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人教版高中 生物(必修一) 同步精品讲义2.4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中 生物(必修一) 同步精品讲义2.5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中 生物(必修一) 同步精品讲义3.2.1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中 生物(必修一) 同步精品讲义3.2.2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生物膜系统(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中 生物(必修一) 同步精品讲义3.3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高中 生物(必修一) 同步精品讲义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 生物(必修一) 同步精品讲义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精品讲义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原卷版doc、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精品讲义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清单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通过化学物质交流。如:激素的作用。
(2)通过细胞膜相互接触交流。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通过通道交流。如: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1.细胞膜的成分
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
2.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
科学家或实验
结论
19世纪末
欧文顿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
膜的分离实验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
脂质的提取实验
细胞膜中的磷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1959年
罗伯特森
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1970年
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
辛格和尼科尔森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化学组成:主要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
2.结构模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图中①
(3)图中③
3.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考点突破
考点01 细胞膜的功能
【典型例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 )
A.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将细胞内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输到细胞外
C.提高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的速率
D.相邻的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C
【解析】
A、细胞膜存在于细胞的最外边,作为系统的边界,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对生命的起源起重要作用,A正确;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不需要的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外,B正确;
C、提高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的速率是酶的催化作用,不是细胞膜的作用,C错误;
D、相邻的两个细胞的细胞膜会相互接触,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C。
【归纳总结】细胞膜的三大功能
考点02 细胞膜成分的探索及细胞膜的成分
【典型例题】
科学家将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血影”的主要成分是( )
A.脂质、蛋白质 B.血红蛋白、水 C.蛋白质、糖类 D.糖类、脂质
【答案】A
【解析】
哺乳动物成熟或人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在蒸馏水中吸水胀破后,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物质为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故血影的主要成分为脂质和蛋白质。
故选A。
【归纳总结】细胞膜成分的探索过程
科学家
实验方法或现象
实验结论
欧文顿
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细胞膜
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
利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备出纯净的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
戈特和格伦德尔
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推断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丹尼利和戴维森
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
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考点03 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及细胞膜的结构
【典型例题】
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D.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A、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细胞膜,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C错误;
D、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染料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归纳总结】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体现了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膜成分(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
结构(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2层)
↓
构建模型(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模型)
↓
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流动性)
↓
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是( )
A.C、H、O、N B.C、H、O
C.C、H、O、N、P D.C、H、P
【答案】C
【解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C、H、O、P)和蛋白质(C、H、O、N),所以构成细胞膜的基本元素是C、H、O、N、P。
2.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 )
A.脂质和磷脂 B.脂质和磷酸
C.蛋白质和磷脂 D.蛋白质和磷酸
【答案】C
【解析】
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即C正确。
故选C。
3.下图是细胞质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质膜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
B.③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
C.细胞质膜的流动性与②无关
D.细胞识别与①有关
【答案】C
【解析】
A、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③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B正确;
C、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能够流动,磷脂双分子层也能够流动,因此细胞质膜的流动性与磷脂和②蛋白质都有关系,C错误;
D、①表示糖蛋白(糖被),与细胞识别有关,D正确。
故选C。
4.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双分子层两层中的磷脂分子含量不同
B.细胞之间的识别主要取决于磷脂分子
C.膜中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蓝细菌进行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位于细胞膜
【答案】B
【解析】
A、由于蛋白质的不对称性,磷脂双分子层两层中的磷脂分子含量不同,A正确;
B、细胞之间的识别主要取决于糖蛋白分子,B错误;
C、膜中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因此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蓝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位于细胞膜,D正确。
故选B。
5.磷脂分子是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它有一个“头”部和两个“尾”部,利用丙酮将生物膜中磷脂分子提取出来,可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空气—水”界面上磷脂分子的“头”部朝向空气
B.组成磷脂分子的化学元素有C、H、O、N、P
C.在生物膜的内部形成了一个相对疏水的环境
D.人的成熟红细胞中全部磷脂分子铺成单分子层后的面积约为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答案】A
【解析】
A、磷脂分子的“头”部和“尾”部分别是亲水和疏水的,在“空气—水”界面上磷脂分子的“头”部与水接触,“尾”部朝向空气,A错误;
B、组成磷脂分子的化学元素有C、H、O、N、P,B正确;
C、在生物膜中两层磷脂分子的“尾”部相对排列,在生物膜的内部形成了一个相对疏水的环境,C正确;
D、人的成熟红细胞中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的生物膜,因此它的全部磷脂分子铺成单分子层后的面积约为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D正确。
故选A。
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内质网和中心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C.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D.可用台盼蓝染色法鉴别细胞的死活
【答案】B
【解析】
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细胞,A正确;
B、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B错误;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正确;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是细胞膜不选择的物质,因此,可用台盼蓝染色法鉴别细胞的死活,若被染色则细胞已经死亡,否则为活细胞,D正确。
故选B。
7.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①是糖蛋白,其组成包括_____和_____。
(2)③结构是_____层,是细胞膜的_____。
(3)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在20℃和37℃条件下分别进行,发现在20℃下两种细胞表面带不同荧光标记的蛋白质均匀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低温下,_____。
(4)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选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破坏。这些事实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含有脂质和_____。
【答案】
(1) 蛋白质 (或糖类) 糖类(或蛋白质)
(2) 两(或双)
基本骨架
(3)细胞膜上蛋白质的运动速率下降
(4)蛋白质
【解析】
(1)结构①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其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
(2)③是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的,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3)20℃时分子热运动速率要低于37℃时分子热运动速率,即低温条件下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运动速率下降,所以不同荧光标记的蛋白质分布均匀需要的时间较长。
(4)能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脂质,用蛋白酶处理时易被破坏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这些事实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含有脂质和蛋白质。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8.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染成橘黄色
B.磷脂和膜蛋白既有亲水性又有疏水性
C.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中
D.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膜蛋白来实现的
【答案】A
【解析】
A、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错误;
B、磷脂和膜蛋白既有亲水性又有疏水性,B正确;
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正确;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膜蛋白来实现的,D正确。
故选A。
9.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细胞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功能是由它的成分和结构决定的
B.两个动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具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C.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
D.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答案】B
【解析】
A、细胞膜的功能是由其成分和结构决定的,这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果,A正确;
B、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实现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B错误;
C、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C正确;
D、细胞膜外表面存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D正确。
故选B。
10.生物膜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对生物膜功能和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间的识别和结合-----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葡萄糖穿过细胞膜-----细胞膜的结构特性
C.红细胞贮存血红蛋白------将内外环境分隔开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B
【解析】
A、精子和卵细胞间的识别和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正确;
B、葡萄糖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相关,B错误;
C、红细胞贮存血红蛋白决定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红细胞的细胞膜将细胞的内外环境分隔开,C正确;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B。
11.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B.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C.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
D.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与糖被有密切关系
【答案】A
【解析】
A、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水分子不容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进出细胞,细胞膜上含有水通道蛋白,因此,水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A错误;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确;
C、细胞的生长现象说明细胞膜不是静止的,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C正确;
D、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有密切关系,D正确。
故选A。
12.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涨破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等结构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答案】C
【解析】
动物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吸水涨破,且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其他膜结构,提取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因此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C正确。
故选C。
13.下列有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最佳实验材料
B.用蒸馏水引流前和引流后进行空白对照
C.实验原理是红细胞吸水涨破和离心提取
D.在该实验中可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A、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除了细胞膜没有其他的膜结构,因此是该最佳实验材料,A正确;
B、用蒸馏水引流前和引流后进行自身对照,B错误;
C、该实验的原理是红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吸水涨破,再通过离心提取出纯净的细胞膜,C正确;
D、制备细胞膜实验中,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材料,在显微镜下可以持续观察细胞体积和形态的变化,D正确。
故选B。
14.下图为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模型称为________,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_____]_________。细胞的外侧是_______(填A侧或B侧)。
(2)在低温下,结构2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的特性。动物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识别与图中的[_____]________有关。
(3)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_______________就越多。
(4)若用丙酮从蛙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会 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表面积的2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将细胞膜的各成分进行分离,用____________试剂可以对1的成分进行鉴定。
【答案】
(1) 流动镶嵌模型 2 磷脂双分子层 A侧
(2) —定的流动性 3 糖蛋白
(3)种类和数量
(4) 大于 因为蛙的红细胞含细胞核和具膜细胞器,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
(5)双缩脲
【解析】
(1)据图分析,该模型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2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A侧有糖蛋白,是细胞膜的外侧。
(2)该结构在低温下,结构2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说明细胞膜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关,所以动物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识别与图中的3糖蛋白有关。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4)蛙的红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故用丙酮从此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大于该细胞表面积的2倍。
(5)1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出现紫色反应。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5.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保证了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
C.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D.动物细胞放在清水环境中会吸水胀破,这说明细胞膜不能控制水的进出
【答案】C
【解析】
A、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细胞,A错误;
B、植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可以通过胞间连丝,所以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B错误;
C、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C正确;
D、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能力是有限的,D错误。
故选C。
16.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
B.先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再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
C.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答案】D
【解析】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 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增加细胞的活性,A正确;
B、先纵切玉米籽粒,再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观察其颜色变化,B正确;
C、胚细胞是活细胞,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会染上颜色,煮熟过的细胞失去选择透过性,会染上颜色,如果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C正确;
D、煮过的和没有煮过的玉米胚乳着色都较深,说明成熟的胚乳细胞已经死亡, 丧失了选择性,D错误。
故选D。
17.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提取出的鸡成熟红细胞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B.细胞膜主要由固醇和蛋白质组成,组成膜的固醇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C.用红墨水染色,活的动物细胞不被染成红色是由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全部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答案】C
【解析】
A、鸡的成熟红细胞含有细胞膜、多种细胞器膜、核膜,将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则单分子层的表面积大于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A错误;
B、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B错误;
C、红墨水中的有机染料分子是不能被活细胞吸收的物质,由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用红墨水染色,活的动物细胞不被染成红色,C正确;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数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但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的相互连接而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细胞膜的结构无关,D错误。
故选C。
18.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或功能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间信息交流都依赖于信息分子和受体的识别
C.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依赖于细胞膜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
A、分别用不同的荧光物质标记人、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人、鼠细胞融合后,不同荧光物质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的组成分子具有流动性,A正确;
B、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就不依赖于信息分子和受体的识别,B错误;
C、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
D、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细胞膜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也依赖于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B。
19.细胞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保证细胞间功能的协调。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B细胞与乙细胞上都有受体,但是接受的信息不同
B.图2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
C.A可表示分泌细胞,B表示靶细胞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只有图示的两种方式
【答案】D
【解析】
A、受体具有特异性,与信息分子特异性结合,A正确;
B、精子与卵细胞通过细胞膜接触进行信息交流,可以用图2表示,B正确;
C、细胞A分泌的物质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B细胞,则B细胞表示靶细胞,C正确;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除图示两种方式外,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D。
20.在流动镶嵌模型提出后,研究人员又提出了脂筏模型:脂筏是细胞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其中的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对鞘磷脂亲和力很高,并特异性地吸收或排出某些蛋白质,形成一些特异蛋白聚集的区域,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脂筏的存在不影响膜的流动性
C.破坏胆固醇会导致脂筏结构解体 D.脂筏可能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
【答案】B
【解析】
A、质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根据题意,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其中的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对鞘磷脂亲和力很高,并特意吸收或排除某些蛋白质,形成一些特异蛋白聚集的区域,会影响膜的流动性,B错误;
C、根据题意,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对鞘磷脂亲和力很高,并特意吸收或排除某些蛋白质,形成一些特异蛋白聚集的区域,因此破坏胆固醇会导致脂筏结构解体,C正确;
D、根据题意,脂筏会特意吸收或排除某些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如糖蛋白)可能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D正确。
故选B。
21.科学家在1970年做了下列实验:①用绿色荧光染料标志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②用红色荧光染料标志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③把人细胞和鼠细胞融合,融合开始后一半细胞(人细胞)发绿色荧光,另一半(鼠细胞)发红色荧光。细胞在37℃下培养40分钟后,两种颜色均匀分布在融合细胞的表面。如下图:
分析说明:
(1)这一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特点,下列实例能够反映生物膜这一特点的是__________。
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②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③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过程 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2)若想要证明低温会使膜的流动性降低,应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增加对照实验(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
(3)科学家将人体皮肤细胞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水面上,测得磷脂单分子层面积为S,那么该细胞膜的表面积约为__________S/2(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4)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脂类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对上述实验现象合理的解释是_____
A.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
B.构成质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的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
(5)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细胞膜有__________的功能。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是因为两种膜上_____不同。
【答案】
(1) (一定的)流动性 ①②
(2)将融合细胞置于0℃下培养40分钟,发现融合细胞依然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或红绿荧光未均匀分布)
(3)小于
(4)B
(5)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解析】
(1)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这一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细胞融合可以说明流动性);②吞噬细胞吞噬病菌(胞吞可以说明流动性);③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单纯的细胞识别不能说明膜流动性);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经过的是核孔,不能说明流动性),故选①②。
(2)若想要证明低温会使膜的流动性降低,只需将温度降低即可,其他条件不变。即将融合细胞置于0℃下培养40分钟,发现融合细胞依然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这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受温度影响,低温时流动降低。
(3)细胞中的磷脂以磷脂双分子层的形式存在,一层细胞膜有两层磷脂分子,而皮肤细胞内含有具膜细胞器,故科学家将人体皮肤细胞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水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那么该细胞膜的表面积约小于S/2。
(4)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温度上升会使磷脂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可与靶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这个过程体现了细胞膜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故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是因为两种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清单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通过化学物质交流。如:激素的作用。
(2)通过细胞膜相互接触交流。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通过通道交流。如: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1.细胞膜的成分
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
2.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
科学家或实验
结论
19世纪末
欧文顿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
膜的分离实验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
脂质的提取实验
细胞膜中的磷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1959年
罗伯特森
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1970年
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
辛格和尼科尔森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化学组成:主要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
2.结构模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图中①
(3)图中③
3.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考点突破
考点01 细胞膜的功能
【典型例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 )
A.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将细胞内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输到细胞外
C.提高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的速率
D.相邻的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C
【解析】
A、细胞膜存在于细胞的最外边,作为系统的边界,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对生命的起源起重要作用,A正确;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不需要的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外,B正确;
C、提高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的速率是酶的催化作用,不是细胞膜的作用,C错误;
D、相邻的两个细胞的细胞膜会相互接触,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C。
【归纳总结】细胞膜的三大功能
考点02 细胞膜成分的探索及细胞膜的成分
【典型例题】
科学家将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血影”的主要成分是( )
A.脂质、蛋白质 B.血红蛋白、水 C.蛋白质、糖类 D.糖类、脂质
【答案】A
【解析】
哺乳动物成熟或人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在蒸馏水中吸水胀破后,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物质为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故血影的主要成分为脂质和蛋白质。
故选A。
【归纳总结】细胞膜成分的探索过程
科学家
实验方法或现象
实验结论
欧文顿
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细胞膜
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
利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备出纯净的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
戈特和格伦德尔
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推断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丹尼利和戴维森
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
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考点03 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及细胞膜的结构
【典型例题】
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D.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A、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细胞膜,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C错误;
D、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染料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归纳总结】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体现了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膜成分(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
结构(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2层)
↓
构建模型(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模型)
↓
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流动性)
↓
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是( )
A.C、H、O、N B.C、H、O
C.C、H、O、N、P D.C、H、P
【答案】C
【解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C、H、O、P)和蛋白质(C、H、O、N),所以构成细胞膜的基本元素是C、H、O、N、P。
2.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 )
A.脂质和磷脂 B.脂质和磷酸
C.蛋白质和磷脂 D.蛋白质和磷酸
【答案】C
【解析】
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即C正确。
故选C。
3.下图是细胞质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质膜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
B.③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
C.细胞质膜的流动性与②无关
D.细胞识别与①有关
【答案】C
【解析】
A、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③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B正确;
C、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能够流动,磷脂双分子层也能够流动,因此细胞质膜的流动性与磷脂和②蛋白质都有关系,C错误;
D、①表示糖蛋白(糖被),与细胞识别有关,D正确。
故选C。
4.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双分子层两层中的磷脂分子含量不同
B.细胞之间的识别主要取决于磷脂分子
C.膜中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蓝细菌进行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位于细胞膜
【答案】B
【解析】
A、由于蛋白质的不对称性,磷脂双分子层两层中的磷脂分子含量不同,A正确;
B、细胞之间的识别主要取决于糖蛋白分子,B错误;
C、膜中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因此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蓝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位于细胞膜,D正确。
故选B。
5.磷脂分子是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它有一个“头”部和两个“尾”部,利用丙酮将生物膜中磷脂分子提取出来,可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空气—水”界面上磷脂分子的“头”部朝向空气
B.组成磷脂分子的化学元素有C、H、O、N、P
C.在生物膜的内部形成了一个相对疏水的环境
D.人的成熟红细胞中全部磷脂分子铺成单分子层后的面积约为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答案】A
【解析】
A、磷脂分子的“头”部和“尾”部分别是亲水和疏水的,在“空气—水”界面上磷脂分子的“头”部与水接触,“尾”部朝向空气,A错误;
B、组成磷脂分子的化学元素有C、H、O、N、P,B正确;
C、在生物膜中两层磷脂分子的“尾”部相对排列,在生物膜的内部形成了一个相对疏水的环境,C正确;
D、人的成熟红细胞中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的生物膜,因此它的全部磷脂分子铺成单分子层后的面积约为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D正确。
故选A。
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内质网和中心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C.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D.可用台盼蓝染色法鉴别细胞的死活
【答案】B
【解析】
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细胞,A正确;
B、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B错误;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正确;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是细胞膜不选择的物质,因此,可用台盼蓝染色法鉴别细胞的死活,若被染色则细胞已经死亡,否则为活细胞,D正确。
故选B。
7.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①是糖蛋白,其组成包括_____和_____。
(2)③结构是_____层,是细胞膜的_____。
(3)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在20℃和37℃条件下分别进行,发现在20℃下两种细胞表面带不同荧光标记的蛋白质均匀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低温下,_____。
(4)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选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破坏。这些事实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含有脂质和_____。
【答案】
(1) 蛋白质 (或糖类) 糖类(或蛋白质)
(2) 两(或双)
基本骨架
(3)细胞膜上蛋白质的运动速率下降
(4)蛋白质
【解析】
(1)结构①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其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
(2)③是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的,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3)20℃时分子热运动速率要低于37℃时分子热运动速率,即低温条件下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运动速率下降,所以不同荧光标记的蛋白质分布均匀需要的时间较长。
(4)能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脂质,用蛋白酶处理时易被破坏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这些事实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含有脂质和蛋白质。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8.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染成橘黄色
B.磷脂和膜蛋白既有亲水性又有疏水性
C.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中
D.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膜蛋白来实现的
【答案】A
【解析】
A、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错误;
B、磷脂和膜蛋白既有亲水性又有疏水性,B正确;
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正确;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膜蛋白来实现的,D正确。
故选A。
9.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细胞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功能是由它的成分和结构决定的
B.两个动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具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C.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
D.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答案】B
【解析】
A、细胞膜的功能是由其成分和结构决定的,这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果,A正确;
B、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实现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B错误;
C、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C正确;
D、细胞膜外表面存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D正确。
故选B。
10.生物膜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对生物膜功能和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间的识别和结合-----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葡萄糖穿过细胞膜-----细胞膜的结构特性
C.红细胞贮存血红蛋白------将内外环境分隔开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B
【解析】
A、精子和卵细胞间的识别和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正确;
B、葡萄糖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相关,B错误;
C、红细胞贮存血红蛋白决定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红细胞的细胞膜将细胞的内外环境分隔开,C正确;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B。
11.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B.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C.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
D.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与糖被有密切关系
【答案】A
【解析】
A、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水分子不容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进出细胞,细胞膜上含有水通道蛋白,因此,水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A错误;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确;
C、细胞的生长现象说明细胞膜不是静止的,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C正确;
D、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有密切关系,D正确。
故选A。
12.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涨破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等结构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答案】C
【解析】
动物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吸水涨破,且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其他膜结构,提取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因此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C正确。
故选C。
13.下列有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最佳实验材料
B.用蒸馏水引流前和引流后进行空白对照
C.实验原理是红细胞吸水涨破和离心提取
D.在该实验中可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A、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除了细胞膜没有其他的膜结构,因此是该最佳实验材料,A正确;
B、用蒸馏水引流前和引流后进行自身对照,B错误;
C、该实验的原理是红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吸水涨破,再通过离心提取出纯净的细胞膜,C正确;
D、制备细胞膜实验中,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材料,在显微镜下可以持续观察细胞体积和形态的变化,D正确。
故选B。
14.下图为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模型称为________,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_____]_________。细胞的外侧是_______(填A侧或B侧)。
(2)在低温下,结构2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的特性。动物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识别与图中的[_____]________有关。
(3)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_______________就越多。
(4)若用丙酮从蛙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会 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表面积的2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将细胞膜的各成分进行分离,用____________试剂可以对1的成分进行鉴定。
【答案】
(1) 流动镶嵌模型 2 磷脂双分子层 A侧
(2) —定的流动性 3 糖蛋白
(3)种类和数量
(4) 大于 因为蛙的红细胞含细胞核和具膜细胞器,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
(5)双缩脲
【解析】
(1)据图分析,该模型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2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A侧有糖蛋白,是细胞膜的外侧。
(2)该结构在低温下,结构2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说明细胞膜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关,所以动物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识别与图中的3糖蛋白有关。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4)蛙的红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故用丙酮从此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大于该细胞表面积的2倍。
(5)1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出现紫色反应。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5.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保证了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
C.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D.动物细胞放在清水环境中会吸水胀破,这说明细胞膜不能控制水的进出
【答案】C
【解析】
A、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细胞,A错误;
B、植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可以通过胞间连丝,所以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B错误;
C、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C正确;
D、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能力是有限的,D错误。
故选C。
16.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
B.先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再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
C.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答案】D
【解析】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 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增加细胞的活性,A正确;
B、先纵切玉米籽粒,再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观察其颜色变化,B正确;
C、胚细胞是活细胞,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会染上颜色,煮熟过的细胞失去选择透过性,会染上颜色,如果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C正确;
D、煮过的和没有煮过的玉米胚乳着色都较深,说明成熟的胚乳细胞已经死亡, 丧失了选择性,D错误。
故选D。
17.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提取出的鸡成熟红细胞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B.细胞膜主要由固醇和蛋白质组成,组成膜的固醇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C.用红墨水染色,活的动物细胞不被染成红色是由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全部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答案】C
【解析】
A、鸡的成熟红细胞含有细胞膜、多种细胞器膜、核膜,将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则单分子层的表面积大于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A错误;
B、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B错误;
C、红墨水中的有机染料分子是不能被活细胞吸收的物质,由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用红墨水染色,活的动物细胞不被染成红色,C正确;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数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但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的相互连接而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细胞膜的结构无关,D错误。
故选C。
18.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或功能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间信息交流都依赖于信息分子和受体的识别
C.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依赖于细胞膜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
A、分别用不同的荧光物质标记人、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人、鼠细胞融合后,不同荧光物质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的组成分子具有流动性,A正确;
B、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就不依赖于信息分子和受体的识别,B错误;
C、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
D、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细胞膜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也依赖于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B。
19.细胞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保证细胞间功能的协调。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B细胞与乙细胞上都有受体,但是接受的信息不同
B.图2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
C.A可表示分泌细胞,B表示靶细胞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只有图示的两种方式
【答案】D
【解析】
A、受体具有特异性,与信息分子特异性结合,A正确;
B、精子与卵细胞通过细胞膜接触进行信息交流,可以用图2表示,B正确;
C、细胞A分泌的物质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B细胞,则B细胞表示靶细胞,C正确;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除图示两种方式外,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D。
20.在流动镶嵌模型提出后,研究人员又提出了脂筏模型:脂筏是细胞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其中的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对鞘磷脂亲和力很高,并特异性地吸收或排出某些蛋白质,形成一些特异蛋白聚集的区域,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脂筏的存在不影响膜的流动性
C.破坏胆固醇会导致脂筏结构解体 D.脂筏可能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
【答案】B
【解析】
A、质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根据题意,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其中的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对鞘磷脂亲和力很高,并特意吸收或排除某些蛋白质,形成一些特异蛋白聚集的区域,会影响膜的流动性,B错误;
C、根据题意,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对鞘磷脂亲和力很高,并特意吸收或排除某些蛋白质,形成一些特异蛋白聚集的区域,因此破坏胆固醇会导致脂筏结构解体,C正确;
D、根据题意,脂筏会特意吸收或排除某些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如糖蛋白)可能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D正确。
故选B。
21.科学家在1970年做了下列实验:①用绿色荧光染料标志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②用红色荧光染料标志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③把人细胞和鼠细胞融合,融合开始后一半细胞(人细胞)发绿色荧光,另一半(鼠细胞)发红色荧光。细胞在37℃下培养40分钟后,两种颜色均匀分布在融合细胞的表面。如下图:
分析说明:
(1)这一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特点,下列实例能够反映生物膜这一特点的是__________。
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②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③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过程 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2)若想要证明低温会使膜的流动性降低,应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增加对照实验(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
(3)科学家将人体皮肤细胞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水面上,测得磷脂单分子层面积为S,那么该细胞膜的表面积约为__________S/2(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4)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脂类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对上述实验现象合理的解释是_____
A.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
B.构成质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的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
(5)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细胞膜有__________的功能。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是因为两种膜上_____不同。
【答案】
(1) (一定的)流动性 ①②
(2)将融合细胞置于0℃下培养40分钟,发现融合细胞依然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或红绿荧光未均匀分布)
(3)小于
(4)B
(5)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解析】
(1)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这一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细胞融合可以说明流动性);②吞噬细胞吞噬病菌(胞吞可以说明流动性);③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单纯的细胞识别不能说明膜流动性);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经过的是核孔,不能说明流动性),故选①②。
(2)若想要证明低温会使膜的流动性降低,只需将温度降低即可,其他条件不变。即将融合细胞置于0℃下培养40分钟,发现融合细胞依然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这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受温度影响,低温时流动降低。
(3)细胞中的磷脂以磷脂双分子层的形式存在,一层细胞膜有两层磷脂分子,而皮肤细胞内含有具膜细胞器,故科学家将人体皮肤细胞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水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那么该细胞膜的表面积约小于S/2。
(4)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温度上升会使磷脂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可与靶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这个过程体现了细胞膜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故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是因为两种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