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7.风的成因完美版教学课件ppt
展开7.风的成因
【教材简析】
《风的成因》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七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课探究风的成因是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学习活动的延续。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将由附近的冷空气来填补,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我们感受到的风。本课中学生以热气球这课“空气受热会上升”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一现象,以此现象作为证据,利用尝试解释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材将本课的内容具体分成三块。第一块聚焦,利用两个问题,唤起学生以往经验,引发学生思考风的成因。第二块探究,学生根据实验流程完成风形成的模拟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第三块为研讨,解释模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解释自然风的成因。
【学情分析】
有了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知识基础,学生解释“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现象就容易很多。但是,要把模拟实验的原理和自然风的形成原因建立联系,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本节课只要求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能观察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一现象,举出与此相类似的生活现象就可以,不需要给出更深入的解释。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课堂的模拟实验,知道冷热的空气流动形成风。
科学思维:基于“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现象观察,合理推测风的形成。
探究实践:在观察热空气上升现象中,用文字、画图的形式记录并解释实验现象。
态度责任: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难点: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 2.风的成因实验装置、小风车、打火枪。
小组:1.风的成因实验装置、打火枪、蜡烛、蚊香 2.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主题,链式梳理。(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小风车
1.出示小风车,提问:小风车固定不动,你有哪些方法让小风车转起来?
(预设:用嘴吹、用扇子扇)
2.提问: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形成风?用嘴吹、用扇子扇时,静止的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空气流动形成风
3.讲述:在生活中,风随处可见,比如看到大树摇晃、国旗飘扬、炊烟飘散、风车转动就知道起风了。那么,大自然中是谁让空气流动起来,怎样形成风呢?
揭示课题:风的成因(板书)
【设计意图】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没有科学地观察和分析过自然风,本环节设置了问题链有效聚焦了风的主题。学生借助问题能梳理出观察无形风时需要借助一定物体,风的形成是因为空气流动。同时,激发学生实验兴趣,为实验器材的出示铺垫。
二、模拟实验,现象记录。(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风的成因实验装置、打火枪、蜡烛、蚊香、学习单
1.课件出示上节课热气球实验的图片。
提问:上节课的热气球实验中,我们在纸筒中点燃蜡烛,热空气会怎么流动?空气受热上升后,纸筒内就没有空气了吗?
(预设:热空气上升,外面的冷空气会从小孔中补充进去)
2.提问: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纸筒内的空气真的如同学们所说的方向流动吗?我们看不见空气有没有进去,可以借助什么间接看到空气的流动?
3.出示蚊香,风轮,风的成因实验装置,记录单。
演示:不点燃蜡烛,只点燃线香。将线香放在演示盒右侧洞口,指导记录方式。
讲述:接下来我们会有一个帮助我们探究的小帮手——风的成因演示盒。蚊香放在入风口,通过烟可以让我们看到空气是否会流进纸筒。风轮放在出风口,显示风的大小。
4.明确操作:小组合作观察蜡烛点燃前后风轮和烟的变化。
讲述:实验步骤
(1)不点蜡烛,观察烟的流动方向;
(2)点燃蜡烛,放进盒中,观察烟的流动方向。
强调蜡烛、蚊香放置的位置,指导用打火枪点燃蜡烛和蚊香的方法。
5.小组实验,并通过画图和文字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以上节课的热气球模型入手,过渡到本课的实验装置,使无形的风可视化的同时,便于学生把热空气的知识联系到本课,解释实验现象。
三、思维统整,分层研讨。(预设10分钟)
1.小组为单位,展示小组记录单,全班交流分享实验现象。
(1)语言支架:
风轮在蜡烛点燃前后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点燃蜡烛前后,蚊香的烟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点燃蜡烛后,烟会横向流向塑料盒中,说明什么?
(2)现象汇总:
各组间现象补充汇总,出现不同现象(观察不细致或操作错误导致)组间互相分析原因,完成班级现象总记录。
(预设:风轮从不动或微动变为快速转动,线香的烟从向外变为向里、向上运动。)
2.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进来,形成了风。
【设计意图】通过个人、小组记录单和班级汇报使得实验成果从个人到班级的有效反馈,避免了部分学生未参与实验、研讨不充分的情况,实现人人参与真实验的目的。此外,由于该实验中学生观察烟和风轮同时发生变化,较难有逻辑地汇报,设计由浅入深地分析现象,旨在引导学生从简单风轮到烟的走向进行解释,再加上动态动画进一步分解烟的走向,逐步攻克冷热如何使空气流动形成风。
四、巧迁活用,兴趣延伸。(预设5分钟)
1.提问:大自然中的风和模拟实验中的风形成的原理类似。这个实验因为蜡烛让空气有了冷热温差,所以空气流动形成了风。大自然中也有一根“蜡烛”在提供热量,你觉得是什么?
2.播放“风的成因”视频。
3.学生结合模拟实验的现象和原理,尝试解释自然风的形成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大自然中风如何形成的问题,将模拟的实验现象与真实的情境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并利用知识解释生活中风形成的现象。
五、作业设计
观看视频 https://v.qq.com/x/page/o035786u9fc.html?fromvsogou=1
A:做一个“走马灯”,将成果拍成视频发到班级群,并向家人解释风车“无风”转动的秘密。
B:记录一分钟“走马灯”旋转的次数,尝试改进“走马灯”,让它转得更快。
六、板书设计
7.风的成因
吹、扇……
冷热
【疑难解答】
风的形成原理很抽象,如何将学生观察的现象、零散的思路逻辑化?
三年级学生各方面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该实验现象变化不复杂,但是他们还不具备有逻辑地对多个实验现象同时进行分析的能力。为了理清学生思维脉络,本课通过语言支架将现象进行分层解析。
学生先会关注易观察的风轮,了解到加热后有风且很大。顺着支架,学生会深入思考烟的变化。烟为什么向上?烟为什么向里走?这两层支架能让他们根据热空气上升的知识解释纵向烟,再按照现象分析冷空气填补的横向烟。最后思维进阶到冷热的变化导致空气流动形成风。从简单风轮到对冷热空气由浅入深地思考,学生思维逐步打开。风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学生将实验现象分解后对冷热空气流动的清楚认知。由此,学生借助语言支架,梳理思维脉络,使零散的思路逻辑化。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摆的快慢一等奖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摆的快慢一等奖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教科版五上《计量时间》单元第5课《摆的快慢》教学课件pptx、教科版五上《计量时间》单元第5课《摆的快慢》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教科版 (2017)7.总结我们的认识完美版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科学教科版 (2017)7.总结我们的认识完美版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教科版五上《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7课《总结我们的认识》教学课件pptx、教科版五上《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7课《总结我们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6.水的作用优质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6.水的作用优质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教科版五上《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6课《水的作用》教学课件pptx、教科版五上《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6课《水的作用》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