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摸底考试
生 物 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含乳饮料的配料有水、白砂糖、全脂奶粉、食用香精、甜味剂、碳酸钙、维生素A、维生素D等。成分检测结果显示该含乳饮料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约为牛奶的三分之一,糖含量约为牛奶的两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乳饮料和牛奶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B. 含乳饮料中脂肪含量较少,儿童大量饮用不会引起肥胖
C. 含乳饮料中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D. 含乳饮料为青少年提供的营养更多更全面,能替代牛奶
【答案】C
【解析】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牛奶中含有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A错误;
B、含乳饮料中脂肪含量较多,长期大量饮用使得糖类过剩,也会转化为脂肪,从而导致肥胖,儿童大量饮用会引起肥胖,B错误;
C、维生素D的生理作用是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正确;
D、含乳饮料含有白砂糖、食用香精、甜味剂、糖类过剩也会转化为脂肪从而导致肥胖,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台盼蓝染色法,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
B. 精子和卵细胞,胰岛细胞和肝脏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是不相同的
C. 将玉米花粉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隔开的结构是细胞壁
D.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因此,细胞内有用的成分一定不会流到细胞外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用台盼蓝染色,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活细胞中,而死细胞的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能进入死细胞中,死细胞被染成蓝色,A错误;
B、精子和卵细胞通过细胞膜的接触进行识别和结合,胰岛细胞通过分泌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肝脏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进行信息交流,B正确;
C、将玉米花粉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隔开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C错误;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是细胞内有用的成分不会轻易流失到细胞外,D错误。
故选B。
3. 实验小组将某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测量“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的值(P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T2时刻无水分子通过细胞膜出入细胞
B. 在0~T1时间段细胞在失水,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C. 实验中的外界溶液不可能是蔗糖溶液
D. 该实验可证明细胞壁的伸缩性低于原生质层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溶液中,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P值)逐渐增加,开始小于1,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大,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后来大于1,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详解】A、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有水分子通过细胞膜出入细胞,只是在T2时刻进入细胞和出细胞的水分子运动速率相等,A错误;
B、在0~T1时间段P值小于1,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所以该时间段细胞是失水的,可能导致质壁分离,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在T2时刻后,P值大于1,即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由于蔗糖分子不能出入细胞,所以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即该实验中的外界溶液不可能是蔗糖溶液,C正确;
D、该实验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该现象能证明细胞壁的伸缩性低于原生质层,D正确。
故选A。
4.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货币”。下列有关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DP与ATP相互转化,使细胞内ATP大量积累
B. 主动运输所需能量只能由ATP的水解来提供
C. ATP与RNA彻底水解的产物相同
D. 离子泵跨膜运输物质需ATP供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是ADP和ATP可快速相互转化。
【详解】A、ADP和ATP可快速转化,细胞内ATP含量相对稳定,并不能大量积累,A错误;
B、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来源主要有①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动力,②ATP驱动的泵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③光驱动的泵利用光能运输物质等,B错误;
C、ATP彻底水解的产物为磷酸、腺嘌呤和核糖,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为磷酸、核糖和4种碱基,ATP与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不完全相同,C错误;
D、离子泵跨膜运输物质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由ATP供能,D正确。
故选D。
5. 图表示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物质变化曲线图形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形表示细胞核内DNA数量变化,则BC段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1:1
B. 若该图形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变化,则D时刻后细胞中无同源染 色体
C. 若该图形表示染色单体数量变化,则CD时刻细胞核完成重建
D. 若该图形表示细胞内中心粒数量变化,则CD时刻已完成着丝点分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2N→4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
(4)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
(5)中心体: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
【详解】A、若该图形表示细胞核内DNA数量变化,则BC段包括后期,而后期染色单体数为0,A错误;
B、有丝分裂过程均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
C、若该图形表示染色单体数量变化,则CD表示后期着丝点分裂,而细胞核重建发生在末期,C错误;
D、若该图形表示细胞内中心粒数量变化,则CD时刻表示进入末期,此时已经完成了着丝点的分裂,D正确;
故选D。
6. 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B. 高等动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都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
C. 体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两个正常子细胞的DNA序列不同
D.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都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高等动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都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有丝分裂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详解】A、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A正确;
B、高等动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都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B正确;
C、体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两个正常子细胞的DNA序列相同,C错误;
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相同,着丝粒分裂都会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故选C。
7. 在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萨顿通过阐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的平行关系,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最早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C. 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建构出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
D.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实验的基本思路是:依据自变量中的“加法原理”,在每个实验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液中特异性的添加一种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1、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
2、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肺炎链球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3、艾弗里将S型细菌中的不同提取物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4、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萨顿用类比推理法阐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但并没有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
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肺炎链球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DNA是转化因子,即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建构出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C正确;
D、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实验的基本思路是:依据自变量中的“减法原理”,在每个实验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液中特异性的添加一种酶,去除其中的某种物质,D错误。
故选C。
8. 同卵双胞胎虽然具有相同的基因组成,但行为习惯等却有细微的差别,这种现象的出现和表观遗传有关。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遗传定律能够解释表观遗传现象
B. 的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或乙酰化等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C. 基因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引起的表型改变不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D. 表观遗传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
【详解】A、表观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用孟德尔遗传规律不能解释表观遗传现象,A错误;
B、DNA 的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或乙酰化等修饰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引起性状的改变,B正确;
C、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DNA甲基化修饰可能会遗传给子代,发生在体细胞中的DNA 甲基化修饰不一定遗传给子代,C正确;
D、表观遗传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均属于可遗传变异,D正确。
故选A。
9. 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癌变发生时,与癌变相关基因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B. 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由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引起的
C. 发生癌变的细胞,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易转移
D. 远离辐射、化学诱变剂等致癌因子,可减少癌症的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详解】A、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突变导致的,所以癌变的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A正确;
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B错误;
C、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外的糖蛋白减少,使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和转移,C正确;
D、辐射、化学诱变剂等是常见的诱导癌变的因素,远离辐射、化学诱变剂等致癌因子,可减少癌症的发生,D正确。
故选B。
【点睛】
10. 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 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 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
11. 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现象如下表:
注射的激素 | 生理反应 |
a | 低血糖,甚至昏迷 |
b |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 |
c | 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 |
据此判断激素a、b、c依次是( )
A. 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 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D. 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降低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
【详解】引起血糖降低,是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是生长激素的作用;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12. 在缺水条件下,植物叶子中脱落酸(ABA)的含量增多,引起气孔关闭,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幼苗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缺水情况下,ABA能抑制茎叶生长,促进根部生长
B. ABA主要由根冠等部位的细胞合成,可以抑制细胞分裂
C. 缺水情况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不利于植株的生存
D. 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ABA,则其叶片的光合速率会下降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干旱条件下,野生型的根长度增加值大于突变型,突变型的茎叶长度增加值大于野生型,说明野生型含有的ABA能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在干旱缺水条件下,脱落酸能抑制茎叶的生长,同时促进根的生长,A正确;
B、ABA主要由根冠等部位的细胞合成,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和脱落,B正确;
C、缺水情况下,ABA抑制野生型幼苗茎叶生长,促进根的生长,这有利于植物适应干旱的环境,C错误;
D、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ABA可抑制植物茎叶的生长,从而降低气孔开度,使蒸腾速率降低,减少水分散失。由于突变体幼苗不能合成ABA,幼苗气孔开度较大,其蒸腾速率较高,在施加适量的ABA后,气孔开度减小,植物吸收CO2减少,因此叶片的光合速率会下降,D正确。
故选C。
13. 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这些酵母菌可以用马铃薯培养液来培养,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先增加后减少 B. 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
C. 温度、培养液pH会影响酵母菌数量变化 D. 用血细胞计数板估算的酵母菌数量多于实际活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原理:
(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A、随着培养液成分的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pH值的改变,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先增加后减少,A正确;
B、该实验形成前后对照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B错误;
C、营养、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C正确;
D、使用血细胞计数法统计时,死亡的酵母菌也统计在内,导致统计的结果会比实际活菌数偏大,D正确。
故选B。
14. 蝙蝠能发出超声波,并感知反回来回声测出猎物的位置,敏捷地捕捉猎物;有些猎物,如飞蛾,也能感知蝙蝠发出的超声波而飞离蝙蝠。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内,也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
B. 相对于能量的单向流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一定是双向的
C. 蝙蝠通过超声波捕食猎物,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D. 飞蛾通过超声波飞离蝙蝠,体现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内,也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通常是双向的,但无机环境和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B错误;
C、蝙蝠通过超声波捕食猎物,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C正确;
D、飞蛾通过超声波飞离蝙蝠,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B。
15. 现代农村生态庭院是农村地区现代生态农业与庭院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生产模式(如图所示),它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池为纽带,对秸秆等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在农户土地上,以相对封闭状态将沼气、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生态庭院利用沼气池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B. 该生态庭院设计遵循了整体原理和循环原理
C. 该生态庭院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D. 光为庭院植物的生长提供能量,还具有信号和调控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现代农村生态庭院是农村地区现代生态农业与庭院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生产模式,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的多级利用,遵循了整体原理和循环原理。
【详解】A、该生态庭院中沼气池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该生态庭院实现了利用有限资源,达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废物资源化,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提高,设计遵循了整体原理和循环原理,B正确;
C、该生态庭院是遵循了整体、循环等原理,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C正确;
D、光照不仅能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还能作为信号调节植物体的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A。
16. 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无菌操作技术避免杂菌的污染。下列有关无菌操作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超净台处于紫外灯和过滤风打开状态时,人必须离开
B. 高压蒸汽灭菌时,只要压力达到设定要求锅内就可达到相应温度
C. 通过过滤灭菌的LB液体培养基可能无法用以培养大肠杆菌
D. 用乙醇和次氯酸钠处理过的外植体需经无菌水清洗后才可用于组培
【答案】B
【解析】
【分析】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时,锅内的水加热煮沸,将其中原有的冷空气彻底排除后才能将锅密闭,如果锅内冷空气未排净,则会出现即使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不会达到相应温度的现象。
【详解】A、紫外线对人体有害 ,所以当紫外灯打开时,人必须离开,A正确;
B、高压蒸汽灭菌时,若锅内冷空气未排净,即使压力达到设定要求锅内不会达到相应温度,B错误;
C、大肠杆菌对消毒剂敏感,所以灭菌的LB液体培养基无法培养大肠杆菌,C正确;
D、用乙醇和次氯酸钠处理过外植体需经无菌水清洗后才可用于组培,D正确。
故选B。
17. 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 愈伤组织是由外植体脱分化形成的,其分化程度通常比外植体要高
C. 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 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操作步骤:
(1)培养基的制作:①配制各种母液:配制母液时,无机物中大量元素浓缩1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常温保存。激素类、维生素类以及用量较小的有机物一般按1mg/mL的质量浓度单独配制母液;②配制培养基,称取琼脂、蔗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等组分,依次加入,加蒸馏水定容;③灭菌,将分装好的培养基连同其他器械一起高压蒸气灭菌。
(2)外植体消毒:选取合适的外植体,用流水冲洗后可加少许洗衣粉,用软刷轻轻刷洗,刷洗后在流水下冲洗20min左右。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摇动2-3次,持续6-7s,立即将外植体取出,在无菌水中清洗。取出后仍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1-2min。取出后,在无菌水水中至少清洗3次,漂净消毒液。
(3)接种: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工作台进行消毒,再点燃酒精灯所有实验操作必须在酒精灯旁进行,且器械每次使用后都需要灼烧灭菌。将外植体切成小段接种到锥形瓶中,注意整个过程的无菌操作。
(4)培养:接种后的放在无菌培养箱中培养,定期消毒,温度设置在18-22℃,并且每日用日光灯光照12h。
(5)移栽:移栽之前,应打开培养瓶的封口膜,让试管苗在培养间生长几日。然后用清水清洗根部的培养基,将幼苗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等幼苗长状后再移栽到土壤中。
(6)栽培:将幼苗移栽后,每天观察记录幼苗生长情况,适时浇水、施肥,直至开花。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中要求无菌操作,以防止细菌感染,消毒时既要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要尽量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A正确;
B、愈伤组织是未分化细胞,而外植体通常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外植体的分化程度通常比愈伤组织高,B错误;
C、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C正确;
D、在诱导生根的过程中,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共同作用,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因此生根时,培养基中会含有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D正确。
故选B。
18. 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实现①过程的条件是外植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B. ①过程受外源激素的调控,②过程受内源激素的调控
C. 获得脱毒苗常用的外植体是根和芽,脱毒苗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
D. 通过细胞培养获得辣椒素的过程不需要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①和②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中①是脱分化过程、②是再分化过程,上面一种途径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再从果实中获得相应的产物;下面一种途径是采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大量细胞产物。
【详解】A、①和②分别表示脱分化和再分化,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变,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但没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
B、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添加外源激素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生根、生芽,B错误;
C、因为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所以将茎尖进行离体培养能获得脱毒植株,脱毒苗不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C错误;
D、由题图可知辣椒素是细胞代谢产物,通过细胞培养得到高产细胞系时就可产生,不需要发育成植株,所以不需要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9. 如图是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Lx:勒克斯,光照强度的单位)
(1)在实验室中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_,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后,处于滤纸条最上端的色素是__________。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参与反应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
(2)图中mn段和bd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若将该农作物放置于a点条件下6h,再移入c点条件下_________h,理论上,实验前后植物的有机物含量不变。
(4)研究发现,对该农作物适当遮光可以增加叶绿素含量。以该农作物幼苗为材料,设计简要的实验思路:_________。
【答案】(1) ①. 无水乙醇 ②. 胡萝卜素 ③. 叶绿体基质
(2) ①. CO2浓度 ②. 光照强度
(3)1 (4)取生理状态相似的黄瓜幼苗,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不遮光,另一组适当遮光。培养一段时间后,提取并分离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叶绿素色素带宽度。
【解析】
【分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4、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即净光合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据此分析作答。
【小问1详解】
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等提取色素。经过层析后,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故处于滤纸条最上端的色素是胡萝卜素;CO2参与反应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其具体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小问2详解】
图中mn段曲线处于上升阶段,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bd段已经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点,此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
【小问3详解】
将该农作物放置于a点条件下6h,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为20×6=120,c点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为120,所以需要c点条件下1h,实验前后植物的有机物含量不变。
【小问4详解】
验证适当遮光可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可利用教材中的实验原理来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黄瓜幼苗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故实验步骤为:取生理状态相似的黄瓜幼苗,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不遮光,另一组适当遮光。培养一段时间后,提取并分离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叶绿素色素带宽度。
20. 人们通过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的研究发现,抗生素之所以能够杀死细菌等病原体而对人体无害,是因为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于是人们对此现象提出了许多假设,其中有如下两点:
①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而不影响人体DNA的转录过程。
②抗生素能阻断细菌tRNA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tRNA的功能。
接下来需要对这些假设逐一进行实验验证。请写出你的验证性实验的基本思路,并对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预测。(不要求写具体的实验步骤)
(1)验证抗生素是否阻断细菌转录过程的实验
①基本实验思路:设置甲、乙两组实验进行体外模拟_____过程,甲组滴加适量的一定浓度的_____,乙组滴加等量的蒸馏水,其余条件_____。最后检测两组实验中_____的生成量。
②实验结果、结论:若甲、乙两组中RNA的生成量相等,则_____;若甲组中RNA生成量少于乙组中RNA生成量,则_____。
(2)验证抗生素是否阻断细菌tRNA功能的实验
①实验基本思路:设置甲、乙两组实验,进行体外模拟细菌的翻译过程。甲组加入用抗生素处理后的各种tRNA,乙组_____。
②实验结果、结论:若甲、乙两组中蛋白质的生成量相等,则_____;_____。
【答案】(1) ①. 细菌DNA的转录 ②. 抗生素的水溶液 ③. 相同且适宜 ④. RNA ⑤. 抗生素不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 ⑥. 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
(2) ①. 加入等量未用抗生素处理的各种tRNA,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最后检测两组实验中蛋白质的生成量 ②. 抗生素不阻断细菌tRNA的功能 ③. 抗若甲组中蛋白质的生成量少于乙组中蛋白质的生成量,则抗生素能阻断细菌tRNA的功能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等。
【小问1详解】
①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要验证抗生素是否阻断细菌转录过程,则实验的自变量是抗生素的有无,因变量是产物RNA的量,故基本思路为:设置甲、乙两组实验,进行体外模拟细菌DNA的转录过程,甲组滴加适量的、一定浓度的抗生素水溶液,乙组滴加等量的蒸馏水,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最后检测两组实验中RNA的生成量。
②若甲、乙两组中RNA的生成量相等,则抗生素不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若甲组中RNA的生成量少于乙组RNA的生成量,则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
【小问2详解】
①翻译过程中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则验证抗生素是否阻断细菌tRNA功能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抗生素有无,因变量为蛋白质的生成量,可设置甲、乙两组实验,进行体外模拟细菌的翻译过程,甲组加入用抗生素处理后的各种转运RNA,乙组加入等量的未用抗生素处理的各种转运tRNA,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最后检测两组实验中蛋白质的生成量。
②若甲、乙两组中蛋白质的生成量相等,则抗生素不阻断细菌转运tRNA的功能;若甲组蛋白质的生成量少于乙组蛋白质的生成量,则抗生素能阻断细菌转运RNA的功能。
21. 在人类历史上,传染病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免疫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国家。图1为在疫苗接种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为疫苗接种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1)a与d时间所接种的为______(填“同种”或“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是由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浆细胞产生的。c时间段抗体甲的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因为______。
(2)美国学术期刊《免疫》曾报道,有科学家研究发现,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对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如图2的实验:
①科研人员给小鼠A注射抗原的目的是______。该实验要得到预期的结论,对实验中抗原的要求是______。
②对接受脂肪组织移植的实验鼠B的要求是______。
【答案】(1) ①. 不同种 ②. 不同 ③. 受到与a时间接种疫苗相同的抗原的刺激,产生了二次免疫反应
(2) ①. 刺激小鼠A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记忆T细胞并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②. 能侵入细胞的病原体 ③. 实验鼠B在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没接触过相应的病原体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点注射的疫苗产生的抗体与d点注射疫苗产生的抗体不同,因此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c点甲抗体水平快速升高,可能的产生了二次免疫反应;甲、乙两种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不同。
【小问1详解】
a时间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与d时间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不同,因此两次接种的为不同种疫苗,浆细胞产生抗体具有专一性,故甲、乙两种抗体是由不同的浆细胞产生的。c时间段甲抗体水平快速升高,可能是产生了二次免疫反应。
【小问2详解】
①据图2及题意可知,实验鼠A注射抗原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将其脂肪组织移植到实验鼠B中,当实验鼠B感染相同病原体时会发生二次免疫反应,因而不患病。为了保证注射抗原能引起小鼠的细胞免疫,对抗原的要求是能侵入细胞的病原体。
②为了排除自身记忆细胞的影响,在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实验鼠B没接触过相应的病原体。
22. 水稻属禾本科植物,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鸭有旺盛的杂食性却不喜食禾本科植株,利用此特点,我国多地采用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为研究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农田生态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稻单作和稻鸭共作的比较试验。水稻单作按常规生产方式使用化肥、杀虫杀菌剂。稻鸭共作每公顷投放300只20d龄的麻鸭,共育75天,只在稻鸭共作之前和之后施用化肥和农药。最终统计经济效益如下表(单位:元/hm2)。请回答:
处理 | 主要支出 | 主要收入 | |||||||
生产资料费 | 人工费 | 稻米 | 稻田鸭 | 净收益 | |||||
化肥 | 农药 | 鸭苗 | 饲料 | 施肥 | 管护 |
|
|
| |
稻单作 | 1566.8 | 1147.5 | - | - | 2250 | 750 | 55672.7 | - | 49958.4 |
稻鸭共作 | 1302.5 | 306.5 | 699.0 | 6154.2 | 750 | 1425 | 85113.0 | 18029.6 | 92505.4 |
(1)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______和______三大功能。上述水田中的稻、鸭及其他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写出稻鸭共作田里可能存在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2)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稻单作模式下的稻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______,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与稻单作模式相比,稻鸭共作模式稻米产量增加,因为鸭在稻鸭共作中能够通过______等活动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同时鸭的排泄物又可以肥田。除此之外,鸭也能增加农民收入。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稻鸭共作模式的优点是________。此种模式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4)CH4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稻田是CH4最大的人为排放源,在厌氧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物在产甲烷杆菌等微生物作用下被逐步分解形成CH4。研究表明,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鸭通过觅食和游动,从而增加了______,抑制了产甲烷杆菌的生长活性,减少了CH4的排放。
【答案】 ①. 物质循环 ②. 信息传递 ③. 生物群落 ④. 稻→食稻昆虫→鸭(杂草→鸭;杂草→昆虫→鸭)[不能出现稻→鸭] ⑤. 简单 ⑥. 低 ⑦. 食草、捕虫 ⑧. 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轻了土壤、水环境的污染 ⑨. 整体性 ⑩. 水中溶氧量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3、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详解】(1)结合分析可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上述水田中的稻、鸭及其他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群落。稻鸭共作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水稻。在稻鸭共作田里可能存在的一条食链为:稻→食稻昆虫→鸭(杂草→鸭;杂草→昆虫→鸭)。
(2)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稻鸭共作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加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而稻单作模式下的稻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低,因此需要人为保护较多,因为其抵抗力稳定性差。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与稻单作模式相比,在稻鸭共作模式中鸭通过在稻田中起到吃草、捕虫等作用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同时鸭的排泄物又可以肥田,除此之外,鸭也能增加农民收入,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稻鸭共作模式典型优势表现在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轻了土壤、水环境的污染。此种模式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构建了人与然的和谐,同时也能是农民增收。
(4)产甲烷杆菌是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物在产甲烷杆菌等微生物作用下被逐步分解形成CH4,而该稻鸭共作模式中鸭的活动增加水中溶解氧,抑制产甲烷杆菌的生长繁殖,减少CH4的排放,从而使稻田的CH4排放量明显降低。
【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的实际表现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生态农业的原理及其意义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点。
23. 椪柑是自贡地区主产水果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尝试用椪柑作原料制作果酒果醋,探索农产品转化的可行性。请分析回答:
(1)在实验选用的两种微生物中,醋酸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整个发酵过程需要有氧气参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果酒发酵瓶是否产生酒精,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来进行检测,若溶液出现_________色,说明酒精发酵基本成功。
(3)纯化酵母菌菌种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而统计发酵液中活菌的数目时只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兴趣小组中某同学制作柑橘酒的矿泉水瓶如图所示,此矿泉水瓶用瓶盖密封的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请你从发酵瓶的发酵情况分析,找出该同学操作中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②. 醋酸菌
(2) ①. 酸性重铬酸钾 ②. 灰绿
(3)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平板划线法不能确定取样的多少,且最初画线处生长出来的菌落聚集在一起,无法计数。灼烧接种环时杀死的细菌无法计数
(4) ①. 隔绝氧气,防止空气中微生物污染 ②. 酒精发酵瓶没有及时放出二氧化碳,应该每12小时将瓶盖拧松一次,放出二氧化碳、发酵瓶中发酵物太少,发酵瓶的发酵物应当装满发酵瓶的2/3。
【解析】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小问1详解】
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醋酸菌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果酒发酵过程应该是先通气后密封,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醋酸发酵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有氧气参与。
【小问2详解】
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小问3详解】
纯化酵母菌菌种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而统计发酵液中活菌的数目时不能用平板划线法,原因是平板划线法不能确定取样的多少、最初画线处生长出来的菌落聚集在一起无法计数、灼烧接种环时死亡的菌体数无法估算等。
【小问4详解】
制作柑橘酒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应为无氧环境,矿泉水瓶用瓶盖密封可以隔绝氧气,还可以防止空气中微生物污染;实验过程中,某同学制作柑橘酒的矿泉水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从发酵瓶的发酵情况可推知该同学操作中的两处错误:①酒精发酵瓶没有及时放出二氧化碳,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放出二氧化碳。②发酵瓶中发酵物太少,发酵瓶的发酵物应当装满发酵瓶的2/3。
2024郑州宇华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郑州宇华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家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家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