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倍数与因数_北师大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倍数与因数_北师大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循序渐进,构建新知,综合练习,实践运用,总结收获,多元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倍数与因数”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流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师:淘气和他的哥哥去参加一个经验交流会,他的哥哥在自我介绍时说:“我叫淘淘,我是哥哥。”台下的许多家长不高兴,有人嘟囔着:“你是谁的哥哥呀?” 师:淘气又接着自我介绍:“我叫淘气。我是弟弟。”(生大笑。) 师:看,你们都笑了,淘气话音刚落,台下的小朋友们也哈哈大笑起来。你们为什么笑啊? 生:他是谁的弟弟,没说清楚! 生:也不能随便说自己是弟弟呀! 师:对,哥哥与弟弟是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要说清楚是谁的哥哥,是谁的弟弟。在数的世界里,也有像这样相对而言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板书课题:数的世界。) [评析:以生动活泼的笑话创设情境,简捷、明快,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埋下一个伏笔。] 二、循序渐进,构建新知 师:我们生活在—个充满数的世界里。(课件出示主题图:在水果店里,你看到哪些数?) (请多名学生分别指出主题图中的数。) 师:我们把这些数分一分。 生:6、4、5、2、-3是整数,5.8、3.6是小数,半个西瓜可以用0.5表示,也是小数。 师:半个西瓜还可以用1/2表示,所以也有分数。 师: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师:像-3、-2、-l、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师:请你说一说生活中的自然数和整数,同桌交流。 (师再次出示主题图:谁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生:梨4元钱1千克,买5千克梨要多少钱?5×4=20(元)。 生:葡萄3.6元1千克,买两千克葡萄多少钱?3.6×2=7.2(元)。 师:5x4=20(元) 3.6×2=7.2(元)。(板书。) [评析:教师从学生自己提出、解决的问题中筛选学习材料,并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这样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对学习充满着兴趣,学生会乐于继续学习下去。] 师:根据5×4=20,我们就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领学生再读一遍。) 师:那么,根据3.6×2=7.2,7.2也是2的倍数吗?7.2也是3.6的倍数吗?(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那么就请看书,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生自学教材。) 师:现在谁想说说7.2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 生:不是,7.2不是自然数。书上说,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师:是的,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所以,7.2不是2的倍数。 师:请你判断:2.5×2=5.5是2的倍数,2是5的因数。(投影出示。) 生:对,5和2都是自然数。 生:不对,2.5不是自然数,这个式子不成立。 师:是这个式子不成立吗? 生:不是,说错了,是倍数与因数的关系不成立了。 师:说得真好,因为2.5×2=5这个算式中,不都是自然数,所以,2.5和2与5之间就不存在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师:那么,根据18÷6=3,你能找到倍数与因数吗? 生:18是倍数,6是因数。 生:你是谁的哥哥呀? 生:你是谁的弟弟呀? 生:18是6的倍数,6是18的因数。 生:18是3的倍数,3是18的因数。 师:根据整数乘法和除法,能确定两个数之间倍数与印数的关系。 [评析:对于概念教学,不可能一味地探究。这个教学环节中,师生充分交流、沟通。教师的引导、讲解与学生的探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师在知识的重、难点处适时点拨,关键处启发,点有所通、导有所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这样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准确地把握了教学关键,最后突破难点。在教师说明、设疑、强调、追问、小结的过程中,学生一次次修正自己的想法,组织自己的语言,一点点解除困惑,逐步明确了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师:请大家判断几道题,看你们是否真正认识倍数与因数了。 辨一辨: (1)42÷6=7,所以42是6的倍数。6是42的因数。 (2)42÷6=7,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3)42÷5=8……2,所以42是5的倍数5是42的因数。 (4)4.2÷0.6=7,所以4.2是0.6的倍数,0.6是4.2的因数。 (5)4.2÷0.6=7,所以4.2是0.6的7倍。 师:你能根据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25×3=75 14×6=84 28÷7=4 100÷20=5 师:谁想自己举个例子再说说? 生:根据7x8=56,56是7和8的倍数,7和8是56的因数。 [评析:两个小练习,功能却不小,通过正、反例,使学生知道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标准,进一步体会到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此处的设计,起到及时反馈并巩固的作用,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倍数与因数,你会找—个数的倍数吗? 师:下面哪些是7的倍数?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出示:14、17、25、77。 ) 师:还能找出7的其他倍数吗? 生:还有7、21、28、35、42、49、56、63、70…… 师:对不起,暂停一下,还有好多是吗? 师: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找一个数的倍数能不重复、不遗漏,又快又准呢?7的倍数有多少?(小组讨论。) 生:用乘法口诀找又快又准。 生:7的倍数有无数多个,超过63的也是用乘法就可以算出来。 师:利用乘除法知识,就可以很快地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师:谁能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三、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倍数与因数,下面同桌合作对接游戏。 师:同桌对练,一人说整数乘法或除法算式,一人说倍数与因数。
师:清你独立填一填,看准填得多!
①12÷()=(),所以12是()的倍数。
②()÷1=(),所以( )是1的倍数,1是( )的凶数。
师:谁想说说自己是怎么填的?
师:我们再来做个游戏。(分别举起写有4、6、8的卡片。)学号是我的倍数的请站起来。
师:请大家看书练一练的第2题,哪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看准找得快!
(出示2、4、6、9、12、18、20、30、48。)
师:你怎么找得这么快?
生:我先找4的倍数,用○圈上,再找6的倍数,用△圈上,两个符号都有的就是了。
师:这种用符号标注的方法一目了然,是个好办法。
生:我是先找出6的倍数,在那个数下面点个点儿,再看是不是4的倍数。如果是,就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师:他们的办法都很好啊!谁用了这样的方法?
师:大家聪明,还有不同的吗?
生:(犹豫)我是想找24的倍数,因为四六二十四,所以答案有48,可是12也对。恩……有点想不明白。
师:你是很有思想的孩子。你说的这种方法很科学、简捷。不过,我们现有的知识还不够解决。既是4的倍数义是6的倍数的最小倍数应该是12,而不是24,为什么呢?别着急,我们很快会学到这方面的知识。
师:下面请你们猜一猜老师的年龄。我的年龄能被6整除,同时又是4的倍数,老师可能多大年纪?
[评析:练习设计既有层次,又有梯度,多样而有实效。游戏穿插在说、写、做的过程中。学生乐此不疲。教学环节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也突出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注重指导学习方法的同时,还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时空,培养求异思维。]
四、总结收获,多元评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的表现如何?你认为哪几位同学的哪方面值得你学习?
生:略。
简评:
“倍数与因数”这节课以笑话引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下一步教学埋下一个伏笔。在教学倍数与因数的含义时,小步子、多重复地引领学生判断、分析、感悟、体会,深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此处,自学、讲解与发现交替进行,生生、师生和谐互动,摆脱了概念教学的枯燥乏味。在综合练习方面,教师面向全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训练,而且多次穿插游戏式的练习。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反馈可以看出,练习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总之,这节课体现了秦老师的教学风格,设计自然流畅、引入生动形象、训练深入浅出、评价适时巧妙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找质数_北师大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找规律_苏教版,共3页。
这是一份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平均数问题_北师大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平均数”,算法创新,深入理解“平均数”,个性解读,意义建构“平均数”,情境体验,丰富活化“平均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