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讲测练 (原卷版+教师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讲测练 第06课 平行线与相交线单元检测(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讲测练 第06课 平行线与相交线单元检测(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讲测练第06课平行线与相交线单元检测教师版-doc、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讲测练第06课平行线与相交线单元检测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6课 平行线与相交线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下面的四个图形中,能够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的图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如果数
,
的积
,那么
,
都是正数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C.有公共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下列选项中不一定能判定a∥b的是( )
A.∠1=∠3 B.∠1=∠4 C.∠2=∠4 D.∠2=∠54.如图,
,
,则点O到PR所在直线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
A.OQ B.OR C.OP D.PQ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C.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6.如图所示,点E在BA的延长线上,点F在BC的延长线上,则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D的是( )
A.∠1=∠2 B.∠DAE=∠BC.∠D+∠BCD=180° D.∠3=∠47.一个学员在广场上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第一次向右拐 50° ,第二次向左拐130°
B.第一次向右拐 50° ,第二次向右拐130°C.第一次向左拐 50° ,第二次向左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 30° ,第二次向右拐 30°8.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26°,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 )
A.102° B.108° C.124° D.128°9.如图所示,若AB∥EF,用含
、
、
的式子表示
,应为( )
A.
B.
C.
D.
10.如图,直线
,点
在
上,点
、点
在
上,
的角平分线
交
于点
,过点
作
于点
,已知
,则
的度数为( )
A.26º B.32º C.36º D.42º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计划把河水引到水池A中,先作AB⊥CD,垂足为B,然后沿AB开渠,能使所开的渠道最短,这样设计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1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AB于点O,∠EOD=50°,则∠BOC的度数为_____.
14.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沿BC方向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
15.如图,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BC,所添的条件是__________.
16.如图,AB∥CD,则∠1+∠3—∠2的度数等于 __________.
三、解答题17.如图,l1,l2,l3交于点O,∠1=∠2,∠3∶∠1=8∶1,求∠4的度数.
18.如图,直线CD与直线AB相交于C,根据下列语句画图、解答.(1)过点P作PQ∥CD,交AB于点Q;(2)过点P作PR⊥CD,垂足为R;(3)若∠DCB=120°,猜想∠PQC是多少度?并说明理由
19.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
,
,
图中
的余角是______
把符合条件的角都填出来
;
如果
,那么根据______可得
______度;
如果
,求
和
的度数.
20.如图,已知
,
,试说明
的理由.解:把
的对顶角记作
,所以
(对顶角相等).因为
(已知),所以
( ),所以
( ).(请继续完成接下去的说理过程)
21.如图,点D、E在AB上,点F、G分别在BC、CA上,且DG∥BC,∠1=∠2.(1)求证:DC∥EF;(2)若EF⊥AB,∠1=55°,求∠ADG的度数.
22.如图,已知∠1+∠2=180°,∠3=∠B,求证:DE∥BC.
23.已知:直线
,点
、
分别在直线
,
上,点
为平面内一点.(
)如图,
,
,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
(
)利用(
)的结论解决问题:如图,已知
,
平分
,
平分
,
,求
得度数.
(
)如图,点
为
上一点,
,
,
交
于点
,直接写出
,
,
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含
的式子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