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二 加减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
展开第二单元 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包括连加、加减混合、连减及带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等,这些都是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内容既是对已经学过的两位数加减法的巩固和拓展,又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课程安排了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等方式,初步了解混合运算的算理和算法,提高学生初步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连贯思考的习惯,感受算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本单元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
(一)结合具体情境,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激发爱国情感。
1.通过创设“北京奥运会金牌榜”“买皮球”“商场购物”等现实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运算服务于生活的实际意义。
2.鼓励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并通过合作的方式尝试解决,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初步感知算理、掌握算法。
充分利用“笔算两位数加法”的知识与经验,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中,并在迁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
“商场购物”情境中,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会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发现的问题,体现数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连加、加减混合、连减和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的过程。
2. 掌握连加、加减混合、连减和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 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 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感受算法的多样化,会用自己的方法灵活计算。
5. 在“猜一猜”数学活动中,经历自主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6. 能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猜一猜”的问题,能自己设定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7. 经历观察动物座摆放、讨论规则以及判断得分结果的过程。
8. 能发现得分多少与动物座摆放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得分结果的判断,并说出判断依据。
9. 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对数学活动充满好奇心,感受数学游戏的乐趣,培养数感和学习的自信心。
10. 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连加、加减混合、连减及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中减去这两个数和的算理。
教学建议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连加、加减混合、连减以及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学生已经有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的运算经验,也初步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了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会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在教学中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将笔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不管是教材中设置的情境,还是实际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都要引导学生先从具体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感受数学计算和生活的联系,然后再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计算的算理,明确计算的方法。将笔算教学渗透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完成旧知与新知的完美过渡。
2.让学生经历探索算理、解决问题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画等方法帮助学生营造数学的氛围和环境,帮学生分析、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计算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连贯思考,形成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 兴趣引导,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教材中选取的情境趣味性强,贴近儿童的生活,学生应该很自然的投入到学习探索当中,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利用身边的一切教学资源,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2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连加
1课时
加减混合
1课时
连减
1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
1课时
套圈游戏
1课时
总计
5课时
第一课时 连加
u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7页,三个数的连加计算。
u 教学提示
奥运情境图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还通过金牌统计表让学生了解合计的意思,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合计就是做加法运算。在讲解竖式计算时,要强调迁移“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等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算理,鼓励学生多样性的计算。
u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过程,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00以内的数的连加。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连加的意义以及运算顺序和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u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算理。
难点
提高利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u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u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小兔子和小乌龟谁赢得了比赛?
生:小乌龟赢了……
师:小兔子不是比乌龟跑得快多了吗?为什么它却输了比赛呢?
生:小兔子骄傲了,它在树下睡着了……
师:是啊,小兔子太骄傲了,小朋友们一定不会像她一样的。不过,小兔子也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决心要反败为胜,它要和小乌龟比赛计算,看谁是“计算小冠军”。小朋友们也来一起比赛吧,看你和同桌谁能又对又快的计算完这些题目,夺得“奖牌”!
78+12
44+23
5+69
19+52
32+54
33+45
(课件出示“夺奖牌”情境图)
【设计意图:利用故事导入新课,可以很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复习了两位数加法,又能让学生主动的投入的课堂学习中去,同时“夺金牌”的情境创设又和后面的奥运情境紧紧相连。】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奥运奖牌情境。
①出示奥运开幕式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都是“计算小冠军”!
师: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生1:我是中国人,我骄傲!
生2:我们的祖国真伟大……
生3:我也想参加奥运会,夺金牌,为国争光……
【设计意图:通过奥运开幕式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的情感】
②出示奥运成绩统计表。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你们知道最近几届奥运会,我国的运动健将取得了多少枚奖牌吗?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阅读这个奖牌统计表,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表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小组讨论)
师:下面请各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1:第27届奥运会中国获得了28块金牌、16块银牌、15块铜牌……
生2:第28届奥运会中国获得了32块金牌、17块银牌、14块铜牌……
生3:第29届奥运会中国获得了51块金牌、21块银牌、28块铜牌……
生4:我国获得的奖牌越来越多啦……
③师:是啊,我国的体育水平不断提高,作为中国人,我们深深的为此而骄傲!
师:你知道统计表中的“合计”是什么意思吗?
生1:就是把金牌、银牌和铜牌合起来,求它们的总数一共是多少。
生2:就是求奖牌的总数……
师:第29届奥运会,我国一共获得了多少块奖牌呢?谁能列出算式?
学生列算式:51+21+28=
④探索计算方法。
师:三个数的连加,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在全班汇报算法。
生1:先计算51+21=72,再用72+28=100……
生2:我用口算的方法:1+1+8=10, 50+20+20=90,10+90=100 。
5 1
2 1
+ 2 8
10 0
生3:我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计算,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计算的方法,其中老师注意到很多同学用了三个数连加的竖式,这样的竖式和我们学过的两个数相加的竖式相同吗?需要注意什么?
生1: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和两个数相加的竖式写法相同……
生2:都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师:你能计算出第27届、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了多少块奖牌吗?
学生分组计算并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应用,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三、巩固拓展,应用新知。
1. 教材“练一练”第一题。
①出示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奖牌统计表。
金牌(块)
38
银牌(块)
27
铜牌(块)
23
②师:请小朋友们计算一下:第30届奥运会我国一共获得多少块奖牌?
③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
④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是奥运情境的延伸,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技能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2.学校图书馆新买来故事书21本,科技书18本,连环画46本,你能计算出这次学校一共购买了多少本图书吗?
3.“欣欣超市”昨天卖出钢笔15支,铅笔65支,毛笔6支,一共卖出了多少支笔?
【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养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良好习惯。】
答案:
1. 38+27+23=88(块) 答:第30届奥运会我国一共获得88块奖牌。
2. 21+18+46=85(本) 答:学校一共购买了85本图书。
3. 15+65+6=86(支) 答:超市一共卖出了86支。
四、达标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
6 3
1 4
+ 1 7
3 5
2 2
+ 3 9
5 5
1 8
+ 2 6
4 4
2 0
+ 2 4
2.将每一行和每一列的三个数字加起来。
15
26
44
43
45
9
32
18
17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3. 红星小学五年级的同学去植树,你能算出他们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吗?
五(1)班
五(2)班
五(3)班
总计
35棵
31棵
29棵
( )棵
答案:1. 88 94 96 99
2.①85 ②97 ③67 ④90 ⑤89 ⑥70
3. 95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数的连加,你能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吗?或者你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和大家说一说吧!
生1:我学会了三个数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和两个数相加的竖式完全相同,这样计算连加很简便。
生2:我觉得用口算也很方便,先将个位的三个数加起来,然后再把十位的数字加起来,最后把两次相加的和再相加……
生3: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的到连加,我们要好好学习才行……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第3题。
2. 请你来当“小医生”,诊断下面算式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
3 2
2 5
+ 3 6
8 3
① 改正:
( )
5 2
3 2
+ 1 1
9 4
② 改正:
( )
3.
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呢?
有18只蚂蚁在抬大青虫,还有16只蚂蚁在抬大米,现在又有25只蚂蚁赶过来帮忙啦!
4.这两只青蛙每天一共可以吃多少只害虫?
我每天比它多吃15只害虫。
我每天可以吃38只害虫。
连加
51+21+28=100 (从左向右依次计算)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u 板书设计
u 教学反思
《连加》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法计算规则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学会用一个竖式进行两步笔算加法的方法,并且能根据生活情境列出连加算式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内容比较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学生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秉承新课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重要理念,我通过“夺奖牌”情境导入新课,一方面复习旧知识,一方面能吸引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学习,也为后面的奥运情境做了铺垫。
其次,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我在引导学生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计算,我只是在交流时适当的点拨和总结。学生因为自己能找出不同的算法而提高学习自信心,学的更带劲儿了。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班有多少男孩吗?有多少个女孩呢?
生:25个男孩,21个女孩……
师:要求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25+21=46
师:这两个数相加的问题还真难不住同学们呢,今天我们再来挑战一下三个数连加的问题,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
(老师板书课题:连加)
2.出示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二(1)
二(2)
二(3)
合计
男生
25
24
16
女生
21
19
27
师:小朋友们,从表格上,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1:二(1)班有25个男生,21个女生……
生2:二(2)班有24个男生,19个女生……
生3:二(3)班有16个男生,27个女生……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三个数连加计算的问题?
生1: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男生?
生2: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个女生?
师:小朋友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表格最后一列的“合计”就是将前面几个数合并起来计算的意思,也就是把这几个数加起来。
二、教学资源
十进制计数法是相对二进制计数法而言的,是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计数方法(俗称“逢十进一”),它的定义是:“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为十”的计数法则,就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主要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兆......(数位是无尽的)每相邻两个数位的进率是10。
三、资料链接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高斯是一对普通夫妇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近似于文盲。在她成为高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之前,她从事女佣工作。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当高斯三岁时便能够纠正他父亲的借债账目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轶事流传至今。他曾说,他在麦仙翁堆上学会计算。能够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计算,是上帝赐予他一生的天赋。 高斯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一年,高斯9岁。
第二课时 加减混合
u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9页,加减混合。
u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也在一年级初步接触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了解了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教材针对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了小山羊到商店购物的情境,通过“还剩多少个皮球”这个问题,呈现本课的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思维的发散,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数量关系,自己列出算式,体验知识从朦胧到清晰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u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买球”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学会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u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算理。
难点
能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问题。
u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u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森林里要举行联欢会了,小朋友们也可以去参加哦,大家高兴吗?不过,先别高兴的太早,猫头鹰博士给大家准备的入场券上面还有题目呢,要计算正确才能入场哦,快来试试吧,看谁最先入场!
13+5-4 =
97-64 =
36+51+12 =
75-12 =
63+15+20 =
45-18 =
(出示“入场券”题卡,学生抢答。)
师:大象伯伯给小朋友们准备了53个苹果,25个香蕉,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吗?
生:53+25=78(个),一共有78个水果。
师:可是这些水果被顽皮的小猴子偷偷吃掉了6个,还有多少个水果?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78-6=72(个),还剩72个。
师:在这个计算过程中,我们先用加法算出了大象伯伯一共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多少个水果,又用减法算出了还剩多少个水果,如果省略第一问“一共有多少个水果”,你能用一个加减混合的算式求出“最后还剩多少个水果”吗?
生:53+25-6=72(个)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森林联欢会情境,导入新课,很容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山羊买球”情境图。
师:联欢会上还有传球、拍球的游戏,你看,小山羊正为联欢会购买皮球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情境图,你能说一说,你在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商店有18个白皮球,有23个花皮球,小山羊买了22个皮球。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商店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学生简单说说计算过程)
生2:商店还剩下多少个皮球?
师:你能用加减混合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谁能列出算式?
生:18+23-22
2.探索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算法。
(学生分组计算并交流算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算法展示给大家?
生1:先算18+23=41(个),再算41-22=19(个)。
4 1
- 2 2
1 9
1 8
+ 2 3
4 1
生2:我用竖式计算:
生3:连加的竖式可以写在一起,加减混合也可以将竖式写在一起。
1 8
+ 2 3
4 1
- 2 2
1 9
师:这个方法很好,计算非常简便,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在计算上面的算式时,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生:从左向右的顺序……
【设计意图:在“森林联欢会”的线索导引下,引出新课,过渡自然,可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教材“练一练”第1题。
①出示公共汽车情境图。
师:哪位小朋友说一说,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车上原有38名乘客,有9名乘客下车,有12名乘客上车。
②师:要求现在有多少名乘客,应该怎么列式计算?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
③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算法。
2.教材“练一练”第2题。
①师:小朋友们,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松鼠吃松果”的情境图,在小组内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列式计算。
②学生讨论并计算。
③全班交流。
3. “佳佳超市”原有面粉45袋,卖出了38袋,又运来63袋,现在有面粉多少袋?
4. 将下面的竖式补充完整。
4 6
- □ □
1 □
+ □ 2
4 8
5 □
+ □ 5
8 □
- □ 1
6 1
3 □
+ 4 3
□ 2
- 2 □
□ 9
① ② ③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习题设计,不仅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竖式挖空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加减混合的算理掌握,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答案:1. 38-9+12=41(名)答:现在有41名乘客。
2.46-28+35=53(颗)答:现在有53颗松果。
3. 45-38+63=70(袋)答:现在有面粉70袋。
4. (由上至下)①9 8 3 5 ②7 2 2 2 ③3 0 6 3
四、达标反馈
48
65
19
21
48
65
19
21
1.
+ 15 -23
+ 64
-80
+ 31
26
2.
3. 湖面上有25只天鹅,飞走了16只,又飞来了29只,现在湖面上有多少只天鹅?
4. 操场上原有28名小朋友在做游戏,又来了19名小朋友,可是又走了11名小朋友,这时操场上还有多少名小朋友?
答案:
48
65
19
21
1.
13
11
57
40
36
34
80
63
63
+ 15 -23
+ 64
-80
+ 31
10
90
26
41
2.
3.25-16+29=38(只)答:现在湖面上有38只天鹅。
4. 28+19-11=36(名)答:这时操场上还有36名小朋友。
五、课堂小结。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又快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来谈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1:我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要从左向右依次计算……
生2:我还会列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了……
生3:我们还学会了用加减混合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只需要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学着归纳总结自己在本课中的收获,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学习记忆。】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3、4、5题。
2. 在○里填上“>、< 或 =”
83-36+25 75 51-17+21 64 39+52-24 77
60+15-70 4 44+42-36 50 94-52+17 69
3.猫头鹰博士又要考考小山羊啦,他让小山羊将黑板上的四个数字编成加减混合的数学题,你也来试试,看你能编成几道?
45
16
57
28
=
u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① ②
1 8
+ 2 3
4 1
- 2 2
1 9
4 1
- 2 2
1 9
1 8
+ 2 3
4 1
u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学会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以及在一年级学习并掌握了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且在上节课学习了连加竖式的的写法,所以本课学习中,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学习障碍。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适当提高了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探索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首先,在探索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时,我先引导学生自主计算,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连加的学习经验,所以学生能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通过交流互相学习,完善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竖式的教学不是由教师“一言堂”的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的计算总结出来,加减混合的竖式可以分着写,也可以写在一起,给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空间。
其次,指导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加减混合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观察“小山羊买球”的情境图,让学生自己发现图上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然后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讨论,逐渐调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一)创设情景。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瞧,一辆公交车停在了“活动中心”站,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画面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生1:车上原有38名乘客……
生2:有9名乘客下车,有12名乘客上车……
师:车上现在有多少名乘客?应该怎么列式?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师:现在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列出的算式?
生1:38-9+12……
生2: 38+12-9……
生3: 12-9+38……
2、探究算法。
(1)师:刚才列出的算式,你会笔算吗?在笔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2)学生计算,师巡视。选出错例。
(3)指名讲解第一、二道题目,讲讲如何笔算。
(4)出示错例。请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予以纠正
(5)生齐说,师板书在黑板上。
二、教学资源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将数学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自主探索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应用,因课堂教学模式要受到客观条件的一些制约,因此,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此种情景教学法。学生们通过亲自参与环境的创设,开拓了视野,自觉增强了科学意识,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数学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既满足了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也体现了其方便、有效、经济的特点,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求。
三、说课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并运用加减混合解决简单的问题。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加减混合运算”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两步连加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买皮球”的情景展开对简单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买球”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学会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把握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算理。难点设定为:能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体验运算顺序,而不是把这个规定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通过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森林联欢会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很容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首先,结合教材呈现“小山羊帮助联欢会买皮球”的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发现了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出本课的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索出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习题,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拓展,使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达标反馈
课堂教学中要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查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习目标,本环节安排了的习题不脱离教材,完全是围绕本课知识设计的,对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处理。
(五)课堂小结。
虽然只是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学生却在反思和总结中,再次强化本课所学内容,并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惑。
(六)布置作业。
六、说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四、资料链接
+、-、×、÷的由來
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都是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到了十七世纪,才得到广泛的使用。
加法符号,开始使用的是英文plus的字头p。在德国,使用了相当于英语“and”的词“et”。随着欧洲商业的繁荣,写“et”也嫌慢,为了加快速度,把两个字母连着写,因此“et”慢慢地变成了“+”。
减法也是同样,使用英文minus的字头m,而它也是为了便于速写,逐渐变成了“-”。
英国的奥特雷德首先使用了“×”作为乘号。据说乘法符号是根据加法符号得来的。乘法运算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运算, 所以将加法符号“+”稍作变动,就变成了现在的成号“×”。
除法的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符号“÷”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 形像地表示了“分”。
第三课时 连减
u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页,三个数的连减计算。
u 教学提示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一年级学过20以内数的连减的计算方法,同时还学习了两位数的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对于连减的运算顺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并掌握,所以在教学“商店购物”的主题情境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信息并尝试解决问题。教材为学生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独特的思维,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励学生发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小括号的用法,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在用法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u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连减和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连减及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
2.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u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连减和有小括号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算理。
难点
理解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和的算理。
u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u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师:“智慧星”来到了我们班,他要考考小朋友们,如果答对了他出的题目,可以获得一枚“智慧星奖章”哦!
2.出示题卡,学生抢答,教师给答对的同学胸前贴一枚小星星。
17+30-21 =
24+12+50 =
85 -72 =
76+10+12 =
63+12-35 =
44+15-25 =
90-54 =
36+40+15 =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不管是连加还是加减混合,都难不住你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个数连减。(板书课题:连减)
【设计意图:活泼生动的复习形式,可以有效的吸引二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尽快的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二、呈现新知,探索发现。
1. 课件出示“商店购物”情境图。
师:小朋友,你们看,小华去商店购物了,你能从图上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生1:我了解到:小华带了100元钱……
生2:小华买了一双运动鞋和一个书包……
生3:运动鞋的价钱是56元,书包的价钱是29元……
生4:给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小华还剩多少元?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情境图,说出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2.解决问题,探索算理。
师:根据上面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学生独立列式):100-56-29
师: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连减的算式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下面请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算法。
生1:我觉得连减和连加一样,要从左向右依次计算,先算100-56=44,然后再算44-29=15 。
生2:可以像加减混合那样列竖式计算:
1 0 0
- 5 6
4 4
- 2 9
1 5
师:这是先算出买了运动鞋后还剩多少钱,再算出买了书包后还剩多少钱,你还有其它的计算方法吗?
生:还可以先算运动鞋和书包一共多少钱,用56+29=85(元),然后再求买了这两样东西后还剩多少元,用100-85=15(元)
师:说的对,谁可以把这种计算方法列成一个算式?
生1:100-56+29
师:小朋友们验证一下,这个算式结果和前面连减的计算结果相同吗?
生:100-56=44(元),44+29=73(元)这个结果和前面的计算结果不同,这样列式是错误的。
师:为什么会错呢?
生:我们要先算44+29,这个算式要按从左向右计算,就先算了100-56……
师:怎样才能做到先算44+29?应该怎样改?
生:在44+29上加一个小括号就可以了……
师:(板书算式)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下面请同学们再算一算。
生: 100-(56+29)
= 100-85
= 15(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计算结果的错误,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发现小括号的作用,不但可以牢固的掌握关于小括号的相关知识,还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巩固拓展,实践新知。
1. 教材“试一试”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74-30-18= 74-(30+18)=
52+27+19= 74-(30-18)=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说一说下面这些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运算顺序)
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各题的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
师:小朋友们一定发现了,这四道题中有三道题,数相同,运算符号不同,从这三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74-30-18和74-(30+18)的得数是相同的。
生2:从74中连续减去30和18,也可以从74中减去30与18的和。
师:是的,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可以从这个数中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因为要先算出这两个数的和,所以要用小括号把这两个数括起来。
【设计意图:“试一试”的计算过程中,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过程,最后体会到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的算理。】
2. 教材“练一练”第1题。
3.三只小猫一共钓了58条鱼。
你知道我钓了多少条吗?
我钓了18条!
我钓了24条!
答案:1. 26 26 98 62
2.例:100-38-34=28(元)或100-(38+34)=28(元)
3. 58-24-18=16(条)或58-(24+18)=16(条)
四、达标反馈。
1.列竖式计算。
69-42-15= 84-26-41= 90-45+11=
2.将下面的两个算式组合成一个综合算式。
82-35-36=11
例:82-35=47 ①72-51=21
47-36=11 21-16=5
②86-29=57 ③18+32=50
57-38=19 90-50=40
3.根据表格完成下面各题。
科技书
故事书
连环画
童话书
原有(本)
61
85
90
88
第一周借出(本)
24
26
57
29
第二周借出(本)
16
38
20
31
①科技书还剩多少本?
②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③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④童话书还剩多少本?
答案:1. 12 17 56
2. ①72-51-16=5 ②86-29-38=19 ③90-(18+32)=40
3. ①61-24-16=21(本)或61-(24+16)=21(本)
②85-26-38=21(本)或85-(26+38)=21(本)
③90-57-20=13(本)或90-(57+20)=13(本)
④88-29-31=28(本)或88-(29+31)=28(本)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可真不少,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吗?你有哪些收获?可以和大家说一说吗?
生1:我会计算三个数的连减了,和加减混合一样要从左向右依次计算……
生2:也可以列竖式计算连减……
生3:我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生4:我还了解到,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去减两个数的和。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性的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复习巩固,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
2. 在 里填上“>、<或=”
65-42-8 14 94-45-23 26 84-62-15 17
76-40+15 76-(40+15) 97-64-13 97-(64-13)
3.二年级两位老师带着57名同学去春游,租了三辆车,第一辆车可以乘坐25人,第二辆车只能坐17人,第三辆车上要坐多少人?
4. 65人参加马拉松比赛,从前往后数,王亮是第7个,从后往前数,张达是第19个,他们中间有多少个人?
连减
100-56-29=15(元)
①100-56=44(元) ② 1 0 0 ③100-(56+29)
44-29=15(元) - 5 6 =100-85
4 4 =15(元)
- 2 9
1 5
u 板书设计
u 教学反思
《连减》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减法笔算方法和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重点是学会用一个竖式进行两步笔算的方法,以及利用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本课的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小华“商店购物”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具体情境,由情境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连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厚起来。
其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和加减混合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他们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补充回答,完全是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混合运算。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只有一级运算时,从左到右计算;有两级运算时,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如果有多层括号,括号从小到大,先算小括号里的。
二、资料链接
小括号的来历
在没有发明运算符号以前,人们运算都要用很复杂的文字进行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需要有密切联系的各种计算也逐渐复杂起来。这些计算常由两个或几个小题合成,而且在计算时常常需要先算出某一个小题后再算第二个小题,于是便产生了区别先后计算运算的符号。
大约400多年以前,在大数学家魏芝德的数学运算中,首次出现了( )、[ ]和{ }。
“( )”叫小括号,又叫圆括号,是17世纪荷兰人吉拉特开始使用的。
“[ ]”叫中括号,又叫方括号;“{ }” 叫大括号,又叫花括号,这两种括号是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开始使用的。
如果这三种符号在一个算式里出现,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
第四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
u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13页,“猜一猜”——加减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
u 教学提示
本课的教材通过“猜一猜”给学生呈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聪聪用50元买了一件物品还剩20多元,让学生猜一猜聪聪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这样的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猜出的答案是开放性的,不唯一,所以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得到锻炼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多样的算法,体会数学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模仿真实的购物情境,主动学习,主动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u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猜一猜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能熟练、准确的计算100以内加减运算,体验估算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猜一猜”活动有好奇心,感受数学游戏的乐趣,培养数感和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u 重点、难点
重点
用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熟练运用加减法的估算。
难点
自主选择实际生活中的有用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u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商品或玩具。
u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猜价格”小游戏。
师:(出示一些小商品)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的超市开张啦,我新进了一些小商品,你能猜一猜这些小商品多少钱吗?这个洋娃娃20多元,你能猜出它的具体价格吗?
生1:29元……
师:高了……
生2:25元……
师:低了……
生3:28元……
师:正确……(给玩具贴上价格标签)
(用同样的方法猜出其它几件小商品的价格)
【设计意图:老师“开超市”,让学生猜价格的活动是为后面的“猜一猜”情境做铺垫,也让学生很快的投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这么快就猜出了所有商品的价格,看来生活中一定经常帮爸爸妈妈买东西,现在你看,聪聪也来到了老师的超市里,你能猜一猜他买了什么商品吗?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1.多媒体课件呈现“猜一猜”主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从图上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一说?
生1:聪聪带了50元钱……
生2:他买了一件物品后,还剩20多元……
师:是啊,让我们来猜一猜聪聪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
师:下面哪一组的同学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1:他买的可能是一个书包,也可能是一个洋娃娃……
生2:还可能是一本童话故事书……
师:为什么会这么猜测呢,能说说你们的理由吗?
生1:因为聪聪有50元钱,买了一件物品后还剩20多元,50元减去剩下的20多元等于20多元,所以他买的物品应该是20多元的,有可能是书包、洋娃娃、童话故事书……
生2:50减20等于30,聪聪剩下20多元,所以他买的物品不到30元……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2.提出问题,探索分析。
师:小明带了90元,买了两件物品还剩30多元,猜一猜小明买的是什么?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讨论一下吧!
(学生同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生1:小汽车和童话故事书……
生2:洋娃娃和书包……
生3:还可能是足球和文具盒……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能说说你猜测的理由吗?
生1:90元减去30多元等于50多元,也就是说小明买东西用去了50多元,小汽车和童话故事加起来是50多元……
生2:只要两种商品加起来是50多元就可以……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也来扮演小顾客,带一些钱来老师的“超市”吧,告诉你的同伴你带了多少钱,买了几件东西,还剩多少钱,让他们也来猜一猜你买的是什么物品吧!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题,互相猜买的是什么物品。)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你购物的过程?
生1:我带了80元,买了两件物品,还剩60多元,猜猜我买的是什么?
生2: 80元减去60多元等于10多元,你买了两件物品只有10多元,可能是眼镜和文具盒,也可能是彩笔和眼镜……
【设计意图:分组合作与全班交流想结合,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思维的锻炼,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而且让学生自主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巩固拓展,自主实践。
1.教材“练一练”第1题。
师:小朋友们先仔细观察一下情境图,在小组内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然后试着提出问题,并解答。
(学生小组讨论)
生1:张大叔把两种兔子送给了朋友,自己还剩下40多只,他送出的是哪两种兔子?
生2:白兔是46只,所以张大叔把黑兔和灰兔送给了朋友。
生3:张大叔给两种兔子准备了70多根胡萝卜,他准备喂哪两种兔子吃胡萝卜呢?
生4:灰兔33只加上白兔46只是70多只,所以他准备喂白兔和灰兔。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强化合作交流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材“练一练”第2题。
①出示“王阿姨购物”情境图。
②学生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法。
③全班交流。
3.下面的括号里最大可以填几?
52+( )< 80 96-( ) > 45 70-52+ ( ) < 50
41+( )< 90 85-( ) > 50 50-12- ( ) > 15
答案:2. 95-18-24=53(元)或95-(18+24)=53(元)
3. 27 50 31 48 24 22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3题。
2. 估算。
45+26≈ 89-52≈ 78+14≈ 56-25≈
97-51≈ 16+48≈ 43-29≈ 84+11≈
17
24
32
91
37
26
65
11
33
21
78
16
22
40
3.找规律,填数字。
4.丽丽带了70元买了两件玩具,还剩20多元,她买的可能是什么?
48元 26元 18元 31元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你们开心吗?谁能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可以根据购物情境猜出买了什么物品……
生2:我们还可以利用估算去判断物品大概的价格……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4题。
2. 下面是小雨、小亮和小东每天晨练时间的统计表,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合计
小雨
28分钟
35分钟
90分钟
小亮
21分钟
36分钟
40分钟
小东
33分钟
20分钟
88分钟
3.自行车超市的几位叔叔阿姨在交流今天的营业情况:
(1)折叠自行车原有35辆;
(2)普通自行车比折叠自行车多23辆;
(3)变速赛车原有56辆;
(4)山地自行车比变速赛车少57辆;
(5)折叠自行车上午卖出了18辆,下午卖出了5辆;
(6)普通自行车今天一共卖出了44辆;
(7)变速赛车上午卖出了38辆。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吗?
加减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
1.聪聪可能买了什么物品?
50减去20多等于20多
可能是一本故事书、一个书包或一个洋娃娃。
2.90元买了两件物品,还剩30多元,可能买了什么?
90减去30多等于50多
可能买了:一个铅笔盒和一个足球或者一个洋娃娃和一个书包
u 板书设计
u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混合、连加、连减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基于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心强的思维特点,设计了“猜一猜”的教学活动。
课堂的导入环节,我设计了“开超市,猜价格”游戏,可以很快的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也让他们对商品的价格有了明确的认识,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估计商品价格,了解到某件商品大概是多少钱,这个价格在什么范围内。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新知探索中,我充分的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讨论、交流、探索,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整节课,情绪都是兴奋而高涨的,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人的思维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不是先由教师讲,而是让学生在上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尝试教学法与普通的教学方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改变教学过程中“先讲后练”的方式,以“先练后讲”的方式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尝试教学法产生的背景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教学改革已经走上了正轨,国内有许多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同时,也有许多国外的教学改革的经验大量地介绍进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根据我国的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既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教学方法。邱学华老师多年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在“文革”前后进行了多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方面的调查与实验,深感研究一种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法的必要性。因此,他在分析和对比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尝试教学法的设想。他借鉴了中国古代的“启发式教学”原理、发现法和自学辅导法教学的思路,综合地分析和研究这些教学法的长处与不足,试图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教学方法。
二、资料链接
数学趣味小故事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
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千克?”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我只想买点鱼身。”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鱼头、鱼尾卖给谁呢? ”狐狸甩甩尾巴道:“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不过,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俩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既帮了狼大叔,又帮了你熊老弟了吗?” 小熊一听直拍手,但仍有点迟疑:"好倒好,可价钱怎么定?”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千克,鱼头、鱼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吗?”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儿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了,小熊一过秤,鱼身35千克70元;鱼头15千克15元,鱼尾10千克10元。老狼、狐狸和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鱼头鱼身鱼尾配好,重新平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60千克鱼按4元1千克应卖240元,可怎么现在只卖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
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第五课时 套圈游戏
u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15页,“套圈游戏”
u 教学提示
本课是在前面连加的学习基础上,通过“套圈游戏”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连加综合训练。连加的算理学生已经掌握,本课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学生数感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u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经历观察动物座摆放、讨论规则以及判断得分结果的过程。
2.能发现得分多少与动物座摆放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得分结果的判断,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分析探索,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发展数学思维。
u 重点、难点
重点
根据游戏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u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动物模型或卡片、套圈、统计表
u 教学过程
一、游戏准备,导入新课。
1. 呈现“套圈游戏”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你们看,这三个小朋友正在做这个游戏呢。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这是一个套圈的游戏……
生2:上面摆着很多小动物,每个小动物代表不同的分数……
师:看一看这些小动物身上的分数和它们摆放的位置,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1:离横线越远的小动物身上的分数越大……
生2:越远的位置越难套中,分数也就越大……
2.明确游戏规则。
师:下面我们将分组进行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
(1)三人一组,轮流投圈。
(2)不得超过白线,套中哪个动物,就得哪个动物上的分数,套不中不得分。
(3)每人投三次,每个动物每人只能套中一次,将每个人的得分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
【设计意图:学生对游戏最感兴趣,以游戏开展学习活动,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实际操作、自主探索的欲望。】
3.学生分组游戏,如果室内空间不够,可以到室外游戏,但应注意安全。
4.整理数据。
师:下面请每组同学将你们游戏的数据整理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统计表中,并把你们组的同学投圈的成绩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汇报投圈成绩)
师:在小朋友们投圈的时候,亮亮、聪聪和丫丫也进行了套圈比赛,我们看看他们的成绩怎么样?
(投影出示亮亮、聪聪和丫丫三人前两次投完后的得分统计表)
师:兔博士有问题要问大家哦,小朋友们看——(投影出示兔博士的问题)
你们能判断出来吗?在你们的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学生分组讨论)
师:谁可以说一说你的想法和判断?
生1:现在是亮亮得分最高,只要亮亮第三次能投中,哪怕套中最近的小动物也能得16分,总分就有78分了,他就可以是第一名。
生2:如果亮亮第三次投不中,聪聪套中26分以上,丫丫套中22分以上,都可能比亮亮高,他们都有可能得到最高分。
师:是啊,小朋友们说的很有道理,仅凭前两次的得分还不能判断谁是最高分,三个人都有可能。下面同学们再和同桌讨论一下,第三次投出什么结果,聪聪可以得到最高分?(投影出示“议一议”)
(学生同桌讨论)
生1:要想聪聪最高分,亮亮必须第三次套不中……
生2:是的,聪聪已经套中过一次38分了,第三次他最多能套中32分,这样他最多可以得70分……
生3:丫丫前两次已经得了40分,她第三次套中的不能超过26分,这样聪聪就可以是最高分了……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亲身实践了游戏,所以对游戏的规则和数据整理分析都有了一定的经验,这时让他们根据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推断,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巩固拓展,实践新知。
1.结合学生分组游戏整理好的得分统计表,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讨论解决。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4-15-45= 63+24-33= 90-47-23=
66+11+14= 58+12-48= 36+48-70=
3.下面是玲玲、小美、小雨跳绳比赛的成绩统计表。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合计
玲玲
28
30
小美
35
36
小雨
45
20
(1)小美第三场最少要跳多少下总分才能不少于90分?
(2)玲玲第三场要比小美多跳多少下才能赢过小美?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充分的思考,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答案:2. 24 6 20 91 22 14
3. (1)19下 (2)4下
四、达标反馈。
1. 出示亮亮、聪聪和丫丫第三次投完后的得分统计图。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合计
亮亮
32分
30分
18分
聪聪
38分
0分
26分
丫丫
18分
22分
23分
(1)请你算出每人的得分,填在合计栏中。
(2)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 在□中填上正确的数字,使每行每列的和都是60.
30
11
27
18
14
3.小明和小亮同时做100道题,三天完成。第一天小明做了25道,小亮比小明多做了10道,第二天小明做了35道,小亮比小明少做了5道,第三天小亮要做多少道题?
答案:
1.80分 64分 63分
2. 由上至下19 15 12 34
3. 25+10=35(道) 35-5=30(道) 100-35-30=35(道)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玩了套圈的游戏,还根据游戏的数据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小朋友们开心吗?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生1:这样的游戏太好玩了,我们不但学会了把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上,还学会了对数据进行分析……
生2:我不但会算最后的总分,还会根据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了……
生3:我发现数学不但很有用,而且很有趣……
六、布置作业。
1.在□中填写适当地数.
□ □ □ □ □ 3 8 □
+ 4 3 + 5 6 + 5 □ - □ 6
6 5 8 7 6 8 3 6
+ □ □ - □ □ - □ □ + □
9 0 1 9 1 5 4 5
2. 公共汽车上原来有25人,到站下去了19人,又上来了13人,现在车上的人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3.下面是红旗小学二年级三个班连续三天的卫生检查记录(满分30分)。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合计
二(1)
19分
29分
28分
二(2)
25分
26分
23分
二(3)
26分
20分
24分
(1)请你把每个班的总分计算出来,补全表格。
(2)根据表格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u 板书设计
套圈游戏
位置与得分 小组活动
游戏规则 收集并整理数据
谁的分数最高
u 教学反思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在本课教学中,我精心设计问题,由游戏情境引入,密切联系游戏活动,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动物位置与得分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游戏的过程也是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然后让他们自己整理数据,并根据数据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课堂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们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小主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学习的效果也好!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怎样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过去的教材相比,增加了“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课用来解决数学中具有特殊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同于小学数学知识传授课,也不是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实践课呢?
1.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活动目标
实践活动课在总体目标上非常强调联系和综合。具体到一节课,笔者在备课时,首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学中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拓展的范围,除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外,还注重分析活动的落脚点,考虑到数学活动以什么数学知识为依据,保持其应有的“数学”味,在充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再确定教学目标。
2.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优化活动课的课堂效果
诱发、培养、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在设计上更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更使一部分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3.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自主参与
素质教育观念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活动的目标,是衡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之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4.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课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是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在创造的过程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资料链接
数学趣味小故事: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18分)
9 7
- 5
8
- 5 5
7
3 8
+ 5
8
- 2 3
5
8 3
- 2
5
- 1 4
9 1
- 7
1 7
+ 6
6 3
7 5
+ 2
9
- 2 3
5
① ② ③
4
- 6 1
2
+ 4 2
5
④ ⑤ ⑥
二、判断正(√)误(×)。(10分)
1.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都要从左向右依次计算。 ( )
2. 公共汽车上原有26人,在“人民公园”站下去16人,又上来9人,现在车上有18人。 ( )
3. 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可以从这个数中减去两个数的和。( )
4. 小红带了60元钱去超市,她买了一件东西后还剩30多元,她可能买了一件价格为25元的玩具。 ( )
5.从78里减去25与14的和,差是49。 ( )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2分)
①64-15+26= ②38+45-18= ③95-45+47=
④78-41-19= ⑤17+46+23= ⑥85-40-25=
四、单项选择。(10分)
1.下面与90-12-38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
A.90-12+38 B.90-(12+38) C.90-(38-12)
2.比36少12的数是( )
A.24 B.48 C. 38
3.育红小学三年级的同学租了三辆车去春游,第一辆车上坐了19人,第二辆车上做了28人,第三辆车上坐了22人,育红小学三年级共有( )名同学。
A.59 B.69 C.31
4. ( )减去15与36的和等于49.
A.90 B.100 C.110
5. 园丁叔叔计划在花园里种88棵月季花,他第一天种了25棵,第二天种了36棵,还要种( )棵就种完了。
A.33 B. 27 C. 37
五、在 里填上“>、<或=”(18分)
①78-56 12+31 ②98-45-6 85-41-12 ③21+34 79-20
④85-53 18+29 ⑤52+19-23 67+20-51 ⑥49+27 91-30
我摘了18个。
六、看图列式计算。(12分)
1.
树上原有89个苹果。
我摘了35个。
还有多少个苹果?
2.
28只
?只
36只
共有85只
七、解决问题。(20分)
1. 小熊、小松鼠、小兔子帮助大象伯伯运香蕉。(8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计
小熊
21个
15个
23个
小松鼠
7个
13个
36个
小兔子
16个
17个
51个
(1)小熊一共运了多少个?
(2)小松鼠第二次运了多少个?
(3)小兔子第一次运了多少个?
(4)谁运的最多?
2.圆圆带了80元钱去商店,买了两件东西后,还剩20多元,他买的可能是什么商品?(4分)
26元 35元 48元 19元
3. 张爷爷今年68岁,他比李伯伯大24岁,小兵比李伯伯小35岁,小兵今年多少岁?(4分)
4. 超市今天上午卖出苹果52千克,下午比上午少卖8千克,今天一天超市一共卖出多少千克苹果?(4分)
参考答案:
一、(从上向下)①2 7 6 ②4 4 ③3 1 3 7④0 8 6 ⑤1 2 2⑥8 3 6
二、1. √ 2. × 3. √ 4. √ 5. ×
三、①75 ②65 ③97 ④18 ⑤86 ⑥20
四、1.B 2.A 3.B 4.B 5. B
五、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六、1.89-35-18=36(个) 2. 85-36-28=31(只)
七、1.(1)21+15+23=59(个) (2)36-13-7=16(个)
(3)51-16-17=18(个) (4)小熊运的最多。
2.①眼镜和帽子 ②书包和球
3. 68-24-35=9(岁)
4. 52+(52-8)=96(千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四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_冀教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四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_冀教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合作交流,巩固拓展,自主实践,达标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二 加减混合运算优质第四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二 加减混合运算优质第四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合作交流,巩固拓展,自主实践,达标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年级上册六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六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优质教案,共3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达标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