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获奖教学设计
展开第四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
【课程标准】
以黄河为例,分析流域内协调发展的措施以及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流域协作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式,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
2.了解流域内协同解决水质等水环境问题的措施,说明流域内部保护环境的意义。
3.理解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2007年8月,无锡市在中国率先实行河长制,由各级党政负责人分别担任64条河道的河长,加强污染物源头治理,负责督办河道水质改善工作。河长制实施后效果明显,无锡境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2007年的7.1%提高到2015年的44.4%,太湖水质也显著改善。
为什么要实行“河长制”?
河长制能协调解决哪些问题?
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板书)
【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
什么是水系及流域?
流域内水资源有哪些功能?
1、水系和流域(板书)
水系: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了水系。
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流域从源头到河口、从上游到下游、从左岸到右岸、从支流到干流之间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
2、流域水资源的功能(板书)
思考:人类通常会利用河流进行哪些社会经济活动?
【案例探究】
①用不同的图例标出所在的位置,说明理由。
②说明河流对此处人类活动有什么作用,人类活动对河流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③以上这些利用方式之间是否会有矛盾?会有哪些矛盾?
①在图上标注
②流域内的水资源具有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对于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行业和部门具有开放共享性
③可能出现争建水库或港口码头的现象;
上游大量排污,导致下游污染严重;
上游山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河道淤积、洪涝灾害;
上游养殖或工业发展会污染下游居民用水等。
3、水资源协作开发(板书)
【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的协作开发?
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
流域跨越不同的行政区,需分别行使管理权
【问题】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一般有哪些?
上游地区:制定相关法律,实施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措施。
下游地区:下游区域征收费用作为对上游生态保护的经济补偿。
全流域: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全流域进行水量的分配和调度、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规划、排污治污管控。
流域跨越不同的行政区,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为流域内各区域提供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
4、黄河的调沙减淤(板书)
【案例探究】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
黄河含沙量大,径流量少,存在着上下游之间调沙减淤、水量调控等问题,需要加强流域内的协调发展。
【思考】
为什么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为什么黄河没有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黄河的含沙量大?含沙量大会有什么危害?
1.概况(板书)
为什么黄河的含沙量大?含沙量大是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居世界大河首位
含沙量大会有什么危害?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坡度变小,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因此下游的黄河自古以“易淤、易决、易徙”而闻名。
【拓展】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
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河道变迁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给华北平原人民带来过多次灾害性的洪涝灾害。为了防治水害,两岸不断加高大堤,使得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
2.黄河沙患的解决措施(板书)
【合作探究】 ①分别讨论黄河的“侵蚀区”、“堆积区”的治理重点。
②举例说明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治理施。
侵蚀区需要减少入河泥沙量;堆积区需要减少河道淤积。
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侵蚀区
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
中游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侵蚀区,水土保持是减少人黄泥沙的根本措施。
在黄土高原,由政府投资、补偿,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主要措施。
展示工程措施图片,描述主要的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包含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生物措施主要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耕作措施,包括沿等高线工作,刘查少耕免耕等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梯田和水平句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读图4.6黄土高原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模式,了解不同的工程措施,有不同的作用。
2.黄河沙患的解决措施(板书)
读图,通过综合治理,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的泥沙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通过综合治理,有效地减少了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的泥沙量
3.利用水库调水调沙(板书)
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其中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遏止下游河道淤积具有重要作用。
每年在黄河汛期到来之前,应用调水调沙的原理对上下游水库进行联动调度
同时调动上中游的水库向下游放水,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 ,提高下游行洪输沙能力,实现对黄河下游河床全线冲刷,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
【思考】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对黄河入海口地区会产生什么影响?
【案例】南小河沟是泾河支流蒲河左岸的一条支沟,位于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小流域。治理前,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每平方千米每年平均泥沙流失量达4300吨,最高可达1万吨。20世纪50年代,这里开始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根据土壤侵蚀的规律,实行了“保塬、护坡、固沟” 的治理方针。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在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南小河沟现在已经是塬面条田连片
沟坡林草茂密,沟底坝库相连,一般暴雨时水不下塬,
泥不出沟,农、林、牧业得到全面发展。如今,这里的林大草覆盖率已达84%,被誉为“黄河中游的一块翡翠”。
【合作探究1】分析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控的措施
莱茵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莱茵河不仅是沿岸上千万人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用水的要来源,还承担重要的航运任务,也接纳沿岸排放的生活和工农业污水,历史上曾一度变成欧洲下水道,但是流域内各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协调治理,已经成功的完成了莱茵河的污染防治。
1.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为什么?
2.菜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的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荷兰、德国、法国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
3.指出莱菌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
【答案】1.荷兰,位于莱茵河下游。上中游沿岸国家工业发达,人口众多,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多。
2.德国、法国位于莱茵河沿岸,且工业发达,城市众多,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物多,需要对污染物治理后才能排放,或者关闭一些小型的工厂;荷兰位于下游,受危害最大,上游国家进行治理后,它受益最大,应该为此支付一定的生态赔偿费用。
3.行政手段:成立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签署《莱茵河氯化物污染治理公约》、制定《莱茵河计划》
经济手段:生态补偿协议、产业结构调整等。
技术手段:实时动态监测、开发“莱茵河预警模型”、各监测站点互联等技术。
【老师】黄河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径流量较少,因此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下游断流。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板书)
1、调配背景(板书)
径流量少是黄河又一突出的水文特征,黄河流域面积约是长江流域面积的40%,但年径流量约是长江的1/15
【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
1.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最终导致黄河流域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问题:人水矛盾突出。
原因:黄河流域径流量小,但人口、城乡较为密集,耕地数量多。
后果: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口迅速增加,黄河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而上下游缺少调控用水的措施,致使黄河下游自1972年出现断流现象,对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2.为什么黄河下游断流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自然原因:
①黄河流域大部分流经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量小;
②下游形成“地上河”,无支流汇入;
③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
①流经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
②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2、出现的问题以及影响(板书)
【问题】黄河断流以后会产生什么影响?
概括总结:对主河道的影响:河道萎缩,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决口的风险;
干涸河道演变为沙带,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
对河口三角洲及海域的影响:影响工业供水与城乡居民生活供水; 影响农田的灌溉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增大; 水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加剧了黄河水污染; 沿岸大量开采地下水。
对河流沿岸的影响: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
3.黄河水利委员会调度分配(板书)
概括总结:1999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被授权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分配。200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制定了《黄河取水许可管理实施细则》。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调音定调,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此外,黄河流域节水水平大大提高,通过以上措施,也就是水资源统一调配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基本保证了在严重枯水年份黄河下游不断流。
【活动】对比分析黄河不同河段水资源的利用
黄河2015年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农田灌溉和林木渔畜业用水)占79%,工业用水占10%, 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公共和居民生活用水)占7%,生态用水占4%。其中,兰州到头道拐、 三门峡到花园口两河段2015年分别从黄河取水153.03亿立方米、22.99亿立方米,用水结构如图所示。
1.图4.13 所示两河段的用水结构与全流域的相比,各有什么特点?
2.从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改善水资源利用的建议。
阅读材料,思考上面的问题。小组讨论探究
概括总结:1.与全流域的相比: 兰州到头道拐:农业用水比重大,工业用水比重较少
三门峡到花园口:工业用水比重大,农业用水比重少
2.农业方面:喷灌、滴灌;推广耐旱型农作物 ;工业方面:提升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后再排放等
生活方面:提高水价;洗莱水进行浇花、冲厕所等 ;全流域协调用水,分配用水份额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程标准,黄河断流的原因,黄河断流后的影响,本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黄河的调沙减淤,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