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案】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精编教案
展开本单元“观察物体”部分是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 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让学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面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学生体验的过程。
教材由“盲人摸象”的故事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然后通过观察木头大象、拍照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在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并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了便于学生区分,教材将每个位置都用观察者的名字标出来,用学生所在的位置代替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方位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为“前、后、左、右”这些方位词都是相对而言,描述起来容易出现分歧。
(二)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发展空间观念。
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几何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有意识的让学生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几何体,初步渗透“三视图”思想,发展空间意识和观念。
本单元内容离不开生活实际经验,学生能充分的发掘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为以后创造性的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2. 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 经历从不同方位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球等立体实物的过程,并能将抽象的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
4. 能够辨认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5. 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 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和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
难点:能辨认从侧面看到简单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对几何图形有初步的表象,但是要明确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还要靠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和运用。
首先要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作为观察物,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语言描述、动作描述、闭眼回忆等方式来形成清晰的表象。其次要利用模拟情景图,读懂图中人物与被观察者与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2.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比较和联系。
在指导学生观察物体时,要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初步渗透“三视图”的思想,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积累丰富的观察经验,为将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3. 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学生从观察实物到观察几何体,能逐步在头脑中形成形状图,经历了抽象以及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自己头脑中想象、加工的过程,借助语言、动作等方式外显出来,使思维更加清晰,有序。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2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教学提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对身边的物体进行观察,他们也基本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不相同。但是在本节课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使学生本来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准确起来,从数学的角度来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观察经验。要让学生以亲身体验、操作为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累学习数学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一样,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方法”辨认物体,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一样,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
能区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图判断观察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玩具小猴子8只,数码照相机一台,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巧用儿歌讲故事(课件出示“盲人摸象”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谁能简单给大家说一说?
生:…(简单叙述故事情节)
师:今天老师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一听?
(投影,在图片旁边出示儿歌,并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四位盲人去摸象,一起来到大象旁,
一人摸到象耳朵,说像蒲扇能扇凉,
一人摸到象身体,又大又厚像堵墙,
一人摸到大象腿,说像柱子高过房,
还有一人摸尾巴,说像绳子细又长,
小朋友们不要笑,快把叔叔帮一帮!
师:小朋友们,为什么同是一头大象,盲人叔叔说出的结果却各不相同呢?
生:因为他们摸到的只是大象身体的不同部分。
师:是啊,盲人叔叔看不见,以为他们摸到的那一部分就是大象了,怎样才能让盲人叔叔们真正了解到大象的样子呢?
生1:让盲人叔叔们把大象完整的摸一遍……
生2:我们把大象的样子仔细的说给盲人叔叔听……
师:你们真是又聪明又善良的好孩子,我们要想把大象的样子描述给盲人叔叔听,一定要仔细的观察大象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
2.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故事和儿歌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学习形式,将这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导入新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实物观察
师:(出示玩具小猴子)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小猴子是什么样子的?
生1:圆圆的眼睛,细长的胳膊……
生2:瘦瘦的,还有长长的尾巴,看起来很机灵的样子……
师:老师为你们每一组都准备了一只这样的小猴子,现在请你们拿出来,放在桌子中间,请每个同学都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是小猴子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出示从小猴子前、后、左、右拍摄的照片)
师:你看到的小猴子跟哪张照片是相同的?
(学生指出自己看到的形状图)
(让学生交换位置,再次观察,再次选出自己看到的形状图)
2.猜一猜
(老师坐到某一组的某一个位置)
师: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看到的小猴子是什么样子的?和屏幕上的哪幅图片相同呢?
(学生根据老师的方位,判断并选择出老师看到的形状图)
师:请同学们互相猜一猜,对方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
(学生互猜)
师:老师将这只小猴子放在讲桌上,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其它同学闭上双眼,这位同学自己选择站在前后左右任何一个位置,仔细观察,并选出自己看到的形状图告诉大家,请大家猜一猜,刚才他站在什么位置。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到前面来?
(一名同学上台,其它同学猜位置,然后换其它同学上台,继续猜)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小猴作为观察材料,通过自己实物观察、猜一猜等活动,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图像并不相同。并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经历“由观察位置辨认形状图”到“由形状图判断观察位置”的过程,由浅入深,易于学生理解】
3.探究新知
(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木头大象
(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的情境模拟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想一想,下面这些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观察图画。)
师:看第一幅图,大象似乎正昂首阔步向我们走来,这是大象的哪个方向?是谁看到的?
(学生讨论,交流)
师:看第二幅图,这是大象的哪个方向?是谁看到的?
(其他两幅图引导方法同上)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在教材上的括号里,写上相对应的观察者的名字。
( 聪聪) (亮亮) (丫丫) (红红)
(2)拍照片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拍照片”的情境模拟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熊妈妈的新房子造好了,小兔和小猴子都跑来给新房子拍照,你知道这两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
(学生观察图画和照片,讨论交流)
师:这张照片照的是房子的哪一面?
生:上面,屋顶……
师:在谁的位置可以拍到房子的上面,拍到屋顶呢?
生:小猴子,它在树上,向下可以拍到屋顶……
师:那这张照片呢?照的是房子哪一面?又是谁拍到的?
生:这是房子的侧面,是小兔子拍到的……
【设计意图:由实物观察到观察情境图,学生从实际的感受到空间想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形象而直观。】
三、巩固拓展,实践新知
1. 实地拍摄。
请一位同学上台做为模特,老师从不同的位置为他拍照,并投影拍照结果,请同学们判断每张照片的拍照位置。(时间富裕的话,可以让学生拍照体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探索并自主的形成认知表象。】
2.连一连。
【设计意图:这是拍照片情境的延伸,在上一环节实际拍照的基础上,转化成情境想象,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
3.教材2、3页练一练1、2、3题
答案:
2.
四、达标反馈
1.下面这些图是谁看到的?请连一连。
2.下面是小红给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拍的照,观察是从什么方向拍的。
( ) ( ) ( )
答案:1.略 2. 前面 上面 侧面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方法,你一定收获不小,你能和大家说一说吗?如果哪里还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生1:我知道了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生2:我知道了要想了解一个物体不能只看它的一部分,要全面的观察……
生3:我还会根据位置判断看到的形状图……
生4:我还会根据形状图判断这幅图是在哪个位置观察的……
【设计意图:学生最后的反思和交流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系统的归纳本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养成及时总结巩固的好习惯。】
六、布置作业
1.
2.
3.将观察者的序号写到右边相对应的括号里。
( )
( )
( )
( )
答案:
1.
2.
3.
( 3 )
( 4 )
( 2 )
( 1 )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连线实物图片。
(实物图片)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相同。
教学反思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本课教学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教学中,本课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重视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教学时,我选择了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玩具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又通过换位观察、猜一猜等环节,深化学生的观察体验。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整节课,学生都是在充满兴趣,轻松主动的氛围中学习的,不但获得了数学知识,而且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不仅爱学习,而且喜欢做好事。昨天,老师正好看到一位同学主动扶起一位摔倒的小同学,这是多好的行为呀。老师悄悄地拍下了这个镜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课件)(后)你们能猜出来他是谁吗?
师:我们现在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侧)能猜出来吗?
师: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个面就知道她是谁了呢?(正)他是谁?
师:我们都应该向这名同学学习,能够做一些好事,为大家服务。
3、师:我们接着来看,(课件)这是咱们班同学在音乐课活动时老师拍下的照片,想一想,李老师和这3名同学分别能看见钢琴的哪一个面?为什么?
师:是呀,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照片,老师是站在哪进行拍摄的?(课件)你是怎么知道的?(从正面、侧面、后面拍摄的)老师拍的是同学的哪一个面?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还特别爱动脑筋,真了不起。
二、教学资源
体验式教学法
基本含义
体验式教学法创建的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既是师生信息的交流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 “爱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欣赏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接纳感受,包容缺点,分享喜悦。让学生体验到亲切,温暖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下愉快地学习,并能主动克服困难,奋发进取。
核心
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它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导行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独立创造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从而使教学过程在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中,生动、活泼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体验式教学的作用在于体验式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学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句话,体验式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手段的学习方式。
三、资料链接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的故事
雅各布·伯努利是欧洲著名的数学家,他于1654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
从13岁开始,雅各布悄悄地写起了日记,他把自己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收获及遇到的难题,统统记了下来。翻开他的日记,有阅读书报杂志的体会,有与别人讨论数学问题时得到的启发,有解决数学难题突发的奇想……日记成了雅各布学习数学的问题集,解决问题的思路集、办法集,研究数学问题的收获集、成果集。
雅各布对数学的执著追求,终于使他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他33岁就成为巴塞尔大学数学教授。
第二课时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5页,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
教学提示
本课时在上一节学生已有观察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观察饼干盒、观察长方体、观察正方体和球。虽然上一课时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但本课中从生活中的物品到几何体,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从直观的实际观察入手,通过操作、想象、交流等方式,让学生逐步地体验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辨认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能准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
难点
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判断观察的方位,建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同样的饼干盒两个,长方体、正方体和球的模型各一个。
学生准备:学生四人一组坐好,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和一个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师:(将两个饼干盒不同图案的一面并排正对着学生,使学生看到不同的两个面)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盒子是相同的吗?
生:不同的……
2.师:(将这两个盒子相同图案的一面并排正对着学生,使学生看到相同的两个面)大家再看一看,这两个盒子相同吗?
生:(略微迟疑)相同……
3.师:为什么都是这两个盒子,有时看起来相同,有时看起来不同呢?
生1:因为我们看到的是盒子不同的面……
生2:因为盒子的各个面是不同的……
4.师:(拿起一个饼干盒,将其中一个面正对着学生。)同学们请仔细观察,饼干盒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什么图案呢?
生:这个面是长方形的,上面有“饼干”两个大字,还有几块饼干的图案……
5.师:(将饼干盒的其它各面分别对着学生)请同学们再观察这个面,你能用几句话描述这个面的特征吗?
生1:这个面是个黄色的正方形,上面有两块饼干的图案……
生2:这个面是个黄色的长方形,上面有一个小姑娘竖着大拇指,似乎在夸这个饼干很好吃……
6.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不但看得仔细,而且说得很清楚。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再来一起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各种立体图形,看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会主动将发现的问题和以前的认知联系起来,形成对新知识的探索过程,心中有了疑问,才能激起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 观察饼干盒。
师:(课件出示“观察饼干盒”情境图)图中的三个小朋友正在观察饼干盒,你看,丫丫正从哪个方向观察?
生:从上面……
师:亮亮呢?他又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生:从盒子的前面……
师:盒子的前面也就是它的正面。再看一看,红红是从哪个面观察的?
生:从侧面……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盒子,在小组内分别从上面、正面、侧面观察盒子,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分组活动)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从盒子的哪个方向观察的,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和图案?
生1:我是从盒子的上面观察的,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上面有一个卡通小熊的图案……
生2:我是从盒子的正面观察的, 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上面有许多圆环……
师:(继续出示主题情境图中观察到的三个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三个面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说一说。)
2.观察长方体。
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长方体……
师:下面老师要请三位同学从上面、正面和侧面观察这个长方体,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到前面来?
(老师指名学生到相应的位置。)
师:(课件出示长方体三个面的平面图)请你们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和屏幕上的哪幅图是相同的?
生1(在正面):我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和第一幅图相同。
生2(在上面):我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和第二幅图相同。
生3(在侧面):我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和第三幅图相同。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长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是什么形状的,你能猜一猜和它们相对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通过讨论,说出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
3.观察正方体和球。
师:(出示正方体模型)同学们先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正方体,然后想象一下:从它的前面、上面和侧面分别可以观察到什么样的图形?
生:正方形……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正方体盒子,实际观察一下,看与我们的想象是否相同?
(学生小组内观察,并交流。)
师:为什么不管从正方体的哪个方向去看,都会看到同样的正方形呢?
生:因为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师:(出示球模型)这个球圆圆的,如果从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去观察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大家想象一下,说一说吧!
生: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应该看到相同的圆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每组准备的球,实际观察验证一下吧!
(学生观察、交流。)
【设计意图:由直观的实际观察到抽象的思维想象推理,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拓展,实践新知
1.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2题。
2. 在下面的长方体的正面画上“ ”,侧面画上“ ”,上面画上“ ”
3. 坐在小亮的位置,可以看到什么样的图形,用“√” 标出来。
A.( ) B.( ) C.( )
4. 连一连。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操作,巩固拓展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答案:2.
3. B(√)
4.
(四)达标反馈
1.下面的平面图是哪个立体图形的正面看到的,请连一连。
2.给下面的长方形展开图相对的两个面涂上相同的颜色。
3.填空。
(1)观察长方体时,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 )或( )。
(2)不管从哪个方向观察球,看到的图形都是( )。
(3)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 )。
答案:1.
3.(1)长方形 正方形 (2)圆形 (3)正方形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观察了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谁能说一说?
生1:我可以辨别从立体图形的上面、侧面和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什么样子的……
生2:我了解到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不管从上面、侧面还是正面观察,看到的都是一样的正方形……
生3:不管从哪个位置观察球,都是圆形……
生4:我还可以从平面图形去判断观察位置或物体……
(六)、布置作业
1. 标出下列平面图形都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 )面 ( )面 ( )面
2.下面图形中,从正面观察到的形状相同的是( )
① ② ③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3.让学生回家后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答案:1.正面 上面 侧面 2.A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基础。本节课主要从学生的直观思维入手,在学生已经了解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可能会相同,也可能不相同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不仅要让学生能够区别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还要通过想象、操作等途径,让学生能够辨认平面图形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了突破难点,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层次分明,先从学生常见的长方体饼干盒入手开始观察,让学生亲身体会,观察探索,说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结果,然后才过渡到立体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和球,让学生经历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为突破重难点埋下伏笔。
2.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历观察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资源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1)猜猜看。
①师:(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小朋友们请看,这是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它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图形?
②学生在组内讨论、猜测,然后交流。
生1:是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2:是长方体,长方体有的面也可以是正方形……
(2)观察实践。
①师:(课件在那个正方形的基础上,展现一个正方体)小朋友们猜的很对,你看,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正方体……
师:(再展现一个长方体)再看,还有可能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体……
师:根据刚才我们的猜测和观察,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呢?
生:因为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面可能是不同的,而不同物体也可能有相同的面……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内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探索和应用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二、教育资源
立体图形观察小知识
长方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相同,最多可以看到物体的三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正方体:六个面都完全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观察,看到的都是同样的正方形,最多可以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球:从不同方向观察,都看到同样的圆形。
三、说课设计。
课题:《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
(一)说教材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是冀教版数学二年级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先从观察饼干盒的主题情境入手,结合上一课时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的过程,然后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感悟新知识并形成知识表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
1.知识与技能: 能辨认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准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
教学难点: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判断观察的方位,建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对应关系。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观察物体的经验,但是抽象思维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我在本课采取了“情境引导——合作探索——自主发现”这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的过程中展开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儿童的思维最容易产生好奇心,本课一开始就设计了观察两个饼干盒的情境,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让他们产生疑问的同时,充分的去思考,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①观察饼干盒。本环节我最大限度的使用了教材中的主题情境,首先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了解了正面、侧面和上面这三个观察角度,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际观察长方体盒子,在学生有了实际的观察经验之后,再回到课件出示的主题情境图中,判断每个小朋友的观察结果分别是什么。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②观察长方体。在初步掌握观察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观察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盒子,并说出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图形,通过猜一猜了解到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形状完全相同。这一环节的学习仍然是在小组内完成的,让学生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在交流中学习,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长方体,观察到的图形可能不同,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
③观察正方体和球。
有了观察长方体的过程,学生再观察正方体和球就容易的多,所以,我先让学生去猜测推理从不同方位观察正方体和球可能有什么样的结果,并让学生说出猜测的理由是什么,然后才让他们在小组内实际观察确认,学生会由于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而产生极大的满足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巩固拓展,实践新知。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几道难度依次增加的题目,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操作,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4.达标反馈。学习中的及时反馈非常重要,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让学生自我反馈,自我纠正。在这里我设计了将平面图与对应的立体图形连线的题目,将本课所学知识做了一个综合考察,然后又通过涂色的操作形式,发展学生空间推理能力。最后通过文字挖空的形式对学生学习理论进行总结归纳。
5.课堂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及时整理本课的学习内容,形成比较牢固的知识表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6.布置作业。
(五)说教学反思
(见教学设计中教学反思)
四、资料链接
蜜蜂与数学家
人们把蜂房誉为自然界的奇异的建筑。 华罗庚对蜂房作过十分形象的描绘:“如果把蜜峰放大为人体的大小,蜂箱就成为一个二十公顷的密集市镇。当一道微弱的光线从这个市镇的一边射来时,人们可以看到是一排排五十层高的建筑物。在每一排建筑物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簿墙围成的成千上万个正六角形的蜂房。”
大约在公元300年左右,古希腊数学家帕波斯在其编写的《数学汇编》一书中对蜂房的结构,作过精彩的描写:“蜂房是由许许多多的正六棱柱,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地排列,蹭没有一点空隙……蜜蜂凭着自己本能的智慧选择了正六边形,因为使用同样多的原材料,正六边形具有最大的面积,从而可贮藏更多的蜂蜜。”进一步的观察发现,每个正六角形的蜂房的底部,都是由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的。用初等数学可以证明,蜂房那样的尖顶六棱柱是在相同容积下,最省原材料的结构。这样构成的整体,“刚性”较好。这恰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统一性。 蜜蜂是怎样会造出这样的角度来的呢? 帕波斯认为是出于一种“几何的深谋远虑”,其实这只是动物的一种本能。 对于蜜蜂的数学才华,不由得我们不发出由衷的赞叹。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小朋友们都在仔细观察这个新书包,你知道他们看到的都是什么样子的吗?请连一连吧!(9分)
二、下面的熊猫图是谁看到的?请你把名字写在图像下面吧!(8分)
( ) ( )
丽丽
乐乐
美美
三、在( )的位置,可以看到一只鹿。(4分)
A.美美
B.丽丽
C.乐乐
四、在括号里注明观察方向。(9分)
①( ) ②( ) ③( )
五、判断正误。(15分)
( ) 1. 一个长方体纸盒,不管从哪个方向观察,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 ) 2.一个足球,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形。
( ) 3. 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 ) 4. 长方体的正面和侧面看到的图形不可能是相同的。
( ) 5. 在物体的正面看到的是圆形,这个物体不可能是正方体。
六、选择正确答案(多项选择)(9分)
观察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 ).观察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 ).观察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 ).
A.长方体 B.球 C.正方体
七、玲玲和老师参加比赛回来,学校里的小记者们纷纷跑来采访她们,来欣赏一下小记者们拍的照片吧!请把小记者的编号写在对应照片下面的括号里。(16分)
八、请根据小朋友们观察的结果,判断他们都是在哪个位置观察的,将他们的名字写到正确的括号里。(12分)
3.( )
2.( )
1.( )
小丽
小东
小红
九、填空。(18分)
参考答案:
一、
二、淘气 笑笑
三、B
四、①正面 ②侧面 ③上面
五、1.× 2.√ 3. √ 4. × 5. √
六、B AC A
七、④ ② ③ ①
八、1.小东 2.小红 3. 小丽
九、1. 6 1 2 2. 6 4 5
课题
课时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1课时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
1课时
总计
2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_冀教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_冀教版(含答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在括号里注明观察方向,判断正误,选择正确答案,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同步教案】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教案: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观察实践,探究新知,巩固拓展,实践新知,达标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年级上册六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六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优质教案,共3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达标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