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知识与技能
北宋的建立;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分析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和影响,提高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文献,提高学生阅读史料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北宋政府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防止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兵强马壮者”混战不休的局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重点
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难点
北宋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与影响评价。
《陈桥兵变》图片、《北宋形势图》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
【导入一】
960年正月,正当后周君臣欢庆新春佳节的热闹时刻,突然,从北方边境传来紧急战报,说契丹大军压境,形势十分危急。执政大臣不辨真伪,决定派殿前都点赵匡胤率兵前去抵抗。当赵匡胤走到京城以北的陈桥驿时,手下的部将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这就是“黄袍加身”的故事。
自主探究:赵匡胤建立的朝代叫什么?他又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导入二】
这处院落是古代驿站陈桥驿的遗址,坐落在今河南开封东北约20千米处。院内有一棵古槐。据说是宋太祖用来系战马的,被称作“系马槐”。大树旁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有“宋太祖黄袍加身处”几个大字。1000多年前,这座看似普通的院落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个事件的后果又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入本课去探个究竟。
●新课讲解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8页内容,找出有关北宋建立的知识。
生:公元960年;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定都开封;赵匡胤即宋太祖。
师:播放陈桥驿兵变视频,加深对上述问题的认识。
师:陈桥驿兵变的实质是五代以来藩镇夺权斗争的继续,用和平手段达到政权的和平过渡。
师:北宋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开始南征北战,国家形势出现了巨大变化。
师:出示五代十国(前期、后期)和北宋形势图。
师:观察比较五代十国和北宋的形势图,说一说国家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国家分裂。朝代更替频繁;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师:出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提问:对比《北宋时期形势图》,北宋是否实现了全国统一?当时有哪些政权与北宋并立?
生:北宋实现了局部统一,并没有统一全中国。辽、西夏、吐蕃、大理。
师:北宋的确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部分地区。但在宋朝的北方、西北、西南等地区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政权与之并立,北宋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师:宋太祖本身就是后周的禁军统帅,他通过发动兵变当上了皇帝。为了守住天下,他担心自己的部下会用同样的方式当上皇帝,因此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下面我们通过一段材料来学习。
材料: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师:根据材料,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生:藩镇太重,君弱臣强。
师:唐末藩镇割据,武将飞扬跋扈,最终导致唐朝覆灭。太祖担心自己辛苦建立的国家也会如此。因此,他权衡一下,决定宴请自己的武将们喝酒,于是就有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师:出示《杯酒释兵权》图,说说宋太祖为什么要这么做。
生: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担心类似兵变重演。
师:所以这所有的担心都化作了太祖的一个念头——那就是必须加强中央集权。为此太祖费尽心机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师:我们分析史料,针对太祖的担忧,赵普为宋太祖提出了哪些解决“君弱臣强”的措施?
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教师讲解:宋太祖是怎样“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
请阅读教材第29—31页内容,找出宋太祖在以下方面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
师生归纳:
措施 | 内容 |
收兵权(军事) | 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建立禁军,轮流驻扎京师 |
夺臣权(行政) | 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 |
制财权(财政) | 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
其他 | 采取崇文抑武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将掌管地方军政大权 |
师:宋太祖如此劳心费力地加强中央集权,可是他的这些措施却带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结果。
出示材料:
宋朝时期外患不断,但其内部总是统一的,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的内乱。北宋社会经济出现高度发展,但北宋朝廷却国库空虚。北宋拥有百万军队,却始终阻挡不住辽、西夏和金的进攻,最后竟遭受亡国之痛。
师:分析材料并结合教材,说说宋太祖巩固统治的措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措施 | 内容 | 积极影响 | 消极影响 |
收兵权 (军事) | 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建立禁军,轮流驻扎京师 | 加强皇帝权力 | 削弱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军费开支过大导致北宋形成“积贫”局面 |
夺臣权 (行政) | 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 | 地方行政权、军权、财政权收归中央;官员权力受到制衡和约束 | 导致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导致北宋形成“积贫”局面 |
制财权 (财政) | 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 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 | 造成地方财政困难 |
其他 | 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管地方军政大权 | 士人受到社会普遍重视,武将干政风险降低;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 武将长期遭受打压,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消极观念 |
师: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北宋的科举制度。
出示《宋代科举图》和以下材料:
宋代科举与唐代相比,取消了门第限制,扩大了取士范围,无论身份如何,只要稍具文墨就可应举。同时还废除了荐举制度的参与,防止了考场内外一切徇私舞弊,使其更显公平。据统计,唐代宰相524人,进士出身的有232人。宋代有宰相133人,科举出身的达到123人之多。
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师:推进读书的风气,文化的繁荣,强化了为做官而读书的风气。
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利:解除了藩镇割据,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弊:①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杂,财政开支庞大。②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③地方财政困难。
这些都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四、课堂小结
曾经的北宋既辉煌过,却又无奈着。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却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擦拭开历史的尘埃,我们还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大宋,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知识的发现和综合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把发现、综合的能力凸显出来,学习过程成为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本课通过图表、图片、故事、教材等不同形式展现了大量零散的信息,但在创始情境和明确目的之后,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关的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整合者、运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新课讲授,小结和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