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36 机械振动机械波(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4703174/0-16921449081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36 机械振动机械波(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4703174/0-169214490822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36 机械振动机械波(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4703174/0-169214490824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 (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36 机械振动机械波(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36 机械振动机械波(含答案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的质点振幅为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版高考物理 全程复习课后练习36 机械振动机械波1.某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0,在周期性驱动力的作用下做受迫振动,驱动力的频率为f.若驱动力的振幅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f<f0时,该振动系统的振幅随f增大而减小B.当f>f0时,该振动系统的振幅随f增大而增大C.该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fD.该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f0 2.如图,沿同一弹性绳相向传播的甲、乙两列简谐横波,波长相等,振幅分别为10 cm、20 cm,在某时刻恰好传到坐标原点.则两列波相遇叠加后( )A.不可能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B.在x=2 m的质点振动始终减弱C.在x=0.5 m的质点振幅为零D.坐标原点的振幅为30 cm 3.一位游客在千岛湖边欲乘坐游船,当日风浪较大,游船上下浮动.可把游船浮动简化成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振幅为20 cm,周期为3.0 s.当船上升到最高点时,甲板刚好与码头地面平齐.地面与甲板的高度差不超过10 cm时,游客能舒服地登船.在一个周期内,游客能舒服登船的时间是( )A.0.5 s B.0.75 s C.1.0 s D.1.5 s 4.一个做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周期为T,振幅为A,已知振子从平衡位置第一次运动到x=处所用的最短时间为t1,从最大的正位移处第一次运动到x=处所用的最短时间为t2,那么t1与t2的大小关系是(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判断 5.如图甲所示,竖直圆盘转动时,可带动固定在圆盘上的T形支架在竖直方向振动,T形支架的下面系着一个弹簧和小球,共同组成一个振动系统.当圆盘静止时,小球可稳定振动.现使圆盘以4 s的周期匀速转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振动达到稳定.改变圆盘匀速转动的周期,其共振曲线(振幅A与驱动力的频率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 )
A.此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约为3 HzB.此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约为0.25 HzC.若圆盘匀速转动的周期增大,系统的振动频率不变D.若圆盘匀速转动的周期增大,共振曲线的峰值将向右移动 6.下表记录了某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频率变化的关系,若该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固,则( )
A.f固=60 HzB.60 Hz<f固<70 HzC.50 Hz<f固<60 HzD.以上三个都不对 7.一位游客在千岛湖边欲乘游船,当日风浪很大,游船上下浮动.可把游船浮动简化成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振幅为20 cm,周期为3.0 s.当船上升到最高点时,甲板刚好与码头地面平齐.地面与甲板的高度差不超过10 cm时,游客能舒服地登船.在一个周期内,游客能舒服地登船的时间是( )A.0.5 s B.0.75 s C.1.0 s D.1.5 s 8.如图所示,圆弧AO是半径为2 m的光滑圆弧面的一部分,圆弧与水平面相切于点O,AO弧长为10 cm,现将一小球先后从圆弧的点A和点B无初速度地释放,到达底端O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那么( )
A.v1<v2,t1<t2 B.v1>v2,t1=t2C.v1>v2,t1>t2 D.上述三种都有可能 9. (多选)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如果得出的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其可能的原因是( )A.测量周期时,时间t内全振动的次数少数了一次B.测量周期时,时间t内全振动的次数多数了一次C.摆线上端固定不牢固,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变长D.在测量摆长时,将细线的长度加上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 10. (多选)如图所示,曲轴上挂一个弹簧振子,转动摇把,曲轴可带动弹簧振子上下振动.开始时不转动摇把,让振子自由振动,测得其频率为 2 Hz.现匀速转动摇把,转速为240 r/min.则( )
A.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周期是0.5 sB.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频率是4 HzC.当转速增大时,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D.当转速减小时,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 11.关于水平放置的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的方向总是由振子所在处指向平衡位置B.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由振子所在处指向平衡位置C.经过半个周期振子经过的路程一定为振幅的2倍D.若两时刻相差半个周期,弹簧在这两个时刻的形变量一定相等E.经过半个周期,弹簧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 12.甲、乙两列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从波源M、N两点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均为2 m/s,振幅相同,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 )
A.甲、乙两波的起振方向相反B.甲、乙两波的频率之比为2:3C.再经过3 s,平衡位置在x=7 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下D.再经过3 s,平衡位置在x=1 m处的质点位移最大E.再经过3 s,两波源间(不含波源)有5个质点位移为零 实验题13.如图为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原理图.
(1)(多选)为了减小误差,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摆长L应为线长与摆球半径的和,且在20 cm左右B.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开有夹缝的橡皮塞夹牢摆线C.在铁架台的竖直杆上固定一个标志物,且尽量使标志物靠近摆线D.计时起点和终点都应在摆球的最高点且不少于30次全振动的时间(2)某同学正确操作,得到了摆长L和n次全振动的时间t,由此可知这个单摆的周期T=________,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14.设B、C为两列机械波的波源,它们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其振动表达式分别为yB=0.1cos(2πt)cm和yC=0.1cos(2πt+π)cm,发出的波的传播方向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它们传到P点时相遇,2 s末P点开始起振.=40 cm,=50 cm.试求:
(1)这两列波的波长;(2)P点形成合振动的振幅. 15.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中间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弹簧下端与M连接,m与弹簧不连接,现将m下压一段距离释放,它就上下做简谐运动,振动过程中,m始终没有离开弹簧,试求:
(1)m振动的振幅的最大值;(2)m以最大振幅振动时,M对地面的最大压力.
答案解析1.答案为:C解析:共振图象如图所示,当f=f0时,系统达到共振,振幅最大,故f<f0时,随f的增大,振幅增大,f>f0时,随f的增大,振幅减小,A、B错误;系统的振动稳定后,系统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故振动频率等于f,C正确,D错误. 2.答案为:D;解析:由图可知,两波的波长相等,又波速相等,则频率相等,能发生干涉,能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故A错误;两列波相遇后,在叠加区域x=2 m的质点,振动方向相同,则振动始终加强,故B错误;两列波在x=0.5 m的质点振动方向相反,则振幅为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即为10 cm,故C错误;根据矢量叠加原则,两列波在原点振动方向相同,则原点的振幅为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即为30 cm,故D正确. 3.答案为:C;解析:由振动周期T=3.0 s、ω=、A=20 cm知,游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x=Asin ωt=20sint (cm).在一个周期内,当x=10 cm时,解得t1=0.25 s,t2=1.25 s.游客能舒服地登船的时间Δt=t2-t1=1.0 s,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 4.答案为:B;解析:振子从平衡位置到最大位移处,速度减小,振子从平衡位置第一次运动到x=处的平均速度大于从最大的正位移处第一次运动到x=处的平均速度,由t=可知,t1<t2,选项B正确. 5.答案为:A;解析:当驱动力的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振幅最大,所以固有频率约为3 Hz,选项A正确,B错误;受迫振动的振动周期由驱动力的周期决定,所以圆盘匀速转动的周期增大,系统的振动频率减小,选项C错误;系统的固有频率不变,共振曲线的峰值位置不变,选项D错误. 6.答案为:C;解析:从如图所示的共振曲线,可判断出f驱与f固相差越大,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小;f驱与f固越接近,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并从中看出f驱越接近f固,振幅的变化越慢.比较各组数据知f驱在50~60 Hz范围内时,振幅变化最小,因此50 Hz<f固<60 Hz,即选项C正确.
7.答案为:C;解析:由题意知,游船在做简谐运动,振动图象如图所示,根据振动方程y=Asin(ωt+φ),结合振动图象知地面与甲板的高度差不超过10 cm的时间有三分之一周期,故C正确,A、B、D错误.
8.答案为:B;解析:小球在滑动中机械能守恒,易知v1>v2,小球在圆弧面上的受力类似于单摆的受力,且AO弧长为10 cm,远小于圆弧的半径,故小球的摆角很小,小球的运动是简谐运动,而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振幅无关,这样小球从点A运动到点O和从点B运动到点O的时间相等,t1=t2,即选项B正确. 9.答案为:BD;解析: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得g=,数振动次数时,少计了一次,则求出的周期T偏大,由g=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A错误;数振动次数时,多计了一次,则求出的周期T偏小,由g=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B正确;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变长,则摆线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则由g=可知重力加速度测量值偏小,C错误;测量摆长时,将细线的长度加上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则由g=可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D正确. 10.答案为:BD;解析:现匀速转动摇把,转速为240 r/min,驱动力频率为4 Hz,周期是0.25 s.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周期是0.25 s,振动频率是4 Hz,选项A错误,B正确;当转速减小时,驱动力频率减小,接近固有频率2 Hz,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选项C错误,D正确.11.答案为:BCD;解析:位移为从平衡位置指向振子位置的有向线段,A错误;振子加速度的方向与回复力的方向相同,总是由振子所在处指向平衡位置,B正确;弹簧振子的振动具有对称性,经过半个周期振子经过的路程一定为振幅的2倍,C正确;弹簧振子的振动具有对称性,若两时刻相差半个周期,弹簧在这两个时刻的形变量一定相等,D正确;弹簧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才是一个周期,E错误. 12.答案为:ADE;解析:由波形图可知,甲波起振方向向下,乙波起振方向向上,甲、乙两波的起振方向相反,A正确;甲波波长为4 m,乙波波长为6 m,波速相同,其两波频率与波长成反比,所以甲、乙两波的频率之比为3:2,B错误;设振幅为A,再经过3 s,甲波波谷传播到x=7 m处,对应该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上,乙波对应该质点的振动方向也向上,故平衡位置在x=7 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C错误;画出再经过3 s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显然平衡位置在x=1 m处的质点位移最大,D正确;根据波的叠加可知两波源间(不含波源)有5个质点位移为零,这5个质点的平衡位置分别在2~3 m之间,4~5 m之间,6 m处,7~8 m之间,9 m处,选项E正确.
13.答案为:(1)BC;(2) L;解析:(1)摆长应为摆线长加上摆球的半径,摆长在1 m左右为宜,A错误;为使实验过程中摆长不变,悬点处用开有夹缝的橡皮塞夹牢摆线,B正确;在铁架台的竖直杆上固定一个标志物,且尽量使标志物靠近摆线可减小计时误差,C正确;计时起点与终点应在平衡位置,因为此位置摆球速度大,计时误差小,D错误.(2)由t=nT知单摆的周期T=.由T=2π得g=,将T代入得g=L.14.解:(1)由振动表达式yB=0.1cos(2πt) cm,知ω=2π rad/s,则波的周期为T== s=1 s.据题意,波从B传到P的时间为2 s,则波速为v== m/s=0.2 m/s.波长λB=λC=vT=0.2 m.(2)据题可知,两个波源振动反向,两列波到P点的波程差Δs=-=50 cm-40 cm=0.1 m=,故P点为加强点,振幅为A=2×0.1 cm=0.2 cm. 15.解:(1)在平衡位置时,设弹簧的压缩量为x0,有:kx0=mg.要使m振动过程中不离开弹簧,m振动的最高点不能高于弹簧原长处,所以m振动的振幅的最大值A=x0=.(2)m以最大振幅A振动,振动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为2A=2x0=2.对M受力分析可得:FN=Mg+k·2A=Mg+2mg,由牛顿第三定律得,M对地面的最大压力为Mg+2m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7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第2讲 机械波 (含解析),文件包含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精品讲义153串联和并联原卷版doc、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精品讲义153串联和并联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攻破训练——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练习含解析教科版,共9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7讲《机械振动、机械波》(含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弹簧振子,回复力,简谐振动,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振动图像,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