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分层训练AB卷第4章 基因的表达(A卷·知识通关练)(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分层训练AB卷第4章 基因的表达(B卷·能力提升练)(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分层训练AB卷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A卷·知识通关练)(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分层训练AB卷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B卷·能力提升练)(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2 次下载
-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分层训练AB卷第6章 生物的进化(A卷·知识通关练)(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分层训练AB卷第6章 生物的进化(B卷·能力提升练)(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展开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6章 生物的进化(B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
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
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
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
2.(2023·湖北·模拟预测)智齿是用来咀嚼粗食纤维树根树皮这类食物的,随着人类的食物越来越精细,逐渐不需要它。人类下颚体积逐渐变小,颌骨上几乎没有智齿的生长空间,上颚也没有了对咬牙。人体内残留了智齿,这可以作为生物进化哪方面的证据( )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生物遗传方面的证据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就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的遗体
B.蝙蝠的翼手和人的手结构的相似性可以说明两种生物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
C.比较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可知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存在血缘关系
D.现存的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其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越高
4.随着抗感染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甚至滥用,病原菌多药耐药问题日益严重,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感染性疾病治疗的难度。中国科学家发现小檗碱能够治疗耐药性病原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耐药病原菌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人类和病原菌之间不存在共同进化
C.小檗碱可能对病原菌再次产生选择作用
D.抗感染药物导致病菌发生了抗药性的突变
5.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
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
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
6.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
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
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
7.在理想情况下(指种群足够大、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后代繁殖过程中保持不变。某科研小组调查发现甲、乙、丙三地区均出现了有别于其他地区性状的昆虫(突变型),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昆虫所处 地区 | 突变型纯合子(AA)(%) | 野生型纯合子(aa)(%) | 突变型杂合子(Aa)(%) |
甲 | 2 | 66 | 32 |
乙 | 4 | 78 | 18 |
丙 | 1 | 81 | 18 |
A. 甲地区昆虫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0.02
B. 乙地区独特的环境和自然选择导致了昆虫发生突变
C. 乙地区的昆虫自由交配,子代突变型纯合子的比例为0.0169
D. 丙地区部分昆虫并未发生突变,说明进化是不定向的
8.假设羊毛的黑色(B)、白色(b)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B和b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淘汰前,该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 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减小
C. 白色羊至少要淘汰2代,才能使b基因频率下降到25%
D. 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基因型Bb的频率逐渐增加
9.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不断恶化,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其幼虫称桦尺蠖)种群中,与从前浅色个体占多数相比,黑色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桦尺蛾体色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
B.黑色桦尺蛾是通过进化产生的新物种
C.黑色桦尺蛾增多是获得性遗传的证据
D.桦尺蛾体色变化趋势体现了协同进化
10.下图中甲、乙丙表示三个在地理上分隔开来的地区,三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明显。在甲地区生活有某种鸟类A,以后部分个体迁徙到乙、丙地区,经过若干年后演变成两个新的物种B、C,但发现物种B仍能与物种A杂交产生后代。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物种B与物种A杂交产生的后代可能是高度不育的
B. 新物种的形成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
C. 物种A中出现的优良变异决定着其进化的方向
D. 物种B、C是否有共同祖先可以用比较解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11.某些动物依靠嗅觉发现食物、识别领地和感受危险。动物基因组中含有大量嗅觉受体基因。据资料报道,人类基因组中有388个编码嗅觉受体的基因和414个假基因(无功能基因)。小鼠基因组中有1 037个编码嗅觉受体的基因和354个假基因。基因组比对结果显示,人类和小鼠嗅觉受体基因数目的差异是由于二者发生进化分支后,人类出现大量的假基因,而小鼠的嗅觉受体基因明显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产生嗅觉受体基因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B.嗅觉受体基因的碱基突变频率与嗅觉受体蛋白的氨基酸改变频率相同
C.嗅觉受体基因的多样性是群体中不同个体间嗅觉能力差异的遗传基础
D.小鼠敏锐嗅觉的形成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定向选择的结果
12.某地草地贪夜蛾(二倍体)幼虫大量啃食植物的茎和叶,严重危害农作物。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对其防治一段时间后,其抗药性快速增强。研究发现其常染色体上抗性相关基因 a 可突变为 a1、a2。对该地草地贪夜蛾的基因型及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草地贪夜蛾的基因型及比例 | ||||||
基因型 | aa | aa1 | aa2 | a1a1 | a1a2 | a2a2 |
比例% | 20 | 18 | 24 | 1 | 15 | 22 |
A.该种群中 a1、a2 基因频率分别为 21.9%和 51.9%
B.a1、a2 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为草地贪夜蛾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不同基因型草地贪夜蛾之间可以杂交形成可育种群,说明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D.草地贪夜蛾会与其被捕食者植物以及无机环境等共同进化
13.在群体遗传学中,把由于小群体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减少甚至丢失的现象称为遗传漂变。下列有关遗传漂变描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种群只有一个个体具有某种基因,可能会由于这个个体偶然死亡或没有交配,而使这种基因在种群中消失
B.遗传漂变的显著程度和种群大小无关,因为只发生在较小种群中
C.遗传漂变可能造成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
D.一个迁入新生境的种群,如果初始数量较小,种群基因频率很可能因遗传漂变发生变化,造成与原来所在种群的差异,可见遗传漂变在进化上有重要作用
14.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自然选择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直毛长翅果蝇(AABB)与分叉毛残翅(aabb)果蝇杂交,杂交后代作为第0代放置在塑料箱中,个体间自由交配。装有食物的培养瓶悬挂在箱盖上,使残翅个体难以进入。连续培养7代,检测每一代a、b的基因频率,结果如图所示。已知A、a与B、b基因是自由组合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2代成年果蝇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B.种群数量越大,a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会越小
C.a、b基因频率的变化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培养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b基因频率为0
15.实例1:达尔文在环球考查时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的地雀,喙的差别很大,但它们是从同一群地雀演化来的。实例2:鲸鱼和鲨鱼分别属于哺乳类和鱼类,但是它们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外部形态特征。科学家们将实例1、2现象分别称为趋异进化、趋同进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同进化的不同种生物大都生活在条件基本相同的环境中
B.趋异进化的同一类生物所面临的生存压力有明显差别
C.两种进化方式均体现了生物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相应的变异
D.两种进化方式均体现了环境对不同性状个体具有选择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16.(10分)螺旋锥蝇是一种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锥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产生。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螺旋锥蝇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基因型及比例是AA(20%)、Aa(68%)、aa(12%),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若一年后,该种群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18%)、Aa(62%)、aa(20%)。请推测该生物是否进化?_____(是、否),理由是___________。
(2)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的原因:________。
(3)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通过降低___________来达到降低种群密度的效果,但所需时间较长,从生物变异特点的视角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螺旋锥蝇,如果专家预测该种群的突变基因频率将增大,你认为专家的理由是___________。
17.(10分)某地在1万年前是由许多小山(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河流连结起来,山上有很多地雀。之后,气候逐渐干旱,河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小山,在各山中生活的地雀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地雀)。如图所示
(1)一万多年后,D山中的__________称为地雀种群的基因库。
(2)现在,有人将四座山中的一些地雀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山的地雀(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说明a,b地雀之间存在__________,它们属于两个__________(填“物种”或“种群”);来自C,D的地雀(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
(3)在5000年前,A山的河中生活着甲水草(四倍体),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水草乙的染色体组数是水草甲的2倍。则乙水草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
(4)如果C山中地雀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则浅灰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aa个体约占_____________。
18.(10分)图1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过程是由于河流产生_________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过程b的实质是_________,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即意味着两个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2)图2中在____时间段内种群甲发生了进化,在T时______(是/否1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30%和50%,则此时A基因频率为________。
19.(10分)果蝇的正常翅与展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取任意一对展翅果蝇交配,F1总会出现展翅∶正常翅=2∶1。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F1果蝇逐代随机自由交配,预测子代展翅基因的基因频率会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F1果蝇中表型相同的个体自由交配得到F2,F2果蝇中展翅与正常翅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
(2)研究小组发现展翅和正常翅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还存在一对基因G/g,显性基因G使果蝇复眼表面无光亮而表现为黏胶眼,而且存在GG致死效应。若将展翅正常眼和正常翅黏胶眼果蝇杂交得到子代,子代中展翅黏胶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不考虑突变和互换),再将这些展翅黏胶眼果蝇连续自由交配若干代,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子代成熟果蝇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