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试管婴儿技术指采用人工方法将卵细胞与精子从人体内取出并在体外受精,发育成胚胎后移植回母体完成受孕的一种技术。进行取卵和胚胎移植的场所分别是( )
A. 卵巢、子宫 B. 卵巢、输卵管 C. 子宫、输卵管 D. 子宫、胎盘
A. 男生出现遗精,女生会来月经 B. 在性激素作用下出现第二性征
C. 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明显增强 D. 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不健康的心理
3. 探究“馒头在口整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的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内不会变蓝
B. 将试管放到37℃的温水中,其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C. 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D. ②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A. 水、淀粉、脂肪酸 B. 水、维生素、蛋白质
C. 水、脂肪、无机盐 D. 水、葡萄糖、氨基酸
5.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2022年的主题是“知营养、会运动、防肥胖、促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鱼虾蛋白质质量高,建议每周食用 B. 奶油蛋糕高糖高油,应尽量少食用
C. 坚果富含优质脂肪,可以大量食用 D. 谷物富含膳食纤维,需要适量食用
6. 胶囊内窥镜是一种吞咽式小型设备,它可以捕捉到消化道内的图像,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下列有关胶囊内窥镜及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胶囊内窥镜可依次经过①④③
B. ②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有机物的多种酶
C. ④吸收的营养物质随血液可运往组织细胞
D. ⑤处的病变可以用胶囊内窥镜诊断和治疗
7. 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以免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
B. 长跑时用嘴呼吸,可使进入肺部的气体清洁、湿润、温暖
C. 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疫情期间外出需做好个人防护
D. 口罩可以避免雾霾中的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
8. 如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B. 肺泡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C. 肺泡壁外包围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 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减少
9. 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防溺水演练时,让同学们把头伸入装满水的脸盆里尽量憋住气30秒,然后抬起头采用爆发式的呼气,感受生命的美好。人在呼气时( )
A. 胸廓扩大 B. 膈肌舒张 C. 膈顶部下降 D. 肋骨上升
10. 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分析,可以了解身体许多生理状况。以下是小明检查时的化验单和血涂片,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 | ||
检验项目 | 测定值 | 正常参考值 |
WBC(白细胞) | 6.8×109/L | (4.0~10.0)×109/L |
RBC(红细胞) | 3.8×1012/L | (4.0~5.5)×1012/L |
HGB(血红蛋白) | 85g/L | 120~160g/L |
PLT(血小板) | 210×109/L | (100~300)×109/L |
A. 血涂片视野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①红细胞
B. 血液由血浆和图中的①②③组成
C. 此人可能患贫血,应补充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D. 根据血常规,判断此人凝血出现障碍
11. 在某次火灾中有消防队员烧伤,为救治烧伤患者需要马上进行输血治疗。下列关于输血与血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 由于血库缺乏AB型血,为及时救治烧伤患者,可快速地输入大量的O型血
C. 根据“成分输血”的原则,对于烧伤患者可以只输入血浆
D.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A. 静脉→心室→心房→动脉 B. 心房→心室→静脉→动脉
C.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D. 静脉→动脉→心房→心室
13. 下列关于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脉的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
B. 四肢静脉内的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C. 毛细血管管径小,红细胞单行通过
D.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14. 科学家为了研究尿液形成的过程,从小鼠肾单位的不同部位抽取A、B、C液体进行分析,如下表是三种液体部分成分含量比较表。液体B的名称以及抽取部位是( )
物质 | A(克/100毫升) | B(克/100毫升) | C(克/100毫升) |
水 | 96 | 98 | 90 |
葡萄糖 | 0.0 | 0.1 | 0.1 |
无机盐 | 1.6 | 0.75 | 0.75 |
蛋白质 | 0.0 | 微量 | 7.0 |
尿素 | 2.0 | 0.03 | 0.03 |
A. 原尿、肾小囊 B. 尿液、肾小囊 C. 血浆、肾小球 D. 尿液、肾小管
15. 如图是人体内血液循环示意图。甲、乙表示血管,A表示某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甲是主动脉,则乙连接的是心脏的右心房
B. 若A是肾脏,则乙中血液的尿素含量减少
C. 若A是小肠,则乙中血液的氨基酸含量减少
D. 若A代表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则甲中流的是静脉血
16. 国家教育部提出,中小学生要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垂体分泌促进人体生长所需的激素,这种激素是( )
A. 甲状腺激素 B. 生长激素 C. 胰岛素 D. 性激素
17. 每年的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人们通过开展多种宣传活动,宣传爱眼护眼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学生到淅川县范蠡公园游玩,形成视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B. 看书时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容易导致近视,此时眼球晶状体曲度过小
C. 学生近视后远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D. 学生应该佩戴凸透镜纠正近视
18. 醉酒的人往住走路不稳、神志不清、呼吸急促。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 )
A. 大脑和脑干 B. 小脑和脑干 C. 脑干和脊髓 D. 大脑、小脑、脑干
19. 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小欣和同学做了探究“酸雨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下表是记录的实验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模拟酸雨 | 清水(pH=7) | pH=5 | pH=4 | pH=2 |
种子萌发率(%) | 91 | 13 | 2 | 0 |
A. 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
B.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C. 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黄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D.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黄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
20.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出更高要求。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开发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B. 禁止利用各种生物资源,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
C. 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D. 保护绿色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维护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组别 | 大鼠状况及数量 | 处理方式 |
A | 健康10只 | 灌服生理盐水 |
B | 患糖尿病10只 | 灌服生理盐水 |
C | 患糖尿病10只 | 灌服山药多糖 |
(1)实验设置A组的目的是 ______ 。
(2)实验用大小及患病程度基本相同的大鼠目的是 ______ 。
(3)B组和C组进行对照,变量为 ______ 。
(4)析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研究者推测,长时间食用山药可适当恢复人体 ______ (填一种内分泌腺)的功能。该腺体能分泌 ______ ,可调节血糖浓度维持正常水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呈葡萄状,位于腹腔内,左右各一个,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所以进行取卵和胚胎移植的场所分别是卵巢和子宫。
故选:A。
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
熟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作用,以及胚胎发育过程及其场所,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A、睾丸和卵巢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子会来月经,男孩子会出现遗精,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A正确。
B、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B正确。
C、进入青春期之后,心、肺等器官的功能显著增强,C正确。
D、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也有一定的变化,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D错误。
故选:D。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身体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掌握青春期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①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了,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馒头块与唾液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A正确;
B、本实验所有试管都要进行37℃水浴加热,模拟了人体口腔的温度,是因为37℃时消化酶的活性最强,B正确;
C、①②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因此①②对照,②号试管为对照组,C正确;
D、②③有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形成对照,所以不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D错误。
故选:D。
(1)口腔中具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正确识记并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其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溶于水的物质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糖类必须消化成葡萄糖、脂肪必须消化成甘油和脂肪、蛋白质必须消化成氨基酸后才能被人体所吸收。
故选:D。
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掌握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鱼虾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大量的蛋白质,A正确。
B、奶油蛋糕高糖高油,油摄入过多会增加患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盐摄入过多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糖摄入过多会增加超重、肥胖的风险,应尽量少食用,B正确。
C、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但摄入过多会引起肥胖,不利于身体健康,坚果富含优质脂肪,需要适量食用,C错误。
D、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需要适量食用,D正确。
故选:C。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6.【答案】D
【解析】解: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所以胶囊内窥镜可依次经过①胃,④小肠,③大肠,故A正确。
B、②胰腺分泌胰液,通过胰管输送到小肠内,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对多种有机物进行消化,故B正确。
C、④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随血液可运往组织细胞,供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故C正确。
D、胶囊内窥镜随胶囊进入消化道,不经过⑤肝脏,因此不可用于诊断⑤肝脏的病变,故D错误。
故选:D。
图中:①是胃、②是胰腺、③是大肠、④是小肠、⑤是肝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7.【答案】B
【解析】解:A、吃饭时大声说笑会导致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使食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A正确。
B、呼吸道可以清洁、湿润、温暖空气,嘴不属于呼吸道,B错误。
C、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但呼吸道清除能力是有限的,疫情期间外出需做好个人防护,C正确。
D、呼吸道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口罩可以避免雾霾中的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D正确。
故选:B。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冒、小肠和大肠等。
掌握呼吸道和肺的组成功能是解题关键。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解答】
ABC、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佷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ABC正确;
D、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增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D错误。
故选:D。
9.【答案】B
【解析】解: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下降,膈的顶部回升,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人在呼气时,肋间肌、膈肌同时舒张,肋骨下降,膈的顶部回升,胸廓容积缩小。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
明确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呼气时,呼吸肌舒张。
10.【答案】D
【解析】解:A、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①红细胞,A正确。
B、血液由血浆和图中的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组成,B正确。
C、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所以贫血的病人应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根据小明的化验结果可知红细胞的测定值低于正常值,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小明患有贫血,应该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C正确。
D、图中③血小板,没有细胞核,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根据化验单上的血小板的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所以此人没有凝血障碍,D错误。
故选:D。
(1)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
(2)据表可知:红细胞的测定值低于正常值,白细胞的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血红蛋白的测定值低于正常值,血小板的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11.【答案】B
【解析】解:A.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A正确。
B.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B错误。
C.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于烧伤患者可以只输入血浆成分,提高治疗的效果,C正确。
D.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D正确。
故选:B。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
掌握输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静脉瓣保证血液充分流回心房。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部及内脏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可见C均正确。
故选:C。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分为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分别与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下腔静脉相通。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据此解答。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心脏瓣膜的作用。
13.【答案】A
【解析】解:A、动脉是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A错误。
B、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B正确。
C、毛细血管官腔极细,分布最广,红细胞呈单行通过,C正确。
D、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D正确。
故选:A。
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血管类型 | 功能 | 分布 | 管壁特点 | 管腔特点 | 血流速度 |
动脉 |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 较厚、弹性大 | 较小 | 快 |
毛细血管 | 进行物质交换 | 数量多,分布广 |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 最慢 |
静脉 |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 较薄,弹性小 | 较大 | 慢 |
掌握血管的概念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如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据表分析,A为尿液,B为原尿,C为血浆。
故选:A。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熟记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A、若甲为主动脉,则乙血管为上、下腔静脉,上、下腔静脉连接心脏的右心房,A正确;
B、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是含尿素量最少的静脉血。若A是肾脏,则乙中血液的尿素含量减少,B正确;
C、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血液流经小肠后,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若A是小肠,则乙中血液的氨基酸含量增加,C错误;
D、若A代表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则甲是肺动脉,流静脉血,D正确。
故选:C。
血液流经各器官后,血液中各种成分的一般变化是:
①当血液流过肾脏后尿素减少,流过其他各器官后,尿素等废物增加。
②当血液流过肺后(肺循环)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
③当血液流过小肠后营养物质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营养物质减少。
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路线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垂体分泌促进人体生长所需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生长激素.
故选:B。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
熟记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熟练掌握分清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症,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A
【解析】解:A、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视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A正确;
BCD、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象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BCD错误。
故选:A。
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眼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光,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
理解眼的结构以及视觉的形成是解答的关键。
18.【答案】D
【解析】解: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可见,醉酒的人往住走路不稳(小脑被麻醉)、神志不清(大脑被麻醉)、呼吸急促(脑干被麻醉),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大脑、小脑、脑干。
故选:D。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
本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答案】B
【解析】解:A、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所以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A正确;
B、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很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PH小于5.6的雨水就算酸雨。B错误;
C、实验材料越多,实验结果更准确,所以,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黄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C正确;
D、由图标可以看出,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黄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D正确。
故选:B。
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
掌握探究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的实验步骤和要求。
20.【答案】B
【解析】解:A、开发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使用,能够减少有害气体排出,减少大气污染。A不符合题意。
B、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生物资源,使其保持可持续发展,不是禁止一切的开发利用。B符合题意。
C、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符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保护绿色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维护生物圈的碳-氧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1.【答案】蛋白质 C 吸收 肝脏 长时间失重状态下会使骨头中的钙质流失、肌肉萎缩、红细胞数量减少;回到地球后正常运动会出现伤害,为了保护宇航员,他们返航后都是由工作人员抬出来的
【解析】解:(1)航天食品应包含的营养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
(2)为了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要,人们的营养必须合理,选项C较合理,因为米饭主要含糖类、酸辣笋和蔬菜主要含维生素、鱼香肉丝主要含蛋白质、蔬菜牛肉汤主要含维生素和蛋白质。
(3)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小分子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这些小分子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管壁毛细血管中的过程称为吸收。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
(4)宇航员长时间在失重状态下会使骨头中的钙质流失、肌肉萎缩、红细胞数量减少;回到地球后正常运动会出现伤害,为了保护宇航员,他们返航后都是由工作人员抬出来的。
故答案为:(1)蛋白质。
(2)C。
(3)吸收;肝脏。
(4)长时间失重状态下会使骨头中的钙质流失、肌肉萎缩、红细胞数量减少;回到地球后正常运动会出现伤害,为了保护宇航员,他们返航后都是由工作人员抬出来的。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
22.【答案】收缩 小于 A、C A→C→B→D 瓣膜(房室瓣) 静脉血
【解析】解:(1)氧气进入肺泡时,人处于吸气状态,此时膈肌(属于呼吸肌)收缩;吸气时膈向下运动,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增大,导致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2)血液经过体循环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经过肺循环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由此,心脏的左边(左心房、左心室)流动脉血,右边(右心房、右心室)流静脉血;图示中流静脉血的心腔是A、C。
(3)静脉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流动经上下腔静脉回到心脏,即药物先完成部分体循环再进行肺循环再通过体循环到达患病(肠)部位,具体的途径是:上、下腔静脉→A→C→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B→D→主动脉,即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A→C→B→D。
(4)在心脏结构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房室瓣(或瓣膜),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5)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因此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中氧气进入小肠的组织细胞中,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所以,血液流经小肠后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少的静脉血。
故答案为:(1)收缩;小于;
(2)A、C;
(3)A→C→B→D;
(4)瓣膜(或房室瓣);
(5)静脉血;
(1)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图示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
(2)血液循环图:
解题关键是掌握心脏的结构与血液循环相关知识点。
23.【答案】① ③ 肾小管 重吸收作用 减少 减少
【解析】解:(1)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尿液形成以后暂时储存在③膀胱中,等储存到一定量后,排出体外。
(2)图2中a是肾小球。分析a、肾小囊、b中的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可知b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3)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血液经d血管流经e肾脏后,尿素等代谢废物随着尿排出,因此从c肾静脉流出的血液,尿素等代谢废物会减少。肾脏细胞生命活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因此c血管中的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故答案为:
(1)①;③。
(2)肾小球;重吸收作用。
(3)减少;减少。
图1中,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图2中a肾小球、b肾小管,图3中a肾小球、b肾小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24.【答案】感受器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⑥ B 有
【解析】解:(1)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当针刺到手指发生缩手反射时,①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着②传入神经传入脊髓里特定的③神经中枢,由其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④传出神经传到⑤效应器,引起手臂上相应的肌肉收缩,手突然缩回。
(2)脊髓灰质的内排尿和排便中枢受大脑的控制。某人由于脊髓受损,脊髓灰质内的神经冲动不能经过⑥上行神经纤维传到大脑,因此导致小便失禁,并且无尿意,则该患者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⑥。
(3)ACD、“红灯停,绿灯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立即坐好准备上课”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ACD不符合题意。
B、婴儿刚出生就会吮吸吃奶与缩手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
(4)渐冻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由于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元受到侵袭,患者肌肉逐渐萎缩无力,肌肉无法收缩,以致瘫痪。由于肌肉无法接收到传出神经传来的兴奋,故反射弧不完整,不发生膝跳反射,但是神经冲动可以经过上行神经纤维传到大脑产生感觉。若用针刺激“渐冻人”的皮肤,他有感觉。
故答案为:
(1)感受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2)⑥
(3)B
(4)有
图中①感受器、②传出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入神经,⑤效应器,⑥上行传导束,⑦下行传导束,⑧大脑皮层。
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25.【答案】形成对照实验 保证变量唯一 山药多糖 山药多糖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浓度 胰岛 胰岛素
【解析】解:(1)实验中设置A组的目的是与其它组形成对照实验;进行对照实验时,除了变量,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用大小及患病程度基本相同的大鼠目的是保证变量唯一。
(3)通过表格中的内容分析可知:B、C组。只有山药多糖是不同的,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B组和C组进行对照,变量为山药多糖。
(4)以上结果表明,山药多糖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浓度,研究者推测,长时间食用山药可适当恢复人体胰岛功能。胰岛分泌胰岛素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故答案为:
(1)形成对照实验
(2)保证变量唯一
(3)山药多糖
(4)山药多糖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浓度;胰岛;胰岛素。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