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1节走向生态文明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2节国家战略与政策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3节国际合作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期末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2年河南驻马店月考)蚂蚁森林是某平台客户端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某平台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在蚂蚁森林里种植的虚拟“树”,并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据此完成第1~3题。
1.该公益活动主要针对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全球变暖 B.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C.土地荒漠化和全球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土流失
2.截至2019年8月,蚂蚁森林已累计种植和维护真树1.22亿棵,分别种植于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甘肃武威等地,这些树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持水土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3.在上述地区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可能是( )
A.橡胶树 B.椰子树
C.沙拐枣 D.桉树
【答案】1.C 2.C 3.C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开展蚂蚁森林公益活动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量,这是针对全球变暖问题;该公益活动会在某个地域(主要是在我国西北地区)种下实体树,因此该公益活动主要针对的是土地荒漠化问题。第2题,内蒙古、甘肃一带土地荒漠化现象较为突出,在这些地区植树造林主要是为了防风固沙,C项正确。第3题,内蒙古、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常选用梭梭、沙拐枣、柠条等耐旱植物作为固沙植物,C项正确。
(2022年湖南郴州期中)拉鲁湿地是世界上稀有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1 220公顷,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据此完成第4~5题。
4.拉鲁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重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空气的湿度和温差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蓄洪能力,可减少拉萨市区北部山洪的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下列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中,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合理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独特的植物适度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广阔的市场,建立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
【答案】4.C 5.D
【解析】第4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湿地能调节局部气候,即减小温差、增加空气的湿度,增加拉萨市区空气的湿度,减小温差,②错误。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拉鲁湿地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可为拉萨市提供较多氧气,①正确;湿地可以降解污染物、净化空气,所以拉鲁湿地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③正确;湿地有调蓄径流的作用,拉鲁湿地有蓄洪能力,可减少拉萨市区北部山洪的威胁,④正确。第5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在湿地建立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将使湿地面积缩小,可能造成环境问题,故不可取,D项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海阳核电项目是目前山东省内单体投资最大的能源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并留有两台扩建余地。据此完成第6~8题。
6.在山东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
B.缓解山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
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
7.目前,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比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核能
B.煤炭、水电、石油和天然气、核能
C.石油和天然气、煤炭、水电、核能
D.煤炭、核能、石油和天然气、水电
8.下列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是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缺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措施之一,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是我国应对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
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
【答案】6.B 7.A 8.C
【解析】第6题,随着山东省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供应紧张,迫切需要建设一个与全省发展定位相匹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协调的能源保障体系,提供能源支撑,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B项正确。第7题,目前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为主,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再次是水能,核能所占的比重偏小,A项正确。第8题,发展核电可实现能源多元化,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A项描述正确;可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B项描述正确;大力发展核电是我国应对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而不是唯一举措,C项描述错误,符合题意;核电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D项描述正确。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等豫南地区,传统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春夏种植水稻,秋冬种植油菜、小麦或紫云英(草本植物)。近年来,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一年只种植一季水稻。2017年5月,原本生机勃勃的田野,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根据跟踪观察,豫南地区“白地”的范围正越过淮河,逐渐向北蔓延。据此完成第9~10题。
9.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种植业收益降低 B.当地的产业升级
C.城镇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D.全球变暖
10.为缓解豫南地区“白地”蔓延趋势,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②积极发展基塘生产等生态农业 ③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 ④积极应对全球变暖等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9.A 10.B
【解析】第9题,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类型。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最可能是种植业收益降低,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下降;两熟田变成一熟田与当地产业升级无关;如果该地区耕地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应全年都不耕种,而不是变为一熟田;全球变暖,农作物生长期变长,更适宜一年两熟。第10题,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可以保证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农民的收益,激励农民种粮,①正确;基塘生产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②错误;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收益的种植项目,能激发农民种植热情,③正确;“白地”的出现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与全球变暖等问题无关,④错误。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三亚市“十三五”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为低碳示范城市。据此完成第11~13题。
11.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 )
A.全球变暖 B.酸雨危害
C.城市内涝 D.生物多样性减少
12.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是( )
A.技术水平高 B.政府大力支持
C.气候宜人 D.城市密度高
13.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可行措施是( )
A.减少煤炭使用,提高石油利用比重
B.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
C.建设海绵城市,防止城市内涝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
【答案】11.A 12.B 13.D
【解析】第11题,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变暖,故选A项。第12题,《三亚市“十三五”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为低碳示范城市,因此,政府大力支持是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故选B项。第13题,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提高石油利用比重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不符合发展方向,A项错误;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对建设低碳城市影响较小,B项错误;建设海绵城市,属于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与低碳城市关系不大,C项错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会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利于低碳城市建设,D项正确。
(2022年新疆乌鲁木齐诊断性测试)2021年9月份以来,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全国一些地方采取有序用电,个别地方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对工业生产乃至民生造成影响,部分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迫在眉睫。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下列行业中,最需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的一组是( )
A.食品、生物制药 B.水泥、平板玻璃
C.炼油、电子仪器 D.服装、机械制造
15.下列措施与减少“拉闸限电”频次不相关的是( )
A.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能源利用率
C.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D.跨区域调配能源
【答案】14.B 15.A
【解析】第14题,需推进节能降炭技术改造的行业多为高耗能行业,当前我国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需要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高行业能效水平,B项正确。第15题,减少“拉闸限电”频次应从保障需求端的稳定着手,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是从供应端着手,两者并不相关,A项正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图1为“新三农”耕地相互联系关系链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6~17题。
图1
16.新农业与新农村在经济层面存在价值响应,主要表现在( )
①生态宜居 ②农业高产 ③绿色发展 ④农民增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不属于“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三农”安全观的是( )
A.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B.集约经营,产出高效
C.资源节约,生态优化 D.拓宽粮食进口渠道
【答案】16.C 17.D
【解析】第16题,根据图示可知,新农业与新农村在社会、生态和经济等层面存在价值响应,在生态层面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优化、农村美好、绿色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①③错误;农业高产和农民增收属于经济层面的价值响应,②④正确。第17题,拓宽粮食进口渠道即增加进口不符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图2为陕西省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图。据此完成第18~20题。
图2
18.农村生活垃圾的特征是( )
A.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 B.不可回收垃圾比重高
C.有机垃圾所占比例大 D.成分季节变化不明显
19.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直接得益于( )
A.农民素质大幅度提升 B.政府政策支持
C.垃圾处理技术水平提高 D.垃圾分类合理化
20.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对环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
A.从根本上减少了农村垃圾的产量 B.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资源化
C.提高农户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积极性 D.减少生活垃圾产生的二次污染
【答案】18.C 19.B 20.D
【解析】第18题,农村生活垃圾以厨余垃圾为主,主要是有机物,基本不存在放射性物质;有机垃圾所占比重大,可回收比重高;产量及成分易受季节影响,季节变化较大,故选C项。第19题,由材料可知,垃圾分类回收主要与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有关,在垃圾分类回收中,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一定补助,调动农民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积极性,故选B项。第20题,垃圾分类处理并不能减少农村垃圾的产量;垃圾分类处理不能使农村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和资源化;提高农户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积极性不属于对环境的意义;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生活垃圾产生的二次污染,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稀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6月20日首次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我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我国在减少出口的同时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
材料二 图3为我国稀土矿比重分布示意图。
图3
(1)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分析内蒙古发展稀土产业的有利条件。 (6分)
(2)据图简述我国稀土矿的空间分布特点。(8分)
(3)分析我国限制稀土出口的目的。(6分)
【答案】(1)稀土矿储量大,分布集中;煤炭等能源丰富;黄河提供工业用水;国家政策支持。
(2)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稀土分布北多南少;北方以轻稀土为主,南方以重稀土为主;北方稀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和山东两个省级行政区,南方稀土主要集中在四川省。
(3)有利于保护稀土资源;有利于我国稀土工业的深加工发展,提高稀土资源的附加值,增加收益;有利于保护环境。
22.图4为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0分)
图4
(1)图中所示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6分)
(2)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趋势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6分)
(3)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趋势有利于缩减北美和亚欧大陆东、西岸航运的时间和成本,为什么?(2分)
(4)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我国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6分)
【答案】(1)世界气温处在波动上升时期;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毁林面积增加,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2)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地下水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生产;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航运;沿海渔业会受到影响。
(3)开拓北冰洋航线,缩短北美到亚欧大陆东、西岸航程。
(4)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2024春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这是一份2024春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春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这是一份2024春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春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这是一份2024春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