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等奖ppt课件
展开1.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40cm时,在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的范围内,能找到一个______、______的______像(均填写写像的性质)。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物体的像,此时眼睛应在________(选填“物体”或“光屏”)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一个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
【答案】15~30cm,倒立、缩小、实;不能,光屏,正立、放大、虚。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u=40cm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u>2f,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即15~30cm之间。
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物体在焦点以内,u<f,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无像,眼睛应在光屏一侧观察。
2.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点,如图所示,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最小的像。
(2)把烛焰放在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最大的像。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__点,屏上不出现像。
(4)把烛焰放在_________点,屏上得到清晰像时,屏离开透镜最远。
【答案】(1)a;(2)c;(3)d、e;(4)c。
【解析】屏上出现像时,一定为实像,此时物距大于焦距,且物距越大,像越小,像距越小;反之,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距越大;屏上不出现像时,物体在焦点或焦点以内。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答案】A。
【解析】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侧,且像距大于物距,所以A正确。
所以选A。
4.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C
【解析】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透镜2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物距U=2f,所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故选C.
5. 关于凸透镜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可能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C. 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可能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C。
【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像可以放大、等大或缩小;成虚像时都是正立、放大的。
所以选C。
6.图3所示为“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情景,所用透镜焦距为10cm。
(1)图中,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
(2)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烛焰的中心和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上,目的是为了______。
(3)图示情景验证的是凸透镜成________像的特点(填写像的性质)。
(4)如果还要验证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特点,在不移动凸透镜的情况下,应把蜡烛移到____cm处(选填“小于30”、“30~40”或“40~50”),光屏移到_______cm处(选填“大于70”、“60~70”或“50~60”)。
【答案】(1)光具座,光屏;(2)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倒立、缩小、实;(4)30~40;大于70。
【解析】(1)图中各元件的名称为:A是光具座,B是光屏。
(2)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烛焰的中心和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图示情景物距为30cm,大于二倍焦距,验证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特点;
(4)要验证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特点,物距应该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该把蜡烛移到“30~40”cm处;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光屏应该移到大于70cm处。
7. 如图4所示是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像(选填“实”或“虚”),其成像的条件是 。
【答案】放大,虚,物距小于1倍焦距。
【解析】由题图知,物距小于焦距,所以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物同侧。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是物距小于1倍焦距。
8.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5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等大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5cm,对于此时成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
A.一定是放大的实像 B.可能是缩小的实像
C.一定是正立的虚像 D.可能是放大的虚像
【答案】B.
【解析】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等大的像,物距等于两倍焦距,20cm=2f,所以焦距f为10cm;
若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5cm,则有两种情况:
一是当物距为25cm(向左移)时, 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是当物距为15cm(向右移)时, 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可知:凸透镜成的实像可能放大也可能缩小。
所以选B。
9.如图6所示,a、b、c、d在凸透镜主光轴上,F为焦点。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放在哪个位置时,可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物体的像(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答案】B。
【解析】A. 若物体在a点,在2倍焦距以外,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观察不到物体的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 若物体在b点,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可能观察到物体的像;该选项符合题意。
C. 若物体在c点,在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 若物体在d点,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在左侧,但光屏在右侧,因此光屏上得不到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
B.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
C.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
D.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将蜡烛移至a处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移动光屏,找不到像,故A错误;
B.将蜡烛移至b处时,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故B错误;
C.将蜡烛移至c处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故C正确;
D.将蜡烛移至d处时,物距大于焦距,移动光屏,可看见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11.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图7所示。
(1)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烛焰放在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到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厘米;
(2)然后将烛焰放在距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等大”)的清晰的实像。
【答案】(1)10;(2)放大。
【解析】(1)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烛焰放在30厘米刻度处,此时物距为u=50cm-30cm=20cm,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物体位于2倍焦距处,物距等于2倍焦距,U=2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
(2)将烛焰放在距透镜15cm处,位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二、巩固与提高
1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当物体距该透镜8cm时,所成的像可能是( )
A 倒立缩小的像 B 倒立等大的像
C 倒立放大的像 D 正立等大的虚像
【答案】C。
【解析】当物体离凸透镜12cm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为:
2f﹥U﹥f,2f﹥12cm﹥f,即凸透镜的焦距是在6~12cm之间;
当物体距该透镜8cm时,则有两种情况:
①物体可能位于焦点以内(例如焦距为11cm时),此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物体可能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例如焦距为7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凸透镜可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所以选C。
13.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敏所在的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A.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
B.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C.若烛焰从光具座30.0cm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
D.烛焰在图乙所示位置时,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这时在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
【答案】C
【解析】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f =40.0cm-30.0cm=10.0cm;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
C.烛焰从光具座30.0cm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根据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可知,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故C正确;
D.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会聚烛焰发出的光线,成烛焰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来变暗,故D错误。
故选C。
14.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cm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
【答案】B
【解析】A.物距等于像距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v=2f =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故A错误;
B.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说明更换为透镜乙后,成像更近,像变小(相当于物距变大了),故透镜乙的焦距小于透镜甲的焦距,故B正确;
C.透镜乙的焦距小于透镜甲的焦距,因此更换为透镜乙后,物距大于2f,所成的像是缩小的,故C错误;
D.透镜甲的焦距为10cm,透镜乙的焦距小于透镜甲的焦距,若透镜乙的焦距为5cm以下,则像在5cm~10cm之间,则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故D错误。
故选B。
1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 cm
B. 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在了投影仪上
C. 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蜡烛,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D. 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
【答案】D。
【解析】①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原理。
物距u大于2f,即30cm>2f,所以f<15cm;
像距:f<v<2f,即f<20cm<2f,所以10cm<f<20cm;综合上述分析10cm<f<15cm;
所以A、B均错误;
②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蜡烛时,物距在变化,则像距也随之变化,只有移动光屏才可以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以C错误;
③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时,当现在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时,则根据光的可逆性可知,现在的像距就是原来的物距,大于物距,所以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该现象正确。
所以选D。
16.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7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刷脸”支付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 (选填“凸”或“凹”)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若此时人脸到摄像头的距离为1m,则像到摄像头的距离:_________(选填字母)
A.可能是1m B.一定是0.5m C.可能是0.2m
【答案】凸,缩小,C。
【解析】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u﹥2f,1m﹥2f,焦距f﹤0.5m,像距f<v<2f。因为焦距最大值小于0.5m,最小值不确定,所以只有选项C正确。
17.如图8所示,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内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这支笔.当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_____(选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而“改变方向”后的像为____(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变长,实。
【解析】玻璃瓶装满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u<f),透过透镜会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所以铅笔先逐渐变长(大);
当物距刚刚超过一倍焦距时,此时物距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铅笔尖忽然改变方向。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①如图所示,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到标尺刻度的______范围内(选填标号);
A.40~ 50 cm B.50~ 60 cm C.60~ 70 cm D.70~ 80 cm
②若将图中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逐渐变______(“大”或“小”)。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几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______(“靠近”或“远离”)我们;
③若将蜡烛放在图中离焦点8 cm处,此时移动光屏_____(选填“一定”或“可能”)找到像。
【答案】①B;②小,远离;③可能。
【解析】①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放在15cm刻度线的位置,则物距为
u=40cm-15cm=25cm
大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应该在标尺刻度的50~ 60 cm之间,故应将光屏移到标尺刻度的50~ 60 cm范围内。
②若将图中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则物距变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像将变小,像距也变小,故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远离我们。
③若将蜡烛放在图中离焦点8 cm处,有两种情况:
此时如果在焦点(30cm)的右侧,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
此时如果在焦点(30cm)的左侧,则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导立放大的实像,能在光屏上找到像。综合两种情况,当移动光屏时,可能找到像。
19.如图11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让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的亮点。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保持各器件的位置不变,将平行光源换成烛焰。接着需移动光屏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最终光屏应处在光具座70cm刻度线的 (选填“左”或“右”)侧,光屏上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答案】10.0;找到像;左;缩小。
【解析】(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光屏上的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60.0cm﹣50.0cm=10.0cm。
(2)保持各器件的位置不变,将平行光源换成烛焰,由图知物距u=50cm﹣5cm=45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f<v<2f,所以10cm<v<20cm,
即像在50cm+10cm=60cm和50cm+20cm=70cm之间,最终光屏应处在光具座70cm刻度线的左侧。
20.某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室中提供了甲(焦距5厘米)、乙(焦距10厘米)和丙(焦距15厘米)三种规格的凸透镜。
①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调节凸透镜和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中心大致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②实验时,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如图20所示,当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80厘米刻度处时,找到了最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光屏上所成的像应该是图21中的图 (选填图序号),选用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透镜。
③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物体移至20厘米刻度线处,则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找到清晰的烛焰像,所成像如图21中的 (选填图序号)。
【答案】(1)光屏;同一高度;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2)(D);乙;(3)左;(B)。
【解析】①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
②实验时,当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80厘米刻度处时,找到了最清晰的像,此时像距为30厘米,像距大于物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U=15厘米,所以2f﹥U﹥f,即2f﹥15厘米﹥f,
7.5厘米﹤f﹤15厘米,选用的是乙凸透镜,光屏上所成的像应该是图21中的图(D);
③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物体移至20厘米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30厘米,大于2倍焦距,则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位于60~70厘米之间,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才能找到清晰的烛焰像,所成像如图21中的(B)。
21.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f为10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正确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按表一、表二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数据中物距u、像距v与焦距f、两倍焦距2f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物距u、像距v与焦距f、两倍焦距2f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u大于凸透镜的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像距v大于两倍焦距。
③小明同学在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与表二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后,提出了一个猜想:“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某一特定位置时,会成等大的实像”。
(a)为了验证该猜想,小明继续进行实验,他首先在表一或表二基础上再做当物距u为________厘米时的成像情况。
(b)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猜想,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明在原有实验器材的基础上,再添加了器材,继续进行实验。他设计了有关实验记录表(表三),请完成表三中空格处的填写。
实验 序号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像高h (厘米) |
7 |
|
|
| 3.0 |
8 |
|
|
| 3.0 |
9 |
|
|
| 3.0 |
【答案】①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 ②4或5或6。③(a)20。(b)物距u(cm);像距v(cm);焦距f(cm)。(不分先后)
【解析】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数据中物距u、像距v与焦距f、两倍焦距2f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都是物距u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发现物体经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v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故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u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v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
②根据初步结论:当物距u大于凸透镜的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像距v大于两倍焦距。是由实验序号4或5或6得出的。
③根据猜想:“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某一特定位置时,会成等大的实像”。
(a)为了验证该猜想,在表一实验序号3时,物距为22cm,物体成缩小的实像;表二实验序号4时,物距为18cm,物体成放大的实像;所以应该再做当物距u为20cm时的成像情况。
(b)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猜想,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明在原有实验器材的基础上,应该再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记录的是物距u(cm)、像距v(cm)、焦距f(cm)。
物理人教版第2节 密度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第2节 密度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版八上物理62密度课件pptx、人教版八上物理62密度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人教版八上物理62密度精选练习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1节 质量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1节 质量完美版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版八上物理61质量课件pptx、人教版八上物理61质量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人教版八上物理61质量精选练习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试讲课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版八上物理51透镜课件pptx、人教版八上物理51透镜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人教版八上物理51透镜精选练习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