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达标测试
展开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质量检测习题一、选择题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风靡一时,里面有大量情节描写了契丹与北宋的关系。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A.李世民 B.李渊 C.赵匡胤 D.耶律阿保机如果想了解契丹族的历史,可以阅读下列哪一书籍( )下图是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这些西夏王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A.契丹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党项族4.下列关于元昊治国措施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创制西夏文字 B.发展农牧经济,鼓励垦荒C.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D.开发东北地区,使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A.北宋与金的争战 B.南宋与辽的争战C.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错误的是( )A.辽与南宋签订的平等条约 B.维护了边疆的长期和平稳定C.促进中华民族的交融 D.辽国获得了战争中无法得到的利益宋真宗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的原因是( ) A.宋朝强硬的政策 B.双方议和C.宋对元昊称臣 D.宋朝学习辽、西夏的制度8.下列对澶渊之盟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③客观上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西夏建立后,与宋朝进行了多次战争。后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 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A.元昊向宋 B.耶律阿保机向宋 C.宋向元昊 D.辽向宋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这是宋 朝一个致命的弱点……‘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送礼”指的是宋朝统治者送出岁币②宋朝皇帝向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与双方贸易往来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宋与辽、西夏的议和内容有何共同之处( )A.辽、西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C.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北宋给辽、西夏“岁币” 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寇准认为澶州北城将士正在浴血奋战,皇帝亲临会极大地鼓舞士气,于是力请宋真宗渡河,他说:“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材料二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藏匿……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澶渊之盟》请回答:材料一中战争的结果如何?北宋每年向辽提供的“助军旅之费”被称为什么?其有何影响?有人说,这一盟约是不平等的,是屈辱的。你是如何看待的?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 重大问题。下面是对我国唐宋时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讨,请你也参与进来。【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列举一例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史实。【宋朝——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请举出宋朝与少数民族“战与和”的事例各一项。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相对和平关系有什么意义?【深入探究】通过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 D 10 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答案 B 10 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契丹人多次更改国号,有时称契丹, 有时称辽),故选 B。答案 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夏政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1 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答案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故选 D。答案 C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抵达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杨家 将的故事反映了澶渊之盟订立前北宋与辽的争战,故选 C。答案 A 澶州之战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对北宋而言,澶渊之盟是屈辱的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上来看,有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答案 B 宋真宗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的原因是双方议和。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之后辽与宋议和。答案 B 本题是对澶渊之盟影响的全方位考查,既要看到其消极方面,又要看到其客观的进步性;既要从主 观目的方面分析,又要从客观进步性方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都符合题意。答案 A 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后来,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 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答案 A 北宋取得了澶州之战的胜利,但却与辽议和,②表述错误,故答案选 A。答案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进行 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所以 D 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答案 (1)辽军受挫,北宋获胜,双方签订澶渊之盟。(2)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3)略。(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辽之间的关系。第(1)问考查宋辽之间的澶州之战,第(2)问考查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3)问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1)文成公主入藏。(2)战:澶州之战(或西夏进攻北宋);和:“澶渊之盟”(或宋夏和约)。(3)可以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有利于贸易往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4)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虽然民族间 有过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友好是民族交往的主流。解析 第(1)(2)问可以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和平关系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贸易往来频繁,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第(4)问也属于开放性试题,言 之有理即可。如: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虽然民族间有过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友好是民族交往的主流。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明朝的灭亡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明朝的灭亡综合训练题,共7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共8页。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后作业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