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版地理初一上册 第3课《认识地球》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湘教版地理初一上册 第4课《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湘教版地理初一上册 第6课《海陆变迁》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湘教版地理初一上册 第7课《世界的人口》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湘教版地理初一上册 第8课《世界的人种 》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获奖教学设计
展开第5课《世界的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读图说出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及区别,识记世界著名地形区分布位置。
3.在地图上指出海底地形的组成。
【教学重点】
1.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等高线稠密、稀疏与坡陡、坡缓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世我是来自中国长江的一朵“浪花”。你知道我走过哪些地方吗?
跟我来看一路好风景吧!
二、新课学习
(一)陆地地形
播放图片,学生结合地图册上的各种地表形态,让学生说说这些图片分别是什么地形。
明确:地形概念——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地形。陆地表面的地形虽然多种多样,但基本类型有五种,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出示五种基本地形图片,整体感知。
师:说到地形,当然离不开高度。高度有海拔和相对高度,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呢?
出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
提问:海拔与相对高度有什么区别?(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海拔是指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乙地的海拔是500米;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提问: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呢?(学生回答:1000米)
强调:海拔是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小组讨论:
将全班分成五个大组,每个组以一种地形的名称命名,以第一人称展开“自述”,要求全面细致地说出自己代表的地形特征。各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汇报展示。
明确:列表比较,熟悉各种地形特征
对比 | 相同点 | 不同点 |
平原 | 地面起伏小 |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
高原 | 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 |
对比 | 相同点 | 不同点 |
山地 | 地面崎岖 | 海拔较高,多在500米以上 |
丘陵 | 海拔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
盆地:四周高、中部低
读图活动:
学生结合教材32页图2-45,找出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学生读图查阅)
明确: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东岸自北向南纵贯美洲本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西岸是由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组成的岛屿山体;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这个山脉带主要呈东西方向延伸,由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组成。
展示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师:你还知道哪些世界之最?(学生展示课前搜集资料)
拓展延伸:
有关地形的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世界上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上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上最寒冷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过渡:了解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以后,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是什么模样的吗?
(二)海底地形
学生结合教材29页图2-37,找到海底五种地形并简要介绍。
明确:
大陆架: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是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地带
大陆坡: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万多米(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大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强烈。
洋盆:是大洋底部的深邃洼地
(三)学看地形图
地理学习中要经常用到地形图,有了合适的地形图,即使你没有去过的地方,也可以通过读图,了解那里的地形状况。
引导学生阅读图2-38、2-39、2-40、2-41,认识各种地形图,提问:这几幅地形图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读图比较,回答)
明确:地形鸟瞰图虽然直观形象,但是表示海拔高度和海洋深度;等高线地形图有了等高线和等深线,哪里高哪里低,哪里是山地,哪里是盆地,都能看出来,但是曲线太多,看起来费劲;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对照高程表,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一目了然。
明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一般规律:
绿色表示平原
蓝色表示海洋
黄色表示山地、高原、 盆地、丘陵
褐色表示高山
白色表示雪线
你知道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吗?
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提问: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深线?(学生通过看视频找到答案)
明确:等高线是指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等深线是指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展示图片,仔细观察图,你能说出等高线的特点吗?(学生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明确:
等高线的特点:
1.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2.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等
3.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想一想:观察下面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错误,同一条等高线上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高度,而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是相等的。
展示图片说明等高线稠密、稀疏与坡陡、坡缓的关系
明确:等高线稠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开动脑筋:
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从C点爬到山顶A顶容易,因为C点到A点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小组探究:
分析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是怎样表示的?(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的形状和等高线上的数值变化规律)
明确:
山顶——等高线闭全,数值中心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此地形容易发育成小河)
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适合攀岩)
读图练习:
1.A、B、C、D分别表示哪种地形?
2.估计山顶甲的海拔高度大约在多少米?
3.如果从A和F分别爬到乙山顶,你认为哪条路难走?为什么?
明确:
1.A表示山脊 B表示山谷 C表示鞍部 D表示陡崖
2.山顶甲的海拔大约在600—700米之间
3.从F点爬到山顶比较难走,因为此处的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四、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案设计,共5页。
湘教版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教版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陆地地形,归纳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