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
1. 学校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喜欢的课外书中语文课外阅读书、数学辅导书及英语读物所占的比例,通常采用的统计图是( )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折线统计图 D. 以上均可
2. “抛掷一枚均匀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这一事件是( )
A. 确定事件 B. 必然事件 C. 随机事件 D. 不可能事件
3. 下列式子从左至右变形不正确的是( )
A. ab=a+2b+2 B. ab=4a4b C. 2−3b=−23b D. −a−2b=a2b
4. 下列各组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12与 48 B. 2 3与3 2 C. 14和 21 D. 23和 23
5. 对于反比例函数y=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象关于(0,0)对称 B.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C. 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 D. 当x>1时,则0
A. 45°
B. 50°
C. 65°
D. 55°
7. 已知k≠0,函数y=kx+1与y=kx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8. 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BC=6,D为AC上任意一点,F为AB的中点,连接BD,E在BD上且∠BEC=90°,连结EF,则EF的最小值为( )
A. 3 3−32
B. 2 3−3
C. 3 3−3
D. 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9. 若分式13−x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
10. 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4cm,BC=16cm,则此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______ cm.
11. 有六张卡片(形状、大小、质地都相同),正面分别画有下列图形:①线段;②矩形;③平行四边形;④圆:⑤菱形;⑥等边三角形,将卡片背面朝上洗匀,从中抽取一张,其正面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______ .
12. 若y= x−2+ 2−x+3,则xy的立方根是______ .
13. 已知反比例函数y=8x的图象经过点A(m,−2),则A关于y轴的对称点A′坐标为______ .
14. 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C=4,BD=2,则菱形ABCD的边长为______ .
15. 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0)、B(2,0),菱形ABCD的顶点C在y轴正半轴上,则点D的坐标为______ .
16. 在矩形ABCD中,AB=5,过点E,F分别作对角线AC的垂线,与边BC分别交于点G,H.若AE=CF,BG=1,CH=4,则EG+FH= ______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02.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6.0分)
解方程:x−2x+3=34.
18. (本小题8.0分)
先化简,再求值:当a=2时,求代数式(a−aa+1)÷a2−2aa2−4×1a+2的值.
19. (本小题8.0分)
计算:
(1)( 5)2+ (−3)2− 18× 12;
(2)( 5− 2)2+(2+ 3)(2− 3).
20. (本小题8.0分)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和BC上的点,且∠ADE=∠CDF,求证:BE=BF.
21. (本小题10.0分)
某学校为了解在校生的体能素质情况,从全校八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体育科目测试(把测试结果分为四个等级:A级:优秀;B级:良好;C级:及格;D级:不及格)并将测试结果绘成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抽样测试的学生人数是______;
(2)扇形统计图中∠α的度数是______,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该校八年级有学生1500名,如果全部参加这次体育科目测试,那么估计不及格的人数为______;
(4)测试老师从被测学生中随机抽取一名,所抽学生为B级的概率是多少?
22. (本小题8.0分)
作图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网格单位长度为1,△ABC的位置如图所示,解答下列问题:
(1)将△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平移后的△A1B1C1.
(2)将△A1B1C1绕点C1旋转180°,得到△A2B2C1,画出旋转后的△A2B2C1.
(3)直接写出△A2B2C1的面积.
23. (本小题10.0分)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在BD上,OE=OF.
(1)求证:AE//CF;
(2)若AB=6,∠COD=60°,求矩形ABCD的面积.
24. (本小题8.0分)
某所学校有A、B两班师生前往一个农庄参加植树活动,已知A班每天植树量是B班每天植树量的1.5倍,A班植树300棵所用的天数比B班植树240棵所用的天数少2天,求B班每天植树多少棵?
25. (本小题10.0分)
我校的饮水机接通电源就进入自动程序,开机加热时每分钟上升10℃,加热到100℃,停止加热,水温开始下降,此时水温(℃)与开机后用时(min)成反比例关系.直至水温降至20℃时自动开机加热,重复上述自动程序.若在水温为20℃时,接通电源后,水温y(℃)和时间x(min)的关系如图所示.
(1)a=______,b=______.
(2)直接写出图中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
(3)饮水机有多少时间能使水温保持在50℃及以上?
(4)若某天上午7:00饮水机自动接通电源,开机温度正好是20℃,问学生上午第一节下课时(8:40)能喝到50℃以上的水吗?请说明理由.
26. (本小题12.0分)
实践与探究
操作一:如图①,将矩形纸片ABCD对折并展开,折痕PQ与对角线AC交于点E,连结BE,则BE与AC的数量关系为______.
操作二:如图②,摆放矩形纸片ABCD与矩形纸片ECGF,使B、C、G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E在边CD上,连结AF,M为AF的中点,连结DM、ME.求证:DM=ME.
拓展延伸:如图③,摆放正方形纸片ABCD与正方形纸片ECGF,使点F在边CD上,连结AF,M为AF的中点,连结DM、ME、DE.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5,正方形纸片ECGF的边长为2 2,则△DME的面积为______.
27. (本小题14.0分)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12x+6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C在线段OA上,将线段CB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此时点D恰好落在直线AB上,过点D作DE⊥x轴于点E,
(1)求证:△BOC≌△CED.
(2)求点D的坐标.
(3)若点P在y轴上,点Q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以C、D、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要了解学生喜欢的课外书所占的比例,通常采用扇形统计图.
故选:B.
根据各统计图的特征与优缺点进行选择即可.
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更容易看出部分占整体的比例情况.
2.【答案】C
【解析】解:“抛掷一枚均匀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这一事件是随机事件,
故选:C.
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3.【答案】A
【解析】解: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可知:ab≠a+2b+2,
故选:A.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本题考查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
先将各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再找出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即可.
【解答】
解:A、 12=2 3, 48=4 3,故 12与 48是同类二次根式,故A正确;
B、2 3与3 2,被开方数不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故B错误;
C、 14和 21被开方数不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故C错误;
D、 23= 63, 23与 23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解析】解:A、y=2x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原点,
故A选项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x>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故B选项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k=2>0,则双曲线y=2x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
故C选项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把x=1代入y=2x得y=2,则x>1时,0
故选:B.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对A、B、C、D进行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掌握反比例函数y=kx(k≠0)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BC绕点A旋转到△AEF的位置,点E在边BC上,
∴AB=AE,∠AEF=∠ABC=65°,
∴∠AEB=∠ABC=65°,
∴∠FEC=180°−∠AEB−∠ABC=50°.
故选:B.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B=AE、∠AEF=∠ABC=65°,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EB=∠ABC=65°,最后根据平角的性质即可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理解旋转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函数y=kx+1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可知k>0,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分布在一、三象限k>0,两结论一致,符合题意;
B、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可知k<0,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知k>0,两结论矛盾,不符合题意;
C、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可知k>0,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知k<0,两结论矛盾,不符合题意;
D、函数y=kx+1与y轴的交点为(0,1),与D选项中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0,−1)矛盾,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逐一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掌握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取BC的中点Q,连接DQ,FQ,
∵F为AB的中点,
∴FQ=12AC,
∵∠ACB=90°,∠A=30°,BC=6,
∴AC=BCtanA=6 33=6 3,
∴FQ=3 3,
∵∠BEC=90°,
∴EQ=12BC=3,
当E、F、Q三点共线的时,EF的值最小,
∴EF=FQ−EQ=3 3−3.
故选: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得到AC=6 3,再利用中位线定理得到FQ=3 3,最后根据E、F、Q三点共线的时,EF的值最小即可解答.
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x≠3
【解析】解:∵3−x≠0,
∴x≠3,
故答案为x≠3.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当分母不为0时,分式有意义.
10.【答案】60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并利用性质解题.平行四边形基本性质:①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由于AB=14cm,BC=16cm,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以得到另外两边长,然后就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解答】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CB,
又∵AB=14cm,BC=16cm,
∴DC=14cm,AD=16cm,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60.
故填空答案:60.
11.【答案】23
【解析】解:①线段;②矩形;③平行四边形;④圆:⑤菱形;⑥等边三角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是①②④⑤共4个,
故从中抽取一张,其正面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46=23.
故答案为:23.
直接利用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结合概率公式得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概率公式,正确掌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2.【答案】2
【解析】解: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得:
x−2≥0,2−x≥0,
∴x=2,
∴y=3,
∴xy=23=8,
∴8的立方根为2,
故答案为:2.
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x的值,代入求出y的值,求出yx的值,求平方根即可.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平方根,正确掌握如果一个式子中含有多个二次根式,那么它们有意义的条件是:各个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必须是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4,−2)
【解析】解:∵反比例函数y=8x的图象经过点A(m,−2),
∴−2m=8,
解得m=−4,
∴点A的坐标是(−4,−2),
∴A关于y轴的对称点A′坐标为(4,−2).
故答案为(4,−2).
将点A(m,−2)代入反比例函数y=8x,先求出点A的坐标,再求出它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与函数解析式的关系,以及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14.【答案】 5
【解析】解:∵菱形ABCD中,AC=4,BD=2,
∴OB=1、OA=2,AC⊥BD
在Rt△ABO中,AB= OA2+OB2= 12+22= 5,
∴菱形ABCD的边长为 5.
故答案为: 5.
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OB=1、OA=2、AC⊥BD,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的长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掌握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3, 5)
【解析】解:∵A(−1,0)、B(2,0),
∴AB=2−(−1)=3,OB=2,
∵四边形ABCD是菱形,
∴BC=CD=AB=3,
∵∠BOC=90°,
∴OC= BC2−OB2= 32−22= 5,
∴C(0, 5),
∵点D在第二象限,CD//x轴,且CD=3,
∴D(−3, 5),
故答案为:(−3, 5).
由A(−1,0)、B(2,0),得AB=3,OB=2,由菱形的性质得BC=CD=AB=3,则OC= BC2−OB2= 5,所以C(0, 5),而CD//x轴,所以D(−3, 5),于是得到问题的答案.
此题重点考查图形与坐标、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求出菱形ABCD的边长及OC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 34
【解析】解:延长GE,交AD于点P,过点G作GQ⊥AD于点Q,
∴∠GQA=90°,
∵四边形ABCD是矩形,
∴∠BAD=∠B=90°,AD//BC,
∴四边形ABGQ是矩形,
∴AQ=BG=1,GQ=AB=5,
∵AD//BC,
∴∠CAD=∠ACB,
∵GE⊥AC,HF⊥AC,
∴∠GEC=∠HFC=90°,
∴∠AEP=∠HFC,
∵AE=CF,
∴△AEP≌△CFH(ASA),
∴PE=HF,AP=CH=4,
∴PQ=AP−AQ=4−1=3,
∵GP2=GQ2+PQ2,
∴GP= GQ2+PQ2= 52+32= 34,
∴GE+HF=GE+PE=GP= 34,
故答案为: 34.
延长GE,交AD于点P,过点G作GQ⊥AD于点Q,得AQ=BG=1,GQ=AB=5,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AP=CF=4,求出PQ的长,最后由勾股定理可得结论.
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7.【答案】解:两边都乘以4(x+3),得
4(x−2)=3(x+3),
去括号,得
4x−8=3x+9,
移项,得
4x−3x=9+8,
合并同类项,得
x=17,
经检验,x=17是原方程的解,
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7.
【解析】先将分式方程的两边都乘以4(x+3),化为整式方程4(x−2)=3(x+3),再根据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求出未知数x的值,再进行检验,写出答案即可.
本题考查解分式方程,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和步骤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18.【答案】解:原式=[a(a+1)a+1−aa+1]⋅(a+2)(a−2)a(a−2)⋅1a+2
=a2a+1⋅a+2a⋅1a+2
=aa+1,
当a=2时,原式=22+1=23.
【解析】先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再把a=2代入进行计算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知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解:(1)原式=5+3−3
=5;
(2)原式=5−2 10+2+4−3
=8−2 10.
【解析】(1)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分别化简,进而合并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乘法公式化简,进而合并得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
20.【答案】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BC=CD=AD,∠A=∠C,
在△ADE和△CDF中,
∠A=∠CAD=CD∠ADE=∠CDF,
∴△ADE≌△CDF(ASA),
∴AE=CF,
∴AB−AE=BC−CF,
即BE=BF.
【解析】证△ADE≌△CDF(ASA),得AE=CF,则AB−AE=BC−CF,即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证明△ADE≌△CDF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1)40;
(2) 54° ,
条形统计图为:
;
(3)300;
(4)测试老师从被测学生中随机抽取一名,所抽学生为B级的概率是1240=0.3.
【解析】
解:(1)本次抽样测试的学生人数是12÷30%=40(人),
(2)扇形统计图中∠α的度数是640×360°=54°,
条形统计图见答案;
(3)该校八年级有学生1500名,如果全部参加这次体育科目测试,那么估计不及格的人数为1500×840=300(人);
故答案为:40,54°,300.
(4)见答案.
【分析】
(1)根据B级的人数除以B级所占的百分比,可得抽测的人数;
(2)根据A级的人数除以抽测的人数,可得A级人数所占抽测人数的百分比,根据圆周角乘以A级人数所占抽测人数的百分比,可得A级的扇形的圆心角,根据有理数的减法,可得C及抽测的人数;
(3)根据D级抽测的人数除以抽测的总人数,可得D及所占抽测人数的百分比,根据八年级的人数乘以D及所占抽测人数的百分比,可得答案;
(4)根据B级抽测的人数除以抽测的人数,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利用样本估计总体观察统计图获得有效信息是解题关键.
22.【答案】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作的图形;
(2)如图所示,△A2B2C1即为所求作的图形;
(3)S△A2B2C1=S梯形DEB2C1−S△A2C1D−S△A2B2E=12×(3+5)×5−12×1×3−12×4×5=172.
【解析】(1)将△ABC的三个顶点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平移后的对应点A1,B1,C1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得出平移后的△A1B1C1;
(2)根据旋转性质依次找到各顶点旋转后的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得出旋转后的△A2B2C1;
(3)利用割补法求解即可.
本题考查了平移作图、旋转作图及三角形的面积,掌握旋转及平移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OA=OC,
在△AOE和△COF中,
OA=OC ∠AOE=∠COF OE=OF ,
∴△AOE≌△COF(SAS),
∴∠OAE=∠OCF,
∴AE//CF;
(2)解:∵OA=OC,OB=OD,AC=BD,
∴OA=OB,
∵∠AOB=∠COD=60°,
∴△AOB是等边三角形,
∴OA=AB=6,
∴AC=2OA=12,
在Rt△ABC中,BC= AC2−AB2=6 3,
∴矩形ABCD的面积=AB⋅BC=6×6 3=36 3.
答:矩形ABCD的面积为36 3.
【解析】(1)由矩形的性质得出OA=OC,结合OE=OF,由SAS证明△AOE≌△COF,即可得出∠OAE=∠OCF,AE//CF;
(2)证出△AOB是等边三角形,得出OA=AB=6,AC=2OA=12,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求出BC= AC2−AB2=6 3,即可得出矩形ABCD的面积.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和求出BC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4.【答案】解:设B班每天植树x棵,那么A班每天植树1.5x棵,
依题意,得3001.5x=240x−2,
解之得x=20,
经检验,x=20是原方程的解
答:B班每天植树20棵.
【解析】求的是工效,工作总量明显,一定是根据工作时间来列等量关系,本题的关键描述语是:A班植树300棵所用的天数比B班植树240棵所用的天数少2天.等量关系为:A班植树300棵树所用的天数=B班植树240棵树所用的天数−2.
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题意,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5.【答案】8 40
【解析】解:(1)∵开机加热时每分钟上升10℃,
∴从20℃到100℃需要8分钟,
设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k1x+b,
将(0,20),(8,100)代入y=k1x+b,得k1=10,b=20.
∴y=10x+20(0≤x≤8),
设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为:y=kx,
将(8,100)代入,得k=800,
∴y=800x,
当y=20时,代入关系式可得x=40;
故答案为:8;40.
(2)由(1)中计算可得,y=10x+20(0≤x≤8)800x(8
令y=50,解得x=3;
反比例函数y=800x中,令y=50,解得:x=16,
∴学生在每次温度升降过程中能喝到50℃以上水的时间有16−3=13分钟.
(4)由题意可知,饮水机工作时40分钟为一个循环,
上午七点到下午第一节下课时(8:40)的时间是100分钟,是2个40分钟多20分钟,
∴80020=40(℃),
∴学生上午第一节下课时(8:40)不能喝到超过50℃的水.
(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
(2)由(1)中的计算可直接得出;
(3)分别求出函数值为50时的两个时间,求时间差即可解决问题;
(4)由题意可知,饮水机工作时40分钟为一个循环,算出从开机到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差,并利用循环求出对应时间的水温即可.
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6.【答案】BE=12AC 132
【解析】操作一:解:由折叠可知,AE=BE,
∵P是CD的中点,PE//AD,
∴E是AC的中点,
∴AE=EC,
∴BE=EC=AE,
∴BE=12AC,
故答案为:BE=12AC;
操作二:证明:延长EM与AD交于点N,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E=90°,
∵四边形ECGF是正方形,
∴∠FEC=90°,
∴∠DEF=90°,
∴∠ADE=∠DEF,
∴AD//EF,
∴∠DAM=∠MFE,∠ANM=∠FEN,
∵M是AF的中点,
∴AM=MF,
∴△AMN≌△FME(AAS),
∴MN=ME,
∵∠NDE=90°,
∴DM=12NE=MN=ME,
∴DM=ME;
拓展延伸:解:连接AC,
∴∠DCA=45°,
∵∠ECF=45°,
∴E点在AC上,
∴∠FEA=90°,
在Rt△ADF中,M是AF的中点,
∴AM=MF=DM,
∴∠DAM=∠ADM,
∴∠DMF=2∠DAM,
在Rt△AEF中,M是AF的中点,
∴AM=FM=ME,
∴DM=ME,
∴∠MAE=∠MEA,
∴∠FME=2∠MAE,
∴∠DME=2∠DAM+2∠MAE=90°,
∴△DM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D=5,
∴AC=5 2,
∵EC=2 2,
∴AE=3 2,
在Rt△AEF中,AF= (3 2)2+(2 2)2= 26,
∴ME= 262,
∴△DME的面积为134,
故答案为:134.
操作一:由折叠可知AE=BE,AE=EC,则可得BE=EC=AE,即可求得BE=12AC;
操作二:延长EM与AD交于点N,通过证明△AMN≌△FME(AAS),推导出DM=ME;
拓展延伸:连接AC,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推导出△DM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ME= 262,即可求面积.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1)证明:∵将线段CB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DE⊥x轴,
∴∠BOC=∠BCD=∠CED=90°,
∴∠OCB+∠DCE=90°,∠DCE+∠CDE=90°,
∴∠BCO=∠CDE.
在△BOC和△CED中,
∠BOC=∠CEDBC=CD∠BCO=∠CDE,
∴△BOC≌△CED(ASA);
(2)解:∵直线y=−12x+6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
∴A(12,0),B(0,6),
∴OA=12,OB=6,
∵△BOC≌△CED,
∴OC=DE,BO=CE=6,
设OC=DE=m,则点D的坐标为(m+6,m),
∵点D在直线AB上,
∴m=−12(m+6)+6,
∴m=2,
∴点D的坐标为(8,2);
(2)存在,设点Q的坐标为(n,−12n+6).
分两种情况考虑,如图2所示:
①当CD为边时,
∵点C的坐标为(2,0),点D的坐标为(8,2),点P的横坐标为0,
∴0−n=8−2或n−0=8−2,
∴n=−6或n=6,
∴点Q的坐标为(6,3),点Q′的坐标为(−6,9);
②当CD为对角线时,
∵点C的坐标为(2,0),点D的坐标为(8,2),点P的横坐标为0,
∴n+0=2+8,
∴n=10,
∴点Q″的坐标为(10,1).
综上所述:存在以C、D、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点Q的坐标为(6,3)或(−6,9)或(10,1).
【解析】(1)根据ASA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
(2)设OC=DE=m,则点D的坐标为(m+6,m),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3)分CD为边,CD为对角线,分别求解即可.
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的表达式;(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DE、OC的长;(3)分CD为边和CD为对角线两种情况,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点Q的坐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金湖县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