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共29页。
文言文阅读
甘肃省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虚侯刘章,高祖孙也,年二十,有气力,宿卫长安中。孝惠帝崩,吕太后称制,立诸吕为三王①,擅权用事。章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高后燕饮,高后令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章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而去之。”吕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太后左右皆大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自是之后,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之,刘氏为益强。
明年,高后崩。吕禄、吕产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已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齐王既闻此计,乃与其舅父阴谋发兵。汉闻齐发兵而西,吕产乃遣大将军灌婴东击之。婴至荥阳,乃谋曰:“诸吕欲危刘氏而自立,我今破齐还报,是益吕氏资也。”乃留兵屯荣阳。齐王闻之,亦屯兵于齐西界。
吕禄、吕产内惮绛侯周勃②、朱虚,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当是时,群臣莫自坚其命,勃不得主兵,乃使郦寄绐吕禄曰:“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藩乃为上将为大臣诸侯所疑。何不以兵属太尉,与大臣盟而之国。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吕禄信然其计,遂解印属之,而以兵授太尉。太尉遂将北军,令朱虚侯监军门。吕产不知吕禄已去北军,乃入未央宫,欲为乱,殿门弗得入,徘徊往来。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乃遗章谓曰:“急入宫卫帝。”章请卒,太尉予卒千余人。入未央宫门,遂见产廷中,击产,产走,逐产,杀之。章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劳之。章则从与载,因节信驰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还,驰入北军,报太尉。太尉起,拜贺章曰:“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于是太尉勃等乃得尽诛诸吕,遣章以诛诸吕事告齐王,令罢兵。灌婴兵亦罢荥阳而归。
及孝文帝立,闻朱虚之初欲立齐王,故绌其功,封城阳王。
(节选自《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注]:①诸吕:太后(高后)吕雉一族,即三王等西汉外成;三王指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②周勃:官太尉,封绛侯。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足A下B佩C赵D王E印F不G急H之I国J守K藩L乃M为N上O将P为Q大R臣S诸T侯U所V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称制一般指临朝称制。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
B.阴,暗中,与《登泰山记》中“阳谷皆人汶,阴谷皆入济”中的“阴”意思不同。
C.属,意思是托付、交托,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的“属”意思相同。
D.持节,使臣的凭证。汉代大臣奉命出使,由皇帝授予节杖,作为使臣的凭证,以示其威权。
1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章因为得不到职位面忿忿不平,借唱耕田歌旁敲侧击,使吕太后无语。
B.灌婴率军迎击齐王军队,未敢贸然行事,与齐王对峙,保存了吕氏力量。
C.郦寄晓之以理,以国家大义劝服吕禄,为周勃诛灭吕氏一族奠定了基础。
D.周勃遇事沉稳,巧妙布局,智取兵权,并联合朱虚侯,解除了汉室危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而去之。
(2)诸吕欲危刘氏而自立,我今破齐还报,是益吕氏资也。
14.古人评价刘章“朱虚仕汉,功大策长”。请根据文章内容,概述朱虚侯“功大策长”的表现。
甘肃省酒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四年,李靖击突厥颉利,败之,其部落多来归降者。诏议安边之策。
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
秘书监魏征曰:“匈奴世寇中国,万姓冤仇,陛下以其为降,不能诛灭,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陛下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居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尤不可处以河南也。”
温彦博曰:“天子之于万物也,天覆地载,有归我者则必养之。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不加怜愍,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谓不可,宜处之河南。”
魏征曰:“晋代曹魏时,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统劝逐出塞外,武帝不用其言,数年之后遂倾瀍洛。前代覆车殷鉴不远陛下必用彦博言所谓养兽自遗患也。”
彦博又曰:“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又曰:“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
给事中杜楚客进曰:“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以致此祸?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
(摘编自《贞观政要》)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前代A覆车B殷鉴C不远D陛下E必用F彦博G言H所谓I养兽J自遗K患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族,文中意为部族、民族,与《庖丁解牛》中“族庖月更刀”的“族”意思相同。
B.居,文中意为处在,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域中之大”中的“居”意思相同。
C.从,文中意为听从,与《鸿门宴》中“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意思不同。
D.绝,文中意为使……灭绝,与《劝学》中“而绝江河”中的“绝”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匈奴与中原世代为敌,即使不能诛灭,也应当把他们发配到河北地区,不能让他们在中原内地居住。
B.隋文帝帮助突厥突利恢复其国,但后来突厥背信弃义,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温彦博以此来说明让突厥居其旧土的危害。
C.温彦博认为凡是归顺臣服的突厥人都要收居河南,用礼仪法令教化他们,让他们畏惧大唐的威严,感激大唐的恩德。
D.杜楚客和魏征是同一战线,都认为现在让突厥的部落散居在河南,靠近中原政府,长此以往,必会成为祸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2)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博策。
14.温彦博认为把突厥归降者安置在河南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
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简子乘敝车瘦马,衣羖羊裘。其宰进谏曰:“车新则安,马肥则往来疾,狐白之裘温且轻。”简子曰:“吾非不知也。吾闻之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细人之心也传曰周公位尊愈卑胜敌愈惧家富愈俭故周氏八百余年此之谓也。”
鲁筑郎囿,季平子欲速成,叔孙昭子曰:“安用其速成也?以虐其民,其可乎?无囿尚可乎,恶闻嬉戏之游,罢其所治之民乎?”
卫叔孙文子问于王孙夏曰:“吾先君之庙小,吾欲更之,可乎?”对曰:“古之君子,以俭为礼;今之君子,以汰易之。夫卫国虽贫,岂无文履一奇,以易十稷之绣哉?以为非礼也。”文子乃止。
晋文公合诸侯而盟曰:“吾闻国之昏,不由声色,必由奸利。好乐声色者,淫也。贪奸者,惑也。夫淫惑之国,不亡必残。自今以来,无以美妾爱疑妻,无以声乐妨政,无以奸情害公,无以货利示下。其有之者,是谓伐其根素,流于华叶。若此者,有患无忧,有寇勿弭。不如言者,盟示之。”于是君子闻之曰:“文公知道乎!其不王者,无佐也。”
晏子病,将死,断楹内书焉,谓其妻曰:“楹也语,子壮而视之。”及壮发书,书之言曰:“布帛不穷,穷不可饰。牛马不穷,穷不可服。士不可穷,穷不可任。穷乎?穷乎?穷也!”
仲尼问老聃曰:“甚矣!道之于今难行也!吾比执道委质以当世之君,而不我受也。道之于今难行也。”老子曰:“夫说者流于辩,听者乱于辞,如此二者,则道不可委矣。”
子贡问子石:“子不学《诗》乎?”子石曰:“吾暇乎哉?父母求吾孝,兄弟求吾悌,朋友求吾信。吾眠乎哉?”子贡曰:“请投吾《诗》,以学于子。”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鲁人曰:“何也?”曰:“屡为履,缟为冠也,而越人徒跣剪发,游不用之国,欲无穷,可得乎?”
(节选自《说苑·反质》,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闻之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细人之心也传/曰/周公位尊愈卑/胜敌愈惧/家富愈俭/故周氏八百余年/此之谓也
B. 吾闻之/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细人之心也/传曰/周公位尊愈卑/胜敌愈惧/家富愈俭/故周氏八百余年/此之谓也
C 吾闻之/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细人之心也传/曰/周公位尊愈卑/胜敌愈惧/家富愈俭/故周氏八百余年/此之谓也
D. 吾闻之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细人之心也/传曰/周公位尊愈卑/胜敌愈惧/家富愈俭/故周氏八百余年/此之谓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简子,“简”与《谏逐客书》“惠王用张仪之计”中的“惠”字一样,都是君王的庙号。
B. 易,与《六国论》“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中的“易”意思不一样,文中是“交换”的意思。
C. 内,与《鸿门宴》“毋内诸侯”中的“内”都是通假字,同“纳”,文中是“放进去”的意思。
D. 发,“打开”,与清代蒲松龄《促织》中“窥父不在,窃发盆”中的“发”字意思一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文公认为,一个国家的昏乱,不是由于声乐女色,就是由于奸邪贪利。他的这番看法得到了君子的认可。
B. 老子认为,那游说的人往往流于逞口辩,接受游说的人又往往为浮辞所惑乱,像这样两种情况,道就不可以托付他们了。
C. 子石虽然没有空闲读《诗经》,但他孝悌、友爱、诚信的德行让子贡深受感动,子贡于是决定向子石学习。
D. 鲁人想去越国,有人断言他将来一定会穷困,因为到一个不会重用自己的国家去,想要不穷困是很难的。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卫叔孙文子问于王孙夏曰:“吾先君之庙小,吾欲更之,可乎?”
(2)文公知道乎!其不王者,无佐也。
14. 叔孙昭子对季平子想要赶快建成郎囿的做法持什么态度?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甘肃省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此事著于史籍,不能具道。至如齐、隋间谗谮事,耳目所接者,略与公等言之……又隋太子勇抚军监国,凡二十年间,固亦早有定分。杨素欺主罔上,贼害良善,使父子之道一朝灭于天性,逆乱之源,自此开矣。隋文既混淆嫡庶,竟祸及其身,社稷寻亦覆败。古人云‘世乱则谗胜’,诚非妄言。朕每防微杜渐,用绝谗构之端,犹恐心力所不至,或不能觉悟。”
魏征曰:“《礼》云:‘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诗》云:“恺悌①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②,交乱四国。’又孔子曰:‘恶利口之覆邦家。’盖为此也。臣尝观自古有国有家者,若曲受谗谢,妄害忠良,必宗庙丘墟,市朝霜露③矣。愿陛下深慎之!”
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曰:“朕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朕心,改旧态也。”以元楷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比来记我行事善恶?”遂良曰:“史官之设,君举必书。善既必书,过亦无隐。”太宗曰:“朕今勤行三事,亦望史官不书吾恶。一则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④;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则斥弃群小,不听谗言。吾能守之,终不转也。”
(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①恺悌:平易近人。②罔极:不中正。③市朝霜露:人众会聚的闹市变得霜披露凝、冷落无人了,文中形容国破家亡。④元龟:比喻可资借鉴的往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
B.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
C.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
D.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二十年间”与“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并序》)两句中“凡”字的意思相同。
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先的庙字,也用来指代朝廷或国家政权。
C.“以元楷在隋邪佞”与“秦以攻取之外”(《六国论》)两句中“以”字的意思不同。
D.“数日不食而卒”与“而翁归,自与汝覆算”(《促织》)两句中“而”字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说,自己历览前代历史,发现凡是阿谀逢迎、搬弄是非的人,都是危害国家的败类。
B.唐太宗列举杨素谗言祸国的事例,表达了要防微杜渐、杜绝谗言的观点,并表示自己仍担心不能察觉问题。
C.魏征引经据典,引用了《礼记》《诗经》中的句子以及孔子的话来提醒唐太宗要对谗言保持谨慎。
D.蒲州刺史赵元楷本来想献媚、讨好唐太宗,还准备送羊、鱼给皇亲国戚,结果唐太宗知道后将他打入大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
(2)隋文既混淆嫡庶,竟祸及其身,社稷寻亦覆败。
14.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告诉褚遂良,他正在做哪三件事来行善避恶?请简要分析。
甘肃省兰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题。
文本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劝谏。秦王遂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迁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文本二: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B.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C.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D.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万乘:古代时指天子。依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文中的“万乘”指的是拥有万辆车马的周天子。
B. 书:文体名。文中指李斯的《谏逐客书》,其与《谏太宗十思疏》一样,同为古代臣子向君主进呈的公文文体。
C. 皇帝:我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文中的“皇帝”指的是秦王嬴政。他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
D. 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如《侍坐章》中的“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早年跟随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学成之后,西行前去游说秦王,后成为秦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门客。
B. 韩国人郑国以修筑灌溉水渠的名义,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公贵族以及大臣们请求秦王将这些客卿全部驱逐出境。
C. 因李斯上书劝谏,秦王于是下令废除了驱逐客卿的诏令,重新恢复了李斯廷尉的官职。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终于兼并了天下。
D. 李斯认为将客卿驱逐出秦国,实际上就是资助敌对国家,损害自己的百姓来让仇人更加强大。这样会削弱自己的实力,与诸侯结怨。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5分)
(2)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5分)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秦拘于魏,欲走而之韩,魏氏闭关而不通。齐使苏厉为之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地封泾阳君①,夫秦不必也。夫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然其所以不受者,不信齐王与苏秦也。今秦见齐、魏之不合也如此其甚也,则齐必不欺秦,而秦信齐矣。齐、秦合而泾阳君有宋地,则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不听也。夫齐、秦不合,天下无忧,伐齐成则地广矣。”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材料二: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为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张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泾阳君: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的弟弟。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黑貂之裘A敝B黄金百斤C尽D资用乏E绝F去秦G而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文中指逃跑。与《阿房宫赋》中“丽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的“走”不同。
B.书,文中指书籍。与《春望》中“家书抵万金”的“书”不相同。
C.封,文中指册封,封授。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封”不同。
D.除,文中指宫殿的台阶。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以兴利除弊”的“除”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请求把宋地分封给泾阳君,秦国却没有采纳,苏厉认为是因为秦国不相信齐王和苏秦。
B.苏秦返回家乡后,决定发奋苦读,主要是因为自己回家以后,连妻子、父母都不理解自己。
C.苦读后的苏秦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获得成功,拜受相印。
D.苏秦开始不过是一个出身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成功以后,获得多国尊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不听也。
(2)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14.结合上面的材料,概括苏秦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文言文阅读
甘肃省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虚侯刘章,高祖孙也,年二十,有气力,宿卫长安中。孝惠帝崩,吕太后称制,立诸吕为三王①,擅权用事。章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高后燕饮,高后令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章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而去之。”吕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太后左右皆大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自是之后,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之,刘氏为益强。
明年,高后崩。吕禄、吕产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已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齐王既闻此计,乃与其舅父阴谋发兵。汉闻齐发兵而西,吕产乃遣大将军灌婴东击之。婴至荥阳,乃谋曰:“诸吕欲危刘氏而自立,我今破齐还报,是益吕氏资也。”乃留兵屯荣阳。齐王闻之,亦屯兵于齐西界。
吕禄、吕产内惮绛侯周勃②、朱虚,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当是时,群臣莫自坚其命,勃不得主兵,乃使郦寄绐吕禄曰:“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藩乃为上将为大臣诸侯所疑。何不以兵属太尉,与大臣盟而之国。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吕禄信然其计,遂解印属之,而以兵授太尉。太尉遂将北军,令朱虚侯监军门。吕产不知吕禄已去北军,乃入未央宫,欲为乱,殿门弗得入,徘徊往来。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乃遗章谓曰:“急入宫卫帝。”章请卒,太尉予卒千余人。入未央宫门,遂见产廷中,击产,产走,逐产,杀之。章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劳之。章则从与载,因节信驰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还,驰入北军,报太尉。太尉起,拜贺章曰:“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于是太尉勃等乃得尽诛诸吕,遣章以诛诸吕事告齐王,令罢兵。灌婴兵亦罢荥阳而归。
及孝文帝立,闻朱虚之初欲立齐王,故绌其功,封城阳王。
(节选自《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注]:①诸吕:太后(高后)吕雉一族,即三王等西汉外成;三王指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②周勃:官太尉,封绛侯。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足A下B佩C赵D王E印F不G急H之I国J守K藩L乃M为N上O将P为Q大R臣S诸T侯U所V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称制一般指临朝称制。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
B.阴,暗中,与《登泰山记》中“阳谷皆人汶,阴谷皆入济”中的“阴”意思不同。
C.属,意思是托付、交托,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的“属”意思相同。
D.持节,使臣的凭证。汉代大臣奉命出使,由皇帝授予节杖,作为使臣的凭证,以示其威权。
1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章因为得不到职位面忿忿不平,借唱耕田歌旁敲侧击,使吕太后无语。
B.灌婴率军迎击齐王军队,未敢贸然行事,与齐王对峙,保存了吕氏力量。
C.郦寄晓之以理,以国家大义劝服吕禄,为周勃诛灭吕氏一族奠定了基础。
D.周勃遇事沉稳,巧妙布局,智取兵权,并联合朱虚侯,解除了汉室危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而去之。
(2)诸吕欲危刘氏而自立,我今破齐还报,是益吕氏资也。
14.古人评价刘章“朱虚仕汉,功大策长”。请根据文章内容,概述朱虚侯“功大策长”的表现。
10.FLP 11.C 12.D 13.(l)深深耕作,密密播种,(长大些后)留下的禾苗要疏散,不是种植的同类作物,(坚决)铲锄掉。
(2)诸吕想要危害刘氏而自立为皇帝,我现在(如果)打败了齐国回朝报捷,这就等于为吕氏增加本钱了。 14.策长:①自请以军法监酒;②定里应外合之计。
功大:①监酒杀吕,震慑了吕氏一族的嚣张气焰,使群臣依附,振奋了刘氏声威;②诛杀吕产、吕更始,粉碎了诸吕夺权篡位的阴谋,解除了汉室危机,扭转了朝局。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您身佩赵王大印,不立即到封国镇守,却出任上将,必然会受到大臣和诸侯王的猜忌。
“足下佩赵王印”中,“足下”是主语,“佩”是谓语,“赵王印”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在“印”后断开,即F处;
“之国守藩”是“不急”的宾语,应在“藩”后断开,即L处;
“上将”是“乃为”的宾语,应在“将”后断开,即P处。
故在FLP三处句读。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B.正确。暗中。/山的北面。句意:就和他的舅父暗中谋划出兵。/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C.错误。托付,交托。/劝酒。句意:就解下将军印缓交给他。/举起酒杯劝朋友喝酒。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刘章因为得不到职位”错,由原文“章忿刘氏不得职”可知,应是刘章因刘氏得不到职位而忿忿不平。
B.“保存了吕氏力量”错,由原文“诸吕欲危刘氏而自立,我今破齐还报,是益吕氏资也”可知,灌婴并不想打败齐国而增加吕氏力量,灌婴与吕氏并不同心。
C.“郦寄晓之以理,以国家大义劝服吕禄”错。由原文“勃不得主兵,乃使郦寄绐吕禄曰”可知,郦寄是受周勃指使,巧妙布局,欺骗吕禄,智取吕禄的兵权。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第一个“种”,播种;“疏”,疏散;“鉏”,铲锄。
(2)“危”,危害;“是”,这;“益”,增加。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策长:
①由原文“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可知,自请以军法监酒;
②由原文“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已为内应,以诛诸吕,”可知,定里应外合之计。
功大:
①由原文“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太后左右皆火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自是之后,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之,刘氏为益强”可知,监酒杀吕,震慑了吕氏一族的嚣张气焰,使群臣依附,振奋了刘氏声威;
②由原文“击产,产走,逐产,杀之。章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劳之。章则从与载,因节信驰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可知,诛杀吕产、吕更始,粉碎了诸吕夺权篡位的阴谋,解除了汉室危机,扭转了朝局。
参考译文:
朱虚侯刘章,是汉高祖的孙子,年二十,有气力,在长安城值宿护卫。孝惠帝去世,吕太后行使皇权,封吕氏族人为三王(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独揽大权,专断朝政。刘章因刘氏得不到职位而忿忿不平,他曾侍奉高后宴饮,高后令刘章当监酒吏。刘章亲自请求说:“臣是武将的后代,请允许我按军法行酒令。”高后说:“可以。”到酒兴正浓的时候,刘章说:“请允许我为太后唱耕田歌。”高后把他当作孩子看待,笑着说:“只是你的父亲知道种田的事罢了,你生下来就是王子,怎么知道种田的事呢?”刘章说:“臣知道。”太后说:“试着给我说说种田的事。”刘章说:“深深耕作,密密播种,(长大些后)留下的禾苗要疏散,不是种植的同类作物,(坚决)铲锄掉。”吕后听了默默不语。过了一会儿,吕氏族人中有一人喝醉了,逃离了酒席,刘章追过去,拔剑把他斩杀了,然后回来。太后和左右都大为吃惊,已经准许他按军法行事,也就无法治他的罪。从此以后,吕氏家族的人都惧怕朱虚侯,即使是大臣也都依从朱虚侯,刘氏的声势因此而渐渐强盛起来。
第二年,高后去世,吕禄、吕产聚集军队来威吓大臣,想发动叛乱。刘章娶了吕禄的女儿为妻,所以知道了他们的阴谋,于是派人偷出长安报告他的哥哥齐王,想让他发兵西征,自己做内应,以便诛杀吕氏族人,趁机立齐王为皇帝。齐王听到这个计策之后,就和他的舅父暗中谋划出兵。朝廷听说齐王发兵西进,吕产就派大将军灌婴带兵东进拦击齐兵。灌婴到了荥阳,心中考虑道:“诸吕想要危害刘氏而自立为皇帝,我现在如果打败了齐国回朝报捷,这就等于为吕氏增加本钱了。”于是就让军队停下来驻扎荥阳,齐王得知此事,也驻军于齐国西界。
吕禄、吕产在内忌惮绛侯、朱虚侯,在外畏惧齐国、楚国的军队,又担心灌婴叛变,想要等到灌婴的军队与齐国的军队交兵后再发动叛乱,犹豫未决。当时,群臣没有人感到一定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太尉周勃手中没有军权,就派郦寄去欺骗吕禄说:“您身佩赵王大印,不立即到封国镇守,却出任上将,必然会受到大臣和诸侯王的猜忌。您为何不交出将印,把军队交托太尉,与朝廷大臣盟誓后回归封国?这样,您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去做方圆千里的一国之王,这是造福于子孙万代的事。”吕禄相信了郦寄的计谋,就解下将军印绶交给他,把军队交托太尉。太尉于是统帅北军,让朱虚侯监守营门。吕产不知道吕禄已经离开北军,就进入未央宫,准备作乱,但是没有办法进入殿门,来回徘徊。太尉还怕战胜不了吕氏一伙人,没有敢公开宣言诛灭吕氏,就调遣刘章,对他说:“赶快进宫保护皇帝。”朱虚侯要一些兵力,太尉拨给他士卒一千多人。朱虚侯进入未央宫大门,看见吕产在宫廷中,就进击吕产,吕产逃走了,朱虚侯追赶吕产,杀死了他。刘章已杀吕产,皇帝派谒者持皇帝符节慰劳刘章。刘章就与持节的谒者共乘一车,凭着皇帝之节,驱车疾驰,斩杀了长乐卫尉吕更始。事毕返回,驰入北军,报知太尉。太尉起立向刘章拜贺说:“令人担忧的只有吕产。现在吕产已杀,天下大定!”在这种情况下,太尉等人才得以诛除了吕氏一族,并派遣刘章把诛除吕氏的事情告诉齐王,让他撤回军队。灌婴也从荥阳撤兵而回。
等孝文帝即位,听闻朱虚侯起初想立齐王为帝,所以削减了他的功劳,封他为城阳王。
甘肃省酒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四年,李靖击突厥颉利,败之,其部落多来归降者。诏议安边之策。
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
秘书监魏征曰:“匈奴世寇中国,万姓冤仇,陛下以其为降,不能诛灭,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陛下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居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尤不可处以河南也。”
温彦博曰:“天子之于万物也,天覆地载,有归我者则必养之。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不加怜愍,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谓不可,宜处之河南。”
魏征曰:“晋代曹魏时,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统劝逐出塞外,武帝不用其言,数年之后遂倾瀍洛。前代覆车殷鉴不远陛下必用彦博言所谓养兽自遗患也。”
彦博又曰:“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又曰:“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
给事中杜楚客进曰:“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以致此祸?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
(摘编自《贞观政要》)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前代A覆车B殷鉴C不远D陛下E必用F彦博G言H所谓I养兽J自遗K患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族,文中意为部族、民族,与《庖丁解牛》中“族庖月更刀”的“族”意思相同。
B.居,文中意为处在,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域中之大”中的“居”意思相同。
C.从,文中意为听从,与《鸿门宴》中“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意思不同。
D.绝,文中意为使……灭绝,与《劝学》中“而绝江河”中的“绝”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匈奴与中原世代为敌,即使不能诛灭,也应当把他们发配到河北地区,不能让他们在中原内地居住。
B.隋文帝帮助突厥突利恢复其国,但后来突厥背信弃义,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温彦博以此来说明让突厥居其旧土的危害。
C.温彦博认为凡是归顺臣服的突厥人都要收居河南,用礼仪法令教化他们,让他们畏惧大唐的威严,感激大唐的恩德。
D.杜楚客和魏征是同一战线,都认为现在让突厥的部落散居在河南,靠近中原政府,长此以往,必会成为祸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2)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博策。
14.温彦博认为把突厥归降者安置在河南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
10.BDH 11.A 12.C
11.13.(1)(他们)强大时必然要侵略抢劫,贫弱时就低声下气(卑下臣服),不念及恩情大义,是他们的天性。
(2)唐太宗对他的意见非常赞赏,(但)正致力于施行怀柔政策,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采纳温彦博的策略。
14.①可充实空虚的边塞。
②体现朝廷对他们没有猜疑之心。
③彰显帝王的仁爱和胸襟。
④让他们畏惧大唐的威严,感激大唐的恩德。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前代的覆车之鉴离我们并不久远。陛下如果采纳温彦博的意见,将养虎为患,贻害无穷啊。
“前代”是主语,“覆车”是谓语,意思是“翻车”,比喻失败,二者构成主谓结构,结构完整,B处断;
“殷鉴”泛指前人的教训,是主语,“不远”是谓语,二者构成主谓结构,结构完整,且“陛下”是下一句的主语,D处断;
“彦博言”是偏正结构,“言”是中心词,做“用”的宾语,结构完整,H处断。
故选BDH。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A.“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族”:部族,民族。/众,一般的。句意:不是我们民族的。/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
B.正确。“居”都是动词,处在,生活在。句意:让他们生活在我们身边。/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
C.正确。“从”,听从。/使……跟从,率领。句意:听凭他们的意愿。/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
D.正确。“绝”,灭绝。/渡过,横渡。句意:让快要死亡的人活下去,让行将灭绝的东西延续下去。/却能横渡长江黄河。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都要收居河南”错误,由倒数第二段温彦博所说“从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可知,应该是“无论是河南、河北,任由他们选择居住的地方”。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寇盗”,侵略抢劫;“卑伏”,低声下气(卑下臣服);“不顾”,不念及;“其天性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2)“嘉”,赞同,赞赏;“方务”,正致力于,正实施;“未之从”,宾语前置句,“未从之”;“卒”,最终。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一则实空虚之地”可知,可充实空虚的边塞。
从“二则示无猜之心”可知,体现朝廷对他们没有猜疑之心。
从“陛下不加怜愍,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可知,彰显帝王的仁爱和胸襟。
从“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可知,收居内地加以礼法教化可以让他们畏惧大唐的威严,感激大唐的恩德。
参考译文:
贞观四年,李靖打败突厥颉利可汗,颉利统属的部落很多都归顺了大唐,于是唐太宗下诏讨论安定边境的政策。
中书令温彦博建议说:“请陛下把突厥人安置在黄河以南地区,汉建武时,安置归降的匈奴在五原塞下,既保留原有的部落编制,作为中原的屏障,同时又不让他们远离本土、不改变他们的习俗,以便实行抚慰政策。如此,一来可充实空虚的边塞,二来可体现朝廷对他们没有猜疑之心。我认为,这才是包容养育他们的正当办法。”
秘书监魏征说:“匈奴世代与中原为敌,与老百姓结下了数不清的仇怨,陛下鉴于他们乃主动受降,因此没有将他们处死。应当把他们发配到黄河以北地区,让他们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匈奴人面兽心,不是我们民族的,(他们)强大时必然要侵略抢劫,贫弱时就低声下气(卑下臣服),不念及恩情大义,是他们的天性。陛下如今让他们在中原内地居住,并且降兵达几万,乃至十万之众,几年以后,他们的人数还会成倍增长,让他们生活在我们身边,离京城如此之近,将来可能会成为心腹之患,所以千万不可把他们安置在黄河以南。”
温彦博说:“天子对于万事万物,不管天上飞的,还是地上长的,只要归顺,都应该收养。如今突厥兵败,余部前来归降,如果陛下对他们不加以怜悯,反而弃他们于不顾,这不是天地之道,是阻止少数民族亲近之意。我虽愚钝,但却认为陛下不应采取抑制少数民族的政策,而应把他们安置在黄河以南地区。”
魏征说:“西晋取代曹魏之时,胡人部落分散居住在附近郡县,江统建议把这些胡人驱逐出塞外,而晋武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数年之后,胡人终于在瀍河、洛水一带造反为虐。前代的覆车之鉴离我们并不久远。陛下如果采纳温彦博的意见,将养虎为患,贻害无穷啊。”
温彦博又说:“我听说,圣人之道无不通达。突厥的残余部落,前来投奔我们,以保全性命。把他们安置在中原内地,传授给他们礼教法令,选拔他们的首领,派卫兵驻守那里,让他们畏惧大唐的威严,感激大唐的恩德,这有什么可担忧的呢?”稍停片刻,他继续说道:“隋文帝兴师动众,耗尽了国库,扶持突厥可汗,让他回到旧地,后来可汗背信弃义,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企图谋反。现在,陛下仁慈宽厚,听凭他们的意愿,无论是河南、河北,任由他们选择居住的地方,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酋长,他们内部不统一,力量分散,怎么会对中原政府造成危害呢?”
给事中杜楚客进谏说:“北方异族人面兽心,难以感化,用武力容易使他们臣服。现在让他们的部落散居在黄河以南,靠近中原政府,长此以往,必有祸患。至于隋炀帝在雁门关被困一事,虽是因为突厥背信弃义所致,隋炀帝昏庸无道也是重要的原因。中原的衰败灭亡,怎能归咎于中原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扶持政策?少数民族不会扰乱华夏民族,这是先哲们总结的经验。让快要死亡的人活下去,让行将灭绝的东西延续下去,这是古代圣贤通行的原则。我担心如果不遵照古训,大唐将难以长久啊。”唐太宗听后,对他的意见非常赞许,(但)正要致力于施行怀柔政策,于是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采纳温彦博的策略。从幽州至灵州,设置了顺、佑、化、长四州安置归顺的突厥部落,从这以后,到长安定居的突厥人达万家之多。
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简子乘敝车瘦马,衣羖羊裘。其宰进谏曰:“车新则安,马肥则往来疾,狐白之裘温且轻。”简子曰:“吾非不知也。吾闻之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细人之心也传曰周公位尊愈卑胜敌愈惧家富愈俭故周氏八百余年此之谓也。”
鲁筑郎囿,季平子欲速成,叔孙昭子曰:“安用其速成也?以虐其民,其可乎?无囿尚可乎,恶闻嬉戏之游,罢其所治之民乎?”
卫叔孙文子问于王孙夏曰:“吾先君之庙小,吾欲更之,可乎?”对曰:“古之君子,以俭为礼;今之君子,以汰易之。夫卫国虽贫,岂无文履一奇,以易十稷之绣哉?以为非礼也。”文子乃止。
晋文公合诸侯而盟曰:“吾闻国之昏,不由声色,必由奸利。好乐声色者,淫也。贪奸者,惑也。夫淫惑之国,不亡必残。自今以来,无以美妾爱疑妻,无以声乐妨政,无以奸情害公,无以货利示下。其有之者,是谓伐其根素,流于华叶。若此者,有患无忧,有寇勿弭。不如言者,盟示之。”于是君子闻之曰:“文公知道乎!其不王者,无佐也。”
晏子病,将死,断楹内书焉,谓其妻曰:“楹也语,子壮而视之。”及壮发书,书之言曰:“布帛不穷,穷不可饰。牛马不穷,穷不可服。士不可穷,穷不可任。穷乎?穷乎?穷也!”
仲尼问老聃曰:“甚矣!道之于今难行也!吾比执道委质以当世之君,而不我受也。道之于今难行也。”老子曰:“夫说者流于辩,听者乱于辞,如此二者,则道不可委矣。”
子贡问子石:“子不学《诗》乎?”子石曰:“吾暇乎哉?父母求吾孝,兄弟求吾悌,朋友求吾信。吾眠乎哉?”子贡曰:“请投吾《诗》,以学于子。”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鲁人曰:“何也?”曰:“屡为履,缟为冠也,而越人徒跣剪发,游不用之国,欲无穷,可得乎?”
(节选自《说苑·反质》,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闻之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细人之心也传/曰/周公位尊愈卑/胜敌愈惧/家富愈俭/故周氏八百余年/此之谓也
B. 吾闻之/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细人之心也/传曰/周公位尊愈卑/胜敌愈惧/家富愈俭/故周氏八百余年/此之谓也
C 吾闻之/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细人之心也传/曰/周公位尊愈卑/胜敌愈惧/家富愈俭/故周氏八百余年/此之谓也
D. 吾闻之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细人之心也/传曰/周公位尊愈卑/胜敌愈惧/家富愈俭/故周氏八百余年/此之谓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简子,“简”与《谏逐客书》“惠王用张仪之计”中的“惠”字一样,都是君王的庙号。
B. 易,与《六国论》“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中的“易”意思不一样,文中是“交换”的意思。
C. 内,与《鸿门宴》“毋内诸侯”中的“内”都是通假字,同“纳”,文中是“放进去”的意思。
D. 发,“打开”,与清代蒲松龄《促织》中“窥父不在,窃发盆”中的“发”字意思一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文公认为,一个国家的昏乱,不是由于声乐女色,就是由于奸邪贪利。他的这番看法得到了君子的认可。
B. 老子认为,那游说的人往往流于逞口辩,接受游说的人又往往为浮辞所惑乱,像这样两种情况,道就不可以托付他们了。
C. 子石虽然没有空闲读《诗经》,但他孝悌、友爱、诚信的德行让子贡深受感动,子贡于是决定向子石学习。
D. 鲁人想去越国,有人断言他将来一定会穷困,因为到一个不会重用自己的国家去,想要不穷困是很难的。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卫叔孙文子问于王孙夏曰:“吾先君之庙小,吾欲更之,可乎?”
(2)文公知道乎!其不王者,无佐也。
14. 叔孙昭子对季平子想要赶快建成郎囿的做法持什么态度?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10. B 11. A 12. A
13. (1)卫国叔孙文子问王孙夏道:“我祖先的祭庙太小,我想改建它,行吗?”
(2)文公了解世间的大道吗?他之所以不能够称王于天下,是因为没有能人辅佐。
14. ①叔孙昭子反对季平子想要赶快建成郎囿的做法。
②急于求成会虐害自己百姓,不能为了嬉戏游乐的事,使自己治下的百姓疲困。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听说君子服饰美好就更加恭谨,小人服饰美好却更加傲慢。我因此自己戒备,怕有了小人的心思。古书上说:“周公地位越高态度越谦卑,战胜敌人后更加小心谨慎,家室富有就更加节俭。”所以周朝能享国八百多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君子服善则益恭”和“细人服善则益倨”,是“闻”的宾语,句式结构一致,中间要断开,可以排除AD;
“恐……也”是判断句,其后要断开,可以排除C。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A.“都是君王的庙号”错误。“简”“惠”都是谥号;另外,赵简子是大夫,不是君王。
B.正确。“易”:交换。句意:卫国虽然贫穷,难道没有一只绣花鞋用来交换一小块锦绣吗?/“易”:轻易、容易。句意: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结果或许还不容易估量。
C.正确。句意:凿开厅柱将遗书放在里边。/不要让诸侯军队进来。
D.正确。句意:等到儿子长大后取出遗书。/他儿子看到父亲不在家,就偷偷打开盆子来看。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他的这番看法得到了君子的认可”错误,从“于是君子闻之曰:‘文公知道乎!其不王者,无佐也。’”可知,他的这番看法并没有得到君子的认可,君子认为文公不了解世间的大道。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先君”,祖先;“庙”,祭庙;“更”,改建。
(2)“知”,了解;“道”,世间的大道,规则;“王”,名词动用,称王。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安用其速成也?”可知,叔孙昭子反对季平子想要赶快建成郎囿的做法。
从“以虐其民,其可乎?无囿尚可乎,恶闻嬉戏之游,罢其所治之民乎?”可知,急于求成会虐害自己的百姓,不能为了嬉戏游乐的事,使自己治下的百姓疲困。
参考译文:
赵简子乘坐破车瘦马,穿黑公羊皮衣,他的主管家臣劝谏说:“车要新的才安全,马要肥壮的才往来快捷,白狐皮袍温暖轻便。”赵简子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这些)。我听说君子服饰美好就更加恭谨,小人服饰美好却更加傲慢。我因此自己戒备,怕有了小人的心思。古书上说:‘周公地位越高态度越谦卑,战胜敌人后更加小心谨慎,家室富有就更加节俭。’所以周朝能享国八百多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鲁国在郎邑修建园囿,季平子想赶快修成。叔孙昭子说:“怎么能急于求成呢?以此虐害自己的百姓,难道可行吗?没有园囿也可以吧?哪里听说为了嬉戏游乐的事,就使自己治下的百姓疲困呢?”
卫国叔孙文子问王孙夏道:“我祖先的祭庙太小,我想改建它,行吗?”(王孙夏)回答说:“古代的君子,把节俭当作礼制;现在的君子,以奢侈来交换它。卫国虽然贫穷,难道没有一只绣花鞋用来换一小块锦绣吗?我是认为改建宗庙不符合礼制。”叔孙文子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晋文公会合诸侯盟誓说:“我听说国家的昏乱,不是由于声色,就是由于奸私贪利。沉迷于声色,就是淫靡。沉湎在奸利之中,就是迷惑。淫靡迷惑的国家,即使不败亡也要破碎不堪。从此之后,大家都不要听信美妾的谗言而怀疑妻子,不要因为声色之乐妨碍国家大事,不要因为个人的私心危害国家利益,不要用财货来刺激臣民的贪欲。如果有了这种行为,无异于砍伐树根、去追求华丽的枝叶。像这样,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事先有准备有也可以平息战乱。不能按照誓言去做的,盟誓警告他。”这时,君子听说这件事后说:“文公了解世间的大道吗?他之所以不能够称王于天下,是因为没有能人辅佐。”
晏子病重,将要死去,凿开厅柱将遗书放在里边。对他的妻子说:“楹柱里的遗言,等儿子长大后给他看。”等到儿子长大后取出遗书,书上的遗言说:“布帛不可穷尽,穷尽了就没有穿的。牛马不可穷尽,穷尽了就没有驱使的。士人不可穷困,穷困了就没有可任用的。要记住这三‘穷’啊!”
孔子见了老子,请教说:“太难了,现在推广天道真理实在太难了!我掌握了这样的大道周游各国想普及推行,可是各国国君都不肯接受呀。天道真理在现在实在难以运行呀!”老子说:“是这样,说话的人讲道的人把重点放在辩论了,听话的人闻道的人又过分注意和纠缠于那些言辞了,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真正的道就没办法运行传播了。”
子贡问子石:“你不学《诗》吗?”子石说:“我有空闲吗?父母要求我孝顺,弟兄要求我友爱,朋友要求我诚信。我有空闲吗?”子贡说:“让我放下《诗》,来向你学习。”
鲁国有个人自身善于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遇到困境。”鲁国人问:“为什么?”这个人回答说:“鞋是(人们)用来穿它(来走路的),但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白绢(做成帽子)是(人们)用来戴它,但是越国人都披散着头发。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能办得到呢?”
甘肃省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此事著于史籍,不能具道。至如齐、隋间谗谮事,耳目所接者,略与公等言之……又隋太子勇抚军监国,凡二十年间,固亦早有定分。杨素欺主罔上,贼害良善,使父子之道一朝灭于天性,逆乱之源,自此开矣。隋文既混淆嫡庶,竟祸及其身,社稷寻亦覆败。古人云‘世乱则谗胜’,诚非妄言。朕每防微杜渐,用绝谗构之端,犹恐心力所不至,或不能觉悟。”
魏征曰:“《礼》云:‘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诗》云:“恺悌①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②,交乱四国。’又孔子曰:‘恶利口之覆邦家。’盖为此也。臣尝观自古有国有家者,若曲受谗谢,妄害忠良,必宗庙丘墟,市朝霜露③矣。愿陛下深慎之!”
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曰:“朕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朕心,改旧态也。”以元楷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比来记我行事善恶?”遂良曰:“史官之设,君举必书。善既必书,过亦无隐。”太宗曰:“朕今勤行三事,亦望史官不书吾恶。一则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④;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则斥弃群小,不听谗言。吾能守之,终不转也。”
(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①恺悌:平易近人。②罔极:不中正。③市朝霜露:人众会聚的闹市变得霜披露凝、冷落无人了,文中形容国破家亡。④元龟:比喻可资借鉴的往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
B.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
C.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
D.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二十年间”与“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并序》)两句中“凡”字的意思相同。
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先的庙字,也用来指代朝廷或国家政权。
C.“以元楷在隋邪佞”与“秦以攻取之外”(《六国论》)两句中“以”字的意思不同。
D.“数日不食而卒”与“而翁归,自与汝覆算”(《促织》)两句中“而”字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说,自己历览前代历史,发现凡是阿谀逢迎、搬弄是非的人,都是危害国家的败类。
B.唐太宗列举杨素谗言祸国的事例,表达了要防微杜渐、杜绝谗言的观点,并表示自己仍担心不能察觉问题。
C.魏征引经据典,引用了《礼记》《诗经》中的句子以及孔子的话来提醒唐太宗要对谗言保持谨慎。
D.蒲州刺史赵元楷本来想献媚、讨好唐太宗,还准备送羊、鱼给皇亲国戚,结果唐太宗知道后将他打入大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
(2)隋文既混淆嫡庶,竟祸及其身,社稷寻亦覆败。
14.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告诉褚遂良,他正在做哪三件事来行善避恶?请简要分析。
10.A 11.D 12.D 13.(1)所以兰花想要长得繁茂,却被秋风摧折;国君希望自己英明,却被献媚的小人迷惑。
(2)隋文帝混淆了嫡子与庶子的名分,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国家不久就灭亡了。 14.①对照前代成功、失败的事实,将它作为鉴戒。
②任用品德良好的人,共同办好政事。
③斥退小人,不听信谗言。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蒲州刺史赵元楷规定当地百姓一律穿上黄纱单衣,在路边迎接拜谒,并大肆装饰官署,修建城墙用来献媚皇帝;他还暗中饲养了几百头羊、几千条鱼,准备馈送皇亲国戚。
“父老”是“服黄纱单衣”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
“百余口”是“羊”的后置定语,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均解释为“总共”。句意:总共二十年间。/总共六百一十六字。
C.正确。因为;用。意思不同。句意:因为赵元楷在隋朝时就有奸邪谄佞的恶名。/秦国除用战争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
D.“意思相同”错误。连词,表顺承;代词,你。句意:几天吃不下东西,很快就死了。/你的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结果唐太宗知道后将他打入大牢”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召而数之曰……”可知,唐太宗只是召赵元楷来训斥,并没有将他打入大牢。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败”,摧折;“欲明”,希望英明;“蔽”,蒙蔽,迷惑。
(2)“竟”,最终;“寻”,不久;“覆败”,灭亡。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依据原文“一则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可知,第一件事是对照前代成功、失败的事实,将它作为鉴戒;
依据原文“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可知,第二件事是任用品德良好的人,共同办好政事;
依据原文“三则斥弃群小,不听谗言”可知,第三件事是斥退小人,不听信谗言。
参考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身边的侍臣说:“我考察前代的历史,发现凡是阿谀逢迎、搬弄是非的人,都是危害国家的败类。他们巧言令色,结党营私。君主如果昏庸无能,就会被他们蒙蔽,忠义之臣就会受到排挤打击,蒙受不白之冤。所以兰花想要长得繁茂,却被秋风摧折;国君希望自己英明,却被献媚的小人迷惑。这样的事情在史书中不胜枚举。至于齐代、隋代年间诽谤、诬陷忠良的事例,我曾耳闻目睹,简略地说给你们听听……另外,隋太子杨勇领军监国,总共二十年之久,本来早已确定了储君的名分。杨素欺瞒君主,残害忠良,使他们父子之间的亲情泯灭于瞬间,叛逆祸乱的根源也就由此产生了。隋文帝混淆了嫡子与庶子的名分,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国家不久就灭亡了。古人说‘世道混乱那么谗言就会大行其道’,这话的确不是妄言。我常防微杜渐,用来杜绝谗言的根源,但仍担心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自己不能察觉出问题。”
魏征说:“《礼记》上写道:对自己不能亲见的事情要谨慎,对自己不能耳闻的事情要警觉。《诗经》说:‘平易近人的君子,不听信谗言。谗言极不公正,只会搅乱天下四方。’另外孔子说:‘厌恶那些用谗言利嘴使国家覆灭的人。’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曾观察自古以来统治国家的人,如果被谗言蒙蔽,妄杀忠良,就必定使宗庙变为废墟,朝野零落。希望陛下对此要特别谨慎!”
贞观七年,唐太宗巡幸蒲州。蒲州刺史赵元楷为此规定当地百姓一律穿上黄纱单衣,在路边迎接拜谒,并大肆装饰官署,修建城墙用来献媚皇帝;他还暗中饲养了几百头羊、几千条鱼,准备馈送皇亲国戚。唐太宗知道这事后,把他召来训斥道:“我巡察黄河、洛水一带,历经许多州县,大凡有什么需要,都由国库供给。你却为此养羊养鱼,雕饰庭院楼宇,这是已灭亡的隋朝所留下的坏习气,如今不能再这么做了。你应该体会我的用心,改掉这套旧的陋习。”因为赵元楷在隋朝时就有奸邪谄佞的恶名,所以唐太宗讲这番话来警诫他。赵元楷听后既羞愧又害怕,几天吃不下东西,很快就死了。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负责撰写起居注的工作,近来你们记录我所做的事情是善还是恶呢?”褚遂良说:“朝廷专门设置了史官,君主一举一动都得记录下来。既然善的必须记,过失也一定不加隐瞒。”唐太宗说:“我现在正在认真做三件事,也是希望史官没有我的过失可写。一是对照前代成功、失败的事实,将它作为鉴戒;二是任用品德良好的人,共同办好政事;三是斥退小人,不听信谗言。这三点我会坚持下去,始终不会改变。”
甘肃省兰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题。
文本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劝谏。秦王遂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迁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文本二: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B.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C.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D.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万乘:古代时指天子。依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文中的“万乘”指的是拥有万辆车马的周天子。
B. 书:文体名。文中指李斯的《谏逐客书》,其与《谏太宗十思疏》一样,同为古代臣子向君主进呈的公文文体。
C. 皇帝:我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文中的“皇帝”指的是秦王嬴政。他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
D. 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如《侍坐章》中的“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早年跟随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学成之后,西行前去游说秦王,后成为秦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门客。
B. 韩国人郑国以修筑灌溉水渠的名义,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公贵族以及大臣们请求秦王将这些客卿全部驱逐出境。
C. 因李斯上书劝谏,秦王于是下令废除了驱逐客卿的诏令,重新恢复了李斯廷尉的官职。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终于兼并了天下。
D. 李斯认为将客卿驱逐出秦国,实际上就是资助敌对国家,损害自己的百姓来让仇人更加强大。这样会削弱自己的实力,与诸侯结怨。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5分)
(2)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5分)
11. B 12. A 13. C
14. (1)秦王想要吞并天下,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百姓奔走四方、游说之士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
(2)物品不是在秦国出产,(但是)值得珍视的有很多;士人不是在秦国出生,但是愿意效忠秦国的也很多。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秦拘于魏,欲走而之韩,魏氏闭关而不通。齐使苏厉为之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地封泾阳君①,夫秦不必也。夫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然其所以不受者,不信齐王与苏秦也。今秦见齐、魏之不合也如此其甚也,则齐必不欺秦,而秦信齐矣。齐、秦合而泾阳君有宋地,则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不听也。夫齐、秦不合,天下无忧,伐齐成则地广矣。”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材料二: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为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张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泾阳君: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的弟弟。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黑貂之裘A敝B黄金百斤C尽D资用乏E绝F去秦G而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文中指逃跑。与《阿房宫赋》中“丽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的“走”不同。
B.书,文中指书籍。与《春望》中“家书抵万金”的“书”不相同。
C.封,文中指册封,封授。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封”不同。
D.除,文中指宫殿的台阶。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以兴利除弊”的“除”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请求把宋地分封给泾阳君,秦国却没有采纳,苏厉认为是因为秦国不相信齐王和苏秦。
B.苏秦返回家乡后,决定发奋苦读,主要是因为自己回家以后,连妻子、父母都不理解自己。
C.苦读后的苏秦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获得成功,拜受相印。
D.苏秦开始不过是一个出身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成功以后,获得多国尊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不听也。
(2)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14.结合上面的材料,概括苏秦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0.BDF 11.D 12.B 13.(1)所以大王不如让苏秦回到东面的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听信它。
(2)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阻止左右大臣的言论,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14.①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②反复钻研的苦读经历;③出类拔萃的游说能力;④各国政要的大力支持。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
“黑貂之裘”作主语,“敝”作谓语,应在“敝”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
“黄金百斤”作主语,“尽”作谓语,应在“尽”侯建断开,即在D处断开;
“资用”做主语,“乏绝”作谓语,应在“绝”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
故在BDF三处断开。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丽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的“走”解释为“趋向”;句意:想要离开逃到韩国去/它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B.正确。“家书抵万金”的“书”解释为“书信”;句意:于是半夜找书/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C.正确。“既东封郑”的“封”解释为“把……当作边邑”;句意:册封苏秦为武安君/(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D.“文中指宫殿的台阶”“不同”错误。均为“除去,清除”;句意:收拾房屋,打扫街道/兴办对国家人民有利益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主要是因为自己回家以后,连妻子、父母都不理解自己”错误。由原文“妻不以为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可知,妻子、父母不理解自己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应该是自己游说亲王失利。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故”,所以;“东”,使……回到东边的齐国;“不听”,听信。
(2)“廷”,在朝廷上;“杜”,阻止;“天下莫之能伉”,宾语前置句,应为“天下莫能伉之”。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可知,苏秦具有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
由原文“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可知,苏秦具有反复钻研的苦读经历;
由原文“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可知,苏秦具有出类拔萃的游说能力;
由原文“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可知,各国政要对苏秦的大力支持。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苏秦被扣押在魏国,想要离开逃到韩国去,魏国关闭城门而出不去。齐国派苏厉替他对魏王说:“齐国请求把宋国的土地分封给泾阳君,而秦国没有采纳。有齐国的帮助而得到宋国的土地对秦国并非不利,然而秦国之所以没有采纳齐国请求的原因,是不相信齐王和苏秦。现在秦国看到齐国、魏国不和,达到如此厉害的地步,那么齐国一定不欺骗秦国,而秦国也会信任齐国了。齐、秦联合而泾阳君享有宋国土地,就不是对魏国有利了。所以大王不如让苏秦回到东面的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听从它。齐、秦不和,天下便没有忧虑,讨伐齐国成功了,那么您的土地就扩大了。”
材料二: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
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不花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合纵,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应用于朝廷之内,不应用于国土之外。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崤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堵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细小成就伟大,包容积累才能厚积薄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0页。
这是一份甘肃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