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展开《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登幽州台歌》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诵读古代诗词,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以更好的提升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有对古诗词的积累,但认知能力有限,诗歌鉴赏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点滴引导,慢慢培养。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体会古诗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2.正确理解作者的形象。(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来圣贤多寂寞”。孤独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酸楚; 孤独是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的怀才不遇; 孤独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百无聊赖。其实孤独既是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现在就让我们借助《登幽州台歌》来感受一位大唐诗人内心的那份孤独。
(二)释题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因而又名黄金台。国师郭隗,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后包括大将乐毅、谋士邹衍等四方豪杰乘风而来,使燕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中的强国。
(三)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 ,唐代诗人。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朝政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随军征讨契丹,他提出退敌良策不仅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此时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四)读诗知意
1.范读诗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强调“怆”和“涕”的读音和书写
3.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
(1)前两句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从时间角度写;
“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来者”是指后世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这两句写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2) 后两句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从空间角度写;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3)作者登上幽州台,无限钦慕乐毅、郭隗等人能遇到燕昭王那样的贤君。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作者感叹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啊!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孤独寂寞苦闷的情怀。
(五)读诗识人
这首诗看起来比较消极,但其实不然,一个七尺男儿为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可见他有着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在悲怆的深层,却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也正因为他的不甘沉沦,让我们读到了这首撞击心灵的作品。
(六) 课堂练习
理解默写
① 《登幽州台歌》中表明诗人生不逢时的诗句:
② 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
③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④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 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 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 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教案,共2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共2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