是买些衣料,然后做整整一年的针线活,直到下个市集为止。”
“可是谁要穿这么多的衣服呢?”“……这不是现在穿的!这是嫁妆!”
“哎呀,妈妈,您在说些什么呀?!”女儿说着,脸上泛起红晕,“……我绝不出嫁!绝不!”地嘴上这么说,可是说到“出”两个字时,她的眼睛亮了起来。
吃晚饭的时候,我听见有个男人在隔壁房间里大声打呵欠。
“那是我丈夫的弟弟叶果尔・谢敏内奇……”契卡玛索娃解释说,“他从去年起就住在我们这儿。他不能出来见您。他是个不大懂礼貌的粗人……见着生人就难为情……他打算进修道院去……”
晚饭后,母亲邀我跟她一起去储藏室。在那儿,我见到五口大箱子和许多小箱子、小盒子。“这……就是嫁妆!”母亲对我小声说,“这些衣服都是我们自己做的。”
我看了看那些令人阴沉的箱子,就开始向两个殷勤好客的女主人告辞。她们要我答应日后有空再到她们家里来。
这个诺言,一直到七年以后才履行,当时我作为法院调查员就一件诉讼案出差来到这里。我走进客厅里,看见母亲长得越发胖了,头发已经花白,正趴在地板上,裁一块蓝色衣料。女儿坐在长沙发上做针线活。这里仍旧有纸样,仍旧有除虫粉气味。不过两个女人都穿着丧服。上校是在提升为将军后过一个星期去世的。
将军夫人哭了。“我和女儿成了孤儿寡母。叶果尔・谢敏内奇还活着,不过修道院不肯收他,他好唱酒。我打算到首席贵族那儿去告他的状。他不止一次地打开箱子,……拿走玛涅琪卡的嫁妆,施舍给各地来的朝圣者。有两口箱子已经拿空了!再这样下去,我的玛涅琪卡就一件嫁妆也不剩了……”
“您在说什么呀,妈妈!”玛涅琪卡难为情地说,“……我绝不出嫁,绝不出嫁!”玛涅琪卡抬起眼睛来,兴奋而又带着希望地瞧着天花板。
一个矮小的男人往前堂那边溜过去,他头顶秃一大块,穿着棕色上衣,脚上穿的是套鞋而不是皮靴。他像耗子那样窸窸窣窣地溜过去,不见了。“这人大概就是叶果尔・谢敏内奇吧。”我暗想。
我瞧着她们母女俩:两个人都苍老消瘦,女儿萎靡不振,看样子母亲比女儿至多大五岁光景。老太婆对我说:“叶果尔・谢敏内奇把我们缝的衣服统统拿走,为拯救他的灵魂而不知送给什么人了。衣服我们只好重新再做,可上帝知道,我们不是阔人!我们是孤儿寡母啊!”
“我们是孤儿寡母!”玛涅琪卡重复道。
去年,命运又驱使我来到那所熟悉的小房子。我走进客厅,看见老太婆契卡玛索娃穿一身黑衣服,戴着丧章,坐在长沙发上做针线活。跟她并排坐着的,是个小老头,穿着棕色上衣,脚上登着套鞋而不是皮靴。小老头看见我,就跳起来,从客厅里一溜烟跑出去了……
为了回答我的问候,老太婆微微一笑,说:“现在又见到您,我很高兴,先生。”“您在缝什么?”过了一会儿,我问。
“这是女衬衫。等我做好,就送到神父那儿去,托他代我保管,要不然,叶果尔・谢敏内奇就会把它拿走。”她小声说。
她面前的桌子上放着女儿的照片,她看一眼照片,叹口气说:“要知道我成了孤魂!”那么玛涅琪卡在哪儿呢?我不想问……一切都明明白白,我的心头感到沉重极了。
(选自《契河夫小说选》,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记录了“我”三次拜访小房子的经历,作者在叙事策略上采取相似的叙述方式和不同的叙事详略,使小说形成独特的叙事节奏。
B. 小说四到六段使用“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使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同时引领读者带着想象进入故事情境,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C. 契卡玛索娃母女深居简出,准备嫁妆占据了工人的全部生活,她们没有社交,没有其他追求,嫁妆仿佛“套子”,套住了她们的人生。
D. 女儿说“绝不出嫁”却积极参与制作嫁妆,说到“出嫁”时眼神发亮,她的言行不一不仅表现了她的羞涩,也表现出她对婚姻的渴望。
7. 关于文中人物外貌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儿刚出场时身穿薄纱长裙,腰间系着金黄色皮带,可以看出她爱美、憧憬未来。
B. “都穿着丧服”“穿一身黑衣服,戴着丧章”暗示契卡玛索娃家庭不断发生变故。
C. “女儿萎靡不振,看样子母亲比女儿至多大五岁”为后文女儿去世埋下伏笔。
D. 反复描写小老头上衣是棕色的,脚上穿套鞋而不是皮靴,旨在肯定他的简朴。
8. “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9. 契诃夫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漫画式人物的塑造。请结合小说简要说明,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使人物具有漫画般的效果。
【答案】6. B 7. D
8. ①“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②“我”是线索人物,文章以“我”的三次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情节。③“我”的感受是作者情感观点的载体,写“我”的所思所想能彰显作者对人物的真实态度、看法。
9. ①夸张,契卡玛索娃见到“我”时的“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②比喻。描写小老头“像耗子那样窸窸窣窣地溜过去”,具有可笑的画面感。③反复,描写契卡玛索娃总在做针线活、女儿总说“绝不出嫁”、小老头总是快速溜走,强化人物的某一特征。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使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错误,在这里使用“您”不是为了淋漓尽致地抒发感情,而是为了更好地描述契卡玛索娃见到陌生人的反应。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D.“旨在肯定他的俭朴”错误,旨在说明他由表到里都一成不变,生活无比单调乏味。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
本题考第一人称在文中的作用,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从情节上来说,“我”是线索人物,小说中“我”三次走访契卡玛索娃,第一次详细交代主人公的生活环境、习惯和状况以及探访母女俩的情形,然后比较简略地写了七年以后和两年以前的两次拜访。所有人物、故事都是“我”的所见,所以有一种整体感、紧凑感。
从抒发感情方面来说,“然后我对这里有那么多的纸样表示惊讶”“‘这人大概就是叶果尔・谢敏内奇吧。’我暗想”“一切都明明白白,我的心头感到沉重极了”,以“我”的角度来写,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描写手法、鉴赏作品审美特征的能力。
“漫画式人物的塑造”是指作者通过夸张等手段来突出角色的某些特征而达到使读者一目了然的效果的人物塑造手法。本文中,人物的特征都一目了然。比如,母亲与女儿的生活单调无聊,总是在重复同样的事情;母亲和女儿深居简出、社交极少,因而见到陌生人一个大惊小怪,一个极度羞涩;而房子里唯一的男人“小老头”更是与世隔绝,见人就溜。
解答此题时,首先找出表现人物特征最突出的相关描写,然后再针对性地判断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夸张,“惊愕和恐惧就换成尖细而快活的‘啊’的一声喊”契卡玛索娃见到“我”时的“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其缺少社交,大惊小怪。
②比喻。“他像耗子那样窸窸窣窣地溜过去,不见了”把小老头比作“耗子”,“像耗子那样窸窸窣窣地溜过去”,具有可笑的画面感。
③反复,“在市集上我们总是买些衣料,然后做整整一年的针线活,直到下个市集为止”“头发已经花白,正趴在地板上,裁一块蓝色衣料。女儿坐在长沙发上做针线活”“……我绝不出嫁!绝不!”“他像耗子那样窸窸窣窣地溜过去,不见了”描写契卡玛索娃总在做针线活、女儿总说“绝不出嫁”、小老头总是快速溜走,强化人物的某一特征。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更始二年冬,梁王刘永据国起兵,招诸郡豪桀,攻城,凡得二十八城。建武二年夏四月,虎牙大将军盖延击刘永,破之,遂围永于睢阳。故更始将苏茂反,杀淮阳太守潘蹇,据广乐而臣于永。秋八月,盖延围睢阳数月,克之。刘永走至虞,虞人反,杀其母、妻,永与麾下数十人奔谯。苏茂、周建合军三万余人救永,延与战于沛西,大破之。永、建走保湖陵,茂弃还广乐,延遂定沛、楚、临淮。三年四月,吴汉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集得十余万人救之。汉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建等遂连兵入城。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慰勉之,士气自倍。旦日,苏茂、周建出兵围汉,汉奋击,大破之,茂走还湖陵。睢阳人反城迎刘永,盖延率诸将围之。秋七月,盖延围睢阳百日,刘永、苏茂、周建突出,将走郯,延追击之急,永将庆吾斩永首降。苏茂、周建奔垂惠。四年秋七月丁亥,上遣捕虏将军马武、骑都尉王霸围周建于垂惠。五年二月,苏茂将五校兵救周建于垂惠。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茂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敝,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乃引还营。周建兄子诵反,闭城拒之。建于道死,茂奔下邳。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在确的一项是( )
A. 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
B. 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
C. 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
D. 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更始将”的“故”指“以前的”,与《六国论》中“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字含义不同。
B. 太守,官名,本为战国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丁亥,即丁亥日,这是古人采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匹配用以记录日序的方法,也可用于纪年。
D. “闭营固守”中的“固守”指坚守,与《过秦论》“君臣固守”中“固守”的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永被虎牙大将盖延打败后逃到子虞地,为镇压虞地人的反叛,刘永杀害了他们的家人;后来刘永又一路奔逃,逃到了湖陵。
B. 吴汉围困苏茂,周建率领军队救援,征战中,吴汉不慎坠马,膝盖受伤;第二天吴汉仍出兵迎战,奋勇杀敌,打败了苏周联军。
C. 睢阳人反叛,迎回刘永;睢阳城被盖延率领将士包围一百天,刘永等人出逃;刘永的将领庆吾杀了刘永,向盖延投降。
D. 马武、王霸奉命围攻周建,苏茂来救,周苏二人战败;回营之时,周建兄长的儿子周诵反叛,拒绝二人进城。逃跑途中,周建死去。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王刘永据国起兵,招诸郡豪桀,攻城,凡得二十八城。
(2)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4.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评价王霸“智勇深沉、能战能守”,请结合材料分析王霸的军事才能。
【答案】10. B 11. A 12. A
13. (1)梁王刘永凭借他的封地起兵版变,招揽了各郡有才能的人,攻打城池,一共攻下二十八座城池。
(2)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
14. ①面对强敌,避其锋芒,不急于进攻,坚守营垒等待对方的疲惫。
②激发士气,促使马武的士兵在无人救援的情况下奋勇杀致。
③善于抓住时机,派遣精锐部队从背后袭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马武被苏茂、周建击败,在逃跑途中经过王霸的大营,大喊求救。王霸说:“致人兵多气盛,出兵的话必定两败俱伤,你们尽量努力吧!”王霸于是关闭营门加固城墙和堡垒。
“马武为茂建所败”语意完整,后面断开;“奔”为“过”的状语,应在“奔”前断开,排除AC;
“大呼求救”是马武向王霸大声求救,“大呼”与“求救”之间联系紧密,“霸”是下句主语,所以“大呼求救”应独立成句,排除A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错误。都是“以前的”。句意:以前的更始将领/六国灭亡的以前发生过的事情。
B.正确。
C.正确。
D.正确。句意:关闭营门坚守/君臣坚守。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为镇压虞地人的反叛,刘永杀害了他们的家人”错,由“虞人反,杀其母、妻”可知,是虞地人杀死了刘永的母亲和妻子。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据”,凭借;“豪桀”,有才能的人;“凡”,一共。
(2)“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挟持,“为……所”,表被动,被。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威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茂众疲劳,吾承其散,乃可克也”可知,面对强敌,避其锋芒,不急于进攻,坚守营垒等待对方的疲惫。
②由原文“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可知,激发士气,促使马武士兵在无人救援的情况下奋勇杀致。
③由原文“合战良久,霸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可知,善于抓住时机,派遣精锐部队从背后袭击
参考译文:
更始二年冬天,梁王刘永凭借他的封地起兵般变,招揽了各郡有才能的人,攻打城池,一共攻下二十八座城池。建武二年夏季四月,虎牙大将军盖延攻打刘永,击欣刘军,并将外求围因在班情。以前的更始将苏茂谋反叛变,杀死淮阳太守潘蹇,占领了广乐并向刘永称臣。秋季八月,盖延围因睢阳数月之后,攻克睢阳。刘永逃跑到虞地,虞地人叛变,杀死了他的母亲和妻子。刘永与数十个部下投奔到谯。苏茂、周建联合三万多人解救刘永,盖延和他们在沛西展开了战斗,大败叛军。刘永、周建逃跑到保湖陵,苏茂逃回广乐,于是盖延便平定了沛、楚、临淮。三年四月,吴汉在广乐围住了苏茂,周建招集了十多万人去营救苏茂。吴汉迎和他交战,没有战胜,从马上摔了下来伤了膝盖,回到营中,于是周建等人合兵进入广乐城。诸将对吴汉说:“大敌当前,而您又受伤在庆上,大家很害怕!”(听到这些剧),吴汉突然包好伤口而起,杀牛犒劳将士,安慰勉励他们,军中士气自然倍增。第二天,苏茂、周建出兵围攻吴汉,吴汉奋力还去,大破苏、周的军队,苏茂便逃回了湖陵。此时睢阳人反叛,迎回刘永,盖延则率将领们围攻睢阳。秋季七月,盖延已经围攻睢阳一百天了,刘永、苏茂、周建突围而出,将要逃到郯,盖延急速追击,刘永的将领庆吾便砍下刘永的头向盖延请降。苏茂、周建逃奔到垂惠。四年秋季七月丁亥这一天,皇帝派遣捕虏将军马武、骑都尉王霸到垂患围攻周建。五年二月,苏茂率五个军营的士兵去垂惠援救周建。马武被苏茂、周建击败,在逃跑途中经过王霸的大营,大喊求救。王霸说:“敌人兵多气盛,我出兵的话必定两败俱伤,你们尽量努力吧!”王霸于是关闭营门加固城墙和堡垒。士兵和军中官吏对此都多有争议。王霸说:“苏茂所带的都是精锐之师,而且士兵又多,现在我们关闭营门坚守,表明不去援救马武。敌军一完轻敌乘胜追击,马武的士兵们见无人援助,斗志自会倍增。这样,苏茂的士兵就会打得十分疲劳,我们乘敌人疲劳之时出兵,才能取胜。”苏茂、周建果然全军出动攻击马武,交战了很长时间,于是王霸打开营垒后门,派精锐骑兵从敌军背后袭击。苏茂、周建前后受敌,惊慌失措战败逃跑,只好带兵回营。周建兄长的儿子周诵叛变,关闭城门不准他们入城。周建在逃跑的途中死去,而苏茂则逃奔到下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再次韵寄子由①
黄庭坚
想见苏耽①携手仙,青山桑柘冒寒烟。
骐麟②堕地思千里,虎豹憎人上九天③。
风雨极知鸡自晓④,雪霜宁与菌争年⑤。
何时确论倾樽酒,医得儒生自圣颠?
【注】①苏耽:汉代末期人,据传在马岭山得道成仙。②骐麟(lín):良马、千里马,比喻贤人志士。③出自《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④出自《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⑤出自《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耽指苏辙,诗人通过想象将其品性与生活,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B. 骐麟、雄鸡与虎豹、朝菌,既是典故,又是两组品格、志趣不同的比喻意象。
C. 尾联“何时”转入回忆,二人曾一同学医以救治读书人的“自圣”的颠狂症。
D. 诗人“无一字无出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诗歌主张在本诗有所体现。
16. 诗歌尾联应如何理解?请从诗歌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简要说明。
【答案】15. C 16. ①何时才能跟您樽酒相倾,认真地研究一下,用什么方法医治我们自圣的颠狂病?
②尾联运用反语,苏辙和自己胸怀壮志,诗人却说有自圣的颠狂病,这是运用反语,将愤懑化为谐谑,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两人不被执政者理解和重视的愤懑之情。
③尾联以问作结,言尽而情长,诗人问何时能与苏辙相对而饮,表达了诗人对两人相逢的期待和与友人相隔一方的感伤。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何时”并非转向回忆,而是对未来的展望,尾联意思:“什么时候能摆酒相聚,探讨一下如何医治咱们这些读书人‘自圣’的狂病呢?”为诗人的自嘲,由正而反,由庄转谐,并非早年行医治人。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首先理解尾联的含义,“何时确论倾樽酒,医得儒生自圣颠?”几时才能跟您樽酒相倾,认真地研究一下,用什么方法医治我们这些人的自大狂呢?其中“确论”,精确地议论;“自圣颠”,把自己当成是圣人的颠狂病。这是一种反语的表达,语含否定、讽刺以及嘲弄,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
尾联企盼会面之期,说愿同苏辙痛饮美酒,好好地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医治读书人的自大狂,表达了对两人相逢的期待和与友人相隔一方的感伤。
同时,以问作结,把上面所说的都称做“自圣颠”,即把对理想的向往,对权贵的蔑视,说成是把自己当作圣贤的一种狂态、狂情,以退为进,化不满为谐谑,在谐谑中含着更深的愤激,说明他和苏辙不能被执政者理解,以此突出时代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创伤。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常常被古代诗人写入诗中,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一句写秦将珍宝到处丢弃,尽显其“奢”,而用“____________”一句感叹其掠夺的“贪”,为后文写“族秦者,秦也”蓄势。
(4)王安石早已预料到变法会招来怨恨毁谤,从《答司马谏议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5)《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时候失败了,即“____________”,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就不会失败。
(6)《庄子》的《五石之瓠》中指出了不同的人对于“不龟手之药”“所用之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所用之异”的具体表现。
【答案】 ①. 熊咆龙吟殷岩泉 ②. 栗深林兮惊层巅 ③. 金风玉露一相逢 ④. 便胜却人间无数 ⑤. 弃掷逦迤 ⑥. 奈何取之尽锱铢 ⑦. 至于怨诽之多 ⑧.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⑨. 常于几成而败之 ⑩. 慎终如始 ⑪. 或以封 ⑫. 或不免于洴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殷、栗、巅、掷、逦迤、锱铢、怨诽、固、洴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而言,失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入睡困难,即从上床到正常入睡的时间过长;另一种叫睡眠维持障碍,简单理解就是能睡着,但是夜间会多次醒来,有效睡眠不足。青年群体的失眠症状大多是入睡困难,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不断退化, ① ,睡眠的片段化情况增加。
很多人常常把失眠问题放在心上,直到出现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病理症状和不良情绪时才予以重视。并且还有人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每天晚上11点之前能入睡、睡足6到8个小时才算是拥有好的睡眠。事实并非如此,良好的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并不是固定的,每个人的基础情况有所不同。
那在日常生活中, ② ?有专家提醒,入睡之前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和心态很重要,安神定志是基本的治法。学会向外倾诉和释放坏情绪,培养“钝感力”来对抗压力,睡觉之前放空自己,冥想、听舒缓的音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稍微设低房间温度也有利于良好睡眠。夜晚身体新陈代谢减缓,产生的热量减少,③ ,凌晨左右会达到最低点,而这时往往是深度睡眼的时间。通过帮助身体降温来帮助减缓新陈代谢速度,使人更好地进入睡眠状态,拥有良好睡眠。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下列选项中引号的作用,和文中“钝感力”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诗经》中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B. 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袁隆平最“标准”形象。
C.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收集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 目前,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
【答案】18. 示例:
①睡眠维持障碍逐渐变多
②我们如何来改善睡眠呢
③人的体温也会随之降低
19. 示例:很多人常常不把失眠问题放在心上,直到出现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情绪和病理症状时才予以重视。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从前文“另一种叫睡眠维持障碍,简单理解就是能睡着,但是夜间会多次醒来,有效睡眠不足”及后文“睡眠的片段化情况增加”可知,填入内容应是“睡眠维持障碍”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多,故可以填入“睡眠维持障碍逐渐变多”。
第二空,从后文“有专家提醒,入睡之前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和心态很重要,安神定志是基本的治法。学会向外倾诉和释放坏情绪……”可知,这些都是关于如何改善睡眠的内容,故填入内容应是关于如何改善睡眠的问题,而此处要填入一个问句,故可以填入“我们如何来改善睡眠呢”。
第三空,根据“夜晚身体新陈代谢减缓,产生的热量减少”可知,填入内容是这些原因最后产生的结果,又根据后面“凌晨左右会达到最低点”可知,这里主要是说人的体温会降低,故可以填入“人的体温也会随之降低”。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①不合逻辑。“很多人常常把失眠问题放在心上”与后文“直到出现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才予以重视”前后矛盾。应在“把”前加上“不”。
②搭配不当。“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不属于病理症状,而属于不良情绪。故应改为“直到出现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情绪和病理症状时才予以重视”。
正确表述为:很多人常常不把失眠问题放在心上,直到出现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情绪和病理症状时才予以重视。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
文中“钝感力”中引号作用为特定称谓。
A.“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中引号表直接引用。
B.“标准”中引号作用为特殊含义。
C.“慈祥”中引号作用为反语讽刺。
D.“汕优63” 中引号作用为特定称谓。
故选D。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对联,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包罗万象。【甲】: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博大精深。
《红楼梦》中的楹联;与一般的楹联一样,【乙】: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装饰性和欣赏性。由于其题写处所不同,内容多种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或凄婉如悲秋箫笛,或飘逸如归牧晚唱,或幽远如山雨游云,或冷峻如孤竹瘦石。可以说,《红楼梦》的楹联,充分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一)意境上的恬静幽远。“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兰风蕙露”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藕香榭”联),自然地引发读者置身其中去遐想幽思,【丙】:去体味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钟灵与静谧。(二)情感上的忧郁哀婉。“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太虚幻境宫门联),几多感慨与凄楚,几多惆怅与哀婉,似乎是一曲忧郁的洞箫,令人置身于浓烈的悲剧氛围之中。(三)寓意上的隐括蕴藉。《红楼梦》中的楹联,既以它的情趣引人入胜,又以它的理趣发人深省。“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联),写出了作者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的深切感受,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中林黛玉有这样一番话:“【丁】: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虽然是谈诗,但这番话也同样适用于对联创作。
21. 下列有关文画波浪线的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 B. 乙句中的并列成分可调换顺序。
C. 丙句中“钟灵”一词运用不当。 D. 丁句中逗号与问号应互换位置。
22. 对联这一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下面是《红楼梦》中若干回目的语句,请从中挑选四句组成两个回目。(填写所选语句序号即可)
①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②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③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④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⑤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⑥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⑦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⑧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第一组:
第二组:
【答案】21. C 22. 第一组:②⑤ 第二组:④⑦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正确运用成语及标点等综合能力。
A.甲句中成语“博大精深”,意思是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此处形容对联,大词小用,所以甲句成语使用错误。
B.乙句中“实用性、装饰性和欣赏性”三者之间是递进关系,不可调换顺序,所以“可调换顺序”说法错误。
C.丙句“钟灵”意为灵秀之气汇聚,与“静谧”一词不能并列做“体味”的宾语,搭配不当,所以选项说法正确。
D.丁句“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表反问,句尾应用问号,与逗号不能互换位置,标点使用正确,所以“应互换位置”说法错误。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对联的能力。
对联的基本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和意义相关。
分析所给回目,②与⑤中“秋爽斋”对“蘅芜苑”,均是名词;“偶结”对“夜拟”,均是偏正结构;“海棠社”与对“菊花题”,均是名词。
②中“社”是仄声,⑤中“题”是平声,按照“仄起平收”的原则确定上下联的顺序:第一组②⑤。
④与⑦中“西厢记”对“牡丹亭”,均是名词;“妙词”对“艳曲”,均是名词;“通戏语”对“警芳心”,均是动宾结构。
④中“语”是仄声,⑦中“心”是平声,按照“仄起平收”的原则确定上下联的顺序:第二组④⑦。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儒家倡导“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追求入世,鼓励人们勇于进取,敢于担当,这可以概括为“拿得起”;佛家倡导“知足少欲”,鼓励人们放下自我,超脱对外物的追逐,这可以概括为“放得下”;道家倡导“臣之所好者道也”,追求“不妄为”的人生智慧,鼓励人们如庖丁解牛,顺应规律,依道而行,这可以概括为“想得开”。
“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儒、佛、道三家各有所长又互为补充,为人们提供了精神营养。
以上材料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思考人生、社会有很大帮助。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从材料来看,材料首先阐释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主张:儒家“拿得起”,追求入世,鼓励人们勇于进取,敢于担当,这是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佛家“放得下”,并非倡导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而是鼓励人们不为名利所累,超脱物外;道家“想得开”,教导人们要善于从逆境中把自己解脱出来,面对逆境不能陷于痛苦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应该顺应规律,安时处顺。然后,对三家观点进行了总体评论,认为“三家各有所长又互为补充,为人们提供精神营养”。“三家各有所长”,即意味着“三家各有所短”,如此才需要“互为补充”,人们取三家之长,补三家之短,才是正确的做法。
从导写语来看,导写语交代了写作者的身份——我们,“我们”指考场上的考生,即当代青年;交代了“启示”可延伸的范围——人生、社会;由此明确了写作方向,启示我们,无论是青年的人生成长,还是国家社会的向前发展,都需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各自的内涵,三者的辩证关系,三者各自的重要性,如何正确对待“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三者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范蠡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果断放弃荣华富贵,弃官退隐,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他的亲密战友文种,舍不得放弃名利,最终导致杀身之祸的事例进行对比论证,论证青年既应拿得起,积极奋斗,担当责任,又要有“放得下”的智慧。也可以引用老子“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的名言,论证对待“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的正确态度。
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如可以引用“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名言作为道理论据,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也可以立足于当下,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拿不起、放不下、想不开等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
1.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
2.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3.担时代之责,悟人生之道。
4.三家合一,破人生桎梏。
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名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名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名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名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三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三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