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新视角课件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第1页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新视角课件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第2页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新视角课件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第3页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新视角课件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第4页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新视角课件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第5页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新视角课件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第6页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新视角课件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第7页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新视角课件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第8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精品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精品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课程标准,•近代化,•工场,•工厂,•机器大生产,•工厂制度,手工工场,◆工场,创立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2.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工业革命前后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有何重大变化?
    •机器大生产又给人类社会的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带来哪些深刻变化?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英)狄更斯《双城记》
    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的过程,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理性化。
    工场是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其特点是借助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
    工厂是直接进行工业生产的单位,其特点是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
    属于生产力的变化,即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属于生产关系的变化,也是生产组织形式(劳作方式)的变化,即用集中劳作取代零碎分散的劳作。
    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1、背景: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即手工作坊)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封建社会城市中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生产资料私有,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辅助作坊主的帮工和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
    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分为分散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生产规模、技术分工上更进步,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
    2、标志: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
    以机器取代手工工具,以蒸汽机取代人力、兽力、水力、风力把大量的机器和人力集中在厂房里,实现劳动分工的高度专业化,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机器合理地组成机器系统,形成生产的流水线,科学计算每道工序需要的时间,合理安排劳动力。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诞生了”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3、影响:机器大生产引发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工厂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机器大生产(专业集中)
    ◆手工生产(零碎分散)
    工厂是独立于家庭生产之外的,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场所。工厂制度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它建立在细致的劳动分工和使用机器的基础之上,是大规模集中生产的生产组织。
    1732年,理查·阿克莱特出生于英国普雷斯顿一个贫穷的家庭。阿克莱特13岁时去当学徒,学习理发和制作假发,18岁在博尔顿一个地下室的酒窖里开了个发廊,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同时积累了经营和推广的经验。1768年和钟表匠约翰·凯在普勒斯顿发明了水力纺纱机。1771年,他与人合伙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创办近代最早的机器纺纱厂。1792年在科罗姆福德去世,终年60岁,死后他留下了一笔50万英镑的巨款。
    ⑴工人:实行倒班制;⑵工厂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③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协同劳作、厂主监管);④原料: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最典型的行业是陶瓷业,1769年,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场,在场内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他把原来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钱乘旦《英国通史》
    分工使同样的劳动者得以完成远超从前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个特定环节的工人技能得到提升;免除了在不同类型工作之间来回转换耗损的时间;大量精简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胜任多人的工作。——据亚当·斯密《国富论》整理
    材料一: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10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2/3。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自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说话、吹口哨或唱歌者,罚款六便士…第十二条:打断连接秆子者,每根从其工资中扣除一便士……——《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人文实录》
    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催生近代企业管理制度;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提高生产效率、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材料:在中国移植西方近代工厂制度的过程中,外国资本早期在华设立的近代工业企业,对中国近代工厂制度的建立起了示范性作用。它们将西方的工厂制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制度安排的先行,并对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建立,客观上起着开风气之先的作用。——摘编自刘佛丁、王玉茹《中国近代工厂制度的产生及其产权运作的特征
    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统治阶级为实现自救,开展洋务运动;外国资本早期在华设厂,起了示范性作用;张謇等一批民族资本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开办工厂。
    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2)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思维点拨 】 “近代企业”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定义的,它的主要标志是使用机器进行生产。“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主要指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工业。
    比较工场制度与工厂制度的异同
    材料: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洋务运动包罗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不同:缺乏科技创新;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呈现出碎片化特征;以救亡图存为目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提升综合国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未能推动政治变革。
    材料:(伦敦)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并聚集了经常布满太(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 —【德】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问题: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应对: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进步表现: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进步影响: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旅行者以往靠双腿、马车经过数日乃至数月跋涉和颠簸才能到达的目的地,现在跨上火车几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各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闭塞、孤立、结构简单的经济单位,被交通大动脉以及无数个“毛细血管”连成高等的经济生命体。——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工业化的英国农村正在向城镇化转变,工商业繁荣导致农村转型成为城市,部分农村或依附于城市。农村的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城市又不断地对农村土地进行占领,控制农村经济,农村变成了城市领地。
    4、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
    原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表现: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
    材料 :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机器和车间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工厂的汽笛声从早响到晚,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4、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原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19世纪,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与财政推行初等教育;20世纪,中国开始出现大量小学堂,中共创工人夜校。
    材料一: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工厂法》,规定限制童工劳动时间并提出应对童工进行读、写、算教育。国家干预教育始于19世纪30年代。从1833年起,议会开始拨款补助教育事业,其拨款数量逐年增加,并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材料二:在19世纪,一些工业城市开办机械学院,不仅向工人提供有用的技术知识,而且也向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还有许多城镇兴建博物馆和大型图书馆,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机会……在被调查的200个工人家庭中至少有60个妇女有固定阅读的习惯。——欧阳萍《工业革命对休闲生活方式的影响》
    5、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社会矛盾尖锐。 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
    史料一 16世纪至19世纪前期英国城乡人口统计表
    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的影响
    ——摘编自荻茨《英国经济史》
    (1)史料一反映了英国城乡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工业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变化:农村人口增长缓慢,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影响: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背景:工业革命技术革新的要求;工人运动的发展。特点:通过立法方式发展教育;政府干预。
    史料二 19世纪下半叶,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技术革新要求工人受到更多的教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逐渐与英国开展经济竞争,工人运动也日益激烈。1870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进行强迫初等教育,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摘编自360百科
    (2)根据史料二指出,19世纪英国初等教育发展的背景有哪些?有何特点?
    原因:工业化加深了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观念缺乏;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
    史料三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摘编自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3)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根据史料三,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等奖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美贝尔发明电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图文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力→水力→蒸汽动力,影响对中国,一积极影响,二消极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背景图课件ppt,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关键能力·课堂探究,网络构建·史论要旨,随堂检测·强化落实,读史思辨·视野拓展,蒸汽机,协同劳作,管理形式,机器大生产,实业救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