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单元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教案

    【单元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教案第1页
    【单元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教案第2页
    【单元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教案第3页
    还剩8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数学北师大版2 认识更大的数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北师大版2 认识更大的数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参考答案,巩固练习,基础巩固,提升培优,思维创新,练一练·3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本单元主要学习万以上的大数。学习内容包括:《数一数》《认识更大的数》《人口普查》《国土面积》《近似数》《从结绳计数说起》。
    在自然数的认识中,计数单位是数概念发展史的主要线索,十进制计数法是认识大数的核心概念,数位顺序表是大数读写的重要抓手,本单元依此为思路编排学习内容。在万以内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认数经验,为学习万以上的数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本单元主要内容的呈现充分运用了迁移类推的思想,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小比较方法乃至于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推广至万以上的数。由于大数的读写比较复杂,以及现实生活中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教科书还编排了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等,力争多角度认识大数。由于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万以上的数,对大数缺乏感性认识,在大数的认识过程中,教科书结合丰富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经过前面三次的认识,学生已经对进位制和位值制概念有了一定的体会,教科书还结合数的发展史引出了对自然数的意义与特征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优越性。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计数工具与数数活动,认识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完成整数数位顺序的拓展。
    2.借助数位顺序表,把个级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的方法迁移到万级数和亿级数。
    3.了解自然数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创造之一。
    以上这些数学史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数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对自然数有了一个全面的感受,理解也逐步深入,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总结概括以前的认数知识,揭示自然数的概念,感受抽象的数学思维,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最大价值,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以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现数的应用价值。

    经历认识更大的数的改写、近似数等知识的探索过程,体验数学中迁移、推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经历大数的认识的学习过程,体验大数的读写和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感受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培养探索发现的意识,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重点】 理解万以上数的意义,知道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数位顺序表,会读、写、比较万以上的大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理的近似数。
    【难点】 理解和掌握中间有0的大数的读、写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结合计数工具与数数活动,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完成计数顺序表的拓展。
    “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较少,没有更多的直观感性认识的基础。所以,在教学“十万”时,首先对学生建立万以内数(个、十、百、千、万)的直观模型,做到温故知新,方法迁移。在“认识更大的数”一课,利用迁移的方法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完成整数数位的拓展。
    2.借助数位顺序表,把个级数的读、写方法和大小比较方法迁移到万级和亿级数。
    在教学大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我们可以以个级数的读写方法为基础,也就是把个级的读写法迁移到万级和亿级数的读写方法上来。“国土面积”一课,是通过比较一些地区的土地面积来体会比较大的数的现实意义,同时是把个级数的读写方法迁移到大数比较的过程。为了比较方便,大数还可以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或者利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来简化数位烦琐的数字,更便于比较。
    3.了解自然数的意义,计数单位的发展。
    “从结绳计数说起”向我们讲述了自然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发展的漫长历史,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重大意义,增强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1 数一数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接触大数的经验,因此,教材安排了数一数,认一认;拨一拨,数一数等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把计数单位“十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生活实例中感受大数,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的内容主要是在回顾第一学段“万以内数的认识”等相关知识基础上,学习一万到十万之间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感受“十万有多大”。让学生经历直观、生动形象的“数一数”活动,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材为了分散难点,提出来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数方块,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第二个问题是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和数数活动,认识一万到十万之间的大数,体会位值概念,理解十万与计数单位“十万”意义上的区别;第三个问题是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一万和十万的实际大小。

    1.在数学活动中,直观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知道计数单位“十万”与“万”的十进关系,感受大数的意义。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数一数”的活动,认识“万位”与“十万位”的位置关系,理解十万与计数单位“十万”意义上的区别,体会位值概念。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一万和十万究竟有多大,进一步发展数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知道计数单位“十万”与“万”的十进关系,感受大数的意义,理解十万与计数单位“十万”意义上的区别,体会位值概念。
    【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与数位之间的区别和表示的意义。

    【教师准备】 PPT课件;小正方体;计数器;有关本节的图片素材。
    【学生准备】 小正方体;简易计数器。


    教师导语: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最熟悉的就是数的应用了。让我们想一想,回顾一下以前知识的积累吧!
    1.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数位,相对应的计数单位又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万以内“十进制数位表”)
    2.数字11111中的“1”分别表示什么?99999呢?
    【参考答案】 1.数位:个位 计数单位:个
    数位:十位 计数单位:十
    数位:百位 计数单位:百
    数位:千位 计数单位:千
    数位:万位 计数单位:万
    2.从右往左:数字11111中的1分别表示1个一,1个十,1个百,1个千,1个万;数字99999中的9分别表示9个一,9个十,9个百,9个千,9个万。

    方法一
    画面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班级是一个大班级,人数比较多,现在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在你们参与或看见的场面中什么场合的人数比咱们班级的人数更多、场面更大?
    预设 生:公园的人数比较多;运动场人数比较多;庆祝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庆典的人数比较多……
    (根据学生回答可以用PPT出示一组相关图片)

    师:请看大屏幕,说一说观看播放的课件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汇报,老师提出问题)
    师:通过播放情境图我们知道,这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老师希望同学们要铭记历史,努力学习来捍卫和平。当你们听到伤亡数字的时候一定一定很震撼吧!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些刻骨铭心的数字。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问题——数一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引入课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知道落后就要挨打,一定好好学习,为国争光。
    方法二
    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数字王国中数位家族中的成员,是万位的兄长,十万,它好多年不在家了,在外面帮助人类记忆较大数字,规划较大数字,区分较大数字……所以在我们认识数位家族成员时没有见过它,对它不熟悉,是陌生的面孔,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它。(出示PPT课件“十万”)
    板书课题:数一数。
    [设计意图] 用谈话的方法导入新课,能起到开门见山的作用,直接进入主题。再加上对数位转变成拟人化小故事,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亲近感,更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活跃课堂。
    方法三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同时帮助你们巩固一下以前的知识,你们愿意吗?
    预设 生:愿意。
    师:10个一是多少?
    预设 生:10个一是十。
    师:10个十是多少?
    预设 生:10个十是一百。
    ……
    师:10个千是多少?
    预设 生:10个千是一万。
    师:10个万是多少?
    预设 生:……
    (学生有可能知道,有可能不知道,如果知道继续往下问,如果不知道就终止。)
    师引出新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万”大的数位——“十万”。
    板书课题:数一数。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提问,有助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体验从知道到不知道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无止性,连贯性。同时增强了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更好地为新知的讲解做好铺垫。

    一、数一数、认一认(认识计数单位“十万”)。
    师: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万以内的计数单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用数方块的方法回顾万以内的数。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笑笑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知道情境图中左下方的正方体方阵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预设 生:不知道。
    师:想一想,我们能不能先求出一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
    预设 生:能。
    师追问:那么右下图中一列小正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块?
    预设 生:一个一个地数,一列有10个小立方块。
    师:图中一层小正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块?
    预设 生:一列一列地数,图中一层有10列,是100个小立方块。
    师:图中十层小正方体(一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块?
    预设 生:一层一层地数,一个大正方体正好是10层,一共有1000个小立方块。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听明白了,就是一列有10个小立方块,一层有10列,就是10×10=100个小立方块,十层小正方体(一个大正方体)就是10×10×10=1000个小立方块。
    师:图片中的左面的正方体方阵中第一排有10个大正方体,它们一共有多少个小立方块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 生:有1万个小立方块。因为一个大正方体有1000个小立方块,一排有10个大正方体,就是1000×10=10000个小立方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十个(一排)大正方体有1万个小立方块。
    (PPT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情境图中一共有几排这样的大正方体,一共应该是多少个小立方块呢?
    2.认识计数单位“十万”。
    师:怎样把小立方块数出来呢?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 生1:一排是1万,10排就是1×10=10(万),所以一共是10万个。
    生2:一个大正方体是1000个,一共有100个大正方体,就是1000×100=100000个小立方块。
    生3:一排一排地数,一排是1万,2排是2万……10排是十万。
    (教师可以针对第三名学生的认识方法进行难点突破,和同学们一起数,当数到9万时,稍加停顿,追问,使学生感悟“满十进1”)
    师:当数到九万时,再加上一万是多少?
    预设 生:十万。
    师:当万位满十了怎么办?
    预设 生:向前一位进1(从而引出“十万”计数单位)。
    师小结: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一个“十万”。
    师板书:十万。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顺利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上,在复习已学的计数单位和数一数的过程中让学生具体感受到十进制计数法。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和认识更大的数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使课堂过渡更加自然,气氛活跃。
    过渡语:下面我们通过计数器来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万”。
    二、拨一拨、数一数(体验十进位值制的计数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可以的,同学们,加油!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拨一拨,数一数。
    1.分小组操作感知(边数边拨)。
    师:(老师按小组提出拨数要求,学生拨数)
    预设 生1:第一组一个一个地数,在计数器上从一一直数到十。
    生2:第二组十个十个地数,在计数器上从十一直数到一百。
    生3:第三组一百一百地数,在计数器上从一百一直数到一千。
    生4:第四组一千一千地数,在计数器上从一千一直数到一万。
    生5:第五组一万一万地数,在计数器上从一万一直数到十万。
    2.操作后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拨珠,你发现了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 生:满十向前一位进1,就是相邻两个计数单位是十进制关系。
    师:当拨到九万时,再拨上一万,应该怎么操作?
    预设 生:当拨到九万时,再拨一万是10个一万,也就是十万,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在十万位上拨一个珠,表示一个十万。
    3.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师:应该在计数器上把万位的九个珠子退回,在前一位(十万位)上拨上一个珠子,即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就是十万。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具体感受在计数器上把万位九个珠子退回,在前一位(十万位)上拨上一个珠子,即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就是十万。
    三、感受一万和十万的大小。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万大的数“十万”,那么到底“万”和“十万”有多大呢?我们去实际生活中感受一下吧。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的情境图。
    你知道一万有多大吗?十万呢?

    2.学生读图,感受信息,在头脑中形成空间表象。(通过PPT图片感受一万和十万的大小,树立空间观念)
    3.你还能从哪些生活实例的数据中说一说“十万”有多大?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用“十万”来计量的数据。
    预设 生1:我们县有四十万人口。
    生2:爸爸的公司一年的营业额是九十万元。
    生3:地球上的动物约有150万种。
    学生自由说在生活中见到的数据。
    4.师生共同总结。
    (1)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十个一万是十万。
    (2)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原来的数位添“0”占位。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巩固练习】 看一看,填一填。

    【参考答案】 二万 四万 五万 七万 十万
    5.感受十万的大小。
    师:同学们,我们直观感受了“十万”的计数单位,“十万”针对不同的事物,直观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不信你看(课件出示下图)。
     感受较大的数。
    把100张纸摞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
    (1)算一算,一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多高?十万张纸呢?
    (2)借助生活中熟悉的物品描述十万张纸摞在一起有多高。

    观察图片,理解信息。
    师:通过图片信息,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
    预设 生: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画面上有一摞100张的纸,厚度约是1厘米。
    师:让我们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预设 生:要求我们完成两个问题:一是算一算一万张纸的厚度和十万张纸的厚度;二是借助生活中熟悉的物品描述一下十万张纸摞在一起有多高。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列式吗?应该怎么列式?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 生1:我首先求一万里面有多少个100,因为一个100张是1厘米,一万里面有多少个100张,就有多少厘米,所以我列式为:10000÷100=100(厘米)。
    生2:一万张纸是100厘米,十万张纸就是10个一万张,也就是10个100厘米,所以100×10=1000(厘米)。
    师:100厘米是几米?那么一万张纸摞在一起是几米?十万张纸摞在一起是几米?
    预设 生:100厘米=1米,所以一万张纸摞在一起是1米。十万张纸摞在一起是10米。
    师:同学们,10米有多高呢?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高度是10米呢?
    预设 生1:10米相当于3层楼的高度。
    生2:10米相当于一棵树的高度。
    ……
    师:真没想到,薄薄的一张纸,十万张摞在一起竟然有10米高。十万这个计数单位可真大呀!

    1.完成教材第3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页第2题。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练习题,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参考答案】 1.12211 34300 2.略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反馈)
    预设 生1: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十个一万是十万。
    生 2: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原来的数位添“0”占位。

    作业1
    教材第3页第3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基础题)下面各数中的“6”分别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意义?
    876053         
    678053         
    162072         
    457816         
    2.(基础题)数数接龙。
    七万、八万、九万、(  )。
    3.(重点题)一个6位数,最高位上是1,千位和个位都是5,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    )。
    【提升培优】
    4.(难点题)一个数是由5个十万,7个千,4个十组成的,这个数是(    )。
    5.(易错题)与“万”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是(  )、(  )。
    【思维创新】
    6.(探究题)最大的6位数与最大的5位数的差是多少?
    【参考答案】 作业1:3.一 5 百 5 万
    作业2:1.6在千位上,表示6个千 6在十万位上,表示6个十万 6在万位上,表示6个万 6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 2.十万 3.105005 4.507040 5.十万 千 6.999999-99999=900000

    数一数
    1.认一认:
    个、十、百、千…
    个位在数位的最右边

    2.数一数:
    十个一是一十
    十个十是一百

    十个一万是十万
    3.猜一猜:
    …是一万
    …是十万



    注重兴趣导入和引导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如学具的使用、多媒体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在数小方块时利用PPT课件展示,直观形象地把从最小的计数单位“个”到“万”之间,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展示出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十进位值制。也在学生认识新知中起到了迁移类推的作用,使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更加容易了,并通过计数器的拨珠活动进一步理解十进关系。

    (1)情境的创设不够简明,这样会分散学生学习的精力。
    (2)课前对学生的情况掌握不够,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善于动手操作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出现操作缓慢,甚至不会操作的现象。

    本节课是学生对自然数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由于学生对大数的认识需要建立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之上,需要在深化理解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实现,所以必须为学生提供有关大数的生活情境。

    【练一练·3页】
    1.12211 34300 3.一 5 百 5 万 4.(1)10000÷100×1=100(厘米) 100000÷100×1=1000(厘米) (2)略


     淘气在计数器上的十万位上连续拨上9个珠子,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读数是几十万吗?淘气又在计数器上的十万位上拨上1个珠子,现在这个数表示多少?你能通过以往的学习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名师点拨] 计数器上十万位上有几个珠子就是几十万。淘气又在十万位上拨上一个珠子,此时十万位上是十个珠子,根据“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十万位的前一位是百万位,所以是一百万。
    [解答] 九十万 一百万
    【知识拓展】 数位表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也就是计数器上每一位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就得到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我们把数字1,2,3,4,5,6,7,8,9,0叫作“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这些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创造出来的,它源于印度。那么,为什么把它叫作“阿拉伯数字”呢?
    公元7世纪,团结在伊斯兰教下的阿拉伯人征服了周围的民族,建立了东起印度、西经非洲到西班牙的阿拉伯帝国。后来,这个伊斯兰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各代君主都重视文化和艺术,所以两国的首都非常繁荣,特别繁荣的是东都——巴格达。西来的希腊文化和东来的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这里来了,阿拉伯人将两种文化理解消化,从而创造了独自的阿拉伯文化。
    在公元750年后的一年,有一位印度的天文学家拜访了巴格达王宫。他带来了印度制作的天文表,并把它献给了当时的国王。印度数字1,2,3,4……以及印度式的计算方法(即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法)也正是这个时候介绍给阿拉伯人的。由于印度数字和印度计数法既简单又方便,它的优点远远超过其他的计数法,所以很快由阿拉伯人广泛传播到欧洲各国。在印度产生的数字被称做“阿拉伯数字”的原因就在于此。到了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2 认识更大的数




    本节课是本册教材第一单元《认识较大的数》中的第二课时,本节课是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了解十进制数位顺序表,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认识生活中比十万更大的数,感受认识大数的意义和必要性;第二个问题是在计数器上用迁移的方法认识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及数位;第三个问题是拓展整数数位顺序表,认识数级(个级、万级和亿级)。
    教材中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教科书呈现了三个生活实例,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感受生活中的大数,以人的头发根数(大约十二万根)、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三十八万四千千米)、世界人口总数(大约六十九亿)为数据素材,分别从日常生活、自然科学、社会发展三个角度丰富对大数的感知,感受到更大的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在感知更大的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掌握“满十进1”的原则,借助计数器进行计数推理,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十进制。引导学生按照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整理数位顺序,了解我国对自然数的计数习惯(四位一级),并尝试着进行归纳与概括。在获得“个级”“万级”问题的基础上,类推出亿级的计数单位,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排序,进一步明确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的意义及其关系,形成我国的四位一级的计数方法,形成十进制计数系统。利用数位顺序表,学生就能说出更大的数的组成,简捷、抽象的自然数概念就逐步建立起来了。同时,整数数位顺序表也是后续学习大数读写的重要抓手。因此,学生应该牢固地掌握数位顺序表。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比十万更大的数,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大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计数器认识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及其数位,知道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3.完善对整数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能说出各数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了解个级数(万以内的数)、万级数、亿级数具有同样的特征,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促进学生达到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认真学习的习惯。

    【重点】 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知道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了解数级的划分。
    【难点】 让学生理解数级、计数单位及其数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卡,有关本节的图片、视频素材。
    【学生准备】 计数器。


    教师导语: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们一定知道,对,是《数一数》——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下面老师就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练习题)
    1.填空。
    (1)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十万位。
    (2)与1000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和(  )。
    2.判断。
    (1)万位左面的一位是千位。 (  )
    (2)60600读数时只读一个零。 (  )
    【参考答案】 1.(1)五 六 (2)9999 10001 2.(1)✕ (2)√

    方法一
    画面情境导入。
    (PPT课件出示)向学生呈现一组图画,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数。
    师:故宫占地720000平方米;2003年已有112000000平方米的“都市森林”环绕北京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在奥运会期间可容纳100000人;国家大剧院“蛋壳”占地面积约为11.89万平方米。
    这些都是老师找到的图片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预设 生1:原来故宫的占地面积有那么大啊!
    生2:通过老师的介绍我才知道北京竟然有那么大的都市森林面积。
    生3:虽然没有亲自去过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但是我能通过老师的介绍感受到它的壮观……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在这些资料中出现的数据都比较大,是我们没学过的,你们认识它们吗?
    预设 生:不认识。
    师导语:那么你们想认识生活中这些较大的数吗?
    预设 生:想。
    师:好,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共同来认识生活中一些较大的数。(板书课题)
    板书:认识更大的数。
    [设计意图] 设置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既新颖又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情境范围中愉悦地学习,自然地进入学习主题。再加上图片情境,更加了解生活中较大数的应用的广泛,从而引出认识较大的数,也体现了认识较大数的重要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方法二
    激趣导入。
    PPT课件出示: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
    师: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预设 生: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师: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预设 生:一和十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十和百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百和千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出示课件练习题)读出下面各数:4958,3026,4005,7000。
    预设 生1:四千九百五十八。
    生2:三千零二十六。
    生3:四千零五。
    生4:七千。
    师:谁能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及其表示的意义?
    预设 生:6在个位上,表示有6个一;7在十位上,表示有7个十;8在百位上,表示有8个百;3在千位上,表示有3个千。
    师:谁还能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
    预设 生: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二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
    (板书课题:认识更大的数)
    [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学习过的万以内数的认识导入新课,既把前面学习过的知识进行了很好的复习,又为新知起到了铺垫作用,为新课中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减轻了压力,同时也使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很多数据都是需要用较大的数来表示。体会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
    方法三
    师: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最熟悉的就是数的应用了。让我们看看身边的数据吧。
    课件出示:

    师:谁能说一说你身边的大数?
    (学生随意说,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大数数据)
    师:看来,仅仅用万以内的数来计数是远远不够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更大的数。
    板书课题:认识更大的数。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从收集生活中的数据发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用到较大的数据,使学生知道学习数据的重要性,然后再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数据例子证实生活中较大数据的应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求知欲,为更好地学习新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认识“百万”“千万”“亿”等更大的计数单位。
    师:通过复习,老师知道同学们对十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情况掌握得非常好,我们知道生活中需要用到大数的地方很多,那么你们知道生活中的哪些大数呢?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真观察,读一读图意。
    认识生活中的大数(课件出示情境图)。

    (1)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一:你从情境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预设 生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人的头发大约有十二万根。
    生2:通过信息内容可以知道,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三十八万四千千米。
    生3:通过情境图发现,据2010年人口统计,世界人口总数约六十九亿。
    (2)检查预习情况、提出问题。
    问题二:通过情境图我们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数据,谁能说一说你收集到了生活中用到的哪些更大的数?
    预设 生1:平年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有八千七百六十小时,五十二万五千六百分钟,三千一百五十三万六千秒。
    生2:构成一个人体需要五百万亿个细胞。
    生3: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即一千四百四十分钟,八万六千四百秒。
    生4:中国的土地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生5: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有十三亿多。
    生6: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长度是六千三百多公里。
    生7:中国最大的湖是青海湖,周长约三百六十公里,面积约四千五百平方公里。
    生8:中国最快的列车是上海市磁悬浮列车,速度是每小时四百三十公里。
    生9: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面积是一亿七千九百九十六万八千平方公里。
    生10: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面积是四千四百万平方公里。
    生11: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是一千七百零七万五千八百七十平方公里。
    生1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的高度是八千八百四十四米。
    生13: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长度是六千六百七十一公里。
    生14:世界上最深的湖是贝加尔湖,深度是一千七百四十一米。
    [设计意图] 通过教科书中的举例,认识更大的数,并检查学生回家的预习资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较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
    【巩固练习】 比“万”大的计数单位有(  )、(  )、(  )、(  )……
    【参考答案】 十万 百万 千万 亿
    二、认识较大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较大的数,那么,这些较大的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师出示计数器: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珠,边拨边说,一个一个地数,十个一是?(生回答:10),以此类推:十个十个地数,十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十个一千是(一万);一万一万地数,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万十万地数,十个十万是(一百万);一百万一百万地数,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一千万一千万地数,十个一千万是(一亿)……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预设 生: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师: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
    预设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师:(出示PPT课件)说得非常好,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十万十万地数,10个十万是一百万;一百万一百万地数,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一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一亿。因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所以相隔一个计数单位是100倍,相隔两个计数单位是1000倍,相隔三个计数单位是10000倍。
    (师边说边填课件中的答案)

    [设计意图] 利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两个相邻计数单位进率之间的关系。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突出规律性。
    【巩固练习】 10个一百万是(  ),10个一千万是(  )。
    【参考答案】 一千万 一亿
    三、认识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师:虽然我们知道了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但是怎样记住这些大数呢?让我们一起来整理数位顺序表吧!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主题图:


    师:你从数位顺序表中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我从数位顺序表中发现,有三个数级,每一级有四个计数单位。
    生2:个级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级有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级有亿、十亿、百亿、千亿。
    师:每个数位相对应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预设 生:个位表示有多少个一,十位表示有多少个十,百位表示有多少个百,千位表示有多少个千,万位表示有多少个万……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活中更大的数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认识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设计意图] 给出亿以内数级和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的概念。
    四、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师:同学们,更大的数的数位顺序表你们掌握了吗?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同时加深我们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例如:理解计数单位、数位、数级之间的关系与特点。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更大数的数位顺序表,谁能说一说数位顺序表的顺序呢?
    预设 生: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能说出每个数位所对应的计数单位吗?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预设 生1: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个),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的计数单位是万,十万位的计数单位是十万,百万位的计数单位是百万,千万位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亿位的计数单位是亿,十亿位的计数单位是十亿,百亿位的计数单位是百亿,千亿位的计数单位是千亿……
    生2:计数单位一(个)表示有几个一,计数单位十表示有多少个十,计数单位百表示有多少个百,计数单位千表示有多少个千,计数单位万表示有多少个万,计数单位十万表示有多少个十万,计数单位百万表示有多少个百万,计数单位千万表示有多少个千万,计数单位亿表示有多少个亿,计数单位十亿表示有多少个十亿,计数单位百亿表示有多少个百亿,计数单位千亿表示有多少个千亿……
    师:计数单位与数位有什么区别呢?
    预设 生:数位表示的是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位置,而计数单位表示的是在这个数位上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师:数位顺序表上按照数级的分法可以分为几级?
    预设 生:三级。
    师:分别是什么级?
    预设 生:个级、万级、亿级。
    师:三个数级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 生:个级是以“一(个)”为单位,一个一个地数,满十后向前一位进一;万级是以“万”为单位,一万一万地数,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亿级是以“亿”为单位,一亿一亿地数,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设计意图] 本节课主要是认识数位顺序表,但在认识顺序表的过程中,学生对数位和计数单位以及数级之间的关系掌握是个难点,也是学生在解决有关认识更大数的基础练习的一个重要铺垫,所以,利用刚刚学过的数位顺序表的顺序进一步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级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数位顺序表以及数位、计数单位、数级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下面我们就来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PPT课件出示)
    1.10个一百万是(  ),10个一千万是(  )。
    2.完成教材第5页第1题。
    【参考答案】 1.一千万 一亿 2.三百万 五百万 九百万 一千万 四亿 五亿 七亿 十亿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预设 生: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认识数位顺序表以及更大的数,知道了数位顺序表中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所对应的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有三个数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理解了数位、计数单位、数级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设计意图] 师生共同进行总结,谈收获,不仅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较好地巩固了新知识。

    作业1
    教材第5页第3,4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基础题)连一连。(下面各数中的“6”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8307406 76020130 8604354032

    6个亿 6个一 6个百万
    2.(重点题)数数接龙。
    (1)三百六十万、三百七十万、(     )、(     )、(     )、(     )、(     )。
    (2)六千万、七千万、八千万、(   )、(   )、(    )。
    【提升培优】
    3.(易错题)请写出正确答案,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  )个亿=十亿 十万=(  )个千 一千亿=(  )个十亿
    4.(易错题)我是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
    (1)个、十、百、千、…都是数位。 (  )
    (2)一亿里面有10个一千万,100个十万。 (  )
    (3)与千万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是百万和亿。 (  )
    5.(重点题)由3个亿,6个百万,9个百,1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思维创新】
    6.(操作题)拨一拨,在计数器上表示一个六位数,计数器上共有8个珠子,且每个数位上至少有一个珠子。
    (1)这个六位数最大是多少?

    (2)这个六位数最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作业1:3.(1)100400005 (2)6030603 4.2345678是由2个百万,3个十万,4个万,5个千,6个百,7个十,8个一组成的。
    作业2:1. 2.(1)三百八十万 三百九十万 四百万 四百一十万 四百二十万 (2)九千万 一亿 一亿一千万 3.10 100 100  4.(1)✕  (2)✕ (3)√ 5.306000901 6.(在计数器上表示略)(1)311111 (2)111113

    认识更大的数
    数位: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读写起来也比较困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归纳理解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能总结出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掌握数位顺序表的顺序,为后面学生学习大数的读写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同时为学生留有自己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让学生牢固掌握。没有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动手操作较少,完全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能使学生有效掌握本课时知识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个”“十”“百”“千”“万”这几个计数单位和正确读出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并学习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从而使学生掌握数位顺序表,以及数位和计数单位、数级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为此,必须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


     一个八位数,千万位、万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不为0,且数字之和是5,其他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是0。你知道这个数可能是多少吗?
    [名师点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千万位、万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5来依次列举,如下表。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3


    1



    1
    2


    1



    2
    2


    2



    1
    1


    1



    3
    1


    2



    2
    1


    3



    1
      [解答] 这个数可能是:30010001,20010002,20020001,10010003,10020002,10030001。
    【知识拓展】 最早在商代时,中国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从现在发现的商代陶文和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当时已经能够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十三个数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由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基本做法是,把二进制数首先写成加权系数展开式,然后按十进制加法规则求和。这种做法称为“按权相加”法。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时,由于整数和小数的转换方法不同,所以先将十进制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转换后,再加以合并。
    1.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采用“除2取余,逆序排列”法。具体做法是:用2去除十进制整数,可以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再用2去除商,又会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如此进行,直到商为零时为止,然后把先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低位有效位,后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高位有效位,依次排列起来。
    2.十进制小数转换为二进制小数采用“乘2取整,顺序排列”法。具体做法是:用2乘十进制小数,可以得到积,将积的整数部分取出,再用2乘余下的小数部分,又得到一个积,再将积的整数部分取出,如此进行,直到积中的小数部分为零,或者达到所要求的精确度为止。然后把取出的整数部分按顺序排列起来,先取的整数作为二进制小数的高位有效位,后取的整数作为低位有效位。
    二进制和十六进制
    二进制和十六进制通常都是在计算机中用的,计算机在进行计数和处理加工时,内部使用的就是二进位制,简称二进制。它有两个不同的数码:0和1,在进行计算的时候是逢二进一,而十六进制是人们为了方便而引进的,它有十六个不同的数码:0,1,2,3,4,5,6,7,8,9,A,B,C,D,E,F(其中字母A,B,C,D,E,F分别代表10,11,12,13,14,15),其计算法则是逢十六进一,为了区别各种进制,在书写的时候通常会在数字后面加一个字母,如B表示二进制,D或不带字母代表十进制,H代表十六进制。

    3 人口普查




    本节课是本册教材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三节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主要内容是学习大数的读、写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认识更大数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大数读、写的学习。把大数的读写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本节课以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现实背景,理解并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借助数位顺序表探索大数的读法;第二个问题是借助数位顺序表探索大数的写法;第三个问题是总结交流大数的读、写的方法。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达到正确读、写大数的学习目标,从而了解大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读、写方法。能正确读、写大数,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读、写数的良好习惯。
    2.经历自主探索大数的读、写方法的过程,提升归纳与概括的思维能力。
    3.理解大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重点】 在借助数位顺序表和分数级的方法读、写大数的基础上,能熟练地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正确地读、写大数。
    【难点】 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的基础上,能正确读、写,当大数每级末尾有多个零,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的大数读、写。

    【教师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数位顺序表,有关本节的图片素材。
    【学生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数位顺序表,了解数位顺序表的顺序,知道每个数位相对应的计数单位。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数位顺序表及更大的数,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课后的巩固提升情况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PPT课件)
    1.写一写。
    (1)由1个亿、3个十万、6个十、5个一组成的数。
    (2)由7个千万、5个万、6个百、4个一组成的数。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2.填一填。
    (1)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第七位是(  )位,第九位是(  )位。
    (2)一个九位数最高位是(  )位,一个六位数最高位是(  )位。
    【参考答案】 1.(1)100300065 (2)70050604 2.(1)百 万 百万 亿 (2)亿 十万

    方法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每隔几年就会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来了解我们国家现阶段的人口数量。你知道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是在哪一年吗?
    预设 生:不知道。
    师:谁知道我国的总人口大约是多少?
    预设 生:不知道。
    师:你知道吉林的人口数量吗?
    预设 生:不知道。
    师:这节课我们就站在数学的角度来学习《人口普查》。
    板书课题:人口普查。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新课,能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情况,同时也能更好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到新课中来。
    方法二
    激发情趣、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大国,你们知道我国到底人口多到什么程度,有多少人吗?
    预设 生:不知道。
    师:那么你们知道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是在哪一年吗?
    预设 生:不知道。
    师:谁知道我国的总人口大约是多少?
    预设 生:不知道。
    师: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里吗?
    预设 生:北京。
    师:知道首都北京的人口数吗?
    预设 生:不知道。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生活中的大数,来了解我国的人口情况。
    板书课题:人口普查。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中的人口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众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把知识引入到新课中。
    方法三
    课件情境导入。
    (出示PPT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这是2010年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全国总人口数为1370536875人。下面是部分省、市及特别行政区的普查结果。北京:19612368人,安徽:59500510人,香港:7097600人;广东: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人,台湾: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三人,澳门:五十五万二千三百人。
    师:你们知道这些大数怎样读、写吗?
    生:不知道。
    师:今天我们就以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例来学习大数的读、写。
    板书课题:人口普查。
    [设计意图] 通过课件展示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使学生了解我国总人口数,以及部分省、市及自治区的人口总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想了解大数的读、写方法。

    师:我们已经初步了解我国的总人口数、北京、安徽和香港的总人口数都很大,那么这些大数怎样读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大数的读法。(PPT课件出示北京、安徽、香港人口图片)

    一、大数的读法。
    师:前面我们在学习认识更大的数时,学习了认识数位顺序表,谁能按照从小到大的数位顺序,说出数位顺序表的顺序呢?
    预设 生: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数位顺序表)
    ……
    亿级
    万级
    个级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借助数位顺序表来读出这些大数呢?
    预设 生:能。
    1.借助数位顺序表的顺序读数。
    师:怎么读呢?
    预设 生:可以把要求读的数填入到相对应的数位顺序表中,然后根据数位顺序表里的数表示的意义,找出有多少个亿、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就能读出大数。
    师:说得非常好。比如说:我国的人口总数是1370536875人,按照相对应的数位顺序表对齐就是PPT课件出示的相对应的表格。
    师:按照数位顺序表,亿级里13表示十三个亿,万级里的7053表示七千零五十三个万,个级里的6875表示六千八百七十五个一,合起来可以读作:十三亿七千零五十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五。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利用数位顺序表的顺序,小组内读一读安徽和香港的人口总数是多少。(学生小组学习后汇报)
    预设 生1:北京的人口总数是19612368人,万级里的1961表示有一千九百六十一个万,个级里的2368表示有二千三百六十八个一,合起来读作:一千九百六十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
    生2:安徽的总人口数是59500510人,万级里的5950表示五千九百五十个万,个级里的510表示有五百一十个一,合起来读作:五千九百五十万零五百一十。
    生3:香港的总人口数是7097600人,万级里的709表示七百零九个万,个级里的7600表示有七千六百个一,合起来读作:七百零九万七千六百。
    师:我们除了用数位顺序表进行读数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读出大数呢?
    (生可能说不出来,此时教师讲解)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及对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进行大数的读法讲解,能使学生清晰地看出数位顺序表上的顺序与所读的大数的关系,并且通过人口普查数据了解我国国情。
    2.分数级方法读数。
    师:我们可以把大数按照数级的分法进行分级,按照个级、万级、亿级的分法,每四个数位分为一级,分完级后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从最高级读起,然后一级一级地往下读,每一级的读法都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然后在每级的读数后面添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举例说明:例如,我国的总人口数是1370536875人,按照数级分法,我们可以把四个数位为一级,也就是可以分成个级、万级、亿级(师边讲解边出示PPT课件),如下:

    13
    7053
    6875
    亿级
    万级
    个级
    师:然后从最高级“亿级”读起,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亿级里的13,就读作:十三,然后加上一个“亿”字是十三亿,万级里的7053读作七千零五十三,加上一个“万”字后读作:七千零五十三万,个级里的6875读作:六千八百七十五,合起来读作:十三亿七千零五十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五。
    师:谁能按照分数级的方法读出北京、安徽、香港的总人口数是多少呢?说一说你是怎么读的。
    预设 生1:北京的总人口数是19612368人,按照数级的分法可以分为两级,分成万级和个级,从万级读起,万级里的1961按照个级的读法读作:一千九百六十一,加上一个“万”字后读作:一千九百六十一万,个级里的2368读作:二千三百六十八,合起来读作:一千九百六十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
    生2:安徽的人口总数是59500510人,按照数级可以分为两级,万级和个级,从万级读起,万级里的5950按照个级的读法读作:五千九百五十,加上一个“万”字后读作:五千九百五十万,个级里的510读作:五百一十,合起来读作:五千九百五十万零五百一十。
    生3:香港的人口总数是7097600人,按照数级可以分为两级,万级和个级,从万级读起,万级里的709按照个级的读法读作:七百零九,加上一个“万”字后读作:七百零九万,个级里的7600读作:七千六百,合起来读作:七百零九万七千六百。
    师:现在,大数的读法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么当大数的末尾连续有几个零或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时怎么读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后告诉老师你们的答案好吗?
    (生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成果)
    预设 生1:大数的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出来。
    生2:大数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设计意图] 在掌握数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分数级的方法读大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级的划分。
    【巩固练习】 读出下列大数。
    13090034 36000000
    【参考答案】 一千三百零九万零三十四 三千六百万
    二、大数的写法。
    师:根据所给的数字我们能读出大数,那么怎样才能根据所给的读数写出大数呢?(PPT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广东、台湾、澳门人口数)

    师:刚才我们借助数位顺序表的顺序读大数,那么我们看可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写大数呢?
    预设 生:可以。
    1.借助数位顺序表写大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探究学习。
    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谁能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写出这些大数的?(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出示PPT课件,学生说的不完整,教师加以补充)
    预设 生1:澳门的总人口数是五十五万二千三百人,按照数位顺序表的顺序可知:万级里的五十五万表示有5个十万和5个五万,所以十万位上写5,万位上写5,个级里的二千三百表示有2个千、3个百,0个十,0个一,所以千位上写2,百位上写3,十位和个位上什么也没有,用“0”补位,因此,五十五万二千三百写作:552300。
    ……
    亿级
    万级
    个级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5
    5
    2
    3
    0
    0
    生2:台湾的总人口数是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三人,按照数位顺序表的顺序可知:万级里的二千三百一十六万表示有2个千万、3个百万、1个十万和6个万,所以,千万位上写2、百万位上写3、十万位上写1,万位上写6,个级里的二千一百二十三表示有2个千、1个百、2个十、3个一,所以千位上写2,百位上写1,十位上写2,个位上写3,因此,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三写作:23162123。
    ……
    亿级
    万级
    个级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2
    3
    1
    6
    2
    1
    2
    3
    生3:广东的总人口数是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人,按照数位顺序表的顺序可知:亿级里的一亿表示有1个亿,在亿位上写1,万级里的零四百三十万表示有0个千万、4个百万、3个十万和0个万,所以,千万位上写0、百万位上写4、十万位上写3、万位上写0,个级里的三千一百三十二表示有3个千、1个百、3个十、2个1,所以,千位上写3,百位上写1、十位上写3、个位上写2,因此,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写作:104303132。
    ……
    亿级
    万级
    个级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1
    0
    4
    3
    0
    3
    1
    3
    2
      2.分数级方法写数。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借助数位顺序表可以写出大数,在实际写数中每次都要写出计数单位很麻烦,那么我们能不能想出一种比这种方法更简单一些的写数方法呢?
    预设 生:能。
    师:怎样写数更简便呢?
    预设 生:按照数位分级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师:(讲解)我们可以采用上面分级读数的方法写数,首先我们在所给的读数上先找到“亿”字或“万”字,在“亿”字或是“万”字后面画一竖线,把读数分成两级或是三级,如图:
    澳门人口总数:五十五万二千三百
              ︙︙万级   ︙︙个级
    师:然后从最高级,一级一级地往下写,每一级都按照个级的写法来写,也就是把“亿”字或“万”字前面的数写出来,然后把两级或是三级的数连在一起。五十五万二千三百中,万级里“万”字前面的数是五十五写作:55,个级里的二千三百写作:2300,合起来就写作:552300。
    澳门人口总数:五十五万二千三百
              万级︙︙55   个级︙︙2300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分数级的方法写出台湾和广东的总人口数,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数,然后汇报)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
    预设 生1:台湾的人口总数是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三人,按照数级的分法先找到“万”字,可以把这个读数分成两级,“万”字前面是二千三百一十六,按照个级的写法写作:2316,个级里的数是二千一百二十三写作:2123,合起来写作:23162123。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出示PPT课件,如下:)
    台湾人口总数: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三
              万级︙︙2316       个级︙︙2123
    生2:广东的人口总数是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人,按照数级的分法先找到“亿”字和“万”字,可以把这个读数分成三级,“亿”字前面是一,按照个级的写法写作:1,“万”字前面是零四百三十,按照个级的写法写作:0430,个级里的数是三千一百三十二,写作:3132,合起来写作:104303132。
    广东人口总数: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
           亿级︙︙1   万级︙︙0430     个级︙︙3132
    师:看来同学们对大数的写法已经掌握了,但是有些大数的中间有一个零,其他数位上什么也没有,这样的大数该怎样写呢?(学生小组讨论或汇报)
    预设 生:也是按照大数的写法来写,哪个数位上没有数字用“0”补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的顺序表和数级的分法学习大数的写法,掌握大数的写法和实用性。
    师:现在大数的读写我们都会了,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么读数和写数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归纳总结结果)
    说一说,你是怎么读数和写数的?
    预设 生1:读数时,可以从低位起分出四位一级,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往下读;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生2:写数时要从高位起分出数级,一级一级地写,某个数位上什么数字也没有,添“0”补足。
    【巩固练习】 二十五亿写作: 
    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写作: 
    【参考答案】 2500000000 500407000000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大数的读写方法,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教材第7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7页第2题。
    【参考答案】 1.(1)33490000读作三千三百四十九万 61110000读作六千一百一十一万 (2)二千八百六十九万写作28690000 一亿九千八百七十四万写作198740000 2.96720000与九千六百七十二万连;12000000080与一百二十亿零八十连;60800070与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连;400900与四十万零九百连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反馈汇报预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数的读写方法。读数时,可以从低位起分出四位一级,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往下读;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写数时,借助数位表,画出分级线,确定数的位数,对齐各个数位上的数写出相应数字。写数时仍从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设计意图] 通过概括总结,加深学生对大数读写方法的掌握和理解。

    作业1
    教材第7页第3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基础题)看计数器读、写数。
    (1)
    读作:        ;
    写作:        。
    (2)
    读作:        ;
    写作:        。
    2.(重点题)写出下面各数。
    (1)2012年世界人口总数约是六十三亿零二百三十万九千六百七十一人。
    写作:          。
    (2)2012年中国人口总数约是十三亿一千七百四十四万二千五百五十二人。
    写作:          。
    【提升培优】
    3.(易错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数字3和4之间添(  )个0,就组成三千万零四。
    A.7   B.6   C.5
    (2)下面各数中读出三个“0”的是(  )。
    A.50505050 B.50050550
    C.50500505
    (3)下面的三个数中,(  )读作一亿零二十万三千。
    A.100203000    B.100020300
    C.102003000
    (4)七千七百零七万零七十写作(  )。
    A.70070770    B.70707700
    C.77070070
    4.(重点题)写出与下面各数相邻的两个数。
    (     ),99999,(    )
    (     ),507000,(    )
    5.(易错题)我是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亿位,那么这个数一定是八位数。 (  )
    (2)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  )
    (3)读20090408时,要读出四个零。 (  )
    (4)三亿八千万,它的末尾有8个零。 (  )
    (5)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 (  )
    【思维创新】
    6.(探究题)用4个5,3个0这七个数字,按下列要求组成七位数。(写一个即可)
    (1)三个0都不读。(     )
    (2)只读一个0。(     )
    (3)读两个0。(     )
    【参考答案】 
    作业1:3.略
    作业2:1.(1)二百零三万零四百 2030400 (2)一亿零三百零二万零二十 103020020 2.(1)6302309671 (2)1317442552 3.(1)B (2)C (3)A (4)C 4.99998 100000 506999 507001 5.(1)✕ (2)√ (3)✕ (4)✕ (5)√ 6.(答案不唯一)(1)5555000 (2)5055500 (3)5055050

    人口普查
    19612368读作:一千九百六十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
    59500510读作: 五千九百五十万零五百一十
    7097600读作":七百零九万七千六百
    读法:读数时,可以从低位起分出四位一级,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和万级时,都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五十五万二千三百 写作:552300
    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三 写作:23162123
    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 写作:104303132
    写法:写数时,要从高位起分出数级,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本节课的重点是在读数时,每级末尾有多个零的读法和每级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的读法,以及在写数中,哪一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时的大数写法。在讲解完教材中的内容后,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例题讲练、强化理解中,主要渗透由位置变化引起读写数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在教学中,给学生探索创造条件,探讨后,学生进行汇报。对于正确的方法给予肯定,而错误的方法给予鼓励,并且为找寻正确的思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动手拨计数器,在拨数中,理解数位之间与各级所表示的意义不同的特点,放手让学生大胆说和做,老师主要以点拨为主,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以后的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讨论空间,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造卫星每小时运行约四千三百二十八万零八百米,写出代表人造卫星运行速度的数。
    [名师点拨] 写数时可以先列出数位顺序表,然后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对号入座”。计数单位上的数字是几就在那一位上写几,没有计数单位就写0占位。
    [解答] 四千三百二十八万零八百写作43280800

    数字趣闻
    除了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0,1,2,…,9)外,我们还常见到一些其他数字:
    1.中国数字(分小写和大写两种):
    小写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大写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
    2.罗马数字(罗马人创造的计数符号,基本符号有七个):I,V,X,L,C,D,M,表示一、五、十、五十、一百、五百、一千。
    数的出现
    随着文字的出现,最原始的数字就出现了,且更令人高兴的是,人们将自己的认识代入了设计之中,他们想到了“以一个大的代替多个小的”这种方法来设计,而在字符表示之中,就是“进位制”。在众多的数码之中,有古巴比伦的二十进制数码、古罗马字符,但一直流传至今的是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它们告诉了我们:简捷的,就是最好的。
    而现在,又出现了“二进制数”“三进制数”等低进制数,有时人们会认为它们有些过度的“简捷”,使数据会过多过长,而不便书写,且熟悉了十进制的阿拉伯数字后,改变进制的换算也十分麻烦。其实,人是高等动物,理解能力强,从古至今都以十为整,所以习惯了十进制。可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有智商,而且不可能智商高到能明显区分1~10,却能通过明显相反的方式表达两个数码。于是,人类创造了“二进制数”,不过它们不便书写,只适用于计算机和某些智能机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又创造了一种新的数码表示方法。
    数字的起源
    早在原始人时代,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注意到一只羊与许多羊,一头狼与整群狼在数量上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产生了数的概念。数的概念的形成可能与火的使用一样古老,大约是在30万年以前,它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也绝不亚于火的使用。
    最早人们利用自己的十个指头来计数,当指头不够用时,人们开始采用“石头计数”“结绳计数”和“刻痕计数”。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发展后,直到距今大约五千多年前,才出现了书写计数以及相应的计数系统.早期计数系统有:公元前3400年左右的古埃及象形数字;公元前2400年左右的巴比伦楔形数字;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中国甲骨文数字;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希腊阿提卡数字;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中国筹算数码;公元前300年左右的印度婆罗门数字以及年代不详的玛雅数字.这些计数系统采用不同的进制,其中除巴比伦楔形数字采用六十进制、玛雅数字采用二十进制外,其他均采用十进制。计数系统的出现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数字不断完善,数学就逐渐地发展起来了。

    4 国土面积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学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中主要结合“国土面积”的具体情境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教材中首先呈现我国面积最大的6个省份的数据,并配以反映该地区特点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己探索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方法。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比较多位数的大小和改写,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迁移到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第二个问题是探索把多个大数进行大小排序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大数的比较,主要是看大数的位数多少来决定两个数的大小,都是位数一样的大数,要看相同数位的最高位,以此类推进行比较;第三个问题是通过改写整万或整亿的数,掌握大数的简便写法。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多位数比较大小的过程,感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比较大小,培养迁移、类比的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位值思维。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整万、整亿的数,感受大数改写的必要性和简捷性。
    3.在比较与改写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仔细看数、读数、写数的良好习惯。

    【重点】 掌握比较两个大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两个大数的大小;会对整万、整亿的大数进行改写。
    【难点】 能够熟练运用比较大数的方法进行比较大数,会把整万、整亿的数进行简写。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面积数字小卡片(教师安排)。


    教师导语:首先在讲新课之前,我们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PPT课件出示练习题)
    在○里填上“>”“ 

    相关教案

    数学四年级上册2 认识更大的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上册2 认识更大的数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 认识更大的数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 认识更大的数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预习反馈,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一 认识更大的数2 认识更大的数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一 认识更大的数2 认识更大的数第1课时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究体验,达标检测,课堂小结,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