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案】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精编教案
展开第七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义,会口算2~6的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表内乘法口诀的总结和用口诀求商内容的延续。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本着突出重点、由易到难、形成规律的原则,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7、8、9的乘法口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倍的认识三部分。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口诀形成过程的体验。
在教学7~9的乘法口诀时,教材通过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典型事例,吸引学生自主的探索、归纳出口诀。由于前面已经有了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所以这部分的学习内容不再以直观的图示表现连加计算,而是通过设计表格等方式,鼓励同学们小组合作,自主归纳口诀。
二、重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将乘法口诀的学习与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内容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教材把用口诀求商的学习紧接着安排在7、8、9的乘法口诀后面,引导学生利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与方法进行迁移、比较、推理,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实物和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认识乘法和除法算式,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2. 理解“倍”的含义,能解答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 经历小组合作,总结7~9乘法口诀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初步的数学学习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 能发现具体情境中的数学信息,能选择合适的额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
经历7~9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能用7~9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理解“倍”的含义。
难点:探索乘法口诀中的规律,会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2~6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熟记口诀并会用口诀计算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归纳乘法口诀的方法,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所以在学习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归纳,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一、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空间,重视活动过程和体验。
通过一些问题情境的设置,给学生一个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主的展开观察、归纳、探索等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注意选取身边的数学素材,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相融合。
比如,教材安排了“白雪公主宴请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情境,通过这个情境,除了可以让学生运用7的口诀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中蕴含的丰富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待人友好等品质。
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内容共安排17课时进行教学。
课题
课时
7的乘法口诀
1课时
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
1课时
8的乘法口诀
1课时
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
1课时
9的乘法口诀
1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认识乘法竖式
1课时
整理乘法口诀
1课时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1课时
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1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1课时
认识除法竖式
1课时
体会“倍”的含义
1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课时
求一个数几倍的问题
1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综合与实践
1课时
第一课时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58页、59页,7的乘法口诀。
教学提示
教材选择了学生非常喜欢的七星瓢虫的典型事例,通过观察“七星瓢虫的生活情景图”,小组讨论等方式,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学生之前已经有了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所以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去归纳、编制乘法口诀,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要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独立探究,归纳总结7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经历总结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主动的参与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与他人合作的体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能独立自主的探索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经历7的乘法口诀归纳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谜语激趣
师: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蚜虫怕见它,棉花最欢迎。小朋友们,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
生:七星瓢虫!
师:(出示七星瓢虫生活情境图)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图上有好多七星瓢虫,它们在干什么?
生2:七星瓢虫是益虫,它们应该是在捉蚜虫……
生3:一只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点,这大概就是七星瓢虫名称的来历吧!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认真,说的也非常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 1只七星瓢虫背上有7个点,那2只七星瓢虫共有几个点呢? 3只?4只?5只?6只?7只?
师:问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将学习“7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的引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起到了激活课堂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出示统计表)请小朋友们观察表格,1个7是多少?,怎样列算式?你能编出一句口诀吗?
生:一七得七。
(教师板书:1×7=7 7×1=7 一七得七)
师:看着这张表格,你能编出剩下的几句口诀吗?和你的同桌试着编一编吧。
七星瓢虫(只)
1
2
3
4
5
6
7
点数(个)
(学生汇报编写的乘法口诀,教师记录)
师:小朋友们,你能说说是怎么编出这句口诀的吗?
生:以前我们学习归纳过2~6的乘法口诀,用以前学的方法,先用连加求出得数,2个7就是2个7相加等于14,然后再列出乘法算式,也就是2×7=14,根据乘法算式编出口诀“二七十四”
师:大家数一数共有几句口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们,现在给你1分钟的时间, 背一背这几句口诀,好吗?开始!
师:时间到!想一想,刚才背口诀的过程中,你觉得哪几句比较好记? 哪几句口诀不好记?谁能有好方法记住这句口诀?
生1:我觉得“四七二十八”和“六七四十二”不好记。
生2:我是这样记的,7的口诀,相邻的两句口诀的结果相差7,记住了“三七二十一”,用21加上7等于28,这样就记住了“四七二十八”了……
【设计意图: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索,让他们自己总结出乘法口诀,并找出记忆的规律和窍门,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实践新知,拓展运用
1. 对口令,记口诀。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用对口令的方法背诵口诀,看谁背的又快又准。
(学生互相提问口诀,对口令。)
师:下面请我们男生和女生对口令来练习7的乘法口诀。
2. 教材“练一练”第2题。
3. 眼镜店卖掉7副眼镜可以收入多少钱?
每副7元
4. 小华读一本故事书,每天读7页,读了6天,还有2页没读,这本书有多少页?
答案:3. 7×7=49(元) 4. 7×6+2=44(页)
四、达标反馈
1.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
2. 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六七四十二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3.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四句一共有多少个汉字?你能列式解答吗?
4.一星期有几天?你能很快说出3星期有几天吗?你能列式计算吗?5星期呢?4星期呢?7星期呢?
2. 3×7=21 7×3=21 6×7=42 7×6=42
5×7=35 7×5=35 4×7=28 7×4=28
3. 7×4=28(个)
4. 7天, 3×7=21(天) 5×7=35(天)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将你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吗?
生1:我们归纳编写了7的乘法口诀……
生2:我们是利用学习2~6的乘法口诀时的方法和经验,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的。
生3:我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还会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的心得,可以培养他们互相学习,互相欣赏的好习惯。】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5题。
2. 选择。
(1)2个7比3个7少( )
A. 1 B. 7 C. 14
(2)计算三个星期有多少天可以列式( )
A.3×7 B. 4×7 C. 2×7
(3)一朵七色花有7个不同颜色的花瓣,7朵七色花有( )个花瓣。
A.42 B.49 C.35
3. 看图写算式。
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
4. 算一算,填一填
7 ×( )=28 7 ×( )=42 7 ×( )=14
7 ×( )=35 7 ×( )=49 7 ×( )=21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1×7=7 7×1=7 一七得七
2×7=7 7×2=7 二七十四
3×7=7 7×3=7 三七二十一
4×7=7 7×4=7 四七二十八
5×7=7 7×5=7 五七三十五
6×7=7 7×6=7 六七四十二
7×7=7 七七四十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通过对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进行迁移,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在课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七星瓢虫生活情境,让学生独立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营造数学的趣味性。
本课教材安排了“七星瓢虫”这个学生很喜欢、很好奇的素材,我充分的利用教材,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融入了数学情境,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资料包
一、 教学精彩片段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师: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她是谁呀?(白雪公主)她有几个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七个小矮人……
师:七个小矮人手里都拿着一个气球,气球上的数字是怎么排的?
生:7加7是14,再加7是21。
师:第一个气球是1个?(7)1个7是几?(7)
2个7呢?(14)21是怎么得到的?接下去是怎么排的?
生:21后面是28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21+7=28
师:几个7相加了?(4个)
师:下面(35)怎么算的?(28+7=35)接着呢?(42)最后一个一起说!(49)
师:我们看这些数,14是几个七相加?28是几个七相加?35里面有几个七?42里面有几个七?49呢?
师:我们来看着屏幕说一说:一个7是7,2个7是14……
师:这些数都跟什么数有关?(7)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口诀的话,你们想想是学?(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 教学资源
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比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七星瓢虫、一星期有七天、七言诗等,设计一些形式活泼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归纳7的乘法口诀,并利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例:某个月有4个星期零3天,这个月一共有多少天?
例题分析:首先要明确1个星期有7天,4个星期就是4×7=28(天),28加上3天等于31天,所以这个月有31天。
解答:4×7=28(天)
28+3=31(天)
答:这个月有31天。
三、资料链接
数学日记两则
10月15日 星期四 晴
我们已经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这周的数学作业就是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星期六,我和妈妈来到了超市,我看到有很多物品:四包糖,上面写着每包有7颗,我立刻想到了乘法口诀四七二十八,一共有28颗;五包巧克力,每包有5块,我又想到了五五二十五这句口诀,原来这5袋巧克力一共有25块巧克力呀。在生活中真是能找到这么多数学知识呀!我真是大开眼界!
10月26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爸爸让我去拿筷子。我家一共有7个人吃饭,每人用2根筷子,一共拿多少呢?有了,我用乘法口诀二七十四算出了我应该拿十四根筷子。筷子摆好了,爸爸夸我真棒!
四、说课设计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7的乘法口诀》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第一课时。
2、教材重、难点:
重点是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难点是能独立自主的探索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经历7的乘法口诀归纳的过程。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独立探究,归纳总结7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经历总结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主动的参与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与他人合作的体验。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讨论、探索、尝试,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巧妙运用知识迁移,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新知。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图片
五、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中,用学生感兴趣的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猜谜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学习活动热身,同时顺利引入“七星瓢虫”这个典型事例。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三块教学活动:
1、编写口诀。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填表。
七星瓢虫(只)
1
2
3
4
5
6
7
黑点(个)
7
②根据图画和表格尝试编写口诀。
③说一说自己归纳口诀的方法。
④强化记忆,交流记忆的方法。
因为前面已对“2~6的乘法口诀”有了理解和掌握,再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本课的难点就被一步步地突破了。
(三)实践新知,拓展运用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如:第3小题,设计了一个卖眼镜的情境,一副眼镜7元,眼镜店卖掉7副眼镜可以收入多少钱?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所学的知识不是孤立的,是可以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从而养成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
(四)达标反馈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根据口诀写乘法算式和七言诗等题目,从各个方面考察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7的乘法口诀。促进学生正确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五)课堂小结
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学习方法,这不仅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概括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再次唤醒学生对本堂课的记忆,揭示课题。
(六)布置作业
通过设计“看图写算式”、“选择”等题目,让学生延续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第二课时 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60页、61页,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提示
本课教材选择了白雪公主宴请7个小矮人的通话故事,情境图中反映了白雪公主给每个小矮人1杯果汁、2个汉堡、3个果子等信息,提出了“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等数学问题。主题情境图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组织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发现数学信息,提出并解答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自主选择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童话故事中丰富的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能自主的选择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这个故事?
(学生简单叙述故事)
师: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
生1:我喜欢白雪公主,她美丽又善良。
生2:我喜欢七个小矮人,他们勤劳善良,救了白雪公主。
师:是啊,老师也喜欢善良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呢,今天,他们一起来到我们班了,小朋友们高兴吗?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通话故事引入,较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的过渡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探索新知,合作学习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们在干什么,你能从图中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生1:白雪公主在请七个小矮人吃东西,每个小矮人一杯果汁……
生2:每个小矮人2个汉堡……
生3:每个小矮人3个果子……
师:图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谁发现了?
生: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3×7=21(个),一共有21个果子。
师:你是怎么想的?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生:我想,每个小矮人3个果子,7个小矮人就是7个3,列式为3×7,用口诀“三七二十一”计算。
师: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和你的同桌互相提问,然后再解决问题吧!
(学生同桌互相提问)
生1:一共有多少个汉堡?
生2:2×7=14(个)
生3:一共有多少杯饮料?
生4:1×7=7(杯)
【设计意图:同桌合作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练习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三、实践新知,巩固拓展
1. 师:听说,小矮人口诀背的又快又准,你们愿意和它们比一比吗?
生:愿意!
(课件出示小矮人图片,对口令背口诀)
2. 教材“练一练”第1题。
3. 列式计算。
(1)7个4是多少?
(2)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多少?
(3)6个7连加,和是多少,(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
4.
我每天吃7个萝卜,3天吃多少个?
答案:3. (1)7×4=28 (2) 7×7=49 (3) 6×7=42
4. 7×3=21(个)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3题。
2. 在( )中填上“>、<或=”
7×6( )6×5 5×7( )5×5 5×4( )7×4
3×7( )3×6 4×7( )7×4 6×2( )3×4
3.
一共有多少本书?
4.
1朵雪花六个瓣,7朵雪花几个瓣?
答案:2. < > > = =
3. 3×7=21(天) 4. 6×7=42(个)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跟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学习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还能应用口诀解决简单的问题……
生2:我们又练习了7的乘法口诀,口诀记得更熟练了……
……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5题。
2. 在 里填上“+、-、×或者÷”
5 7=12 3 7=21 6 5=1
4 7=28 5 3=2 16 4=4
3. 看图写算式。
(1)
?支彩笔
(2)
?块糖果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的计算和应用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3×7=21(个)
一共有多少个汉堡?
2×7=14(个)
一共有多少杯饮料?
1×7=7(个)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之后安排的,主要让学生练习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和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已经学过用2~6的乘法口诀的应用,所以学习本课内容不算太难,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 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景。
教学中我充分的利用了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结合教材,呈现了“白雪公主宴请小矮人”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学习新知,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课外延伸都进行了很好的关注。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主性。课堂上,我充分的让学生观察、交流、合作、尝试,整个教学过程都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注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乘法的意义与加法的意义相同。乘法中根据一个意义能列出2个乘法算式,例如7个3相加,能列出2个乘法算式:7×3或3×7,根据另一个意义3个7相加,列出的乘法算式也是:7×3或3×7。根据两个不同的乘法意义列出的乘法算式完全一样,但是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意义列出的加法算式截然不同:7个3相加,加法算式是:3+3+3+3+3+3+3;3个7相加,加法算式是:7+7+7。根据图示说意义,那更要搞清楚几个几,让学生明白乘法的实际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一种简便算法。两种意义放到具体的情景下,学生还会出现错误。往往把4个5说成5个4,3个4说成4个3,这时让学生一组一组的数出来,或者一组一组圈起来,就会明白表示的是几个几了。
二、资料链接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达哥拉斯
数学是科学之王. ——-高斯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在数学的领域中, 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康托尔
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 ——拉奥
第三课时 8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62页、63页,8的乘法口诀。
教学提示
教材通过呈现“蜘蛛织网”的情境,引入了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本课的教材设计同7的乘法口诀类似,有了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学生自主的归纳8的乘法口诀并不困难,本课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完成知识迁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不使学生落入方法重复的倦怠境地,教师应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在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还要设计灵活有趣的情境和习题,让学生快乐的观察、认真的思考、轻松的交流,既能独立完成8的乘法口诀的归纳,又能和同学合作互助,交流学习方法,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记8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经历自己尝试总结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总结、交流8的乘法口诀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经历自主归纳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久的乘法口诀了,今天老师来考验一下你们学习的效果怎么样?
4×7 7×2 3×6 5×6
6×4 3×3 5×2 7×3
7×4+7 5×7+5 6×6+6 3×5-3
7×4-4 6×3+6 4×4+4 5×6-6
2.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背1~7的乘法口诀。
3. 师:我们一起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好不好?(出示1~7的表内乘法的口算卡片,学生按顺序迅速说出得数。)
4. 师:1—7的乘法口诀小朋友们学得很好。今天我们将学习——8的乘法口诀。相信小朋友们能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这些口诀进行计算。
5. 板书:8的乘法口诀 (齐读)
【设计意图:复习1~7的乘法口诀,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1.师:(出示主题情境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上面有蜘蛛,蜘蛛正在织网……
生2:一只蜘蛛有8条腿……
师:你还知道蜘蛛的那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2.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1:1只蜘蛛8条腿,用乘法怎么表示?
生2:1×8=8(条)归纳为乘法口诀“一八得八”。
师:(出示统计表)画一画,想一想,蜘蛛的只数和腿的数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并试着编制8的乘法口诀。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探索8的乘法口诀)
3.师:哪位小朋友来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老师板书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编8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的力。】
三、实践新知,拓展巩固
1.教材“练一练”第1题,对口令背口诀。
2.口算
7×5 8×8 8×6 8×4
2×8 3×8 5×6 2×7
3. 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七八五十六
五八四十
三八二十四
二八十六
4. 在 里填上“+-×÷”
5 6=30 8 6=14 18 6=3
5 8=40 36 6=30 3 8=24
答案:2. 35 64 48 32 16 24 30 14
3. 2×8=16 8×2=16 3×8=24 8×3=24
5×8=40 8×5=40 8×7=56 7×8=56
4. × + ÷ × - ×
四、达标反馈
1.教材“练一练”第2题、3题。
2.
1只螃蟹有8条腿,5只螃蟹有( )条腿。
3. 请你试一试,填出适当的数。
4×8=32 6×8=□ 16=□×8 □×8=48
24=□×8 36=□×6 4×□=16 7×8=6×8+□
4.
答案:2. 40 3. 48 2 6 3 6 4 8
4. 16 24 32 40 48 56 64
五、课堂小结
1. 师:小朋友们,能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吗?(指名学生回答)
师:看来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你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2. 齐背、同桌互背1~8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再次重现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强化对应掌握的知识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4题、5题。
2. 校门两边各放8盆花,一共放了多少盆花?
( )○( )=( )( )
3.
4.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8=8 一八得八 8×1=8
2×8=(16) 二八( 十六 ) 8×□= (16)
3×8=(24) 三八(二十四) 8×□= (24)
4×8=(32) 四八(三十二) 8×□= (32)
5×8=(40) 五八(四十) 8×□=(40)
6×8=(48) 六八(四十八) 8×□=(48)
7×8=(56) 七八(五十六) 8×□=(56)
8×8=(64) 八八(六十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教学时,我从蜘蛛织网的情境引入,指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情景图,寻找规律,利用规律。我鼓励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写出乘法算式,进而让学生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
同时,我还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并通过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达到逐步巩固应用乘法口诀的目的。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8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为帮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我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应用和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以及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自主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资料链接
从小立志 科学救国------ 熊庆来的故事
熊庆来(1893-1969)是云南弥勒县人,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熊庆来的父亲熊国栋,精通儒学,但更喜欢新学,思想很开明,对熊庆来的影响很大。少年时的熊庆来从他父亲那里常听到有关孙中山民主革命的事情,这在幼年熊庆来的心田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1907年,熊庆来考入昆明的云南方言学堂,不久又升入云南高等学堂。当时满清王朝已日薄西山,各地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抗捐、抗税、罢课、罢市、兵变遍及全国,清政府陷入于风雨飘摇之中。熊庆来由于参加了“收回矿山开采权”的抗法反清的示威游行而遭到学校的记过处分。现实的生活与斗争命命名熊庆来认识到: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掌握科学,科学能强国富民。
1913年,熊庆来赴欧留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从比利时经荷兰、英国,辗转到了法国巴黎。8年间先后获得高等数学、力学及天文学等多科证书,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28岁的熊庆来学成归国,一心想学以致用,救民于水火。1949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趁熊庆来去巴黎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12年的云南大学。年近花甲的熊庆来怀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决定滞留在法国继续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祖国欢迎你,人民欢迎你!欢迎你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1957年4月,周总理给熊庆来写信,动员他回国。同年6月,熊庆来在完成了函数论专著稿后,毅然启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鞠躬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在回国后的7年中,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20篇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论文。还培养了杨乐、张广厚等一批数学人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表现了这位七旬老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第四课时 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64页、65页,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提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材提供了一幅乐器的情境图,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数学信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了解图中乐器的信息,再对学生提出“自主提出问题完成计算”的要求,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提出问题并计算的时间。交流时,要鼓励学生完整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列出的算式和所用的口诀,使学生能够发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成就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记8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义,熟记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情境图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背口诀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8的乘法口诀,小松鼠一家也正在学呢!谁愿意背给它们听一听?
(学生用各种方式背口诀)
2. 师:小松鼠对8的乘法口诀还是不太理解,你能选择一句解释给它听吗?
(指名学生解释口诀的含义、算式和记忆方法。)
3. 师:小松鼠们学了口诀,该回学校了,瞧,火车来了!(出示)我的火车谁来开?
题目:二八( )、七八( )、四八( )、( )八二十四、( )八六十四、
( )八四十八、( )得八、( )四十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情境,多变的练习方式,可以帮学生很快的复习乘法口诀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小松鼠们回到学校,参加了学校的鼓号队,你看,鼓号队的乐器真多呀!观察这幅图,图中有哪些乐器,是怎样摆放的?
生1:有大鼓,8个一行,摆了一行……
生2:还有3行小鼓,也是每行8个……
生3:有2行小锣,每行8个……
师:小朋友们真棒,小松鼠们可是数不清这些乐器了,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问题)
(1) 小鼓有多少个?
(2) 大鼓小鼓一共有多少个?
(3) 小号有多少个?
(4) 这个鼓号队一共需要多少人?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分组合作,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分组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用到的口诀。)
生:(1)3×8=24(个) 三八二十四
(2)8×4=32(个) 四八三十二
(3)2×8=16(个) 二八十六
(4)8×8=64(个) 八八六十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够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拓展,实践新知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数字卡片,你能判断出这些卡片是哪两个数的乘积吗?
生:可以!
师:16……
生:2×8=16, 二八十六……
2. 教材“练一练”第2题。
3.
一只 一天吃8个桃子,一星期它能吃多少个桃子?
4.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个
答案:3. 8×7=56(个)
4. 8×2=16(个)
四、达标反馈
1. ( )里最大能填几?
( )×8<40 ( )×8<32 ( )×7<56
8×( )<64 ( )×4<28 ( )×8<16
2. 计算下面各题,并写出口诀。
8×8=
5×8=
8×3=
6×8=
3.买7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每个8元
答案:1. 4 3 7 7 6 1
2. 48 六八四十八 24 三八二十四 40 五八四十 64 八八六十四
3. 7×8=56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呢,快和大家说一说吧!
生1:我们又练习了8的乘法口诀,口诀记得更熟练了,真高兴……
生2:我们会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生3:我们还会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
2.
3×8
5×8
你能找出得数相等的算式吗?
3×4
6×2
4×4
8×2
6×4
15+25
3.买5个 多少钱?
每个8元
4. 小蜜蜂,采蜜忙。
8×8
4×8
6×7
5×8
42
32
40
64
板书设计
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
(1)小鼓有多少个? 3×8=24(个) 三八二十四
(2)大鼓小鼓一共有多少个? 8×4=32(个) 四八三十二
(3)小号有多少个? 2×8=16(个) 二八十六
(4)这个鼓号队一共需要多少人? 8×8=64(个) 八八六十四
(1)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有了前面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积累,这节课学生学起来会很轻松,所以我把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本节课设计的重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
本课一开始,我设计了帮小松鼠学口诀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前面所学的口诀知识,然后呈现教材主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让他们主动发现数学信息,然后解决问题。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在交流中品味成功。
我在课堂上充分的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自己仅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解决帮小松鼠计算乐器数量的问题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给学生创设了合作的空间,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令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怎样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
在小学数学课的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不要流于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并做到四个学会: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下面我把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培养的技能目标概括为四个方面:有效沟通;得力领导;合理分工;冲突解决。
1.有效沟通。小组成员之间是否能够准确而有效的沟通是首要的合作技能,主要包括发送信息和接受信息两个方面。发送信息的技巧有:(1)要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用“我”或“我的”陈述,而不要用“大多数人”、“有些人”、“我们组”等,否则很难辨别是你的想法还是只是简单复述别人的思想感受而已。(2)使你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一致,否则别人不知道你的意思究竟是什么。(3)请求听者给予反馈。接受信息的技巧有:准确而非评价性的复述信息发送者所传达的意思;描述你所看到和理解的信息发送者的思想感受;陈述你对信息的理解,与发送者商讨,直至达成一致。
2.得力领导。通常将领导定义为能够帮助小组成功完成任务和维持成员之间有效关系的表现,他们认为只有当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发表意见的权力时,这样每个人才会对小组更加尽力。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更有效的要指派一个有指挥和引导能力的学生作为小组的领导,使得小组更有效的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领导角色的具体分配也要考虑到具体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任务比较轻松的时候,可以考虑轮换领导角色,组内周期轮换当小组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展领导能力。
3.合理分工。小组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 而是一种集体行为, 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 小组学习要想成功开展, 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例如: 上《统计》这一课时, 统计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 需要有人进行调查活动( 数一数) , 有人记录, 这时就需要学生先分工, 决定谁来数, 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分工, 就是让每个同学各司其职, 可这并不容易, 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所以分工的方式也不同, 在小组建立之初这个问题成为突出,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小组内建立民主协商的氛围, 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
4.冲突解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难免会有争论或冲突的出现。争论或冲突的出现正表明小组成员都暴露了自己真实的见解和想法。试想如果没有一个信任民主的氛围,成员没有敞开心扉,也就不可能有争论和冲突。要想建设性、创造性地利用争论,教师应当教学生:(1)视争论为问题解决情境,要辨清差异,而非把它看成为由某人主宰的输赢的冲突;(2)在辩论中,要让学生学会对事不对人,即针对具体的观点,而非个人;(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要让所有的成员发表完各自的见解再整合观点,要防止在没有弄清不同的观点的之前就进行整合总结;(4)让学生采用他人的观点或视角来看待问题,以理解他人的理论背景和看待问题的参照框架。例如: 在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 有学生从长方形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不过也有学生马上负迁移想到“正方形面积= 边长×4”, 这时教室里一片争吵声。此刻正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让学生组成正方、反方两个小组, 寻找说服对方的理由。最后再全班交流辩论, 形成共识“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在讨论之前,学生各持已见, 谁也不服谁。通过小组讨论, 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时也听取了别人的想法。充分利用了思维冲突这一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让学生在合作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让学习更主动, 记忆更深刻, 学得更有效。
二、资料链接
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1725年约翰·伯努利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赴俄国,并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荐了欧拉,这样,在1727年5月17日欧拉来到了彼得堡。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慧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1741年欧拉应普鲁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请,到柏林担任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直到1766年,后来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诚恳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没有多久,左眼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灾殃及欧拉住宅,带病而失明的64岁的欧拉被围困在大火中,虽然他被别人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为灰烬了。
沉重的打击,仍然没有使欧拉倒下,他发誓要把损失夺回来。在他完全失明之前,还能朦胧地看见东西,他抓紧这最后的时刻,在一块大黑板上疾书他发现的公式,然后口述其内容,由他的学生特别是大儿子A·欧拉(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笔录。欧拉完全失明以后,仍然以惊人的毅力与黑暗搏斗,凭着记忆和心算进行研究,直到逝世,竟达17年之久。
第五课时 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66~67页,9的乘法口诀。
教学提示
教材呈现了一幅学生经常见到的大厅灯池的情境图,灯池里有9组吊灯,每组吊灯上有9个灯泡,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所给的信息,完全由自己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激发学生计算和总结乘法口诀的兴趣,然后再提出“独立完成总结9的乘法口诀”的要求,在学生总结完之后,再全班交流,在记忆9的乘法口诀时,要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记忆的规律,并利用规律很好的记住口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记9的乘法口诀,会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总结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并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情境图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拿出“孙悟空”的手偶)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是啊,小朋友们很喜欢他是不是?谁能和大家谈一谈孙悟空?
生1:他神通广大,有72变……
生2:孙悟空大闹天宫……
生3:他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知道这么多,孙悟空会72变,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保护唐僧去了西天取经,你们知道72和81都和几的乘法口诀有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乘法口诀。(板书:9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用二年级小学生喜欢的西游记故事和人物导入课堂,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能很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师:(呈现教材主题情境图)小朋友们看,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出了这么多的吊灯,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发现了什么?
生1:有9组吊灯……
生2:每组吊灯有9盏……
师:(出示统计表)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1~8的乘法口诀,这一次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9的乘法口诀的归纳。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自己在方格里填数,然后写出乘法算式,并总结出乘法口诀。
(学生独立完成乘法口诀的总结)
师:小朋友们都完成的很快,下面请把你总结的结果以及你总结口诀的过程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同时板书记录)
生1:1组吊灯有9个灯泡,列出乘法算式是1×9=9,口诀是“一九得九”
生2:2组吊灯有18个灯泡,列出乘法算式是2×9=18或者9×2=18,口诀是“二九十八”……
……
师:现在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老师记录下来的口诀,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同桌讨论一下……
生1:1乘9等于9,9等于10减去1……
生2:2乘9等于18,18等于20减去2……
生3: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9……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自主的探索归纳9的乘法口诀,并让学生学习过程中始终互相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三、实践新知,拓展巩固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对口令练习口诀。
2. 教材“练一练”第2题。
3. 好朋友,手拉手
7×8
9×2
6×2
4×9
3×8
5×9
6×9
3×4
50+6
50+4
4×6
3×6
6×6
50-5
4. 口算。
9×3= 9×6= 9×2= 4×9= 9×1=
9×4= 9×9= 5×9= 8×9= 6×9=
答案:4. 27 54 18 36 9 36 81 45 72 54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
2.在○里填上“+”或“-”。
9×3=9×4○9 5×6=5×4○5×2
9×6=9×5○9 8×9○7×9=9
3. 填空。
(1)9+9+9+9+9+9写成乘法算式是( )或( )。
(2) 2×9读作( ),表示有( )个( )相加。
(3) 3个9相加,写成算式是( )。
(4) 9×5+9=( ) 9×3-9=( )
4. 列式计算:
(1)9的4倍是多少?
(2)7个9是多少?
(3)两个因数都是9,积是多少?
(4)8与9的积是多少?
答案:2. - + + -
3. (1) 6×9或9×6 (2)二乘九 2或9 9或2 (3)3×9或9×3
(4)54 18
4. (1)4×9=36或9×4=36 (2)7×9=63或9×7=63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有哪些收获?快来说一说吧!
生1:我们自己归纳了9的乘法口诀,真高兴……
生2:我们发现了记忆乘法口诀的一些规律,用这些规律来记忆口诀,更快更牢固……
六、布置作业
1. 每支铅笔9角, 多少钱?
我买了9千克一共用去多少钱?
我的价格是每千克4元。
2.
3. 端午节举行赛龙舟活动,每个代表队派9条龙舟参赛,共有8个代表队,有多少条龙舟参与比赛?
4. 同学们去春游,每辆车上只能坐9人,租了6辆车正好坐满,一共有多少人去春游?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9×1=9 一九得九
9×2=18 二九十八
9×3=27 三九二十七
9×4=36 四九三十六
9×5=45 五九四十五
9×6=54 六九五十四
9×7=63 七九六十三
9×8=72 八九七十二
9×9=81 九九八十一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总结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由于学生已经有了2~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所以在课堂我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去交流。
1.力求数学知识情境化、生活化。
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自觉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引入就像是写一篇文章的开头,好的开头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本节课从《西游记》动画片中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引入,不仅具有趣味性还巧妙地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九九八十一”的口诀。学生高兴地看到,原来有趣的动画片中也有数学,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数学很神奇、很有趣。
2. 使学生学会,更得让学生会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解题方法,比反复做题更有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会学的技能。
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所以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观察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培养学生善于联想、发散的思维习惯。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习的本领。学习方法的培养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师:好,准备一下,我们开始冲关了!
(一)请闯第一关:每次加9,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课件出示)
师:我们来开火车回答,如果答错了,火车就会开到别的地方去!,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
师:真棒!我们顺利的闯过了第一关,想不想继续?
(二)请闯第二关:尝试编口诀。
1.教学“一九得九”。(课件出示)
呈现图片(1个9)
师;观察这些☆,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表示1个几?
学生观察说出:有9个☆,就是表示1个9。
列出乘法算式:1×9=9或9×1=9。
师:你能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一句口诀吗?
生:一九得九。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大声读一读。
2.教学“二九十八”。 (课件出示)
呈现图片(2个9)
师:这些☆,表示几个几?总共有几个?
生:表示2个9,一共有18个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2个9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生:乘法算式是:2×9=18或9×2=18。)
师:你会编一句什么口诀?
生:二九十八。
3、师:如果再加一排星,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
出示: 3×9=( ) 9×3=( )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还有谁愿意说一说?
生:三个9相加是27或 2个9是18,再加1个9,18加9等于27。
师:你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
生:三九二十七
师;小朋友们很能干,一下子编出了三句口诀,大声读一读这三句口诀。
二、教学资源
要让学生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或者根据两个乘法算式写出乘法口诀,正确理解乘法口诀很重要。例如:三四十二怎么来的?我是这样解释的:“三四”表示三个四,或者表示3和4相乘的关系,3和4指的是乘法算式中的2个因数,“十二”指的是3个4相加得12 或者是3和4相乘得12,乘法口诀中的得数主要是依据加法中的得数来获得的。让学生理解、背会乘法口诀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三、资料链接
爱迪生的小故事
(一)
爱迪生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在七十五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上班。有个记者问他:“爱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爱迪生为难地说:“糟糕,这个问题,我活到现在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呢!”
(二)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第六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68页、69页,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1~8乘法口诀的经验,可以很顺利的解决一些乘法问题,所以本课教材没有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而是呈现了一幅花的情境图。通过情境引出算式和乘法竖式的学习,在教学乘法竖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加减法竖式的写法,然后尝试独立的列竖式并和同学们交流,最后教师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加以总结和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会写乘法竖式。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认识乘法竖式并计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尝试用竖式计算,培养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计算9的乘法。
教学难点:能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乘法竖式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情境图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一列小火车开过来了,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不要错过每节车厢上给我们出示的口算题哦!
(课件演示“小火车”口算题,学生抢答)
2. 师:小朋友们反应真快,现在我们来一起背一背1~9的乘法口诀。
(学生齐背口诀)
三九
七九
四九
3. 师:快来看呀,这些口诀的卡片被小老鼠咬坏了,你能帮忙复原吗?
八九
六九
二九
【设计意图:复习口诀,为后面学习乘法竖式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1. 呈现主题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请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看到了4束鲜花……
生2:每束鲜花有9枝……
生3:每枝鲜花6元……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枝鲜花?
生2:买一束鲜花需要多少钱?
师:你能自己列出算式计算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吗?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生1:4×9=36(枝)一共有36枝鲜花。
生2:6×9=54(元)买一束鲜花需要54元。
2. 学习乘法竖式
师:乘法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我们学过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你还记得加减法的竖式是怎么列的吗?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师:谁能试着把4×9这个算式列成乘法竖式计算的形式?
生: 4 因数
× 9 因数
3 6 积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谁能来说一说,列乘法竖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1:乘法竖式和加减法的竖式一样,相同数位要对齐……
生2:乘法竖式也是用乘法口诀计算结果……
生3:积的数位也要和上面因数的相同数位对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加减法竖式的经验,自主探索,完成乘法竖式的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实践新知,拓展巩固。
1. 教材“试一试”。
2. 教材“练一练”第1题。
3. 在 里填上“>、<或=”
6×9 48 5×9 36 9×9 81
7×8 65 4×8 35 3×7 20
4.
(1)图中一共有( )只七星瓢虫。
(2)一只瓢虫身上有7个点,这些瓢虫身上一共有( )个点,列算式为( )。
(3)一只瓢虫有两只触角,这些瓢虫身上一共有( )只触角,列算式为( )。
答案:3. > > = < < > 4. (1)9 (2)63 7×9=63
(3)18 2×9=18
四、达标反馈
我买了6个汉堡,应该付多少钱?
1.
每个9元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竖式:
2. 把下面的竖式补充完整。
× 9
5 4
8
× 9
2
4
× 9
3
9
× 7
6
3.
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列竖式计算)
答案:1. 6×9=54(元)
6
× 9
5 4
2. 6 3 6 7
3
× 9
2 7
3. 3×9=27(只)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收获又不小吧?快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我把9的乘法口诀记熟了……
生2:我会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
生3:我学会了乘法竖式的写法。
生4:我们还会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3题。
2. 用竖式算一算。
5×9= 9×8= 7×6= 9×2=
9
×
7
×
× 8
5
×
3.小猴子吃苹果。(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9×6=
9×6=
9×6=
9×6=
9×6=
4. 停车场上停着5排小汽车,每排9辆,一共有多少辆小汽车?
板书设计
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
4×9=36 6×9=54
6
× 9
3 6
4 因数
× 9 因数
3 6 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1~9的乘法口诀并会用1~8的乘法口诀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设计了很多练习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原来也可以这样学,数学真有趣。上完课以后,我有如下思考: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本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感性材料,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开火车”“复原口诀卡”等游戏练习活动让学生学的愉快轻松,整个过程主要结合教材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仅趣味浓厚,而且记忆深刻。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是为了学”,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1到7的乘法口诀,对类似的学习方法也掌握的较好,因此本堂课我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
3练习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拓展,层次清楚。在实践新知和达标反馈环节我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从图文应用题到文字应用题的综合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资料包
一、 教学资源
巧用故事调动学生练习的情绪。
曾有人说:中国的学生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不管说法怎样,都是为了学以致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创设情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
当然,背景故事应当合理利用,应当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一种热闹,要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
二、 资料链接
西方的乘法口诀
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九九表繁复些。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项,而且不够完全。由于在十三世纪之前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十三世纪之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他的方便之处,所以学习这个新方法。当时,用新法乘两个数这类题目,是当时大学的教材。
第七课时 乘法口诀表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70页、71页,整理、归纳全部乘法口诀表。
教学提示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归纳等方式去发现口诀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进一步探索起规律。学生已经学习了全部的乘法口诀,本课的重点是掌握记忆口诀的方法,熟记口诀。教材安排了两个教学活动,在活动一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完成口诀的整理,通过讨论蓝灵鼠的问题,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活动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填表,然后再观察、发现表中积的规律。学生的表述不一定规范,只要表述清楚、意思正确就可以,要给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乘法口诀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记忆口诀的方法,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归纳、整理全部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乘法口诀表表格
学具准备:乘法口诀表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热身,导入新课
1. 看数字,猜口诀。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完了全部的口诀,现在老师就来考验一下大家,看谁掌握的最好。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学生猜出这是哪句口诀的得数,比如教师拿出25,学生要说出“五五二十五”)
2. 口算我最棒。
师: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乘法口诀,下面我们看看谁的口算能力最超群!
(出示口算卡片, 学生“开火车”答题。)
3. 导入。
师:为了更好的记忆乘法口诀,我们将乘法口诀整理在表格中,来寻找其中的规律。(板书:整理归纳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掌握新知
1. 整理乘法口诀表
师:我们前面曾经整理了1~6的乘法口诀表,想一想,我们当时是怎么整理的,谁来说一说?
生1:每个数的乘法口诀占一行,从上到下依次是1~6的乘法口诀。
生2:像爬台阶一样,从下到上,一行比一行少一个格……
师:下面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一边回忆口诀,一边把 口诀整理在我们课本70页的口诀表中,看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整理乘法口诀表)
师:哪一组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们整理的结果?
(指名学生到前面投影展示)
师:你们觉得他们整理的好不好?
(学生互相评价、交流)
师:蓝灵鼠有问题问大家,“如果某一句口诀忘记了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根据这句口诀前面或者后面的一句来想一想,比如,忘了3×6,可以看一看前一句是“二六十二”,我们知道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同样的数,12+6=18,所以这句口诀是“三六十八”……
2. 师: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一下我们整理好的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我是横着看的,第一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二行是2的乘法口诀……
生2:我是竖着看的,第一列是1个几,都是1乘几,第二列是2个几,都是2乘几……
生3:我是斜着看的,最外的斜行中的每句口诀都是相同的两个数相乘。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非常对,都很有道理,下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口诀。
师:同学们又一次强化记忆了乘法口诀,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个小小的练习来检验我们背诵的效果。
(出示教材71页的表格,要求学生在空格里填上两个乘数的积)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计算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1:横着第一行是1~9依次排列。
生2:横着第二行每个格比前面多2……
……
【设计意图:所有的活动尽可能的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完成乘法口诀的归纳和整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实践新知,拓展练习
1. “小红花,开不开?”
师:(出示做好的乘法口诀表表格挂图)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大的乘法口诀表,小朋友们跟我一起把它整理好可以吗?老师会请几名同学到台上来,抽取口诀卡,把口诀卡贴到对应的格子里,如果贴得正确,小红花就会在这个格子里开放哦!
(请若干名学生上台,任意抽取口诀卡片,迅速贴到黑板上对应的位置,然后老师问:“小红花,开不开?”学生一起回答“开!”或者“不开!”)
2. 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八( ) 六九( ) 三六( )
( )二十七 ( )六十四 ( )七十二
3. 小猴子摘桃子。
5×6=
4×9=
3×8=
9×9=
8×7=
6×2=
7×5=
答案:2. 十六 五十四 十八 三九 八八 八九
3. 30 36 56 81 24 12 35
四、达标反馈
1.教材“练一练”第1题。
2. 算一算,说一说。
6×6= 9×7= 5×4=
口诀: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
8×5= 6×4= 8×3=
口诀: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
3.
3 元 4元 6元 5元
(1)买6杯可乐需要多少元?
(2)买5个汉堡多少钱?
(3)用16元钱买3杯橙汁,够吗?
(4)买9个热狗用多少钱?
4.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7
3×9
6×7
8×2
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 36 六六三十六 63 七九六十三 20 四五二十 40 五八四十
24 四六二十四 24 三八二十四
3. (1)3×6=18(元) (2)5×6=30(元) (3)3×5=15(元)
(4)4×9=36(元)
4. 6×7 >5×6 >4×7 >3×9> 8×2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可以和大家说一说吗?
生1:我们整理了全部的乘法口诀表……
生2:我们发现了乘法口诀表中的规律……
生3:我们会用这些规律去记忆口诀,口诀记得更熟练了……
六、布置作业
1. “练一练”第2题、3题。
2. 在 里填上“>、<或=”
8×7 6×7 9×2 6×4 5×7 6×8
9×5 4×8 5×6 6×5 4×4 2×8
3.
(1)每个小朋友发3支铅笔,一共多少支铅笔?
( )×( )= ( )(支)
答:一共( )支铅笔。
(2)每个小朋友从图书馆借来5本书,一共借了多少本书?
( )×( )= ( )(本)
答:一共借了( )本书。
(3)每个小朋友分6块糖,一共需要多少块糖?
( )×( )= ( )(本)
答:一共借了( )本书。
4. 一套图书有9本,每本7元,买这样一套图书需要多少钱?
板书设计
乘法口诀表
教学反思
乘法口诀表是对所学乘法口诀的一个系统的整理,表中蕴藏了很多规律,本课重点是:通过对全部乘法口诀的归纳整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难点是: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乘法口诀表的规律。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数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所以我在上课时,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整理乘法口诀表,交流所填写的乘法口诀并校对订正。接着让学生横看、竖看、斜看,仔细观察,自主探究其中的规律,然后小组交流,并分别汇报自学结果,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整节课教师只是适当地引导,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最后学生根据所发现的规律来记记口诀,采取同桌背,齐背,小组互背等形式,引导学生把1-9的乘法口诀组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建立一个表象。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乘法口诀速记法
把两只手的手指伸开,并排在桌子上。假定每一个手指按顺序代表一个相应的数:左边第一个手指为1,第二个手指为2,第三个手指为3……一直到第十个手指代表10。现在,我们来把十个数中的任意一个与9相乘。注意,不要把手从桌上移开,只要把表示乘数的手指,稍微往上抬高一点。好,那么,这个手指左边的其它手指就给出了乘积的十位数字,右边的几个手指就是乘积的个位数。 例如:7与9相乘,就把第七个手指向上抬起。看,在这个手指的左边有6个手指,这就是乘积的十位数字;这个手指的右边有3个手指,这就是乘积的个位数。7乘以9,积为63。
二、资料链接
华罗庚小时候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了一跳。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第八课时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72页、73页,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提示
本课教材设计了21架飞机参加飞行表演的事例,对学生提出了“小组合作,制定一个编组方案”的要求。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小组活动时间,让学生自主尝试设计飞行表演方案,鼓励学生交流,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不仅仅要交流计算的结果,更要交流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方法,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除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师:小小飞行员,理想在蓝天,出发上飞机,数学算一算!小朋友们看,这些小飞行员正要登机,你们判断一下,他们计算的对吗,不对可不能让他们上飞机哦!
6×7
42
5×7
35
4×9
32
2.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些飞行员要去做什么吗?他们要去参加一次飞行表演,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充满童趣的儿歌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的情境,学生可以很快的提起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 呈现主题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看,这些飞机都是要参加飞行表演的,你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架飞机?
生:21架……
师:兔博士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让我们小组合作,给这些飞机制定一个分组方案,下面我们就开始吧,可以先用圆形图片代替飞机摆一摆!
(学生小组合作,制定分组方案并交流)
师:我发现每组的分组方案实际就是把21架飞机平均分成几组,每组数量要相同。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里是怎么分的?
生1:我们把21架飞机平均分成7组,每组是3架。
生2:我们把21架飞机平均分成3组,每组是7架。
师:同学们分的都非常好,我们前面曾经学过“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你能把自己的分组方案用除法算式表现出来吗?能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吗?
生1:21÷7=3(架)用口诀“三七二十一”计算。
生2:21÷3=7(架)用口诀“三七二十一”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前面已经有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经验,所以这一环节,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更能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三、实践新知,拓展巩固
1. 教材“试一试”。
2. 教材“练一练”第1题。
15÷5
5
35÷7
3
28÷7
4
42÷7
6
21÷3
7
3. 小兔采蘑菇
4.
7元 4元 6元
(1) 玲玲带了28元,可以买几个洋娃娃?
(2) 小雨带了42元,可以买几个足球?
(3) 妈妈带了14元,可以买几顶帽子?
答案:4. (1)28÷4=7(个)(2)42÷6=7(个) (3)14÷7=2(顶)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
2. 选择
(1)二年级(1)班有35个同学,要把他们分成7组,每组( )人。
A. 7 B. 6 C.5
(2)王爷爷要在花园里种( )棵花,每行6棵,正好可以7行。
A.35 B. 42 C. 48
(3)把49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 )。
A.5 B.7 C.6
3. 把算式补充完整。
49÷( )=7 ( )÷4=7 35÷7=( )
14÷( )=2 21÷( )=7 ( )÷7=1
4. 连线。
二七十四
四七二十八
三七二十一
六七四十二
7×2
4×7
7×3
7×6
答案:2. (1)C (2)B (3)B
3. 7 28 5 7 3 7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这节课又接近尾声了,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生1:我们学会了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生2:我们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除法问题。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
六七四十二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 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三七二十一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七三十五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 判断。
(1)把49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7。( )
(2)我有28块巧克力,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6块。( )
(3)把36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 )
(4)被除数是14,除数是2,商是7。( )
4. 小明家有42盏彩灯,正好每个门口挂了7盏,他家有几扇门?
板书设计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1÷3=7 三七二十一 分成3组,每组7架
21÷7=3 三七二十一 分成7组,每组3架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内容由于有了原来的教学做铺垫所以在知识目标上难度不算太高,本课设计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生自己去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求出商所用的口诀。利用生活资源,对其中有效信息的选择和提取,以解决生活中问题来继续探索新的知识,避免了知识的重复枯燥,让孩子们学得有兴趣,同时发展了自己学习的能力。
本课利用生活情境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支的教学理念。教学情境的创设符合童心,给不同的孩子创造了不同层次的学习,有独立思考,有同桌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很快算出除法的方法,锻炼了能力,学会了学习。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资料链接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 研究科学最宝贵的精神之一,是创造的精神,是独立开辟荒原的精神,科学之所以得有 今日,多半是得利于这样的精神,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是另 蹊境,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数学家华罗庚
数学是科学的大门钥匙,忽视数学必将伤害所有的知识,因为忽视数学的人是无法了解任何其他科学乃至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的。更为严重的是,忽视数学的人不能理解他自己这一疏忽,最终导致无法寻求任何补救的措施。
——Bacon,Roger
第九课时 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74页、75页,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提示
教材设计了学生非常喜欢的搭积木活动,采取情境图加问题的呈现方式,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索算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喜欢搭积木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问题一”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图片、小棒等实物代替积木摆一摆,教学“问题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算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8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相应的除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交流算法的过程。熟练掌握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积木
学具准备: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出示卡通小狗手偶)小朋友们,你看小狗“闹闹”来看大家了,它想跟你们比一比,看谁乘法口诀背的更熟练。
(手偶和同学们对口令背口诀)
2.师:“闹闹”还给大家带来一些口算卡片,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好不好?
21÷7
3×9
42÷6
8×5
6×7
(出示口算卡,学生抢答)
8×3
5×4
8×4
28÷4
8×2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为后面展开除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合作学习
1. 呈现小男孩摆长方体的主题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好好的观察一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摆的长方体师用几个正方体拼成的?
生:他摆的长方体师用6个正方体拼成的。
师:现在呀,他有48块正方体积木,你知道他可以摆成几个这样的长方体吗?请你们用图片或者小棒代替积木,在小组中摆一摆,说一说。
生1:我们用图片代替积木,6张图片摆在一起,48张能摆成8组。
生2:我们用小棒代替积木,6根小棒摆在一起,48根正好摆成8组。
师:对呀,求48个正方体能摆成多少个长方体,就是求48里面有几个6,我们前面解决过这样的问题,要用除法,谁能列出算式?
生:48÷6=8(个)
师:这个算式可以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生:六八四十八……
2. 呈现小女孩摆正方体的主题情境图
师:再看这幅图,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小女孩正在用正方体摆大正方体……
生2:每个大正方体要用8个小正方体……
师:那同学们再思考一下,用48块这样的小正方体积木,可以摆成多少个大正方体?请小朋友们独立列式解答这个问题,让后再和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生:48÷8=6(个)用“六八四十八”计算。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用“六八四十八”来计算的,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每一句乘法口诀都可以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但是有的乘法口诀只能写出一个除法算式,你能举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比如说“八八六十四”,只能写出64÷8=8这一个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情境图结合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总结出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的方法,学生会感到很轻松。】
三、巩固练习,实践新知
1. 教材“试一试”第1题、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 教材“练一练”第1题。
3. 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八( ) ( )八二十四 ( )八四十八
七八( ) 八( )七十二 五( )四十
4.
根据上面的图片,列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并写出用哪句口诀计算。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口诀: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 十六 三 六 五十六 九 八
4. 6×8=48 8×6=48 48÷6=8 48÷8=6 六八四十八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
2. 有56条金鱼,每个鱼缸放8条,需要几个鱼缸?
3. 判断正误。
(1)把3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8。( )
(2)1只蜘蛛有8条腿,求多少只蜘蛛有64条腿,列式为64÷8。( )
(3)一栋楼上有16个房间,每层楼上有4个房间,这栋楼有6层。( )
(4)一朵雪花6个瓣,求几朵雪花有18个瓣,可以列式为18÷8。( )
4. 在括号里写上合适的的数。
( )×6=48 ( )×2=16 ( )÷8=4
( )×7=56 8×( )=24 ( )÷2=7
答案:2. 56÷8=6(条) 3. (1)√ (2)√(3)×(4)×
4. 8 8 32 8 3 14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8的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小朋友们来交流一下吧!
生1:我们学会了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生2:我们还练习了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
生3:我们知道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3题。
2.
6元 8元 5元 7元
(1) 用40元可以买几个小蛋糕?
(2) 用50元买7个篮球,够吗?
(3) 买7本书需要多少元?
(4) 用3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小汽车?
3. 在 里填上“+、-、×或÷”。
56 8 = 7 6 8 = 14 8 4 = 4 6 7 = 42
48 8 = 6 16 8 = 8 24 3 = 8 6 6 = 36
板书设计
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48÷6=8(个) 六八四十八
48÷8=6(个) 六八四十八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1~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已经掌握了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今天学习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
首先,我利用手偶引入竞赛情境,让学生复习乘法口诀,可以激发学生好胜的心理,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情境,按照要求动手摆一摆,结合一些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轻松总结出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的方法。练习中,我设计了一些形式多样的习题,使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学习过程。儿童头脑中的数学往往就是生活中的再认,概念从生活实际引入,问题从实际得出,最后再回归现实。儿童学习数学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来源于数学知识内部或者来自生活中(数学外部),要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放在最近发展区。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孩子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思维活动。思维能力的发展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再过渡到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有“透视”作用,和抽象思维互补、共振。因而,要加强数学生活化,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数学。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的特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对周围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很想了解生活、熟悉生活。因此,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会使学生更喜欢数学,愿意学数学。
资料链接
数学手抄报
数学谜语
1. +-×(打一成语)
谜底:支离破碎(把支分解开即为“+、-、×”)
2. 东坡游春
谜底:苏步青
3.这个脑袋真正灵,忽闪忽闪眨眼睛,东南西北带着它,加减乘除不费劲(打一计算工具)
谜底:计算器
4.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谜底:王
5.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谜底:三
第十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76页、77页,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提示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乘法口诀,以及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通过呈现“插花”的情境,交换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法,知道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教学时,教师应充分的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自主的解决问题,并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用9的长发口诀求商,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应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复习,导入新课
1. “异口同声”对口令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好不好?我们请几名小朋友上台来,两个小朋友一组,每人写一个一位数的卡片,同时展现给对方看,然后迅速地说出对方数字和自己数字组成的乘法口诀,看哪一组出错最少?
(指名几组学生上台,做对口令的游戏)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和你的同桌也做一做这个游戏吧!
(同桌活动)
2. 师: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同时也复习了我们学习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往往积极性不够高,通过游戏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合作学习。
1.出示情境图。
师:老师想要装点一下我们的教室,买来了45枝鲜花,你们看,这鲜花多美丽呀,快点帮老师把这些花插到花瓶里吧!观察图画,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插呢,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提示?
生1:一共45枝花,每个花瓶插9枝花,需要几个花瓶?
生2:一共有45枝花,把这些花平均插在5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花呢?
师:情境图中给我们展现了两个问题,老师相信这两个问题一定难不住你们,开动你的脑筋,列出算式,解答这两个问题吧!
2.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师:下面谁来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样算的?用的是哪句口诀?
生1:我是这样想的,45枝花,每个花瓶插9枝,求需要几个花瓶,就是求45里面有几个9,用除法,所以列出算式45÷9=5(个),是用“五九四十五”这句口诀进行计算的。
生2:我想,45枝花,平均插到5个花瓶里,求每个花瓶插几枝,就是求把4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列出算式45÷5=9(枝),也是用“五九四十五”这句口诀计算的。
师:通过上面的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用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独立完成计算过程,可以锻炼学生学习上的独立性,思维将变得更加主动,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学得轻松,收获学习的自信和快乐。】
三、实践新知,巩固练习
1. 教材“试一试”
(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用其他教具代替鲜花,尝试分一分,然后列出算式,并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2. 教材“练一练”第1题。
3. 计算下面各题,并写出口诀。
9 × 8 =
8 × 9=
72 ÷ 9 =
72 ÷ 8 =
口诀:__________
7 × 9=
9 × 7 =
63 ÷ 7 =
63 ÷ 9 =
口诀:__________
(1) (2)
(3) (4)
2 × 8 =
8 × 2 =
16 ÷ 2 =
16 ÷ 8 =
口诀:__________
6 × 5 =
5 × 6=
30 ÷ 5 =
30 ÷ 6 =
口诀:__________
4. 二年级(1)班有63人,分成9组,每组几个人?
答案:3. (1)63 63 9 7 七九六十三 (2)72 72 8 9 八九七十二 (3) 30 30 6 5 五六三十 (4)16 16 8 2 二八十六
4. 63÷9=7(人)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
2. 在 里填上“>、<或者=”
56÷7 9 9×2 16 72÷9 8
24÷6 3 64÷8 9 35÷7 5
3. 有28个桃子。
(1)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几个盘子?
(2)每个盘子放4个,需要几个盘子?
4. 把72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
答案:2. < > = > < =
3. (1)28÷7=4(个) (2)28÷4=7(个)
4. 72÷9=8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们学会了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算式……
生2:还学会了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
生3:我还能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
2. 口算。
81÷9 72÷8 54÷6 12÷6 63÷7
28÷4 9÷3 45÷5 36÷6 32÷8
3. 选择。
(1)张老师组织48人参加拔河比赛,8个人一组,可以分为几组?( )
A.5 B.6 C.7
(2)54个同学去游湖,租了6条船,平均每条船上坐几个人?( )
A.6 B.8 C.9
(3)把36平均分成4份,列式计算为( )
A.36+4 B.36×4 C.36÷4
4. 一张桌子搭配4把椅子,36把椅子需要多少张桌子?
板书设计
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45÷9=5(个) 五九四十五
45÷5=9(枝) 五九四十五
教学反思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和除法(二)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让学生经历用九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相应的乘除法计算,提高用口诀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教师创设情境比直接让孩子观察图,孩子更容易接受,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参与进来,愿意去学。课堂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耍中复习了乘法口诀的知识,然后导入新课,结合课本的“插花”情境图展开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总结出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二、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对于部分学生依然模糊的除法或平均分概念,教师应该在花时间去讲解以下,也可以让学生拿实物去摆一摆、分一分,更加清楚的理解,不要让学生再带着疑问往下走。
二、提供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培养探究能力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内化的过程。我在出示图片后,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没有急于让孩子说出答案,让每个孩子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小学生如何学数学
从宏观来看,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去教会学生什么,而是创设良好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学到知识,获得发展。从微观来看,指学生如何理解和探索数学知识、如何发展重要数量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等问题。一个成功的小学数学教师,既要关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参与,又要关注学生在具体领域的数学理解的发展。
二、资料链接
数学日记两则
迷惑人的数学题
5月8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一道数学难题
6月10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第十一课时 除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78页、79页,除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提示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所有的乘法口诀和会用2~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设计了学生非常熟悉的设计队列表演的事例,给出了“有36名同学做队列表演”的数学信息,提出了“请你设计一个队列方案”的要求。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列式计算的过程,然后老师重点指导示范竖式的写法,一步一步的写,边说计算过程边写,并要标注出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尤其是要说清楚除数乘商所得的积在竖式中书写的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会用竖式计算除法。
过程与方法:在设计、交流队列表演方案的活动中,经历认识除法竖式并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尝试用竖式计算,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除法竖式。
教学难点:经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热身,导入新课
1.抽背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全部的乘法口诀,你们能流利地背下来吗?现在老师抽查一些同学,看看背得怎么样?
2.“开火车”做口算。
师:你能运用乘法口诀来口算下面各题吗?(课件出示口算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又快又对的,记得要说出你们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哦!
(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做口算,说口诀。)
3、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以口算题最后一道除法算式举例。72÷8=9举例
师:同学们看,在72÷8=9这道除法算式中,72叫做什么?8叫做什么?9呢?(课件出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出示主题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学校要举行运动会了,我们班需要派36名同学参加队列表演,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想一想,应该怎么设计队列方案呢?在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吧!
师: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你们设计的队列方案是怎样的?
生1:我们设计的是:把这36人分成6行,每行6人,正好是个正方形的方队……
生2:我们设计的是:把这36人分成9行,每行4人……
生3:我们设计的是:把这36人分成4行,每行9人……
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1:36÷6=6(人)表示把36人平均分成6行,每行6人……
生2:36÷9=4(人)表示把36人平均分成9行,每行4人……
2、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
师:小朋友们,我们前面学习过加法、减法和乘法的竖式计算,除法像加法、减法一样,也能列成竖式来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
商
师:除法竖式有些特别,你想知道怎样列除法竖式吗?我们接着看动画。(课件出示竖式的写法,老师边演示边讲解。)
被除数
除数
4
9 3 6
3 6
0
9×4的积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把教材第78页上36÷6的竖式补充完整。
(学生自主练习。)
【设计意图:队列方案让学生自己讨论设计,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借助课件展示除法竖式的写法,直观形象,突出重点知识,让学生了解除法中各部分写在竖式的什么位置。】
三、实践新知,巩固练习
1、教材“试一试”
师:小朋友们会写除法竖式了吗?我们来做两道题检验一下。(先在草稿本上做,再指名板演。)
师:很多同学都做完了,停笔。现在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一做,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做的对不对?书写除法竖式的顺序对不对?
师:检查一下自己做的,看看做对了吗?
2.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8
8 6 4
6 4
8
7 5 6
5 6
0
改正: 改正:
( ) ( )
3.有72个士兵,分成8小组,每组多少个人?(列竖式计算)
( )÷( )= ( )
□ □ 7 2
□ □
□
8
8 6 4
6 4
0
8
7 5 6
5 6
0
答案:2. × ×
9
8 7 2
7 2
0
3. 72÷8=9(人)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
2. 列式计算。
(1)除数是9,被除数是63,商是多少?
(2)把2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3)54里面包含着多少个6?
3. 有24个鸡蛋。
(1)如果每个 放4个,需要( )个盘子。
(2)如果每个 放6个,需要( )个盘子。
(3)如果每个 放8个,需要( )个盘子。
答案:2. (1)63÷9=7 (2)27÷3=9 (3)54÷6=9
3.(1)6 (2)4 (3)3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有什么收获?快来和大家说一说吧!
生1: 我们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
生2:我们会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
2. 选择。
(1)把27平均分成3份,列式计算为( )
A. 27÷3 B.27÷9 C.27+3
(2)小兔子种了8行萝卜,一共是48个,平均每行( )个。
A. 8 B.7 C.6
(3)5个小朋友一起做了30道数学题,平均每人做( )道。
A. 5 B.6 C.7
3. 列竖式计算。
(1)35里面包含着几个7?
(2)被除数是18,除数是6,商是多少?
(3)把3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72÷8
30÷5
40÷8
48÷8
54÷6
24÷4
36÷4
56÷7
32÷4
12÷2
4. 小兔子只有沿着得数是6的算式走,才能回到家。
板书设计
除法的竖式计算
36÷6=6(人)
36÷4=9(人)
36÷9=4(人)
商
4
9 3 6
3 6
0
除数乘商的积
被除数
除数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课堂的教学实践以及课后的反思总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在观察中独立探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课堂教学及学习活动中,学生其实更愿意自己去发现、探索,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身的经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本课主题图中的信息,不是由老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靠他们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2. 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群体氛围中成长。
通过课堂上老师组织的一系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启发、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评价,以期得到正确的结论,完成对知识网络的构建。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典型例题分析
例:
歌咏比赛上,老师用21个笔记本作为奖品发给合唱队的同学们,每个同学发几个?
例题解析:从图上看出,合唱队有7个人,一共发21个笔记本,也就是把21平均分成7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
解答:21÷7=3(个)
3
7 2 1
2 1
0
答:每个同学发3个。
二、资料链接
韩信点兵
韩信是我国汉代著名的大将,曾经统率过千军万马,他对手下士兵的数目了如指掌。他统计士兵数目有个独特的方法,后人称为“韩信点兵”。他的 方法是这样的,部队集合齐后,他让士兵1、2、3--1、2、3、4、5--1、2、3、4、5、6、7地报三次数,然后把每次的余数再报告给他,他便知道部队的实际人数和缺席人数。他的这种计算方法历史上还称为“鬼谷算”,“隔墙算”,“剪管术”,外国人则叫“中国剩余定理”。有人用一首诗概括了这个问题的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这意思就是,第一次余数乘以70,第二次余数乘以21,第三次余数乘以15,把这三次运算的结果加起来,再除以105,所得的除不尽的余数便是所求之数(即总数)。例如,如果3个3个地报数余1,5个5个地报数余2,7个7个地报数余3,则总数为52。算式如下:
1×70+2×21+3×15=157
157÷105=1……52
第十二课时 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80页、81页,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倍”的概念建立的起始课,学生对“倍”的名词和含义都没有经验和基础,本课教材给出了两个情境,一个是“大象之家”,一个是“拔萝卜”,在这两个情境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图画,交流图中的信息,体会图中实物和数据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说出数据之间的关系,给他们充分的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倍”的含义,能根据直观实物回答简单的求倍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倍”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观察、讨论活动,对“倍”的知识充满好奇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熟悉的实物,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用“倍”来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玩好不好?
生:好!
师:(课件呈现熊猫图,共9只熊猫)这是什么动物?有几只呢?
生:熊猫,有9只……
师:(课件呈现小猴子情境图,每9只一群,展示3群猴子)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动物,你能表达出它们的数量吗?
生1:小猴子,一共27只小猴子……
生2:对,它们是9只一群,有3群,也就是3个9只……
师:熊猫有1个9只,猴子是3个9只,你能用圆形图片代替这两种动物,在小组内摆一摆吗?
(学生小组操作,实践并讨论)
【设计意图:复习几个几,是为了后面学习“倍”的概念打下基础,通过“摆一摆”的操作,让学生产生类比的意识,体会两种数据之间的比较和联系。】
二、探究新知,合作学习
1.课件演示“大象之家”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4头大象,还有2头小象……
师:怎样表达大象和小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
生1:小象是2只,大象是4只,也就是2个2只。
生2:小象的数量只有大象数量的一半……
师:4头大象,2头小象,可以说成“大象的头数是小象头数的2倍”
2. 课件呈现“拔萝卜”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情境图,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呢?
生:小兔子拔了2个萝卜,兔妈妈拔了6个萝卜……
师:根据情境图,你能表达兔妈妈和小兔子拔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生:小兔子拔了2个萝卜,兔妈妈拔了6个萝卜,是3个2……
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对,兔妈妈和小兔子拔萝卜的数量关系,我们也可以用“倍”来表示,应该怎么说呢,先和同桌商量一下吧!
生:兔妈妈拔得萝卜个数是小兔子拔萝卜个数的3倍。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老师太高兴啦。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逐步的体会“倍”的意义,并学会用“倍”表达数据之间的关系。】
三、实践新知,巩固拓展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
师:小朋友们,请拿出花片,我们来摆一摆,第一行先摆3个红色花片,第二行再摆12个黄色花片。然后请同学之间讨论一下:黄色花片的个数是红色花片的( )倍。
2. 教材“练一练”第2题。
3. 玲玲有3本故事书,琪琪有12本故事书,琪琪的故事书是玲玲的( )倍。
玲玲:
琪琪:
篮球的个数是足球个数的( )倍。
4.
5个 15个
答案:1.3 3. 4 4. 3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
2. 填空。
(1)●●●● □□□□ □□□□
□是●的( )倍。
(2)王叔叔养了8只灰兔,24只白兔,白兔只数是灰兔只数的( )倍。
课外小组
体育组
美术组
音乐组
科技组
人数
4
3
12
6
3.
参加科技组的人数是美术组人数的( )倍,音乐组人数是( )组人数的3倍。音乐组人数是美术组人数的( )倍。
4.
的条数是 条数的( )倍。
答案:2. (1)2 (2)3 3. 2 体育 4
4. 4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学完了,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和感想吗?
生1:我们会表达数据之间的关系,认识了“倍”这个新朋友……
生2:认识了“倍”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比较两个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练一练”第5题。
2. 口算下面各题。
28÷4 54÷6 81÷9 42÷7
12÷3 32÷4 25÷5 16÷2
3. 蝴蝶只数是小鸟只数的( )倍。
8只 4只
4. ☆☆☆☆☆☆☆☆☆☆☆☆
★★★
☆个数是★个数的( )倍。
板书设计
体会“倍”的意义
大象:4头
小象:2头 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小兔:2根萝卜
兔妈妈:6根萝卜 兔妈妈拔萝卜的个数是小兔的3倍
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出发,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其目的是联系以前的旧知,给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引发新知,其实在相差关系基础上,两个量之间还存在一个新的关系就是倍数关系。存在倍数关系有个前提,那就是两个量之间需要存在一个包含关系,即大数里有几个小数。在学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几份”的认识,明确图上表面含义“几份”的产生是由“一份”决定的。通过形象动画展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找准“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让我们找到“几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包含的关系,从而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新的关系:倍数关系,此时我们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倍的认识”教学评析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更多地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就要求结合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进而学会学习。
“倍”这一概念是学生首次接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空,让每个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中,凸现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并在不断的挑战中修正、提升。由于“倍”的概念建立和解决倍数问题,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把初步解决倍数问题也列入本节课的目标之一,两者一起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倍”的本质的理解。
二、资料链接
倍数小故事
在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想要什么,他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小格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请您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的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觉得这要求太容易满足了,就命令给他这些麦粒。当人们把一袋一袋的麦子搬来开始计数时,国王才发现:就是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麦粒全拿来,也满足不了那位宰相的要求。那么,宰相要求得到的麦粒到底有多少呢?总数为: 1+2+4+8+… =18446744073709551615(粒)
人们估计,全世界两千年也难以生产这么多麦子!
第十三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82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学生初步体会“倍”的意义的而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安排了比较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价格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并能解答简单的问题。教学活动中,先让学生了解两种球的价格,明白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并把自己的算法与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计算简单的求倍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进一步体会“倍”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问题解决和讨论,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倍”的意义,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会计算简单的求倍数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分一分”,老师这有一些花片,请小朋友上台来分一分,我说几,你就把这些花片分成几个一份,看看能分成几份。
(指名学生上台,分花片。)
2. 师:下面我们再来练习一下除法口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54÷6 36÷9 72÷8 64÷8
35÷7 14÷7 56÷7 49÷7
【设计意图:通过做除法口算、“分一分”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打下基础。】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1. 呈现主题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的观察一下这幅图,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个篮球28元,一个排球7元……
师:兔博士给大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生:买一个篮球的钱可以买几个排球?
师:很好,下面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2. 交流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这样想的:1个排球7元,2个排球14元,3个排球21元,4个排球就是28元,所以买1一个篮球的钱可以买4个排球。
生2:我是这样想的:1个篮球需要28元,用这28元买一个排球还剩28-7=21元,再买一个排球还剩21-7=14元,再减7元,14-7=7,正好还够买一个排球,一共减了4个7,所以够买4个排球。
生3:我是这样想的,28÷7=4,28里面有4个7,所以买一个篮球的钱够买4个排球。
……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你们想一想,哪种算法更简便一些呢?
生:用除法更简便……
师:说的很对,求买一个篮球的28元钱可以买几个排球,也就是求篮球的价格是排球价格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建构知识网络,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即可以进一步认识“倍”的意义,同时感知求“倍”数的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新知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
2. 这家宠物店里的小猫只数是小狗的多少倍?
36只 9只
3. 公共汽车可乘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多少倍?
可坐4人 可坐16人
答案:2. 36÷9=4 3. 16÷4=4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
2. 爷爷的年龄是亮亮的多少倍?
我今年8岁。
我今年72岁。
3.判断
(1)刘奶奶养了8只鸡和24只鸭子,鸡的只数是鸭子只数的3倍。( )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 )
(3)25里面有5个5,也就是说,25是5的5倍。( )
(4)18是3的6倍。( )
4. 好朋友,手拉手
8
2
6
9
5
14÷7
25÷5
64÷8
81÷9
36÷6
答案:2. 72÷8=9 3. (1)×(2)×(3)√(4)√
五、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的收获又不小啊,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吧!
生1:我知道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生2:我们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求倍数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3题。
2. 列式计算
(1)28是7的几倍?
(2)72是8的几倍?
(3)63是9的几倍?
(4)42是6的几倍?
3.雨伞的价格是冰淇淋价格的几倍?
2元 18元
4. 在 □ 里填上正确的数。
5×□=30 8×□=72 9×□=27 □×6=54
4×□=28 □×6=18 3×□=24 □×7=35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篮球 排球 买一个篮球的钱可以买几个排球?
28元 7元 28÷7=4(个)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运用知识的转化解决问题,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且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习惯。通过对该课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1.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新知。
这节课,主要通过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提炼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明确:在两数已知的情况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应该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并记住这一题型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提供知识基础与支柱。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摆飞机图,突破这一知识点,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2.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数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用数学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能根据图片提供的大量信息,选择一些有用的数据,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同时,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根据具体的题意,按要求提问、并解答。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下面是常用的一些二年级倍数关系数学公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二、资料链接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
法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小时候不但喜欢问为什么,还喜欢自己去钻研,找出问题的答案。
有一次,帕斯卡在厨房外边玩,听到厨师把盘子弄得丁丁当当地响。这声音引起了帕斯卡的注意。他想,要是敲打发出声音的话,为何刀一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呢?他就自己做实验。他发现盘子被敲打以后,声音不断,但是只要用手一按盘子边,声音就立刻停止。帕斯卡高兴地发现,原来声音最要紧的是震动,不是敲打。打击停止了,只要震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这样,帕斯卡11岁就发现了声学的震动原理,开始了科学的探索。他能够在16岁就发表数学论文,22岁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机械计算机,24岁完成著名的真空试验,这些都是跟他从小爱动脑筋分不开的。
第十四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83~85页,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提示
本课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倍”的含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通过摆花片的活动让学生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老山羊和小山羊往家运白菜的情境图,呈现出一个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同时要多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建立一个融洽的交流环境,让学生在合作中逐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学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提出求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并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热身
师:小朋友们,我今天刚刚买了一支钢笔和一支圆珠笔,钢笔用去了8元,圆珠笔用了4元,你能帮我算一算,钢笔的价格是圆珠笔价格的几倍吗?
生:8÷4=2,钢笔的价格是圆珠笔价格的2倍。
师: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呢?
生:我是用“二四得八”这句口诀计算的。
师:一支圆珠笔是4元,钢笔的价格是圆珠笔的2倍,如果问,钢笔的价格是多少元,也就求4的2倍是多少,你知道该怎么算吗?
生:4×2=8(元)钢笔的价格是8元。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为今天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 摆花片,算一算。
师:(呈现主题情境图)观察这幅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1:聪聪有5张画片,红红的画片是聪聪的3倍……
生2:红红有多少张画片?
师:下面我们就用不同颜色的花片来摆一摆。
(学生同桌合作,摆花片探索题意)
师: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我先用蓝色的花片代表聪聪的画片,摆了5个,然后用红色的花片代表红红的画片摆了3个5,因为红红的花片是聪聪的3倍。
师:摆完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红红的花片是3个5,也就是5×3,三五十五,红红有15张画片……
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好,求5的3倍是多少,可以用乘法,也就是5×3=15
2. 呈现“车上人数问题”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带同学们去春游啦,你从图中看出了什么?
生1:有的同学上车了,有的同学还没上车……
生2:车下还有8名同学,车上的同学人数是车下同学的4倍……
生3:车上有多少名学生?
师:经过刚才我们“摆花片”的经验,你能在小组内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吗?
生1:车下8名学生,车上学生人数是车下的4倍,求车上有多少名学生,也就是求8的4倍是多少……
生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生3:8×4=32(名)车上有32名学生。
3. 呈现“白菜问题”情境图。
师:老山羊和小山羊一起收白菜,小山羊拔了多少棵?老山羊拔了多少棵?
生1:小山羊拔了2棵……
生2:老山羊拔得棵数是小山羊的8倍……
师:老山羊拔了多少棵?你会计算吗?先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然后再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1: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老山羊拔的棵数师小山羊的8倍,也就是求2的8倍是多少,也就是求8个2是多少……
生2:列式计算为8×2=16(棵)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并学会用连贯完整的语言叙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三、实践新知,拓展巩固
1.教材第83页“练一练”第1题、2题。
2. 口算
3×4 5×9 42÷7 56÷8
5×8 4×7 6×6 8×7
3. 选择。
(1)冰冰折了5颗星星,丽丽折的星星是冰冰的6倍,丽丽折了( )颗星星。
A. 30 B.36 C.24
(2)公园里小湖边有6棵柳树,梧桐树的棵数是柳树的3倍,梧桐树有( )棵。
A.12 B.18 C.24
(3) 蜜蜂的只数是蚂蚁的6倍,蜜蜂有( )只
A. 24 B.28 C. 18
答案:2. 12 45 6 7 40 28 36 56
3. (1)A (2)B (3)A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第84页“练一练”第1题、2题。
2.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6× =18 7× =42 63÷ =9 45÷ =5
8× =32 72÷ =8 27÷ =3 3× =12
3. 填空
(1) 5的6倍就是( )个5,( )×( )=( )
(2) 7的3倍就是( )个( ),( ) ×( )=( )
(3) 9的5倍就是( )个( ),( ) ×( )=( )
3的9倍
6的5倍
7的8倍
6的2倍
3×9
5×6
6×2
7×8
4. 把小兔子送回家。
答案:2. 8 6 7 9 4 9 9 4
3. (1)6 6×5=30 (2)3 7 3×7=21 (3)5 9 9×5=45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哪位小朋友来跟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生2:我们会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生3:我们更了解“倍”的含义了。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3题、4题、5题。
2. 池塘里有5只白天鹅,黑天鹅的数量是白天鹅的6倍,黑天鹅有几只?
3. 判断。
(1)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
(3)玲玲有8支水彩笔,亮亮有2支,亮亮的水彩笔数量是玲玲的4倍。( )
(4)丽丽买了6个苹果,买了梨的数量是苹果的6倍,买了30个梨。( )
4. 书包的价格是钢笔价格的几倍?
8元 48元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5×3=15(张)
8×4=32(名)
2×8=16(棵)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通过解答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倍的含义的认识。
1. 让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
第一个情境出示了“聪聪有5张画片,红红的画片是聪聪的3倍”这两个条件,要求“红红有多少张画片”这一问题。我先让每位学生用不同颜色的花片摆一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摆,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思路。
2. 重视旧知迁移,将新知转化为以前学过的知识,利于学生掌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的关键就是将“几倍”转化为“几个几”。让学生从实际操作到抽象思考,引导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 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之后的练习也要让学生分析每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去想。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数学课堂如何对学生有效评价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在课堂评价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如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等;(2)多彩的视觉刺激评价:如在黑板上评红旗,画笑脸娃娃,在黑板上画苹果等;(3)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无声的示意;孩子回答完问题后摸摸他的头、对他进行肯定或安慰。
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适度的评价,不是无原则的夸奖,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老师还是应该给予纠正,在鼓励下纠正,在表扬中纠错。
二、资料链接
最小的蛋
前几天数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做了一道应用题,这题中说世界上最大的鸟蛋是鸵鸟蛋,它的蛋有1300克。那最小的蛋有多重呢?我在心里打了个问号。
经过我上网、翻书百般途径,终于在《中国少年百科全书》上找到了答案:最小的蛋是蜂鸟蛋,蜂鸟妈妈每次产蛋2~1枚,只有豆粒般大小,每枚重0.5克,大约200个蜂鸟蛋才有一个鸡蛋那么大,小蜂鸟生活约20天后,就能飞出鸟窝觅食,开始独立的野外生活了。
多么有趣的知识呀,既能学习,又能增长课外知识,真是两全其美。
第十五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上册第86页、87页,表内乘法和除法(二)整理与复习。
教学提示
本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复习和整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口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巩固“倍”的概念,解决有关“倍”的问题。本课安排的4道复习题,可以先让学生做,每做完一道后组织学生交流。而教材中的练习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检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计算表内乘法和除法,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本单元知识复习、整理和提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用乘法口诀计算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计算表内乘法和除法,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梳理归纳,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七单元的表内乘法和除法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学到了哪些内容?
生1:我们学会了7~9的乘法口诀……
生2:我们还学会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生3:我们能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乘法和除法问题……
生4:我们初步理解了“倍”的含义,并会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知识总结到练习纸上。
(学生小组合作,归纳知识,老师巡回指导)
师:哪一组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们归纳的结果?
(指名学生到前面来展示)
【设计意图:先通过说一说,系统的唤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回忆,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自己归纳知识,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二、复习巩固,能力提高
1.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教材第88页第1题和第2题,相信这样的问题一定难不住你们,下面就请你们自己独立完成这些练习题,然后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和第2题,然后交流)
生1:在做3×□<20时,我想,方框里填的数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数和3相乘积要小于20,第二,这个数是最大的,所以,方框里只能填6.
生2:我是这样想的,比如做6×□<41时,我想6的口诀,六七四十二,如果写七就大于41了,那就试一下比7小的6,正好符合条件……
2.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读第3题,从中获取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一双袜子6元……
生2:一双鞋的价格是袜子价格的8倍,一双鞋的价格是多少元?
师:自己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3. 师:下面看第4题,题目中给出了哪些条件?
生:信鸽小组有3名同学,有6只灰鸽和24只白鸽……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完成后面的3个问题。
生1:6+24=30(只)一共养了30只鸽子。
生2:24—6=18(只)白鸽比灰鸽多18只。
生3:24÷6=4 白鸽的只数是灰鸽的4倍
师:你们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平均每名同学养几只信鸽?
生2:平均每人养几只白鸽?
生3:平均每人养几只灰鸽?
……
师:好,下面请小朋友们根据你们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答并整理。
【设计意图:这四道习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拓展,巩固交流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
2.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8×( )<47 5×( )<32 6×( )<40
9×( )<55 7×( )<51 8×( )<31
3.
每个蛋糕上有9根蜡烛,一共是多少根蜡烛?
答案:2. 5 6 6 6 7 3
3. 9×5=45(根)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3题。
2. 填空
(1)63是( )的7倍,( )的9倍。
(2)计算54÷6时,想口诀( )。
(3)哥哥买来36个乒乓球,每6个装一盒,需要( )个盒子。
3. 丽丽今年8岁,妈妈的年龄是她的4倍,妈妈今年多少岁?
4.
12元 4元 24元 6元
(1)买5根跳绳需要多少钱?
(2)买一个足球的钱可以买几个篮球?
(3)足球的价格是跳绳的多少倍?
答案:2. (1)9 7 (2)六九五十四 (3)6
3. 8×4=32(岁)
4. (1)4×5=20(元) (2)24÷6=4(个) (3)24÷4=6
五、课堂小结
师:一节课又结束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今天的收获吧!
生1:我们复习了乘法口诀……
生2:我们又练习了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乘法和除法问题。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4题。
2. “问题讨论”
(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独立完成练习)
3. 在 里填上“>、<或者=”
8×5 4×6 7×2 7+2 6×8 5×9
36÷6 45÷5 56÷8 32÷4 72÷8 3×3
4. 选择。
(1)100减去55的差是( ),在除以( )等于5.
A.45,9 B.55, 8 C.45, 5
(2)2个8相乘的积是( )
A.16 B.64 C.10
(3)42÷6用口诀( )计算。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表内乘法
和除法(二) 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倍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整理与复习教案的设计在创设情景,引入复习环节通过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新知识,调动学生的思维,自然地过渡到第二环节进行建构网络。建构网络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没有直接放手给学生自主建构,而是结合教材中的四道题目进行建构网络,让学生回忆起本单元所学内容。第三、四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实践和达标反馈,本着由易到难的规律来设计的,通过多种形式的习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古代诗词中的数学鉴赏
数字往往给人单调平淡、枯燥乏味之感,但经诗人巧妙地用在诗句中,却使文辞生辉,情趣盎然。小学语文教材精选的几十首古诗中包含大量数字,其作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合成比喻
数字入诗常表示比喻,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以潭水千尺之深比喻两人情谊之深。感情本是抽象无形的,拿它与千尺潭水作比,就显得具体可感了。
二、组成夸张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以“百尺”作虚指,形容山楼高峻、耸入云际的景象,这种高度上的夸张,突出了山楼的高。“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诗中的“三千丈”用了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心中的苦闷与忧愁。
三、形成对比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千里”虚指由白帝城至江陵路途遥远,“一日”说明时间很短,两者作悬殊对比,写出了舟行的迅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遇赦东归时喜悦兴奋之情,快船快意,令人向往。
四、构成名句
古诗常用一些数字构成含义深刻、发人深思的名句。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千里”指辽阔广远的境界,“一层”指更高的地方。数字入诗,以景喻理,告诫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中要高瞻远瞩,不畏艰险,努力攀登。字里行间充溢着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成为千古佳句,久诵不衰。
二、资料链接
航天趣闻
在失重情况下航天员是否很难进入睡眠状态?
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影响睡眠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要分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是一班制还是二班制。在国际空间站和大多数航天飞机上,所有的航天员都是同时睡觉,他们将睡袋挂在自己喜欢睡的地方,如墙上、墙角、天花板上等等。当航天员实行倒班工作制时,像包括空间实验室在内的一些航天飞机上,航天员睡在一个小的铺位上,将它关闭后,可以隔绝工作室传来的噪音。开始,航天员有些不安的感觉,觉得自己躺在一个狭窄的鞋盒中,而且大多数航天员出现10-15秒的背部感到舒适的错觉。
然而,当你打算睡觉的时候,你需要习惯你的背部和侧面没有感觉,事实上你是在睡袋中漂浮着,只是用绳子将你倒挂着,因而那种使得你昏昏欲睡的重力感觉是不存在的,也有些航天员对此还不太适应。他们毫无睡意,紧张得必须吃安眠药才能睡着。另一些人即使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也能睡得很香。
第十六课时 游动物园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88页、89页,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提示
结合本单元内容,教材设计了“游动物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呈现了小朋友们游园的情境,图中蕴含着9中动物和许多数学信息以及5个要解决的问题。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在模拟的游园活动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时,要让学生观察、了解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爱生活、爱数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游泳的数学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活动,经历观察情境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模拟的游园活动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物,谁能来跟大家说一说?
生1:我喜欢大象,它好有力气还很温和。
生2:我喜欢猴子,机灵可爱……
生3:我喜欢小兔子,它很活泼可爱……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动物园玩一玩好不好?
生:好!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亲切对话,给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的游动物园情境,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观察发现,探索交流
1.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说一说,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成人票10元,儿童票8元……
生2:小火车有4节车厢,每节车厢可以乘坐8人……
生3:熊园有棕熊24只,黑熊6只……
2. 师:现在我们和图中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游园吧!我们从哪里开始呢?
生:先买票!
师:是啊,我们看看买票的情境图,你能帮小朋友们解决这个问题吗?50元够这些人买票吗?讨论一下,再算一算吧!
生:一张儿童票8元,5个小朋友需要5×8=40(元),40加上老师的一张成人票需要50元,所以50元买票够了。
师:这些小朋友要坐火车游玩,我们也一起去吧,从小火车这里,你又获取了什么信息?
生:小火车有4节车厢,每节车厢可以乘坐8人……
师:你能提出时很忙数学问题?
生:这列小伙车一共可以乘坐多少人?
师:下面情小朋友们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吧!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交流)
3. 图中还有很多有用的数学信息,你能选择其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动物园里有20只鹅,5只仙鹤,鹅的只数是仙鹤的多少倍?
师:非常好,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20÷5=4,鹅的只数是仙鹤的4倍。
……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观察体验,从图中发现自己感兴趣并且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实践拓展,练习巩固。
1. 口算
4×7
3×9
6×7
9×2
8×5
8×7
4×7
9×7
5×5
5×3
2. 填空
(1)81是( )的9倍,3个( )的和是18.
(2)8×5+8改写成乘法算式为8×( )。
(3)5的6倍是( ),把3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
7
35÷7
3. 小汤姆发现了传说中的糖果屋,可是他必须把所有的灯都点亮才能进去哦!
36÷9
5
8
16÷2
4
28÷4
答案:1. 40 18 42 27 28 25 63 28 56 15
2. (1)9 6 (2)6 (3)30 7
四、达标反馈
1. 将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
7÷1
16÷4
48÷6
72÷8
54÷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喜欢吃西红柿的有8人 喜欢吃土豆的有16人
喜欢吃土豆的人数是喜欢西红柿的几倍?
二五一十
三八二十四
六九五十四
七八五十六
3.帮母鸡妈妈找到她的蛋宝宝吧!
5×2
3×8
6×9
7×8
答案:1. 16÷4 < 54÷9 < 7÷1 < 48÷6 < 72÷8
2. 16÷8=2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了动物园游玩,小朋友们高兴吗?你从中有什么收获呢 ,来跟大家说说吧!
生1:我们用乘除法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
生2:我们还会自己选择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六、布置作业
1. 在 里填上“>、<或=”
3×7 5×6 7×8 4×9 4×6 3×8
2×5 1×8 6×8 7×7 25÷5 30÷6
2.
有8辆 有32辆
公共汽车的数量是小汽车的几倍?
我每天吃的害虫数量是小鸟的3倍。
我每天吃9只害虫。
3.
小青蛙每天能吃多少只害虫?
板书设计
游动物园
1. 5×8+10=50(元)
2. 8×4=32(人)
3. 4×4=16(条)
4. 6×7=42(个)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完表内乘除法之后安排的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通过一个虚拟的游动物园的情境,进一步完善乘除法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更熟练地运用表内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自己从实际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语言完整的表述出来,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1. 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阐述想法的方法。
对低年级学生,在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的时候,不能只是简单的问为什么?或你是怎么想的?而是教给学生阐述自己想法的方法。在阐述自己的想法做法时如上红色字迹标注。用以下思路作为自己阐述问题的元认知。一、复述信息和问题。二、加工整理解读数学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小学实践活动课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可以说,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目标,这是衡量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效果的重要标志。
主体性具体体现在:①师生在设计数学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②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 过教师适当的指导,自我决定活动内容、安排活动进程、自我管理与调控。③活动结束后,学生自我评价活动 质量,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取得的成效进行自我综合评价。总之,小学数学活动课程能使学生享受做学习主 人的权利和欢乐。
二、资料链接
数学家哥德巴赫
作为数学家,歌德巴赫是非职业性的。他对数学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加上与许多大数学家的交往,以及其特殊的社会地位,使得他提出的问题激励了许多人研究,从而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关于歌德巴赫,最有名的莫过于“歌德巴赫猜想”!1742年6月7日,歌德巴赫在给欧拉的信中提出: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的和。例如4=2+2,6=3+3,48=29+19,100=97+3,等等。欧拉在同年6 月30日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但他不能证明。这个猜想的叙述如此简单,却连大数学家欧拉都不能证明,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历代数学家都试探过,但直到250多年后的今天,还没有人能完全证明这个猜想。
1770年,E.华林(Waring)将歌德巴赫猜想发表出来,并加上“每一个奇数或者是素数或者是三个素数的和”的命题。稍加改变的提法是“每一个大于或等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的和”,这是歌德巴赫猜想的推论。
1900年,大数学家D.希尔伯特(Hilbert)在巴黎数学家大会上提出对本世纪数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23个问题,其中歌德巴赫猜想被列为第8个问题。
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口算(20分)
81÷9= 3×9= 32÷4= 4×9=
14÷7= 54÷6= 56÷8= 3×7=
9×4= 4 8×4= 9×9+1= 72÷9=
3×4= 36÷4= 6×9= 35÷5=
8×9= 8×5= 48÷8= 1×8=
二、填空。(33分)
1. 72÷8=( ),表示( )里面有( )个8,72是8的( )倍。还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2. 6×9=( ),表示( )个( )是( ),还可表示6的9倍是( )。
3. 7×8=( ),56÷7=( )都可以用一句口诀( )。
4. 28里面有( )个7;35是5的( )倍。
5. 把24个O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 ),列式( )。
6. 把28朵花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 )朵。
7. 在5×3=15这个算式中5是( )数,3是( )数,15是( ),读作( ),在算式24÷3=8中,24是( )数,3是( )数,8是( ),读作( )。
8. 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为是5,可以用一个算式( )表示。
9. 18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列式( )
10. 35÷7所得的商是( ),算式读作( )。
三、列竖式计算。(16)
6×7= 8×9= 7×5= 2×4=
6×2= 5×9= 7×4= 8×6=
(12分)
四、
五、生活中的数学。(19分)
1. (8分)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
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
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
2. 丽丽有63元钱,小明身上有7元钱,问丽丽的钱是小明的几倍?(5分)
3.(6分)
18元 9元 8元 24元
(1)给6个孩子每人买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T恤衫的钱可以买几个蛋糕?
(3)雨伞的价格是帽子的几倍?
答案:
一、 9 27 8 36 2 9 7 21 36 32 82 8 12 9
54 7 72 40 6 8
二、1. 9 72 9 9 72 8 9 2. 54 9 6 54 54
3. 56 8 七八五十六 4. 4 7 5. 4 24÷6=4 6.4 7. 乘 乘 积 五乘三等于十五 被除 除 商 二十四除以三等于八
8. 5×6 或者6×5 9. 6 18÷3=6 10. 5 三十五除以七
三、42 72 35 8 12 45 28 48
五、1. 5×3=15 35×=15 15÷3=5 15÷5=3
2. 63÷7=9
3.(1)6×9=54(元) (2)24÷8=3(个) (3)18÷9=2
【单元教案】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精编教案: 这是一份【单元教案】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精编教案,共2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观察实践,探究新知,巩固拓展,实践新知,达标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冀教版二年级上册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