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促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 )
A. 环境发生了变化,森林大量减少 B. 降雨量的加大
C. 气温的变化 D. 身体结构的变化
2. 从一个细胞到婴儿的出生,母亲历经艰辛孕育着生命,这奇妙的生命历程是()
A. 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 B. 受精卵→胚泡→胎儿→胚胎
C. 卵细胞→胚胎→胚泡→胎儿 D. 受精卵→胎儿→胚胎→胚泡
3.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发育过程中,不进行下列哪项生理活动( )
A. 气体交换 B. 排泄废物 C. 消化食物 D. 血液循环
4.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也是重要的发育阶段。下列做法不妥的是( )
A.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B. 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
C. 与同学沟通顺畅,身心愉悦 D. 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
5. 青少年要多吃蛋、奶、鱼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因为蛋白质是( )
A. 容易消化的物质 B. 容易吸收的物质
C. 建造身体的重要原料 D. 主要的供能物质
6. 下列疾病与病因不对应的是( )
A. 地方性甲状腺肿——饮水或食物中缺碘 B. 坏血病——体内缺乏维生素C
C. 夜盲症——体内缺乏维生素A D. 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
7. 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及消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淀粉最终消化分解为葡萄糖 B. 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C.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 水和无机盐不经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8.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大于天。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下列食品不应在市场上销售的是( )
A. 未清洗的芹菜 B. 有虫眼的卷心菜 C. 未包装的大豆 D. 未经检疫的牛肉
9. 患有慢性肠胃病的人,大都比较消瘦的原因是( )
A. 经常打针吃药 B. 患病时十分痛苦
C. 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 D. 不再分泌消化液
10. 今年我国多地大面积出现沙尘天气,微小尘粒进入呼吸系统经过鼻、咽、喉之后,还要依次经过的器官是( )
A. 支气管、气管、肺 B. 气管、肺、支气管 C. 气管、支气管、肺 D. 肺、支气管、气管
11. 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成分的变化是( )
A. 氧和二氧化碳含量都不变 B. 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 氧和二氧化碳含量都减少 D. 氧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12. 人长时间处在缺氧环境中会出现窒息症状。在呼吸过程中, 吸进的氧气进入人体后最终到达的部位是( )
A. 组织细胞 B. 心脏 C. 肺 D. 血液
13. 下列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达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14. 下面是张晓同学的血常规化验单的一部分,他可能患有( )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No:0023657 姓名:张晓性别:男年龄: 15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RBC(红细胞)
WBC(白细胞)
Hb(血红蛋白)
PLT(血小板)
5×1012个/升
20×109个/升
140克/升
215×1011个/升
(4.0~5.5)1012个/升
(4.0~10)109个/升
120~160克/升
(100~300)1011个/升
A. 贫血 B. 急性炎症 C. 血友病 D. 血栓
15. 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极慢,红细胞单行通过
B. 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C. 静脉里有静脉瓣,动脉里有动脉瓣
D. 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静脉
16. 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 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 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 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17. 某患者因患重病先后接受过少量的A型血和B型血,据此可推测他的血型最可能是( )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18. 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由于( )
A.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 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D. 膀胱的暂时储存作用
19. 同学们在学业考试中,先要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然后书写作答。完成审题、思考、作答等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
A. 脊髓 B. 小脑 C. 脑干 D. 大脑
20. 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一个神经元的组成包括( )
A. 细胞体和突起 B. 细胞体和树突 C. 细胞体和轴突 D. 树突和轴突
2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 应激性 B. 反射 C. 简单反射 D. 复杂反射
22. 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小明不小心被针刺到,迅速缩手,对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是神经中枢,能产生感觉 B. 若④处收到损伤就不能完成反射
C. 该反射弧完成的是复杂反射 D. 此反射和望梅止渴属于同类反射
23. 甲状腺坏死的成年狗,表现出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说明甲状腺激素能( )
A. 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B.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 促进生长 D. 调节血糖
24. 反射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下列反射中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
A. 望梅止渴 B. 眨眼反射
C.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 谈虎色变
25. 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曾经有着茂密的森林植被,但后来许多地区变成了荒山秃岭。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运动频繁 B. 寒流长期侵袭 C. 人类过度砍伐 D. 常年干旱缺水
26. 下列关于人类对生物圈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科技发展使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与日俱增
B. 人类活动范围越来越广,环境破坏不断加剧
C. 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了生物圈的其他生物的生存
D.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27. 酸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很大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火山爆发 B. 农药污染
C. 大气中二氧化硫过多 D.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
28. 成语“竭泽而渔”告诫人们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体现。下列活动与此观念相符的是( )
A. 毁林开荒 B. 填湖建房 C. 张网捕鸟 D. 退耕还林
29. 共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我们需要提倡的是( )
A. 小草在呼吸,脚下要留情 B. 家住新小区,污水直接排
C. 公园鲜花美,采来嗅花香 D. 徒步游西山,刻字留纪念
30. 为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每位同学都应该以实际行动参与环境保护工作,下列行为不应当提倡的是( )
A. 及时举报向河道中直接排放污水的企业
B. 不乱扔各种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
C. 劝说身边的人不食用野生动物
D. 将外来物种水葫芦放进河道增加绿色植物种类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中老年人愿意搭配食用多种谷物,保证健康饮食。
蛋白质(g)
糖类(g)
脂肪(g)
钙(g)
膳食纤维(g)
面粉
9.9
74.6
2.1
38
0.6
玉米粉
12.4
66.7
4.6
120
1.5
杂粮粉
27.9
45.7
1.2
386
6.2
(1)研究者用红豆、薏米等多种谷物配制了杂粮粉,并对比每100克杂粮粉、面粉和玉米面的营养成分及含量,如表,比较表中的数据,杂粮粉具有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含量高,低脂肪和低糖的特点,符合中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2)人体摄入杂粮粉后,其中的蛋白质在人体的 ______ 开始消化,随后进入 ______ ,小肠内有多种 ______ ,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场所。蛋白质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为 ______ 。
(3)钙不需要经过消化,可直接吸收进入 ______ ,经检测杂粮粉中的蛋白质和钙的吸收率均高于面粉和玉米面。
(4)有人提出“中老年人可以用杂粮粉代替米面作为主食”。你认为这一提法是否合理? ______ 请阐述理由 ______
32. 模式图与对应的生物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体会图文分析、信息获取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过程。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你把它补充完整。字母填写气体名称,数字填写结构名称。
33. 如下表是某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数据,如图为尿的形成示意图,请做出正确的判断(单位:克/100毫升)
主要成分
甲
乙
丙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血液在流经图A ______ (填名称)时,除 ______ 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成分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
(2)原尿在流经图C ______ (填名称)时被重吸收,其中,全部 ______ ,大部分 ______ 和无机盐吸收回血液。
(3)如果某人的尿液中检测到大分子蛋白质,则可能是 ______ 发生了病变,如果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那么此人可能是 ______ 发生了病变。
(4)在上表主要成分一栏中, ______ 是血浆, ______ 是尿液。
(5)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代谢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人体内水和 ______ 的平衡也具有重要作用。
34. 5月21日,我区教育和体育局召开了“马兰花开遍太行山”校园合唱比赛,展现了新时代我区中小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实现了歌声、琴声在校园飘荡的良好氛围。请根据你所学生物知识作答。
(1)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们漂亮的服装,整齐的阵容,它形成的原理是首先通过眼球的 ______ ,在 ______ 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下,最终在 ______ 上形成清晰的物像,产生兴奋,通过 ______ 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让我们看到了漂亮的服装。
(2)同时我们听到了优美的歌声,动人的旋律,这些声波经过外耳传到 ______ ,引起它的振动,它把振动通过 ______ 传到内耳,刺激 ______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把兴奋通过 ______ 传到大脑特定区域,让我们感受到了动听的旋律。
(3)看到非常精彩的节目时,你会欢呼雀跃,情绪激动,是因为大脑皮层兴奋,分泌较多的肾上腺激素,促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通过这则实例可以看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______ 的调节,但也受到 ______ 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如造山运动、气候变化导致森林减少,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原因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臂行慢慢向直立行走发展,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是环境对森林古猿进行了选择。
故选:A。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环境的变化,分析解答.
关键点:在从古猿到人的整个进化过程中,是环境对森林古猿进行了选择.
2.【答案】A
【解析】解: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所以由受精卵到胎儿的过程是: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
故选:A。
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
生物的有性生殖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3.【答案】C
【解析】解:胎儿在母体子宫内通过胎盘与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胎儿相连。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儿与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胎盘中有子体与母体各自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绒毛可视作半透膜,当母体的血液在绒毛间隙以及子血在绒毛内流动的同时,即能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发育过程中就已进行气体交换、排泄废物、血液循环等生理活动,不进行消化食物和消化等生理活动。
故选:C。
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动到子宫中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逐渐发育成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胎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母体,因此不需要消化食物。
4.【答案】B
【解析】解:A.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团结互助的男女同学关系,A正确。
B.青春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避免对别人造成伤害,B错误。
C.与同学沟通顺畅,尊重和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观点或看法,C正确。
D.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D正确。
故选:B。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了解青春期心理的变化,遇到问题时选择正确的做法。
5.【答案】C
【解析】解: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之一。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可见它能够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材料。另外,蛋白质也能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一部分能量,但供能的主要物质是糖类。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大量的蛋白质,所以,应多吃一些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故选:C。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
6.【答案】D
【解析】解: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饮食中缺碘会导致甲状腺增生肿大,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A正确。
B、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形成的,B正确。
C、夜盲症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C正确。
D、侏儒症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有关,D错误。
故选:D。
虽然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且会引起疾病。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维生素缺乏症和激素分泌异常症。
7.【答案】B
【解析】解:A、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在小肠中被肠液、胰液分解为葡萄糖,正确;
B、胆汁不含消化酶,脂肪先在胆汁的乳化下变为脂肪粒,扩大了脂肪的消化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错误;
C、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正确;
D、水和无机盐是小分子,易溶于水的物质,不经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正确。
故选:B。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
掌握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食品安全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未清洗的芹菜、有虫眼的卷心菜;未包装的大豆等不一定有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在市场上出售。而没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所以不吃没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品,未经检疫的猪肉不应在市场上出售。
故选:D。
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我们要关注食品的安全。
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热点之一,会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9.【答案】C
【解析】解:患慢性肠胃病的人大都比较消瘦,这与他们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较弱有关.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主要是储存食物、软化和初步消化蛋白质,也能吸收少量的水和无机盐、酒精.小肠长6米左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是主要的吸收器官.
故选:C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门.其中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主要是储存食物、软化和初步消化蛋白质,也能吸收少量的水和无机盐、酒精.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小肠长6米左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是主要的吸收器官.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分泌胆汁、代谢功能和解毒功能.
掌握胃和小肠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如下: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微小尘粒进入呼吸系统经过鼻、咽、喉之后,还要依次经过的器官是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
故选:C。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道的组成。
11.【答案】B
【解析】解: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即将呼出的气体同吸入的气体从“组成成分的含量”上进行比较。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出的气体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同时呼气时还能排出少量的水蒸气,但是含量变化较小。因此,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明显减少的是氧气。
故选:B。
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环境中气体成分比较: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掌握人体内发生的两个气体交换,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12.【答案】A
【解析】解:人体呼吸过程如图所示:
因此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是被组织细胞利用的。组织细胞利用氧,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故选:A。
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
人体吸入氧气的目的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13.【答案】A
【解析】解: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内流动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在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中出现分层现象后可观察到血液的组成,如图所示:
即血浆和血细胞是一个结构层次,同属于血液。
故选:A。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14.【答案】B
【解析】解: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红细胞过少或其中的血红蛋白过少时会患贫血,白细胞过多说明有炎症,血小板过少会止血困难。通过分析图中数据可知WBC(白细胞)测定值高于正常值,所以可以判断张晓可能患急性炎症。
故选:B。
血常规化验单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项目,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血细胞的功能及异常症。
15.【答案】C
【解析】解:A、毛细血管内径仅有8~10微米,红细胞直径约7.7微米,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A正确。
B、动脉是将心脏内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B正确。
C、人体四肢静脉血管内有静脉瓣,而动脉管内无瓣膜,C错误。
D、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应刺入静脉,D正确。
故选:C。
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各种血管的特点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中的血液变化。
16.【答案】C
【解析】解:A、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但是不一定流动脉血,例如肺动脉里流静脉血,A错误;
B、乙血管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丙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B错误;
C、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C正确;
D、血液流经乙动脉→丁毛细血管→丙静脉后,如果是流经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如果是流经体循环,则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错误,D错误。
故选:C。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乙是动脉血管,丙是静脉,丁是毛细血管。
关于血管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要熟记各血管的特点。
17.【答案】D
【解析】解:输血的原则是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的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AB型血的人输AB型血。在没有同型血而情况又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除可以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血。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已知某患者因患重病先后接受少量的A型血和B型血,据此,可知他的血型可能是AB型。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输血原则是输同型血。
关键点:输血时还是要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18.【答案】D
【解析】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尿的排出是间歇的。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尿的排出,首先明确泌尿系统的组成。
尿的排出可结合着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示掌握。
19.【答案】D
【解析】解: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等。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如谈虎色变等。完成审题、思考等活动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因此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故选:D。
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20.【答案】A
【解析】解: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如图所示:
即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
故选:A。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够将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这种可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B
【解析】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故选:B
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以及反射的概念。
22.【答案】B
【解析】解:A、③是脊髓内神经中枢,但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A错误。
B、如果④传出神经处受到损伤,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发生反射,B正确。
C、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所以该反射弧完成的是非条件反射(或简单反射),C错误。
D、缩手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望梅止渴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是复杂反射,D错误。
故选:B。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图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解题关键是掌握反射及反射弧的知识。
23.【答案】B
【解析】解: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功能。若切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一段时问后,该狗表现为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这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功能。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甲状腺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的。
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实验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24.【答案】B
【解析】解: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眨眼反射,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谈虎色变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不同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25.【答案】C
【解析】解:由于人们对植被的过度开垦,使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导致黄土高原才变成荒山秃岭的。
故选:C。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受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影响,有一定的限度。
(2)黄土高原由于人们对当地的植被过度的开发,是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造成生态平衡失调,才变成荒山秃岭的,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知道人类的活动可以使当地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受到影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26.【答案】D
【解析】解:A、科技发展使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与日俱增。A正确。
B、如果人类不遵循自然规律,人类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就会使环境破坏不断加剧。B正确。
C、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了生物圈的其他生物的生存,破坏了生态平衡。C正确。
D、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不都是负面的,如寻找和开发新型能源,会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错误。
故选:D。
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7.【答案】C
【解析】解: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硝酸等。煤和石油燃烧以及金属冶炼等过程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通过一系列的气相或液相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高温燃烧生成的一氧化氮排入大气中大部分转化为二氧化氮,遇水生成硝酸和亚硝酸。
故选:C。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
正确认识和理解酸雨的成因。
28.【答案】D
【解析】解:这是一道简单试题,考查学生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认识。“竭泽而渔”是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所以启示我们发展经济要与保护环境相协调,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条件下发展经济。故退耕还林与此观念相符。
故选:D。
本题考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涵义。
29.【答案】A
【解析】解:A、小草在呼吸,脚下要留情,不踩踏草坪,共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我们需要提倡的。A正确。
B、家住新小区,污水直接排,会污染环境。不是我们提倡的“共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的行为。B错误。
C、公园鲜花美,采来嗅花香,随便采摘公园的花,不爱护花草树木。不是我们提倡的“共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的行为。C错误。
D、徒步游西山,刻字留纪念,随便在景区乱写乱画,会破坏景区的美景。不是我们提倡的“共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的行为。D错误。
故选:A。
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0.【答案】D
【解析】解:A、及时举报向河道中直接排放污水的企业,通过主管部门督促整改,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不乱扔各种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B不符合题意。
C、劝说身边的人不食用野生动物,减少人们对也是动物的捕杀,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将外来物种水葫芦放进河道增加绿色植物种类,可能会因外来生物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环境。D符合题意。
故选:D。
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1.【答案】蛋白质 钙 膳食纤维 胃 小肠 消化酶(消化液) 氨基酸 血液(毛细血管) 不合理(合理) 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营养失衡(蛋白质和钙吸收率较高,适合吸收功能不好的老年人)。
【解析】解:(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杂粮粉中蛋白质、钙、膳食纤维的含量均高于玉米面和小麦粉,并且糖和脂肪的含量均较低。因此,符合中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2)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中含有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3)钙是小分子物质,可直接被吸收进入血液(毛细血管)。
(4)“中老年人可以完全用杂粮粉替代米面作为主食”,这一提法不合理,因为长期食用可能出现营养失衡;或者“中老年人可以完全用杂粮粉替代米面作为主食”,这一提法合理,因为杂粮粉具有蛋白质、钙和膳食纤维含量高,低脂肪和低糖的特点,适合吸收功能不好的中老年人,符合中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故答案为:(1)蛋白质、钙、膳食纤维。
(2)胃;小肠;消化酶(消化液);氨基酸。
(3)血液(毛细血管)。
(4)不合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营养失衡;合理;蛋白质和钙吸收率较高,适合吸收功能不好的老年人。
(1)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2)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3)小肠既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长约5~6米 (利于消化和吸收);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内表面积;小肠腔中含有各种消化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掌握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2.【答案】解: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由此可以看出:A二氧化碳、B氧气、1 肺泡、2 肺部毛细血管网、3 肺动脉、4 右心房、5 左心房、6 右心室、7 肺静脉、8 主动脉。
故答案为:A二氧化碳;1 肺泡;2 肺部毛细血管网;3 肺动脉;4 右心房;5 左心房;6 右心室;7 肺静脉;8 主动脉。
【解析】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掌握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33.【答案】肾小球 血细胞 肾小管 葡萄糖 水 肾小球 肾小管 甲 乙 无机盐
【解析】解:(1)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血液在流经图A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成分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
(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喝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原尿在流经图C肾小管时被重吸收,其中,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无机盐吸收回血液。
(3)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正常人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如果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就说明肾小球出现病变通透性增强,使原本无法进入原尿的血细胞和蛋白质经滤过作用进入了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无法被重吸收,就随尿液排出,形成了血尿和蛋白尿。所以如果某人的尿液中检测到大分子蛋白质,则可能是肾小球发生了病变。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喝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如果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那么此人可能是肾小管发生了病变。
(4)血液、原尿和尿液的区别是: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是血液,存在于血管中;含有葡萄糖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是原尿,正处于肾小囊腔内;既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有不含葡萄糖的是尿液,出现在肾小管的末端。所以在上表主要成分一栏中,甲是血浆,乙是尿液。
(5)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代谢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也具有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肾小球;血细胞
(2)肾小管;葡萄糖;水
(3)肾小球;肾小管
(4)甲;乙
(5)无机盐
图中的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尿及其意义。
34.【答案】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视神经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神经 神经系统 激素
【解析】解:(1)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们漂亮的服装,整齐的阵容,它是视觉形成的过程,即漂亮的服装,整齐的阵容反射的光线,通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在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下,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产生兴奋,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我们感受到了动听的旋律。
(2)优美的歌声、动人的旋律是听觉形成的过程,这些声波经过外耳传到鼓膜,引起它的振动,它把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特定区域,让我们感受到了优美的歌声、动听的旋律。
(3)看到非常精彩的节目时,你会欢呼雀跃,此时你的大脑皮层会特别兴奋,促使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使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故答案为:
(1)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
(2)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3)神经系统;激素。
视觉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此题要掌握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识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