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习题精炼(原卷版)
展开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第三节元素周期律
习题精炼(原卷版)
一、填空
1、原子是由① 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② 不同的电子层中运动,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电子所具有的能量逐渐③ ;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④ 排起,第一层排满后,再依次填充下一层。
2、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⑤ 的递增而呈⑥
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随着⑦ 的递增,元素原子的⑧ 、原子半径、⑨ 、元素的⑩ 都呈周期性的变化。如第三周期元素(除氩外)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 ,金属性 ,非金属性 。
思考讨论:元素的金属或非金属性与失去或得到电子数的数目有关吗?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 和元素性质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 ,也可以根据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周期表中的 。
4、元素的化合价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有一定关系。一般说来,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 (但 除外,只有 价),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关系是 。
自我校对:
①原子核 ②能量 ③增多 ④内层 ⑤原子序数 ⑥周期性 ⑦原子序数 ⑧电子层排布 ⑨化合价 ⑩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逐渐增加 逐渐减小 逐渐减弱 增强 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和性质 位置 位置 族序数 F和O 最低负 二者绝对值之和为8
思考讨论:没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失去或得到电子的能力有关。
疑难讲练
重难点精讲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含多个电子的原子,电子分别在不同的电子层中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核外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常用n表示电子层序数,n越大表示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电子层由里到外也可用K、L、M、N、O、P、Q等字母来表示。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排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即排满了K层才排L层,排满了L层再排M层等。
②原子核外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③原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注意:上述规律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3)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中的数字表示核电荷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的电子数(如图1-2-1所示)。
图1-2-1 图1-2-2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层电子数之和与核电荷数相等;如果各层电子数之和与核电荷数不相等,则表示离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2-2)。若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表示阳离子;反之,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则表示阴离子。
归纳总结:①1~20号元素中与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a、与He原子结构相同的离子:H-、Li+、Be2+;b、与Ne原子结构相同的离子:F-、O2-、N3-、Na+、Mg2+、Al3+;c、与Ar原子结构相同的离子:Cl-、S2-、P3-、K+、Ca2+。
②核外电子总数为10个电子的粒子:a、分子:Ne、HF、H2O、NH3、CH4,b、阳离子:Na+、Mg2+、Al3+、NH4+、H3O+,c、阴离子:N3-、O2-、F-、OH-、NH2-。
③核外电子总数为18个电子的粒子:a、阳离子:K+、Ca2+,b、阴离子:Cl-、S2-、P3-、HS-、O22-,c、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N2H4、C2H6、CH3OH。
2、元素周期律(★★★★)
(1)前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递变规律
原子
序数
电子
层数
最外层
电子数
达稳定结构时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变化
最高正化合价或
最低负化合价变化
1~2
1
12
2
——
+10
3~10
2
18
8
0.152nm0.071nm
由大到小
+1+5
—4—10
11~18
3
18
8
0.186nm0.099nm
由大到小
+1+7
—4—10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重复从1到8,从不稳定结构到稳定结构的变化。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随着核电荷数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都逐渐升高,稀有气体均为0价;同主族元素随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相同(个别元素除外)。
可见,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2)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①钠、镁、铝金属性强弱归纳
金属单质
钠(Na)
镁(Mg)
铝(Al)
与水或酸反应
与冷水剧烈反应,放出H2
与冷水反应缓慢,与热水反应较快,放出H2;与酸剧烈反应,放出H2
与酸反应较快,放出H2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碱性
NaOH
强碱
Mg(OH)2
中强碱
Al(OH)3
弱碱
金属性强弱关系
Na Mg Al
金属性逐渐减弱
②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比较
非金属单质
硅(Si)
磷(P)
硫(S)
氯(Cl)
单质与氢气
反应的条件
高温反应
较高温反应
(磷呈气态)
加热反应
(硫呈气态)
点燃或光照时发生剧烈化合反应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2SiO3
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酸性最强含氧酸
非金属性强弱关系
Si P S Cl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通过对第三周期元素比较可以看出,随着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样,其他周期元素也有类似的性质。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也呈周期性变化。
总结: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a、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反应越剧烈,金属越易失电子,即金属性越强;b、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越易失电子,即金属性越强;c、利用溶液中置换反应比较,较活泼的金属能把较不活泼的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a、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气越易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其非金属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b、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显酸性,酸性越强则非金属越易得电子,即非金属性越强;c、根据溶液间的置换反应,较活泼的非金属能把较不活泼的非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
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周期表中位置
元素的性质
左右递变性,上下相似递变性
原子结构
a、质子数=原子序数
b、电子层数=周期序数
c、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a、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最高正价
b、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决定元素原子得
失电子的难易、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结构、位置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1-2-3
(2)元素的化合价与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与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因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也叫价电子。
①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主族族序数=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②主族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8=最外层电子数—8=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即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
(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①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确定其结构,并预测其可能的性质。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比较同族、同周期元素的性质等。
②在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指导下,对元素性质进行系统研究,并为新元素的发展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
③指导工农业生产,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中的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如: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可以找到硅、锗等半导体材料,含F、Cl、S、P、As等元素在周期表位置相互靠近,常用于制造农药,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等。
④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在周期表一定区域内寻找元素,发现物质的新用途被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方法。
类型题探究
类型题一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应用
【例1】今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核外M层比B原子的核外M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
A.Si和Na B.B和He C.Cl和C D.C和Al
【思路点拨】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推出具体元素
根据条件确定每层所排电子数
+6
2
4
2
8
3
+13
【解析】根据条件可知B原子核外有3层,L层为8个电子,则A的L层为4个电子,A为 ,
A的M层电子数为0,则B的M层电子数为3,所以B为 结构,由此确定A和B分别为C
和Al。
【答案】D
【技巧感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可以确定元素的种类。解答这类问题要根据题中条件转化为核外每层所排电子数目,再根据核外电子总数确定元素种类。同样,也可以根据核外所排电子数和所带电荷数确定离子种类。
【活学活用1】在第n层电子层中,当n为最外层时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与n-1层相同,当它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能多10个电子,则该电子层为( )
A.K层 B.L层 C.M层 D.N层
类型题二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例2】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X3+、bW+、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离子的还原性:Y2->Z- B.质子数:c>b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离子半径:aX3+>bW+
【思路点拨】
在周期表中相互关系
各离子的数据和性质比较
各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解析】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即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据此可以确定X和W分别位于同一周期的第IIIA族和第IA族,金属性W>X,Y和Z位于上一周期的第VIA族和第VIIA族,即质子数a>b>d>c,非金属性Z>Y,即离子的还原性Y2->Z-,氢化物的稳定性HZ>H2Y;由于a>b,故离子半径bW+>aX3+。
【答案】A
【规律总结】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方法
①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随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如r(Na)>r(Mg)>r(Al)>r(Cl)。
②同族元素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如r(K)>r(Na)>r(Li),r(I-)>r(Br-)>r(Cl-)>r(F-)。
③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r(S2-)>r(Cl-)>r(K-)>r(Ca2+)。
④同一元素的不同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如r(Na+)>r(Na),r(Fe)>r(Fe2+)>r(Fe3+)。
⑤比较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时,要找到参照元素推理比较。如比较K和Mg的原子半径,可以找Na原子比较,由于r(K)>r(Na)、r(Na)>r(Mg),故r(K)>r(Mg)。
【活学活用2】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Na < Mg
类型题三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比较
【例3】X、Y是元素周期表中VIIA族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弱
C.X的氢化物比Y的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从NaX溶液中置换中X的单质来
【思路点拨】
元素周期表
第VIIA族元素
比较非金属性的依据
做出判断
【解析】可以根据非金属元素与H2化合的难易或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强弱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氢化物越稳定说明非金属性越强,即C正确;二者同主族,电子层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弱,非金属性强的元素能将非金属性弱的元素从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A、B、D可以判断非金属性Y>X。
【答案】C
【误区警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原子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的能力有关,和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的数目无关,即不能根据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目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活学活用3】图1-2-4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那么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YO4>HMO4>H2ZO4
B.离子半径:M->Z2->Y-
C.得电子能力:Y>M>Z
D.与氢气化合的难易:X>Y>M>Z 图1-2-4
类型题四 对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关系的理解
【例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思路点拨】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化合价关系
原子结构与性质
【解析】处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一般说来,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达到8电子或2电子的稳定结构;同一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但不一定完全相同,如第IA族,H和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B
【名师解读】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和已掌握的同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可以推测未知其他元素的性质,但推测时要辩证认识元素周期律的特殊性。①同族元素性质相似,但第IA族H特殊;②同主族化合价相同,注意F、O仅有负价,无正价;③0族只有He最外层电子数为2,其他均为8;④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都是8,可能是2,如Li、Be等。
【活学活用4】门捷列夫在描述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发现,但他为第四周期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并对它们的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是其中的一种“类硅”元素,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门捷列夫当时的预测相当准确。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X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 B.XO2可被碳或氢还原为X
C.XCl4的沸点比SiCl4的高 D.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高
类型题五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
【例5】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①
②
3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4
⑨
⑩
(1)⑤和⑧的元素符号是 和 ;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 ,非金属最强的元素是 (填写元素符号)
(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⑥、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⑦、⑩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
【思路点拨】
逐一确定各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位构性关系
元素性质预测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确定元素①—⑩分别为N、F、Mg、Al、Si、S、Cl、Ar、K、Br。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Al(OH)3为两性化合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氯和溴为同族元素,可以根据溶液中的置换反应比较其氧化性强弱。
【答案】(1)Si Ar (2)K F (3)铝(或Al)2Al(OH)3 + 3H2SO4=Al2(SO4)3 + 6H2O
Al(OH)3 + KOH=KAlO2 +2H2O (4)在NaBr溶液中通入氯气(或加入氯水),溶液变红棕色(或橙色)
【误区警示】解答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试题,要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化合价或原子半径等信息逐一确定各元素,然后结合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关系分析作答,同时还要注意同主族(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活学活用5】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种,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3)形成的5核10电子分子是_________。
(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稀有气体除外)______________。
(5)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大于_________(填化学式)。
同步测控
第一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一)
学业基础测试
1.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
A.Al3+ B.Mg2+ C.Be2+ D.H+
2.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
A.XY B.YX C.Y3X D.Y2X
3.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S、P、Cl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N、O、F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4.若aAn+与bB2-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的数值为( )
A.b+n+2 B.b+n-2 C.b-n-2 D.b-n+2
5.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A.某原子K层上只有1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D.某离子的所带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6.已知aAn+,bB(n+1)+,cCn-,dD(n+1)-是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C>D>A>B B.原子序数:b>a>c>d
C.离子半径:C>D>A>B D.单质还原性:A>B>C>D
7.某元素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是 元素。
8.有A、B、C、D四种元素,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核电荷数按B、C、D、A的顺序增大。已知B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C、D、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均为8,C、D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超过20。则A为 ,B为 ,C为 ,D为 。(填元素符号)
高考能力演练
1.有a、b、c、d四种主族元素,已知a、b的阳离子和c、d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而且原子半径a>b;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c<d。则四种元素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d<a<b<c B.c<d<b<a C.d<c<a<b D.c<d<a<b( )
2.X、Y、Z三者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X元素有一种同位素不含中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化学式①XYZ3、②X2YZ2、③X2YZ3、④X2Y2Z2、⑤X2Y2Z4、⑥X4Y2Z2中,并非都存在的组合是( )
A
D
B
E
C
图1-2-5
A.①④ B.⑤⑥ C.③⑤ D.②③
3.A、B、C、D、E五种前四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1-2-5所示:
A、B、C为同主族元素,D、B、E为同周期元素,E为该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D的元素符号是 ,在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B、E三种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为 。
4.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C>A>B。其中A、B处于同一周期,A、C处于同一主族。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
(1)写出元素符号:A ,B ,C ,D 。
(2)这四种元素单质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3)写出A、B、D组成的化合物与B、C组成的化合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活学活用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原子最外层最多只能排8个电子(K层除外),而次外层最多能排18个电子,所以n为第3层,即M层,因为M层最多能容纳18个电子。
2.BD 解析:A中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B中非金属性N<O<F,即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C中金属性K>Na>Mg,故碱性KOH> NaOH > Mg(OH)2;D中非金属性Cl>S>P,即酸性逐渐减弱。
3.C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确定X、Y、Z、M分别为He、F、S和Cl。由于F只有负价,即F不存在最高价含氧酸;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即离子半径Z2->M->Y-;非金属性F>Cl>S,得电子能力、与H2化合的难易也为F>Cl>S,He达到稳定结构,不能与H2化合。
4.D 解析:X与Si同族,且在Si的下面,即非金属性Si>X,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XH4,由于同族元素性质相似,即A、B正确;相对分子质量XCl4>SiCl4,即沸点XCl4>SiCl4。
5.(1)7 在K2O、K2O2、KO2等中任选2个 (2)He、Ne、Ar (3)CH4 (4)Na (5)NH3 SiH4
解析:前20号元素中只有Li、Be、Na、Mg、Al、K、Ca为金属元素,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左下角,即K,与O2反应可生成K2O、K2O2、KO2等物质,有He、Ne和Ar3种稀有气体。形成的5核10电子分子是CH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Na,根据非金属性N>C>Si,则氢化物稳定性NH3>SiH4。
同步测控(第一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一))答案与解析
学业基础测试
1.B 解析:A—D中四种离子所带电荷数和电子层数分别为3和2、2和2、2和1、1和0。
2.D 解析:根据题中描述可知X、Y分别为O和Li,根据二者的化合物可确定形成的化合物为Li2O。
3.BC 解析:A中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3;B中P、S、Cl的最高正价逐渐升高;C中原子半径逐渐减小;D中随电子层数增多,金属性增强。
4.A 解析:根据核外电子数相同,即a-n=b+2,即a=b+n+2。
5.B 解析:A中符合条件的可能是H原子;B中L层电子数为8,M层最多只能排18个电子,不可能排32个电子;C即K、L、M层电子数分别为2、8、8,可能是K+、S2-或Ar等。D中符合条件的可能是Be2+。
2
8
5
+15
6.B 解析: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即a-n=b-(n+1)=c+n=d+(n+1),故b>a>c>d。则原子半径A>B>D>C,离子半径为D>C>A>B;还原性A>B,D(n+1)->Cn-。
7.
P(或磷)
8.K C P Cl 解析:根据B的最高价为+4价,且次外层电子数为2,即B是碳;由于氟无正价,故C、D为第三周期元素,结合最高正价可知C、D分别为磷和氯,根据A的化合价可知A为钾。
高考能力演练
1.C 解析:根据a、b形成阳离子,c、d形成阴离子,则a、b在c、d的下一周期,结合半径确定原子序数b>a;由阴离子带电荷数确定原子序数c>d,综上原子序数b>a>c>d。
2
8
5
+15
2.A 解析:根据题中描述确定X、Y、Z分别为H、C、O。利用排除法可确定①和④肯定不存在。
3.P 三 VA S2->Cl->O2-
解析:由图示可知C在第三周期,E为Cl,则A、B、C、D分别为O、S、Se、P。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故S2->Cl->O2-。
4.(1)C O Si Na (2)C>Si>Na>O (3)Na2CO3 + SiO2 Na2SiO3 + CO2↑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确定A、B在第二周期,C、D在第三周期,结合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可确定C、D分别是Si和Na,由A、C同周期确定A、B分别为C和O。
化学人教版 (2019)第三节 物质的量精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 (2019)第三节 物质的量精品课后作业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优秀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优秀练习,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优秀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优秀达标测试,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试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氯气1774年由舍勒发现,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