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展开
| |||||||||||||||||||||||||||||||
三年级语文学科 大单元教学设计 | |||||||||||||||||||||||||||||||
| |||||||||||||||||||||||||||||||
单元名称:第五单元 留心观察 | |||||||||||||||||||||||||||||||
年级学科:三年级 语文 | |||||||||||||||||||||||||||||||
设 计 人: | |||||||||||||||||||||||||||||||
设计时间: | |||||||||||||||||||||||||||||||
| |||||||||||||||||||||||||||||||
语文 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 | |||||||||||||||||||||||||||||||
学 科 | 语文 | 学 校 | 漳县石川中学 | 年 级 | 三年级 | ||||||||||||||||||||||||||
设计者 | 雷永明 | 指 导 |
|
|
| ||||||||||||||||||||||||||
课程标准模块 | 第三模块 第二学段 | ||||||||||||||||||||||||||||||
使用教材版本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 ||||||||||||||||||||||||||||||
单元名称 | 第五单元 留心观察 | ||||||||||||||||||||||||||||||
单元课时数 | 8课时 | ||||||||||||||||||||||||||||||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核心素养) | |||||||||||||||||||||||||||||||
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名称 | 第五单元 留心观察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
| ||||||||||||||||||||||||||||||
单元/主题概述(说明学习内容及地位和作用) |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和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四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了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搭船的鸟》记录了“我”旅途中的观察所得,既观察了旅途中听到的雨声,也观察了翠鸟的外貌和捕鱼时的动作。《金色的草地》主要呈现了“我”长时间观察到的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与习作的范例,并以课后题和旁批的形式,提示了细致观察和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意识。 | ||||||||||||||||||||||||||||||
单元课时划分(每课时的主题) | 课时一:搭船的鸟 课时二:搭船的鸟 课时三:金色的草地 课时四:金色的草地 课时五:交流平台 课时六:交流平台 课时七:习作—我家的小狗 课时八: 习作—我爱故乡的杨梅 | ||||||||||||||||||||||||||||||
各课时的联系(描述各可是之间的联系) |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 ||||||||||||||||||||||||||||||
二、学情分析与学习条件支持 | |||||||||||||||||||||||||||||||
主题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生活、知识、活动、方法等方面的经验) |
第五单元备课主题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和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四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了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搭船的鸟》记录了“我”旅途中的观察所得,既观察了旅途中听到的雨声,也观察了翠鸟的外貌和捕鱼时的动作。《金色的草地》主要呈现了“我”长时间观察到的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与习作的范例,并以课后题和旁批的形式,提示了细致观察和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意识。 | ||||||||||||||||||||||||||||||
学习条件支持(如实验设备器材、桌椅的摆放、黑板、多媒体、数字平台准备等) | 多媒体课件 | ||||||||||||||||||||||||||||||
三、单元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 |||||||||||||||||||||||||||||||
单元学习目标(整体涵盖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单元式整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单元。可以采用素养整合方式描述学习目标。一条目标可以对应多个素养,并在对应关系说明栏目中简要说明目标对应的主要素养。目标尽可能可测关联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水平。) | 字词识写 认识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会写25个字,会写25个词语。 | ||||||||||||||||||||||||||||||
语言积累 1.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初步了解调动多种感官细致观察、持续进行观察可以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 |||||||||||||||||||||||||||||||
口头表达 1.能和同学交流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的,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植物或场景及其变化情况。 | |||||||||||||||||||||||||||||||
书面表达 能结合日常观察,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清楚,并能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习作。 | |||||||||||||||||||||||||||||||
四、各课时目标设计 | |||||||||||||||||||||||||||||||
课时目标(聚焦课时内容,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学习符合学科要求) | 目标解析(明确目标达成后,学生的具体表现和评价方式) | ||||||||||||||||||||||||||||||
第一课时: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
lā 沙啦 哗啦 呼啦 哇啦 lɑ 他来啦! 你怎么啦?
(红色)的嘴巴(翠绿)的羽毛带着一些(蓝色)的翅膀(黄色)的腹部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引导:请浏览整个单元,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后,教师提示: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单元,叫习作单元,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指单元篇章页,再次让学生读单元目标)
聚焦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单元的特殊性。由“搭”字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疑问,形成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初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感受观察的乐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 ||||||||||||||||||||||||||||||
第二课时: 1.指导书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刚性要求,虽然到了中学段,学生已能较为工整地书写汉字,但是对于一些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特点仍然很重要。另外,写词语的正确方法及书写习惯的要求也很重要,值得老师重视。 回读全文,梳理观察方法。 (1)自由朗读全文。 (2)引导: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说的? (3)小结: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察,作者认识了一个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平时我们也应该像作者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 本环节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明白留心观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能让我们有新的发现,进一步体会细致观察带来的好处,从而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观察记录单
| ||||||||||||||||||||||||||||||
第三课时: 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4个词语。
|
蒲公英 玩耍 打哈欠 钓鱼 合拢 适时正音:“蒲”读第二声,“英”是后鼻音,“耍”是翘舌音。 ②读到“打哈欠”和“合拢”时,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 ③课件出示蒲公英的图片,想一想:为什么“蒲”“英”都有草字头? 许多汉字的形旁揭示了它的字义。“蒲”中有草字头,说明这是一种植物,下面的三点水表示它生长的环境,即“蒲”是一种生长在浅水或池沼中的植物。“英”本来指没有绽开的花朵,因此这个字也是草字头。 指导书写“蒲”“英”。 ①观察田字格中的“蒲”“英”,说说自己的发现。 ②范写“蒲”。指导要点:这个字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写得扁宽,盖住下面的部分,最后一点不能漏。 ③学生练写3个。学生独立书写“英”,提示撇、捺要写舒展。 | ||||||||||||||||||||||||||||||
第四课时: 1.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 读课文,说印象。 ①读了课文,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爱、有趣) ②你从哪儿感受到草地的可爱、有趣?读一读。 本教学环节是根据课题激疑——初读课文解疑——抓场景,整体感知这一思路进行的。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文本阅读的基本规律。相机学习关键字词,渗透汉字文化,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感受汉字的文化魅力。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也可以种豆芽或种白菜,观察其生长变化过程。要选择不同时间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发现变化后还要进一步仔细观察,思考变化的原因。随时注意在观察记录单上记录观察所得。
| ||||||||||||||||||||||||||||||
第五课时: 1.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2.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 谜面: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庞。(打一水果) 谜底:西瓜 谜面:散步在小溪,睡觉在池塘,奔跑在江河,咆哮在海洋。 (打一自然物) 谜底:水 从刚才的编谜语、猜谜语中我们发现,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就会有新的发现。细致的观察会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 通过编谜语、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谜语竞猜者变成谜语的创作者,目标直指单元习作目标——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在活动中,学生能快乐地品尝留心观察的硕果,为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做好铺垫。 | ||||||||||||||||||||||||||||||
第六课时: 能尝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细致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依托已经学过的课文及“初试身手”中的语段,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通过梳理总结,帮助学生强化文中渗透的习作知识——学会观察,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 本环节教学设计主要是想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观察实践,交流自己亲身实践过程中体会到的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细致观察的好处。学生初步的观察所得,可以作为试写的基础。观察评价表的完成,是在上一环节交流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它对学生有效评价他人和自己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指导。
| ||||||||||||||||||||||||||||||
第七课时: 1.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能继续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 要点:把最近观察中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引导:写什么内容?什么情况下的观察会“印象最深”? 小结:观察时让你产生了喜爱之情,或事物某一方面引起了你的好奇,引发了你的思考,激起你长时间观察的兴趣的,往往就是“印象最深”的。 2.引导回忆,交流“印象最深”的事物或场景。 相机完成板书: 动物:猫 狗 乌龟 小蚂蚁 仓鼠 鹦鹉 小鸡 小鸭 大白鹅 蜗牛 …… 植物:爬山虎 牵牛花 菊花 兰花 狗尾巴草 …… 场景:运动会上 公交车上 公园里 郊外 …… 3.小结:你们眼中的世界真是丰富有趣,五彩缤纷!今天我们就来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事物或场景写下来,好不好? 让学生自读要求,提取要点,教学生学会审题;交流印象最深的事物和场景,能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观察对象的丰富多彩,打开习作思路。 加强“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的整合。根据学生在“初试身手”中观察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选择地发挥习作例文的示范作用,通过学习例文和勾连课文提炼出基本的观察方法,搭建习作的支架。根据方法,指导修改,完善“初试身手”中的相关片段,使整个单元贯穿成一个整体。通过几个回合的观察方法的提炼和运用,能有效帮助学生减轻习作阶段的畏难情绪。 | ||||||||||||||||||||||||||||||
第八课时: 展示观察所得,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体验观察的乐趣。 | 多感官参与了观察,观察细致。 观察时注意了事物的变化。 观察时融进了自己的想法。 把观察到的内容有序地写下来了。 评价清单中的四项内容,前三项直指观察方法,后一项指向有序表达,扣住了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使学生修改习作时更有针对性。 要点:他观察的是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他________________方面观察很细致。我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本环节就是在习作“加工”上着力,让学生参考习作评价单,通过自我审视,同伴互助,达到巩固习得的观察方法,完善习作的目的。学生分享观察心得,进一步明确只有细致观察,才能更好地习作,而习作也能引导更细致地观察,二者相辅相成。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习惯。
| ||||||||||||||||||||||||||||||
五、各课时任务设计及学习活动(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和体验) | |||||||||||||||||||||||||||||||
课时及任务 | 活动设计 | 设计意图 | |||||||||||||||||||||||||||||
第一课时 | 任务/活动 | 你观察到了什么?哪些动作和你想象的一样?哪些动作出乎你的意料?
| 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初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感受观察的乐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 ||||||||||||||||||||||||||||
第二课时 | 任务/活动 | 课后观察,尝试实践 出示要求: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完成记录单。(出示记录单) 观察记录单
|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本次观察实践,记录观察所得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也为单元习作做了必要的铺垫。关注单元前后的联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 | ||||||||||||||||||||||||||||
第三课时 | 任务/活动 | 演场景,谈感受。 (1)演一演:同桌表演“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2)评一评:表演得怎么样?紧扣课文第2自然段表示动作和神态的词语来评价。结合表演理解“一本正经”“打哈欠”。 (3)谈一谈: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学生交流) 难怪作者说:“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齐读,读出感叹的语气!读出赞美的语气! | 本环节的教学是抓住描写场景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读文本,边读边想象,把一个个固定的文字读活,让它们在学生头脑里形成鲜活的画面。然后通过演——评——谈,感受草地给文中的“我”和弟弟带来的快乐,也感受到文字传递给我们的快乐。
| ||||||||||||||||||||||||||||
第四课时 | 任务/活动 | 课后观察实践,积累单元写作素材。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也可以种豆芽或种白菜,观察其生长变化过程。要选择不同时间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发现变化后还要进一步仔细观察,思考变化的原因。随时注意在观察记录单上记录观察所得。
| 通过让学生自己读,想象画面,抓住表示时间和表示颜色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摆一摆、演一演、写一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 ||||||||||||||||||||||||||||
第五课时 | 任务/活动 | 谜面: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庞。(打一水果) 谜底:西瓜 谜面:散步在小溪,睡觉在池塘,奔跑在江河,咆哮在海洋。 (打一自然物) 谜底:水
| 从刚才的编谜语、猜谜语中我们发现,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就会有新的发现。细致的观察会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 通过编谜语、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谜语竞猜者变成谜语的创作者,目标直指单元习作目标——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在活动中,学生能快乐地品尝留心观察的硕果,为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做好铺垫。
| ||||||||||||||||||||||||||||
第六课时 | 任务/活动 |
展示学生观察动物的一张记录单,对照评价表,评议观察是否细致。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建议。教师特别提醒:外形的观察是否按照了一定顺序?是否抓住了身体各部分的特点?有没有长时间观察动物的活动? 展示观察植物的记录单,大家评议观察是否细致。 ①教师特别提醒:正在生长和已经长成的植物观察的侧重点不同,正在培植的植物要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已经长大的植物要观察各部分的特点,重点对某一部分进行长时间观察。 ②拓展:展示观察水果的一张记录单,对照评价表,评议观察是否细致。(水果的观察要调动多感官参与,关注水果的颜色和味道的变化。) 2.补一补:对照评价表和同学们的评议,补充观察记录单。 3.写一写:根据观察记录单,初试身手,尝试着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1)提示:写话时,除了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之外,还可以写一写观察时想到的问题。
| 本环节教学设计主要是想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观察实践,交流自己亲身实践过程中体会到的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细致观察的好处。学生初步的观察所得,可以作为试写的基础。观察评价表的完成,是在上一环节交流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它对学生有效评价他人和自己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指导。 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因为大家对生活充满热情,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万物,所以笔下出现了那么可爱的动物,那么神奇的植物,那么诱人的水果。希望大家保持这份观察的热情,继续留心观察生活,进一步丰富观察记录单上的内容,随时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结果,为单元习作提供更多的素材。 本环节的设计,突出讲评的诊断作用,发现学生练写片段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习作中的难点,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为学生顺利完成习作打下基础。最后的互评、分享,能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展示自己细致观察的成果,为后面继续细致观察提供动力。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留心周围的事物→得到新发现 细致观察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 ||||||||||||||||||||||||||||
第七课时 | 任务/活动 | (1)出示教材第72页的第1幅图,引导:图片表现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从平房和远山可推断出是乡村,从光秃秃的大树枝丫以及地上的落叶可推断是秋天,从鸟儿归巢可以看出是傍晚时分。 (2)同桌互相说一说画面中的场景。 (3)我们通过细致观察,发现这是一幅乡村秋日归鸟图。 | 课文中的3幅图,从不同的角度提示学生可以观察的对象,恰当的选用,指导学生说出图中的事物和场景,勾连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提示作用,能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宽学生选材的思路。 动物:猫 狗 乌龟 小蚂蚁 仓鼠 鹦鹉 小鸡 小鸭 大白鹅 蜗牛 …… 植物:爬山虎 牵牛花 菊花 兰花 狗尾巴草 …… 场景:运动会上 公交车上 公园里 郊外 ……
外形 动物 有趣的事 连续性动作 自己的想法
| ||||||||||||||||||||||||||||
第八课时 | 任务/活动 | 对照《我爱故乡的杨梅》,你觉得哪些地方观察得还不够细致?见过橘子树、橘子花的同学可以加以补充。 颜色、形状的观察:橘子树刚抽出的枝条和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刚结出的橘子是什么颜色的?它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细致观察橘子的变化:除了颜色、形状发生变化外,它的味道有变化吗?没成熟的橘子和熟透了的橘子味道有什么不同?
修改习作,完善习作 1.学生对照习作评价单和上面的优秀习作,想想哪些地方的观察还不够细致,修改自己的习作。 2.同桌互评,合作修改。 (1)同桌共读习作。 (2)对照习作评价单,逐一审视、修改。 (3)大声朗读修改后的习作。 3.全班交流,分享完善。 (1)指名读自己的习作。 (2)全班评价。 要点:他观察的是____________,我认为他___________方面观察很细致。我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 | 本板块的设计旨在加强“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的整合。根据学生在“初试身手”中观察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选择地发挥习作例文的示范作用,通过学习例文和勾连课文提炼出基本的观察方法,搭建习作的支架。根据方法,指导修改,完善“初试身手”中的相关片段,使整个单元贯穿成一个整体。通过几个回合的观察方法的提炼和运用,能有效帮助学生减轻习作阶段的畏难情绪。
让学生分享观察心得,进一步明确只有细致观察,才能更好地习作,而习作也能引导更细致地观察,二者相辅相成。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习惯。
习作 例文与习作 | ||||||||||||||||||||||||||||
六、单元作业设计及评价 | |||||||||||||||||||||||||||||||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会写25个字,会写25个词语。 2.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初步了解调动多种感官细致观察、持续进行观察可以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4.能和同学交流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的,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5.能与同伴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植物或场景及其变化情况。 6.能结合日常观察,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清楚,并能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习作。 | |||||||||||||||||||||||||||||||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 |||||||||||||||||||||||||||||||
| |||||||||||||||||||||||||||||||
八、单元教学结构图 | |||||||||||||||||||||||||||||||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和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四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了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搭船的鸟》记录了“我”旅途中的观察所得,既观察了旅途中听到的雨声,也观察了翠鸟的外貌和捕鱼时的动作。《金色的草地》主要呈现了“我”长时间观察到的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与习作的范例,并以课后题和旁批的形式,提示了细致观察和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意识。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15 搭船的鸟
16 金色的草地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留心周围的事物→得到新发现 细致观察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外形 动物 有趣的事 连续性动作 自己的想法
习作例文与习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