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8.古诗二首 课件+教案+作业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望庐山瀑布 课件.pptx
    • 课件
      8.登鹳雀楼 课件.pptx
    • 教案
      登鹳雀楼 教案.docx
    • 教案
      望庐山瀑布 教案.docx
    • 练习
      古诗二首 作业.docx
    望庐山瀑布 课件第1页
    望庐山瀑布 课件第2页
    望庐山瀑布 课件第3页
    望庐山瀑布 课件第4页
    望庐山瀑布 课件第5页
    望庐山瀑布 课件第6页
    望庐山瀑布 课件第7页
    望庐山瀑布 课件第8页
    8.登鹳雀楼 课件第1页
    8.登鹳雀楼 课件第2页
    8.登鹳雀楼 课件第3页
    8.登鹳雀楼 课件第4页
    8.登鹳雀楼 课件第5页
    8.登鹳雀楼 课件第6页
    8.登鹳雀楼 课件第7页
    8.登鹳雀楼 课件第8页
    登鹳雀楼 教案第1页
    登鹳雀楼 教案第2页
    登鹳雀楼 教案第3页
    望庐山瀑布 教案第1页
    望庐山瀑布 教案第2页
    望庐山瀑布 教案第3页
    古诗二首 作业第1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8.古诗二首 课件+教案+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8.古诗二首 课件+教案+作业,共3页。
    望庐山瀑布教材分析《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风景诗,为五言古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0卷。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教学目标1. 认识“依”的12个生字,会写“依”等10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课前准备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读文识字,疏通文意,提出问题。教师:准备课件。 学习《望庐山瀑布》▍流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同学们知道诗人李白吗?(小组同学互相交流。)2. 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小结。(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3. 同学们,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瀑”和“布”)4. 理解题目。(1)“望”是什么意思?(看)(2)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学生自由交流。)瀑布是冲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课件出示瀑布的图片,学生欣赏。)(3)谁知道庐山哪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补充: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庐。地处江西省庐山市境内。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共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庐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3)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第二次上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美深深陶醉了,挥笔写下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4)交流理解题目的意思:看庐山的瀑布。(5)学习生字    设计思想  大部分学生从没看见过瀑布,更没见到庐山,播放瀑布的录像和庐山的图片,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发表见解、阅读古诗的兴趣。▍流程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互相交流学习古诗的经验,教师小结,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3)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2. 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1)课件出示:(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3)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4)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全诗。3. 整体感知。(1)这首诗一共几句?(两句)(2)古诗一共有两句四行诗句,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诗句?(个别读、齐读)(3)谁来读一读第二句诗句?(个别读、齐读)(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个别读、齐读)(5)过渡:我们把《望庐山瀑布》读得这么正确、这么流利,李白请我们一起去欣赏庐山的瀑布。4. 指导朗读节奏。(1)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2)教师示范读古诗。(3)学生按节奏来读。5. 欣赏朗读: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学们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伴随着清脆的鸟鸣和瀑布飞流撞击的声音,根据老师的提示想象画面。)6.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师配乐读。    设计思想  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习,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一字开花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流程三:图文结合,细读品味(一)品析“日照香炉生紫烟”。1. 多媒体课件出示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2. 教师解说: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图上呈现的就是著名的香炉峰。交流“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4.诗文翻译5. 这一句诗中哪一个字写出了紫烟的美?(“生”字)能说说你的体会吗?(“生”: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这不但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6. 讨论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香炉峰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7. 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生机勃勃的“紫烟”。(二)品析“遥看瀑布挂前川”。1.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交流,教师评议,吟出诗句:遥看瀑布挂前川。2.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3.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4.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分析此句。(“挂前川”,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 遥看 中的形象,就像是电视、电影中的静止特写镜头,让人看个仔细,看个够。)5. 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读出瀑布的雄伟壮观。总结:诗歌前两句从大处着笔,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三)品析“飞流直下三千尺”。1. 谈话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瀑布?(课件出示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重点字词讲解,翻译句子。3. 从“飞流直下”看出瀑布的什么特点?第三句从近处写瀑布动态。“飞流”表现出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表现出水流之急;“三千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瀑布的雄奇气势。(四)品析“疑是银河落九天”。1. 谈话过渡:站在这样雄伟壮观的瀑布前,诗人李白的心情非常的激动,请你们再去细细地读古诗,想想看自己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互相交流,引出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2.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3. “疑”是什么意思?“疑”字用的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银河本是晴朗的夜空环绕天空的银白色光带,用银河比喻瀑布,显示出瀑布银光闪闪,气势磅礴的壮丽奇观。  指导朗读,读出惊叹、赞美的语气。  总结: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还反应了李白这位大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超然脱俗的精神面貌。(五)朗读全诗。1. 谈话过渡:大诗人李白在庐山的美景中陶醉了,我们在李白的诗歌中陶醉了,想跟着老师来读这首《望庐山瀑布》吗?2. 指导朗读,注重节奏韵律,重点把握“生、挂、飞流直下、疑、落九天”,读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3.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吟诵。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背下这首古诗。设计思想  为了在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设计了从“扶”到“放”的过程,先“扶”着学生从关键字词入手理解,再“放手”让学生整体感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流程:教师小结,拓展延伸1. 总结学习:清晨红日冉冉升起,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阳光透过水汽在峰顶上形成了云雾,弥漫缭绕,好像是香炉峰生成的紫色烟雾。远远望去,陡峭的崖壁前面,瀑布从山壁间飞速地跌落下来,好像一条白丝带挂在山前。看那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溅起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恍惚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重天飞落了下来吧,是那样壮观、美丽!2. 总结学法:体裁:七言绝句手法: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描绘了庐山瀑布雄伟奇丽、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