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五)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五)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五)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五)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五)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五),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五)

    一、选择题(共10分)
    1.(本题2分)“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句中“屏风”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掌握情况。
    联系课文可知,该“屏风”不是真正的屏风,而是把书本竖起来当作屏风;句中“屏风”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故选C。
    2.(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抡起(lūn)  岷山(míng) 屹立(yì)
    B.围歼(jiān)  磅礴(pánɡ)  逶迤(yí)
    C.沉着(zhuó)  崎岖(qí) 擎着(qín)
    D.绷脸(bēng)   蒙骗(ménɡ)  憎恨(zèng)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岷山:mín shān位于四川省北部,绵延于甘肃、四川两省交界处
    B.正确。
    C.崎岖: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擎着:qíng zhé用手向上举、托。
    D.绷脸:běng liǎn着脸,表示不高兴;蒙骗:mēng piàn欺骗;憎恨:zēng hèn厌恶痛恨。
    3.(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哪一句(  )
    A.能否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B.碉堡内的日本鬼子英勇抵抗,被我军一发炮弹送上了西天。
    C.同学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作的国旗下讲话。
    D.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
    【答案】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
    A.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去掉“能否”。
    B.用词不当,“英勇”指的是勇敢出众,不能形容日本鬼子。
    C.“讨论”与“讲话”不搭配。应改为:同学们听取了校长作的国旗下的演讲。
    D.正确。
    4.(本题2分)下列句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七律•长征》这首诗,它不仅精练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具体写红军长征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本题中说法有误的是A项,结合诗歌的内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颈联这两句是写巧渡金沙江的愉快心情,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虽然只是写江之险,写桥之险,没有从正面具体描绘红军是如何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但红军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所挡者破,所击者败的英雄形象,却从侧面得到了表现。并不是通过“寒”和“暖”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而是作者的心情。
    5.(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B.“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C.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D.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整整齐齐。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解答时,先理解词语意思,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
    A.跌跌撞撞:状态词。形容走路不稳。此处形容在洪水的人们走路恰当。
    B.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此处形容桑娜恰当。
    C.顾惜:顾全爱惜。此处形容丈夫的劳累,不保重身体恰当。

    D.整整齐齐:保持整洁和有条不紊。用来形容地扫得很干净不恰当,可改为:干干净净。

    二、填空题(共10分)
    6.(本题2分)比一比,再组词。
    穹( )    祭( )    浆( )    驰( )
    穷( )    察( )    桨( )    弛( )
    【答案】     苍穹     祭祀     浆果     奔驰     贫穷     观察     划桨     松弛
    【详解】本题考查给字组词。
    穹可组词:苍穹、天穹、穹庐等。
    祭可组词:祭祀、祭奠、祭神等。
    浆可组词:琼浆、泥浆、豆浆等。
    驰可组词:奔驰、驰骋、飞驰等。
    穷可组词:穷人、贫穷、穷苦等。
    察可组词:观察、察看、视察等。
    桨可组词:木浆、船桨、划桨等。
    弛可组词:松弛、崩弛等。
    7.(本题2分)按要求,完成练习。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这句话中“别出心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     独具匠心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近义词的辨析。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在句子中是指有同学在雕竹节人时的想法与众不同。意思相近的词有:别开生面、与众不同、独出心裁、独具匠心等。
    8.(本题2分)给下列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的字,再组词。
    果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唐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答案】     课     课文     稞     青稞     棵     一棵     搪     搪瓷     塘     池塘     糖     糖果
    【详解】本题考查给字加偏旁并组词。
    果+=课(上课),果+页=颗(一颗),果+木=棵(一棵),果+禾=稞(青稞)等。
    唐+米=糖(糖果),唐+土=塘(池塘),唐+=搪(搪塞)等。
    9.(本题2分)根据诗词内容填空。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朝代)词人_________,它与北宋词人___________并称“苏辛”。“西江月”是__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_。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描写江南丰收在望的生动图景,表达了作者由衷的喜悦。《宿建德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天暮之景,表达作者借江月排解内心的孤独愁苦的独特感受。
    【答案】     词     南宋     辛弃疾     苏轼     词牌名     词题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默写与有关的文学常识。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是: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这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描写民丰收在望的图景。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意思: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天暮之景。
    10.(本题2分)比一比,再组词。
    燥( )    稀( )    磁( )    抵( )
    澡( )    希( )    慈( )    低( )
    【答案】     干燥     稀有     磁铁     抵御     洗澡     希望     慈祥     低下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辨析。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区分记忆形近字之间的异同点。
    “燥”字可组词为:干燥、燥热、口干舌燥。
    “澡”字可组词为:洗澡、泡澡、澡盆。
    “稀”字可组词为:稀有、稀缺、稀少。
    “希”字可组词为:希望、希冀、希求。
    “磁”字可组词为:磁铁、磁体、电磁。
    “慈”字可组词为:慈祥、慈爱、慈母。
    “抵”字可组词为:抵御、抵达、抵制。
    “抵”字可组词为:低下、低头、高低。

    三、语言表达(共5分)
    11.(本题5分)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妈妈,快看!这棵树真高啊!”我指着眼前的树激动地喊道。“是啊,这棵树大概有________。”(列数字)妈妈回答。爸爸摸着我的头笑着说:“的确是高,________。”(作比较)妹妹歪着脑袋,拉拉我的衣角:“哥哥,这树远远望去,________。”(打比方)
    【答案】     三十多米     比你哥哥高出许多     好像一根高高的旗杆
    【详解】考查表达能力和说明方法的运用。
    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其作用是使说明科学、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有说服力。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如:
    “妈妈,快看!这棵树真高啊!”我指着眼前的树激动地喊道。“是啊,这棵树大概有四十多米。”(列数字)妈妈回答。爸爸摸着我的头笑着说:“的确高,比爸爸高出许多。”(作比较)妹妹歪着脑袋,拉拉我的衣角:“哥哥,这树远远望去,好像一根笔直的电线杆。”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本题15分)阅读。
    七根火柴
    王愿坚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这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一双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抬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手停在半空,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这一刹那间,他觉得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那人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焦干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二,三,四……”
    一共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询问地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只见他合起党证,双手捧起了它,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进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他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着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咝——咝”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其余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又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12.(2分)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哪一项(     )
    A.路标 B.草地 C.一本党证  D七根火柴
    13.(3分)无名战士牺牲时,作者写卢勇进“眼睛模糊了”,“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既说“模糊”又说“清晰”,应该怎么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
    A.这是夸张的写法,目的突出无名战士的“那只手”,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因为卢勇进为牺牲的战友流泪,所以远处的景物“模糊”,只能“清晰”看见近处的手.
    C.这样写,能给人强烈的感受,其教育人的作用,突出无名战士那只手。
    D.“模糊”是些失去了战友的悲痛;“清晰”是写对烈士精神的敬仰。
    14.(2分)文章中的无名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  )
    A.用自己的行动鼓舞大家前进的献身精神。
    B.一心想着部队,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大公无私的崇高精神。
    C.爱护集体财务,严肃认真的精神。
    D.至死不渝的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的可贵精神。
    15.(3分)“齿缝中挤出了几个字”中的“挤”字用得巧妙,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16.(3分)文章多处描写无名战士的眼神,请认真品读短文,用横线画出其中两处描写无名战士眼神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7.(2分)文中叙述的是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无名战士的感人事迹,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D    13.D    14.B    15.表明了无名战士说话的艰难,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无名战士已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支撑他的只有心中不变的信念,只有心底最后没有了偿的愿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6.(1)开始写他“眼睛努力地闭着”,表明他在生命垂危时仍努力支持自己,突出他刚毅的性格。同时暗含着对“火”的需求,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2)当卢进勇靠进他时,他“吃力地张开眼睛”,眼睛“失神”“呆滞”,反映他体力耗竭,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危在旦夕,但又不愿拖累战友,与他用生命保全火柴,形成对照。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7.无名战士虽然我并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在《七根火柴》中认识了你,你那无私忘我,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了大部队的安全宁愿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激励着我们青少年一代。

    【解析】12.本题主要考查对发展线索的掌握。
    文章讲述了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地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自己用生命保存的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托付战友,并带给前方部队,最后安然地闭上了眼睛的故事。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七根火柴。
    13.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A.有误;此处不是夸张,而是有深层寓意。
    B.有误;分析太过表面,没有理解“手”的深层含义。
    C.有误,“起教育人的作用”过度解读,是战士的精神感染人。
    D.正确。
    14.本题主要考查对感情的掌握。
    长征过草地途中,战士卢进勇所在的红军部队因为缺少引火的东西,大家只有生吃干粮了。卢进勇因受伤掉了队。在一场暴雨过后,饥寒交迫的卢进勇在一棵小树底下发现了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战士让卢进勇从湿漉漉的衣服下掏出贴身保存的纸包,让卢进勇把里面的一个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火柴转交给部队。之后,战士望着部队远去的方向安然地闭上了眼睛。文章中的无名战士具有一心想着部队,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大公无私的崇高精神。
    15.考查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其表达效果;按照“运用了哪些词语,写出了了什么,表达了(刻画了)什么情感(什么形象)”的格式来分析。即:表明了无名战士说话的艰难,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无名战士已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支撑他的只有心中不变的信念,只有心底最后没有了结的愿望。表现了无名战士对革命的忠诚。
    16.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从“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句子的“闭着眼睛”可以看出,无名战士的坚强。
    从“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句子的“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写出了无名战士的那种喜悦。
    17.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谈谈自己的感受时,可以结合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无名战士的事迹来写。如:无名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宁愿牺牲自己,那无私忘我,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值得敬佩。
    (本题10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林之晨
    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的时候,悄然停了。就在这迷蒙的早晨,我信步踏上了家乡的小路。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芳香,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的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熠熠生辉。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________”呀!
    山林中的歌唱家——小鸟,倏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上,抖落了身上的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或许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典雅清秀的山水画。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层层洁白的面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然后脱去白纱,换上了橘黄色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有的地方是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阳光,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自主地注目凝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它们美丽的身躯,为它们镀上一圈金色的光晕……
    露珠也似乎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湿湿的,润润的。透过枝叶的间隙,霞光执拗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此时,山林上空的晨雾已不见了,而山林之中,却流动着烟波,薄薄的一层,长长的一缕,浓浓的一团,我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禁陶醉了。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涌起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
    恍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向更深远的天空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之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欢呼。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吸一口这新鲜的空气,就足够了。还有,在心里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
    18.(2分)选择恰当的诗句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A.鸟鸣山更幽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C.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
    19.(2分)作者在这迷蒙的早晨欣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0.(2分)本文语言优美,联想和想象是一大特色。把文中表现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画上“﹏﹏”,并写一写这样表达的好处。

    21.(2分)作者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山林之晨的景物,描绘了一幅幅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清丽画面。
    22.(2分)“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之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欢呼。”作者想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简单地写一写。
    ___________

    【答案】18.C  A    19.     露珠     小鸟     晨雾     群山     对大自然无比喜爱    20.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向更深远的天空自由飞翔。
    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把“庄严、圣洁的感觉”具体化了,写出了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21.     拟人     比喻    22.在这如梦如幻的仙境中,我陶醉了,我就是一位仙人,我是这里的主人,我爱你,山林之晨。

    【解析】18.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运用。

    A.“鸟鸣山更幽”出自南朝王籍的《入若耶溪》,意思: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意思: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C.“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意思: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第一处横线,结合“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和诗句的意思,可知,应该是“朝露沾我衣”,故选:C。第二空结合前文“愉快地跳着、唱着那歌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和后文“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可知,应该选“鸟鸣山更幽”,故选:A。
    19.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二段“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第三段“小鸟,倏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上,抖落了身上的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第三段“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诗、如画、如幻”,第四段“群山就像一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脸上白色的轻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可见,分别写了露珠、小鸟、晨雾和群山。把景物描写得令人陶醉,体现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20.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赏析。
    联想是指通过眼前事物想到其他事物,第6自然段的联想应该是最后一句“恍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空中自由飞翔”,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花丛中的一朵,展现出完全融入景色中,物我为一的境界,生动地表露出作者陶醉于景色中的心态,表达喜爱之情。
    21.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赏析。
    从“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的星斗”“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诗、如画、如幻”“群山就像一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脸上白色的轻纱”等可看出是比喻,从“山林中的小歌唱家——小鸟”“露珠也似乎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等可看出是拟人。
    2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前文作者表达的对景色的喜爱之情,可见此处的高歌欢呼也是表达喜爱之意,直接把喜爱之情表达出来,注意再语言风格上要向文本靠拢。
    如:山林的景色真美啊!晨雾似一幅典雅清秀的山水画,小鸟儿唱着动听的歌,我陶醉之中,有着说不出的喜爱。


    五、书面表达(共50分)
    23.(本题50分)习作天地。
    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请你在两个已给的开头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续编生活故事,写一篇小小说,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提示:关注情节、环境;出人意料的结尾能让故事更精彩。  
      周末的早晨,风和日丽/乌云密布。突然,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答案】范文:
    救治受伤的鸽子
    周末的早晨,乌云密布。小明和同桌小红去公园玩,在一棵大树底下,他们发现一只受伤的鸽子,于是,他俩把鸽子带回家里准备给它疗伤。
    晚上,爸爸回到家里,发现家里有一只鸽子,不容分说就准备把鸽子扔到门外。小明看见鸽子那乌黑发亮的眼睛一直瞅着我,不断地扇动着受了伤的翅膀,好象在对他求救。于是不忍心再看下去了,就对爸爸说:“多可怜的鸽子,别把它扔出去,它身上还有伤,就让我来饲养吧。”在小明的再三请求之下,爸爸勉强同意了。
    小明为它准备了一个较大的鸟笼,这就成了它的家。然后简单给它的伤口上了药,再给它准备了玉米和水,把它放在了阳台上的花丛中。过了几天,鸽子的伤口慢慢地愈合了。鸽子安静地站在笼子里,小明每天放学就和小红一起给鸽子喂食,仔细地观察鸽子的生活习性。
    这只鸽子一身灰色的羽毛闪着光泽,如果没有受伤,应该有一对丰满有力的翅膀,还有一条较长的尾巴。最好看的是鸽子脖子上的那条带白色小圆点的黑“围巾”和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骨碌碌地转个不停,增添了几分的机灵。
    它警惕性极高。小明刚要靠近,它就紧张得四处张望,小小的脑袋上下不停的晃动着,好像在观察敌情。如果有人想要靠近,它更紧张了,不时得扑哧着翅膀,想飞出笼子,逃离这危险的地方。即使饿了一天,可是如果把玉米撒在笼子里。它也并不急着吃,而是抬头观望,看看周围有没有危险。确定没有危险,才低头吃了起来。没吃上几粒,又观望一番。如此反反复复。
    到了晚上,鸽子就边变地迟钝了。不管小明再怎么靠近它都没有反映。与白天截然相反,真是有趣!
    【详解】本题考查自命题作文。
    要求根据提供的环境、内容,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写一篇小小说,题目自拟。小说是虚构的故事情节,但是写作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小说中总会有着生活的影子,它来源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材料中给出“环境:周末的早晨,乌云密布。”“突然,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根据以上材料信息,选择其中一个开头,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写作,注意想象可以新奇有趣,但是要合理。
    写作的思路如下:
    开头:先进行环境描写,衬托出故事发生的天气背景/引起读者兴趣,设置悬念。
    中间:通过人物的活动,把故事情节描写的生动、感人,把故事内容写完整,
    结尾:可用出人意料的结局让故事更精彩。

    相关试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六):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六),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二):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