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和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分别是( )
A. 蛋白质、脂肪 B. 蛋白质、糖类 C. 糖类、蛋白质 D. 糖类、脂肪
2.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有系彩线、吃粽子的习俗,粽子中的糯米在人体中最初的消化场所是()
A. 口腔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3. 某同学为家人设计了4份午餐食谱,其中营养搭配最合理的是( )
A. 馒头、清蒸黄鱼、卤牛肉、鸡汤 B. 米饭、红烧鱼、青菜炒香菇、青椒妙肉
C. 香辣虾、烤鸭、蒸螃蟹、可乐 D. 面条、炒豆芽、清炒萝卜、凉拌黄瓜
4. 在日常生活中,膳食不但要营养全面,而且要预防食物中毒。下列有关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吃一些含糖高的零食,可以增加能量 B. 买猪肉时要看是否有检疫合格标志
C. 午餐只吃烤肉,蘸料多用辣椒、多盐 D. 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辣条、炸鸡
5. 毛细血管是实现血液与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判断毛细血管的最佳方法是( )
A. 血管壁厚度 B. 血流速度快慢
C. 红细胞是否呈单行通过 D. 是否含有瓣膜
6. 小维同学的父亲近一段时间感到身体不适、疲劳、头晕等,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根据血常规化验结果判断他体内有炎症,则图中数量异常的血细胞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如图为人体部分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心房为左心房 B. 乙类血为动脉血
C. 甲类血所在的血管为动脉 D. 此图中的心室壁是心脏四腔中最厚的
8. 人体每时每刻都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 )
A.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B.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C. 痰的形成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
D. 呼吸道有骨或软骨作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9. 人体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舒张的情况以及胸腔容积的变化依次是( )
A. 收缩、缩小 B. 舒张、缩小 C. 收缩、扩大 D. 舒张、扩大
10. 取某个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所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单位:克/100毫升).分析P和Q是什么物质( )
血浆中
肾小囊中
尿液中
P
0.03
0.03
1.8
Q
0.1
0.1
0
A. P是葡萄糖 Q是无机盐 B. P是蛋白质 Q是葡萄糖
C. P是尿素 Q是无机盐 D. P是尿素 Q是葡萄糖
11.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青少年长时间玩手机会导致用眼劳,造成图中哪个结构凸度过大,从而形成近视(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生来就有该反射 B. ①存在于膝盖下韧带
C. ③能将对刺激的反应传至大脑 D. 若⑤损伤,则人受刺激后将无感觉
13. 下列活动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 画饼充饥 B. 听别人讲恐怖故事感到毛骨悚然
C. 切洋葱时不由自主的流泪 D. 红灯停,绿灯行
14. 营养物质缺乏或激素分泌异常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出现病症。下列疾病与其对应的原因搭配正确的是( )
A. 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
B. 巨人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C. 地方性甲状腺肿——体内碘含量太高
D. 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15. 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应该( )
A. 放荡不羁,我行我素 B. 为生理变化而苦恼
C. 多关注异性,与异性谈心 D. 加强营养,锻炼身体
16. 近日,某校用《本草纲目》的音乐跳课间操,备受学生欢迎。愉悦身心的同时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免疫力。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此举属于( )
A. 切断传播途径 B. 保护易感人群 C. 消灭病原体 D. 控制传染源
17. HPV就是人乳头瘤病毒,可诱发宫颈癌,接种疫苗是预防HPV感染的有效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接种HPV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接种HPV疫苗能有效预防艾滋病
C. 接种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D. 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HPV是引发宫颈癌的病原体
18.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如图示中,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 )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④⑥ D. ②④⑤
19.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下列生活习惯中,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的是( )
A. 高脂肪饮食 B. 经常饮酒、吸烟 C. 参加适量体育锻炼 D. 经常吃腌制食物
20. “关爱生命,健康生活”是一个水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心情郁闷时,可以打打球、散散步、跟好友聊聊天,转移注意力
B. 经常喝碳酸饮料丰富生活
C. 加强锻炼,增强心肺功能
D. 生活中要做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2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22年9月以来,我国已经报告几十起诺如病毒病暴发,涉及病例约一千多例,主要发生在学校。诺如病毒感染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没有特效药物。预防重点是做好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勤洗手。诺如病毒目前还不能体外培养,无法进行血清型分型鉴定。
材料二: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目前有50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接种卡介苗、积极参加“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不随地吐痰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按医嘱规范用药,结核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并治愈。
(1)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______ 、 ______ 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2)病原体侵入人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后,机体可以通过第二道防线,即体液中的 ______ 进行防御。这两道防线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称为 ______ 免疫。
(3)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 ______ ,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4)材料二中的不随地吐痰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______ 。
22. 排尿是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重要途径,对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当膀胱内储存的尿量达到400~500毫升时,产生的压力会刺激膀胱壁感受器,从而引起排尿反射,过程见图1;图2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内填结构的序号,请据图分析回答。
(1)完成排尿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 ______,它由五部分组成,[A]属于该结构中的 ______。
(2)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处于脊髓靠下的位置,该反射属于 ______。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以适应周围的环境,说明 ______对排尿反射有调控作用,脊髓具有传导功能。
(3)人体的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______。当饮水不足或失水过多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多,通过促进图2中[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以减少尿液量,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23. 人体需要摄取食物补充物质和能量的消耗,同时要排出代谢废物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如图所示,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主要由 ______ 组织构成。
(2)A代表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该过程叫作 ______ ,完成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 ;血液经过该器官后,变成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的 ______ 血。
(3)B表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肺泡将 ______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扩散给血液。
(4)人体的排泄器官除图中所示的肺和肾脏外,还有 ______ 。
24. 人体能够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依靠自身的调节功能作出相应的反应,以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如图为眼,耳、脑以及反射弧的结构图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线进入人的眼球,人们会看到精彩的世界,精彩的画面进入同学们的眼球后,在[ ______ ]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感光细胞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到 ______ ,产生视觉。
(2)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感受器位于[④] ______ 内。
(3)脑中的[⑦] ______ 负责维持身体平衡。
(4)调节心跳、呼吸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______ ]。
(5)同学们手被针扎到后,会发生缩手反射,在该反射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顺序是 ______ (用箭头和字母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5. 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是一种造成污染的主要载体,多见于灰尘、食物和瓶装水中,人类在富集的作用下,会累积大量的微塑料在体内,科研人员利用部分大小,健康状况等相同的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小鼠数量/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长(克/只)
甲
20
?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乙
20
每天饲喂含0.3%微塑料A的饲料8克/天,连续27天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丙
20
每天饲喂含3%微塑料A的饲料8克/天,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0.12
(1)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 ______ 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实验中甲组起对题作用,其饲吸方式应为 ______ 。
(2)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吸收功能,导致小鼠的体重增长值均 ______ ,但乙、丙两组小鼠体重变化不同,表现为 ______ 。
(3)为消除微塑料对小鼠肌体造成的危害,科研人员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 ______ 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4)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其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______ 。
A.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B.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可以经常使用
C.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蛋白质主要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量,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
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一般储存在皮下;
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但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和主要的供能物质是分别是蛋白质、糖类。
故选:B。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此题要掌握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2.【答案】A
【解析】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粽子中的糯米主要含淀粉,在人体中最初的消化场所是口腔。
故选:A。
人体各段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它有着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此题考查了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答案】B
【解析】解:A、馒头主要提供淀粉等,清蒸黄鱼、卤牛肉、鸡汤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此食谱无蔬果类,不能提供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营养搭配不合理。
B、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等,红烧鱼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青菜炒香菇主要提供维生素,青椒妙肉主要提供维生素和蛋白质,营养搭配最合理。
C、香辣虾、烤鸭、蒸螃蟹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可乐富含糖类,此食谱无淀粉类和维生素类的食物,营养搭配不合理。
D、面条主要提供淀粉类,炒豆角、清炒萝卜、凉拌黄瓜等主要提供维生素,此食谱无蛋白质,营养搭配不合理。
故选:B。
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关键点:要均衡膳食,食谱中的食物要能提供全面、合理的营养物质。
4.【答案】B
【解析】解:A.多吃含糖高的零食会导致龋齿的发生,还会造成能量过剩导致肥胖,A错误。
B.猪肉需要卫生部门检疫,买猪肉时要看是否有检疫合格标志,B正确。
C.午餐只吃烤肉,易患维生素缺乏症。蘸料多用辣椒、多盐,不符合饮食清淡少盐的原则,C错误。
D.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卖的辣条、炸鸡等食品,一般微生物含量超标,不符合卫生标准,D错误。
故选:B。
合理膳食要求营养物质全面均衡,不能偏食挑食,不能暴饮暴食。病从口入,生活中我们要食用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
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食品安全等知识是解题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B、血管壁厚度和血流的速度都只是一个相对的的比较也不能快速判断血管的类型,AB不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是血管中最细的血管,其内径只有红细胞的直径,因此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所以判断毛细血管的最佳方法是红细胞是否呈单行通过,C符合题意。
D、除了毛细血管中没有瓣膜,动脉中也没有瓣膜,所以无法判断,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血管类型和特点:①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②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③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解题关键是熟记血管的种类、分布位置与各自功能特点。
6.【答案】B
【解析】解: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疾病,当人体内出现炎症时,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增多,来吞噬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病菌。医生根据血常规化验结果判断他体内有炎症,则图中数量异常的血细胞是②白细胞。
故选:B。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④是血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7.【答案】D
【解析】解:A.此图经过心室→肺→心房,因此可表示人体肺循环,A为左心房,A正确。
B.在人体的血管中,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经过肺里的气体交换后,含氧量增加,颜色变得鲜红,成为动脉血,B正确。
C.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根据图示可知甲血管表示肺动脉,C正确。
D.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此图中的心室壁为心脏右心室,不是最厚的,D错误。
故选:D。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循环路线如下:
掌握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A正确。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而温暖吸入空气的是鼻黏膜内的毛细血管,B错误。
C、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C正确。
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D正确。
故选:B。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结构特点以及功能。
9.【答案】C
【解析】解: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廓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导致胸廓体积变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体积变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故选:C。
根据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导致吸气;呼吸肌舒张,胸廓缩小导致呼气。
10.【答案】D
【解析】解:A、如果P是葡萄糖,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在尿液中应该是0,不应该变大,A不正确;
B、如果P是蛋白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蛋白质不能被过滤,因此在尿液中应该是0,不应该变大,B不正确;
C、如果Q是无机盐,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因此在尿液中无机盐浓度应该是变大,而不是变为0,C不正确;
D、如果P是尿素,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尿液中尿素浓度变大;Q是葡萄糖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在尿液中应该是0,D正确。
故选:D。
(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血浆中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水、尿素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没有蛋白质;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没有葡萄糖、蛋白质.
(2)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3)表格中P在血浆和肾小囊中(原尿)浓度相同,而在尿液中浓度升高,表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不重吸收物质P如尿素;Q在血浆和肾小囊中(原尿)浓度相同,而在尿液中浓度为0,表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重吸收了物质Q如葡萄糖.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并会区分血液、原尿和尿液,即:原尿和血液的不同在于蛋白质和血细胞,尿液和原尿的区别在于葡萄糖.
11.【答案】A
【解析】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1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曲度过大,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如图:
故选:A。
眼球的结构如图,①晶状体,②瞳孔,③玻璃体,④视网膜。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近视眼的成因。
12.【答案】D
【解析】解:A、膝跳反射膝跳反射属于简单(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人生来就有该反射,A正确。
B、①是感受器,存在于膝盖下韧带,B正确。
C、③脊髓既是神经中枢,又能将对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C正确。
D、⑤是效应器,当⑤受到损伤,神经冲动能够通过脊髓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因此有感觉。但是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反射活动不能完成,D错误。
故选:D。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图中结构: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3.【答案】C
【解析】解:ABD、画饼充饥、听别人讲恐怖故事感到毛骨悚然、红灯停,绿灯行,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ABD不符合题意。
C、切洋葱时不由自主的流泪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C符合题意。
故选:C。
(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14.【答案】B
【解析】解:A、维生素A缺乏引起夜盲症,维生素B1缺乏引起脚气病,故A错误。
B、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幼年时,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这种患者主要表现为身体矮小,但智力是正常的,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故B正确。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缺乏含碘的无机盐,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故C错误。
D、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幼年时,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主要表现是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等,故D错误。
故选:B。
(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体内激素分泌异常,人会患相应疾病。
(2)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熟记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严格要求自已,严以律已,养成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故A错误。
B.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会出现相应的生理变化,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正确对待,努力学习,故B错误。
C.青春期少年性意识开始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是正常现象,需要正确对待,故C错误。
D.青春期正在长身体需要合理的膳食营养,应当精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同学间互相帮助,跟师长密切交流,健康地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故D正确。
故选:D。
在青春期这个生理和心理急剧发展和变化的时期,我们应该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用科学的态度正视这个过渡阶段,在父母、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过好青春期。
掌握青春期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学生开展课间舞,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免疫力。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此举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此题要掌握传染病的知识。
17.【答案】D
【解析】解:A、接种HPV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
B、接种HPV疫苗能有效预防宫颈癌。B错误。
C、接种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C错误。
D、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所以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HPV是引发宫颈癌的病原体。D正确。
故选:D。
保护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叫做非特异性免疫;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8.【答案】C
【解析】解:由分析知,①握手、④蚊虫叮咬、⑥同吃同饮都不会传播艾滋病;②不洁性交、③静脉注射吸毒会传播艾滋病,⑤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
故选:C。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9.【答案】C
【解析】解:A.在饮食习惯方面,如果食用过多的高脂肪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A不符合题意。
B.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喝酒烟,对于饮食影响营养和消化问题,对于肺、脑部功能都是有危害性的,B不符合题意。
C.冬季注意保暖、适当体育运动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C符合题意。
D.常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宜超过6g,长期吃腌制食物可能引发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的病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
解答此题要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知识。
20.【答案】B
【解析】解:ACD、心情郁闷时,可以打打球、散散步、跟好友聊聊天,转移注意力,让自己的心情快乐了起来;加强锻炼,可以选择跳绳、游泳、打篮球等,增强心肺功能;生活中要做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因为科学合理的膳食,不仅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而且还有助于调理亚健康。B项经常喝碳酸饮料,会影响体型体态、人体骨骼的正常发育、以及诱发糖尿病等,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有益的健康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
21.【答案】传染源 传播途径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先天性) 抗体 切断传播途径
【解析】解:(1)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2)病原体侵入人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后,机体可以通过第二道防线,即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进行防御。这两道防线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疫苗失去了致病性,但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材料二中的不随地吐痰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
(1)传染源;传播途径;
(2)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先天性);
(3)抗体;
(4)切断传播途径。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毒、细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解答此题要掌握传染病及免疫的相关知识。
22.【答案】反射弧 效应器 非条件 大脑皮层 肾脏 3 肾小管
【解析】解:(1)完成排尿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逼尿肌和括约肌属于该结构中的效应器。(2)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但大脑皮层对其也有调控作用,使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3)人体的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当饮水不足或失水过多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多,通过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以减少尿量,维持体内水平衡。
故答案为:
(1)反射弧;效应器;
(2)非条件;大脑皮层;
(3)肾脏;3肾小管。
(1)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
(2)图2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肾小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23.【答案】肌肉 吸收 小肠 静脉 氧气 皮肤
【解析】解:(1)心脏主要是由心肌组成的,心肌属于肌肉组织,其功能是收缩和舒张,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A代表营养物质被消化后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该过程叫做吸收,完成A吸收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细胞需要消耗氧气获取能量,所以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的血液含养料增加,血液由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3)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
(4)人体的排泄途径有三条:泌尿系统(主要器官:肾脏)排出尿液,呼吸系统(主要器官:肺)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皮肤的汗腺排出少量水、无机盐等。所以,人体的排泄器官除了肺和肾脏外,还有皮肤。
故答案为:(1)肌肉。
(2)吸收;小肠;静脉。
(3)氧气。
(4)皮肤。
图中:A表示吸收,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表示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D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作用,E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人体代谢的有关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答案】B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耳蜗 小脑 ⑧ E→F→G→H→I
【解析】解:(1)当光线进入你的眼球,精彩的画面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其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上产生视觉。
(2)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4)⑧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
(5)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因此属于非条件(简单)反射。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E感受器→F传入神经→G神经中枢→H传出神经→I效应器。
故答案为:(1)B;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2)耳蜗
(3)小脑
(4)⑧
(5)E→F→G→H→I
如图为眼,耳、脑以及反射弧的结构图或示意图,图中A晶状体,B视网膜,C视神经,D玻璃体,E感受器,F传入神经,G神经中枢,H传出神经,I效应器。①外耳道,②鼓膜,③听小骨,④耳蜗,⑤听觉神经,⑥大脑,⑦小脑,⑧脑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眼、耳、脑以及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5.【答案】微塑料A 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下降 乙组体重增加1.84g,丙组体重呈负增长 数量多,排列整齐 ACD
【解析】解:(1)本实验操作中甲、乙、丙三组的饲喂方式不同,乙、丙作为实验组,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微塑料A,甲组作为对照组,饲料中不含微塑料A,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微塑料A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微塑料A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甲组作为对照组,其饲喂方式应为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乙、丙作为实验组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微塑料A,其他条件相同。
(2)由实验结果知,与甲组比较,乙组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小肠绒毛状态数量少,排列散乱,体重增加1.84g;丙组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小肠绒毛基本消失,体重呈负增长,由此可知,微塑料A的含量越大,对小肠绒毛的损伤越严重,对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损伤严重。
(3)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数量多排列整齐的状态,并且小鼠的体重显著增长,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4)ACD、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都能达到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的目的,ACD可行;
B、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会导致微塑料的产生,从而对危害生物,B不可行。
故答案为:
(1)微塑料A;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2)下降;乙组体重增加1.84g,丙组体重呈负增长;
(3)数量多,排列整齐;
(4)ACD。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微塑料A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小肠作用是对食物起消化和吸收作用;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遏制微塑料的扩散。
掌握探究实验的环节及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恒大中学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恒大中学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