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时训练
展开第2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课时作业·测等级
一、单项选择题
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具有坚韧不拔性格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据此完成1~3题。
1.文中描述的地点位于( D )
A.青藏高原dwdw B.天山北麓
C.江南丘陵dwdw D.横断山区
2.“千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 A )
A.地形dwdw B.气候dwdw
C.水源dwdw D.土壤
3.此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 A )
A.带状dwdw B.圆形
C.三角形dwdw D.方形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判断该地的地形特点为山高谷深,纵列分布,而且居住着傈僳族,由此判断该地位于我国的横断山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2题,横断山区,山高水深,纵列分布,地势不平,建设房屋,需要在斜坡上打桩,从而形成“千脚落地式”的特点,因此房屋特点主要与当地地形相适应,A正确;“千脚落地式”房屋与气候、水源、土壤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第3题,该地由于地形崎岖,平原狭小,村落分布在河谷地区,沿河谷延伸发展,平面形态多呈带状,A正确,圆形、三角形、方形村落多在平原开阔、面积大、河流较少的地方形成,B、C、D错误;故选A。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下图为都江堰位置及工程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 导致历史上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主导因素是( C )
A.农业dwdw B.政策
C.地势dwdw D.气温
5.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推测鱼嘴的首要功能是( D )
A.净水dwdw B.蓄水
C.拦水dwdw D.分水
6.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其真实性与完整性至关重要。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C )
A.全面硬化渠岸,减少侵蚀
B.种植热带树种,涵养水源
C.定期内江截流,淘滩清淤
D.上游梯级建坝,蓄水发电
[解析] 第4题,成都平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集中;上游支流汇水量大,加上河道淤积严重,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容易出现洪涝,季风区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频繁,故与地势关系最大,C正确。水旱灾害与政府政策、农业和气温关系不大,排除A、B、D。第5题,鱼嘴主要由石块建成,无净水功能,A错误;鱼嘴位于江中,是整片石块构成的,没有蓄水功能,B错误;由于鱼嘴只位于江中,没有占据整条河道,所以拦水功能有限,C错误;鱼嘴位于江中,将岷江水流一分为二,所以鱼嘴的首要功能是分水,D正确。第6题,全面硬化都江堰渠岸,使都江堰附近植被覆盖率减少,不利于都江堰的保护,A错误;都江堰位于亚热带地区,引种热带树种不一定适应当地气候,做法不现实,B错误;河道泥沙淤积,加重洪涝风险,定期截流清淤,疏通河道,可保障都江堰的正常运转,C正确;上游建坝拦截水流,与都江堰关系不大,D错误。
(2022·湖北建始县第一中学高二月考)2021年春晚上,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风靡全球,牧羊人和养蜂女的故事广为流传。可可托海位于阿尔泰山南麓的额尔齐斯河上游宽阔的河谷中,这里地壳活动强烈,附近断裂带非常多,岩浆沿着断裂带向上侵入,岩浆中的矿物在高温高压下向上迁移,出露地表时冷凝,多次侵入。额尔齐斯河河谷水草丰美,河流向西北经西西伯利亚平原流入北冰洋。据此完成7~9题。
7.下列关于可可托海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伸入河谷,形成降水
②岩浆多次侵入,形成一系列丰富的稀有矿物资源
③夏季少雨日照长,冬季风大多雪
④附近河流流量较大,流速慢,无凌汛现象
A.①②④dwdw B.①②③
C.①③④dwdw D.②③④
8.歌中的牧羊人和养蜂女因为都不能放弃各自的生存手段导致爱而不得,下列对牧羊和养蜂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牧羊人夏季在山地的牧场,冬季带着羊群去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冬牧场
B.春夏季节,那拉提所在的伊犁河谷花期长,种类多,蜜源更丰富
C.牧羊人冬夏季在那拉提和可可托海之间转场,与养蜂人转场时间相反
D.深居内陆,自然条件恶劣,植物生命周期短,没有牧羊和养蜂条件
9.1958—1975年,我国在可可托海地下136米深处建设地下水电站,其建设难度大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D )
A.冬季极寒dwdw B.地震多发
C.物资保障困难dwdw D.岩石松软
[解析] 第7题,可可托海位于阿尔泰山南麓的额尔齐斯河上游宽阔的河谷中,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伸入河谷,形成降水;地壳活动强烈,附近断裂带非常多,岩浆多次侵入,形成一系列丰富的稀有矿物资源;深居内陆,夏季少雨日照长,冬季风大多雪;附近河流夏季流量较大,流速慢,冬季气温低,有凌汛现象。因此④错误。①②③正确。B正确。故选B。第8题,那拉提是著名的风景区,在新疆西面伊犁的天山脚下,位于伊犁河谷东端;可可托海是一个小镇,因矿而生,位于新疆北部的富蕴县城东北48公里的阿尔泰山间,在新疆北部靠近蒙古和俄罗斯。两地距离很远,大约1 000多公里。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不是冬牧场,冬牧场应该位于山麓地带,A错误。春夏季节,那拉提所在的伊犁河谷地形多样,植被类型丰富,花源广布;地势落差大,花期较长,B正确;牧羊人冬夏季在阿尔泰山附近转场,养蜂人主要在伊犁河谷,C错误。伊犁河谷、天山自然条件满足养蜂和牧羊的条件,D错误。故选B。第9题,可可托海被称为我国的“寒极”,冬季极寒是面临的困难,A不符合题意。地壳活动强烈,附近断裂带非常多,地震多发是面临的困难,B不符合题意。1958—1975年,中国经济不发达,物质匮乏是面临的困难,C不符合题意。岩石松软利于地下施工,D符合题意。故选D。
读下面两幅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有关该地区土地退化成因及其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
A.Ⅰ类侵蚀区以风力侵蚀为主,并成为华北地区的重要沙源地
B.Ⅱ类侵蚀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加剧了水污染现象
C.Ⅲ类侵蚀区以冰川侵蚀为主,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D.乙地区因不合理的灌溉,导致洪涝灾害频繁
11.有关晋、陕、内蒙古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B )
A.黄土高原发挥光照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
B.依靠煤、铁、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冶金和重化工基地
C.内蒙古地区大力植树造林,建立木材生产、加工基地
D.河套平原灌溉水源充足,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解析] 第10题,Ⅰ类侵蚀区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主要以风力侵蚀为主,A正确;Ⅱ类侵蚀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导致水土流失严重,B错误;Ⅲ类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以冻融作用为主,不是冰川侵蚀,C错误;乙地区,主要位于华北地区,因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D错误;故选A。第11题,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该退耕还林还草,黄土高原恢复生态,不应该大力发展种植业,A错误;晋、陕、内蒙古地区煤炭、铁矿资源丰富,可以依靠煤、铁、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冶金和重化工基地,B正确;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不适合大力植树造林,应该以种草为主,恢复自然植被,C错误;河套平原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不适宜种植需水量大的水稻种植业,D错误;故选B。
下图为世界及我国某矿产资源产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矿产资源最有可能是( A )
A.铝土dwdw B.铁矿dwdw
C.石油dwdw D.煤
13.以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工业,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 )
A.丰富的动力dwdw B.廉价的劳动力
C.发达的科技dwdw D.广阔的消费市场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根据该资源在世界的分布,印度、牙买加没有石油资源,C错;桂是广西,缺少煤、铁资源,B、D错。只有A对。第13题,铝土为原料的工业,属于有色金属冶炼,是动力指向型工业,主导因素是丰富的动力,A对;劳动力、科技、市场不是主导因素,B、C、D错。
二、综合题
14.作为中部地区的山西省,其战略目标定位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建设成为国家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加快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政府提出了两套方案(如图)。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请说明理由。
(2)山西省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煤外,还积极建设坑口电站,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如果从当地环境效益考虑,你认为输煤好还是输电好?请说明理由。
(3)发挥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把该省建设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 (1)方案②。方案②产业结构多元化;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高。
(2)输煤好。输煤可以减少因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3)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解析] 第(1)题,方案②产业结构多元化,产业链长,经济效益高。第(2)题,注意是从当地环境效益考虑,而非其他方面。第(3)题,建设山西省能源基地的措施应从扩大煤炭工业规模,加强铁路建设和延长产业链等方面回答。
15.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多属于适宜发电的褐煤,大部分煤田为露天煤矿,具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的特点,且地质结构稳定,开采条件优越,适合于综合技术应用和集约化生产。
材料二 下图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交通及城镇分布图。
(1)指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说明呼伦贝尔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请你为呼伦贝尔实现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4)如今呼伦贝尔市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简述该市彻底告别化石能源对环境的积极意义。
[答案] (1)埋藏浅、煤层厚、储量丰富、地质结构稳定,开采条件优越;距离东北及华北地区较近,市场广阔;靠近铁路、公路线,交通运输便利。
(2)环境问题:露天矿区的直接开采破坏了原地表形态、浅部地层、生物种群,破坏地表植被;产生煤矿采空区,造成地面塌陷;大气降水的淋溶作用,会造成地表水污染,矿坑的积水会污染地下水;开采和运输的过程中易造成大气污染。
应对措施:做好规划,对闭坑矿区实行复垦;回填采空区;建设矿坑水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站;做好扬尘防治和治理,如设置围布、挡板,封闭运输等。
(3)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大力发展轻纺工业等;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强化政策优势,完善区域发展规划等。
(4)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减少化石能源开采带来的生态破坏。减少化石能源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解析] 第(1)题,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可从资源、市场、位置、交通等方面来回答。由材料“具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的特点,且地质结构稳定,开采条件优越”可知,该地煤炭资源埋藏浅、煤层厚、储量丰富、地质结构稳定,开发条件优越;从图中可看出,该地距离东北及华北地区较近,市场广阔;煤田靠近铁路、公路线,交通运输便利。第(2)题,环境问题可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方面来分析。煤炭开采会对地表造成破坏;产生煤矿采空区,造成地面塌陷;开采和运输的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等。措施应结合问题来回答,如保护好地表土层,进行复垦;回填采空区;做好环境污染的防治等。第(3)题,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治理等方面来回答。第(4)题,该市的化石燃料主要为煤炭,煤炭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彻底告别化石能源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破坏植被,彻底告别化石能源会减少化石能源开采带来的生态破坏;煤炭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还会带来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彻底告别化石能源可减少化石能源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后复习题,共6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后作业题,共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达标测试,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