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新版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上课课件(打包73套)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7.2 相交线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7.2 相交线示范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1垂直的概念,知识点2垂线的画法,知识点3垂线的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如图,OA⊥OB,若∠1=40°,则∠2的度数是( ) A.20°B.40°C.50°D.60°
1.C 因为OA⊥OB,∠1=40°,所以∠2=90°-∠1=90°-40°=50°.
2.[2020四川雅安期末]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中,不能说明AB⊥CD的是( )A.∠AOD=90°B.∠AOC=∠BOCC.∠BOC+∠BOD=180°D.∠AOC+∠BOD=180°
2.C A选项,∠AOD=90°可以说明AB⊥CD,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因为∠AOC和∠BOC是邻补角,若∠AOC=∠BOC,则∠AOC=∠BOC=90°,所以AB⊥CD,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因为∠BOC和∠BOD是邻补角,所以∠BOC+∠BOD=180°始终成立,不能说明AB⊥CD,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选项,因为∠AOC和∠BOD是对顶角,所以∠AOC=∠BOD,若∠AOC+∠BOD=180°,则∠AOC=∠BOD=90°,所以AB⊥CD,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3.[2021河北保定期中]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若CO⊥AB,∠1=56°,则∠2的补角等于( )A.150°B.34°C.56°D.146°
3.D 如图,因为CO⊥AB,所以∠AOC=90°,所以∠2的补角=∠AOC+∠1=90°+56°=146°.
4.如图,已知OA⊥OC,OB⊥OD,∠BOC=50°,则∠AOD的度数为 .
4.130° 因为OA⊥OC,所以∠AOC=90°,又因为∠BOC=50°,所以∠AOB =90°-50°=40°.因为OB⊥OD,所以∠BOD=90°,所以∠AOD=∠AOB +∠BOD=40°+90°=130°.
5.下列各图中,过直线l外一点P画l的垂线CD,三角尺操作正确的是( )
5.D 根据垂线的作法,用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l重合,另一条直角边过点P后沿该直角边画直线,可得D选项的画法正确.
6.作图:(1)在图1中过点P画AB的垂线;(2)在图2中过点P分别画OA,OB的垂线;(3)在图3中过点A画BC的垂线.
6.解:(1)如图1所示.(2)如图2所示.(3)如图3所示.
7.在一张纸上画一条直线l,在l外任取一点Q,并折出过点Q且与l垂直的直线,这样的直线有( )A.0条B.1条C.2条D.3条
7.B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8.[2021浙江杭州中考]如图,设点P是直线l外一点,PQ⊥l,垂足为点Q,点T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T,则( ) A.PT≥2PQB.PT≤2PQC.PT≥PQD.PT≤PQ
9.[2021河北张家口期末]如图,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是指( )A.线段AC的长度B.线段CD的长度C.线段BC的长度D.线段BD的长度
知识点4 点到直线的距离
10.作图并写出结论:如图,点P是∠AOB的边OA上一点,请过点P画出OA,OB的垂线,分别交BO 的延长线于点M,N,则线段 的长度表示点P到直线BO的距离;线段 的长度表示点M到直线AO的距离;线段ON的长度表示点O到直线 的距离;点P到直线OA的距离为 .
10.解:如图所示. PN PM PN 0
1.[2021河北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期中]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射线OM平分∠AOC,ON⊥OM,若∠AOM=35°,则∠CON的度数为( )A.35°B.45°C.55°D.65°
1.C 因为射线OM平分∠AOC,∠AOM=35°,所以∠MOC=35°,因为ON⊥OM,所以∠MON=90°,所以∠CON=∠MON-∠MOC=90°-35°=55°.
2.[2021河北邯郸邯山区月考]如图,AD⊥BD于点D,BC⊥CD于点C,AB=a cm,BC=b cm,则BD的取值范围是( )A.大于a cmB.小于b cmC.大于a cm或小于b cmD.大于b cm且小于a cm
2.D 由“垂线段最短”知BD
3.易错题已知OA⊥OC,∠AOB∶∠AOC=2∶3,则∠BOC的度数为( )A.30°B.60°C.150°D.30°或150°
3.D 因为OA⊥OC,所以∠AOC=90°.因为∠AOB∶∠AOC=2∶3,所以∠AOB=60°.①当∠AOB在∠AOC内部时,∠BOC=90°-60°=30°;②当∠AOB在∠AOC外部时,∠BOC=90°+60°=150°.综上,∠BOC的度数为30°或150°.
4.[2021河北邢台月考]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CA=90°,BC=3,AC=4,AB=5,点P是线段AB上的一动点,则线段CP的最小值是 .
5.将一张长方形的白纸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D与点D'重合,点E与点E'重合,并且BD'与BE'在同一直线上.试判断AB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5.解:AB⊥BC.理由如下:由题意得,∠D'BA=∠DBA,∠E'BC=∠EBC.因为BD'与BE'在同一直线上,所以∠ABC=∠D'BA+∠E'BC=∠DBA+∠EBC.因为∠DBE=∠DBA+∠ABC+∠EBC=180°.所以2∠ABC=180°,所以∠ABC=90°,即AB⊥BC.
6.[2020江苏镇江期末]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CD于点O.(1)若∠AOC=36°,求∠BOE的度数;(2)若∠BOD∶∠BOC=1∶5,求∠AOE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请你过点O作直线MN⊥AB,并在直线MN上取一点F(点F与点O不重合),然后直接写出∠EOF的度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7.6 图形的平移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2平移的性质,知识点3平移作图,解如图所示,归纳总结,名师点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教版七年级下册7.5 平行线的性质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名师点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7.5 平行线的性质背景图ppt课件,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