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单元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表格式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单元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表格式教案01
    【单元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表格式教案02
    【单元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表格式教案03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单元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表格式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单元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表格式教案,共35页。

    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单 元 导 语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本单元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素材经历数的过程,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数的组成,感受数的大小关系,逐步建立起数感。
      1.11~20各数的认识
      教材采用“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2.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材首先创设了搭积木的情境,这里的积木实际上就是直观模型方块儿,其次安排了在计数器上拨出计算结果,观察数线的直观图得出计算结果的活动。小方块、计数器、数线的直观图作为直观模型,都是帮助学生进行抽象运算的一个桥梁,它们将从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本单元的计算分三部分:即9加几,8加几和7、6、5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前两部分例题的编写先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最后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在7、6、5加几的计算上教材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凑十法”的策略解决计算中的问题。

      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情境演示法和学具操作法,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素材,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数的组成,感受数的大小关系。通过示范教学法和学具操作,帮助学生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指导学生观察问题情境的方法,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恰当选择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认识11~20各数,通过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数位,在具体活动中认数。
      2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时,教师要采用情境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时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设计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展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做到“理清”“法明”。
    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法,小组内共同合作,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加强对不同方法的交流与讨论,促进学生经验内化,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掌握计算方法,并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感悟数量关系。
























      教 学 设 计
    第1课时 古 人 计 数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74~76页“古人计数”、试一试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学习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认一认,运用原有经验建立10个1就是1个十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通过在尺子上读10~20各数,帮助学生体会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学重点
      会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法与学法
    1.教材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2.学生用小棒代表羊摆一摆,数一数,然后再捆一捆、认一认,从而认识20以内的数。
    承前启后链
    如:12+3=15,
    16-4=12。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法:同学们,你们会数数吗?能举例说说是怎么数的吗?我们大家都会数数,那你们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如何数数的吗?由此导入新课。
    【品析: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从实际出发,通过谈话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不陌生,激发参与新知探究的积极性。】


    故事导入法:很久很久以前,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古人还不会用数字表示羊的只数,但这并不影响古人管理羊群。瞧!(课件)牧羊人正在清点自己的羊,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计数的吧。
    (板书课题:古人计数)
    师:每放出一只羊,牧羊人就在地上摆一块石头,再放出一只,再摆一块石头。当羊的只数越来越多,一大堆的石头摆起来很麻烦,聪明的古人就想出了一种新的办法,瞧!(课件:十块石头变成一块大石头)一块大石头表示几块小石头?
    小结:用一块大石头表示10块小石头,再加上1块小石头,合起来就是羊的只数。
    过渡:古人真聪明,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聪明的牧羊人,利用手中的小棒来代替小羊,摆一摆,数一数。
    【品析:创设故事情境,利用课件的动态效果,再现“古人计数”的过程,既还原了古人计数的方法,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即逐一计数、一一对应的方法,为十进制计数法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数一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中一共有多少只羊吗?你是怎么数的?
    生:在数羊的数量时,用1根小棒代表1只羊,要一一对应地进行计数。

    1,2,3,4,…一共有11根小棒,说明一共有11只羊。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用小棒代表羊,摆一摆,数一数,可以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品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出事物的数量,知道事物的数量也可以用11,12,13,…,20各数来表示。】
    2.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
    师:老师告诉你们,1根小棒就表示1个一,那10根小棒表示几个一?
    生:10个一。
    师:10个一是几?
    生:是10。(板书:10个一)
    师:现在老师把这10个一捆成一捆(看图片),变成了1个十,这1个十是几?
    生:10。
    师:10个一是10,1个十也是10,那我们能不能说,10个一就是1个十?
    生:能。
    老师板书后,指名学生读这句话,再齐读。师:你们想不想也捆出1个十来?在捆之前,老师想采访一下同学,要捆出1个十,得先怎么做?
    生:数出10个一,然后捆起来。
    教师巡视,并提醒:还不会用皮筋的同学可以请同桌帮忙。
    【品析: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同时,又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进行合作学习的启蒙教育。】


    3.介绍计数器,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师:下面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新的学习伙伴(出示计数器),它叫计数器,请跟老师说一遍。
    计数器有两面,后面的珠子是计数用的,这些珠子可不能乱拨哟,不同位置上的珠子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了这课之后就会明白。
    教师指着计数器的数位读:个位、十位,这些叫数位。在使用计数器时,要把写有数位的这一面正对着我们。请同学们检查一下自己的计数器是否摆放正确。
    师:(指着黑板上的计数器)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十。(教师示范拨“5”)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老师在什么位上拨珠子?拨了几个珠子?表示几?
    (学生讨论解决)
    学生学着拨6、7、8直至拨出10个一。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把10个一,捆成一捆变成了1个十,那能不能把10个珠子穿成一串也变成1个十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边演示边问:这变成的1个十该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呢?(引导学生明白: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就表示1个十)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把10个一变成1个十拨给同桌看。
    教师再用课件演示一遍。指名在黑板上画珠子表示1个十,评议后,标出10这个数学符号。并让学生明确,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品析:突出小棒——计数器——数学符号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具体形象到逐步抽象的过程。】
    4.体会数的组成。
    师:还记得刚才我们数了几只羊吗?
    生:11只。
    师:谁能用小棒快速地摆出11?请同学说为什么这样摆。(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教师演示)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1吗?学生拨珠子,再请学生展示。
    师:这2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不一样,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师:这位同学说得太好了。看来呀,不是珠子神奇,而是数位太重要了,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
    小游戏:比比谁最快:先用小棒拿出13、17、19,再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指名说为什么这么拿、这么拨,体会数的组成。
    【品析:教学进行到这儿时,一年级的孩子已经会出现很大程度的疲劳,适时设计一些竞赛的小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同时又巩固了数的组成。】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
    教师用小棒板演19,这时教师再添1根小棒问:现在是几?你怎么知道?
    教师手指着散的10根小棒问,有没有同学要提醒老师该干什么了?
    生:又满10根了,要捆成1捆。

    教师动手捆,问:现在是几捆,也就是几个十?
    生:2个十。师:2个十是几?生:20。
    教师板书:2个十是20。生齐读。
    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0吗?生动手拨珠子。
    集体评议,老师特别展示拨得不对的,说说为什么拨得不对,应该怎么拨。
    【品析:在师生与生生的交流中,培养学生说和听的学习习惯。】
    6.试一试。
    师:请大家拿出尺子,按顺序读一读上面的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交流: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多1。
    师:你能比一比12和14谁大吗?你是怎么比的?
    生1:数数的时候,先数12,再数14,所以14比12大。
    生2:14比12大。利用小棒来比,12根小棒和14根小棒,都有1捆小棒,4根比2根多,所以14比12大。
    学生也可能会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一个拨出12,一个拨出14,体会比较数的大小时,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只比较个位上的数即可。利用小棒、计数器等比较12和14的大小,然后进一步比较其他数的大小。再补充资料了解古人是如何表示十几的,并让学生试着表示。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11~20各数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11~20各数的认识、读法、写法和组成,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
      学生先自己通过操作、理解得出结果,然后小组交流,说出理由。
      “20”个位上的“0”该写,因为个位上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单位也没有。
    【品析:学生通过讨论可知:在解答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来体验数的意义,加强对数的理解。】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75~76页练一练的题目。
      第1题,帮助学生理解数位的概念。结合观察珠子、立体模型、小棒、计数器等进行写数,丰富学生对数位概念的理解。
      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画珠子,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概念。
      第3题,在尺子图上填数,感受数的顺序。
      第4题,巩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第5题,通过圈一圈,写一写,巩固20以内数的认识,同时巩固对数位概念的理解。
      第6题,引导学生一列一列地计算,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算式中蕴藏的规律。
      第7题,通过练习数数、写数,渗透20以内数的顺序。通过倒着数,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发现其中的规律。
      第8题,通过说一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位的理解。
      第9题,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数学文化,体会数学创造的美。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呢?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认识了计数器,知道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个数位是个位,第二个数位是十位。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怎样计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古人计数”这一课的内容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教材更加突出了小棒——计数器——数学符号之间的联系。教学中,通过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想一想、读一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有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1.力求简约,让学生轻松学习。课前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和学具,形象、生动的课件,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轻松地获取数学知识。
      2.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有目的地操作、交流、讨论,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开发能力,通过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对数位的初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到自主学习新知的乐趣。
      不足之处:首先,对学生的预设还不到位,站在老师的角度对学生想当然。比如在用计数器拨11时,先让学生体会11的组成:1个十和1个一,然后再拨数。认为学生能理解11的组成,就能拨出11这个数,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找准数位。其次,急于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古 人 计 数


    第2课时 搭 积 木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77~78页“搭积木”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结合搭积木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探索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教法与学法
    1.教师利用摆积木、计数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在相同数位上相加减的道理,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2.学生亲身体会搭积木游戏,理解算理,学会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情境引入法: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数学课堂。你们喜欢玩积木吗?笑笑和淘气正玩得高兴呢,快来看看吧!(出示两人玩积木的情境)小朋友们,他们俩玩积木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吗?由此引入新课。
    【品析:通过小朋友们非常感兴趣的搭积木游戏来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引入法:同学们,你们玩过搭积木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搭积木”。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积木增减游戏”。
    老师说说游戏规则:两人20块积木(同桌互相合作),每次谁先玩,由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赢的同学先来玩,输的同学做小老师,看看对方说对了吗。每个同学一边玩,一边说:“先摆几块,再放几块(或拿走几块),现在有几块?”摆放积木一定要平放在桌子上。

    学生动手搭一搭。
    【品析: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入手,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生脑海里呈现对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计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看教材上第77页的第一幅图)
    (1)说说图的意思。(生:笑笑先摆13块积木,再放2块)
    (2)现在有多少块积木?
    (3)你能列出算式吗?(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积木摆一摆),在教材第77页上写一写。
    (4)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3+2=?(板书)
    (5)请一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摆一摆这里的积木——先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教师用黄色粉笔在个位上描一描,用白色粉笔在十位上描一描)
    (6)如果笑笑再放2块积木,那么这个“2”又在哪个数位上呢?(生:个位)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这里的“2”表示2个一,所以在个位上再拨2个珠子,之前个位上有3个珠子,所以个位上现在有5个珠子,十位上还是1个珠子。所以一共用了15块积木。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用积木摆出结果。把10块积木摆成1列,表示1个十。把13块积木摆成1列零3块,再放2块,就在零散的积木中增加2块,用算式表示是3+2=5,10+5=15,所以一共用了15块积木。
    思考:刚才我们通过拨珠子、摆积木帮笑笑求出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计算的时候,不能随身带计数器和积木,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先算个位上的数,再算十位上的数。因为个位上“3+2=5”,所以“13+2=15”。
    总结:计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时,要在相同数位上做加法。
    2.还剩多少块积木?(看教材上第77页的第二幅图)
    (1)说说图的意思。
    (原来有18块积木,淘气拿走了2块,还剩下多少块积木)
    (2)学生在计数器上摆一摆,并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计算的过程。
    18-2=?(引导学生说出18、2的个、十位)
    (4)教师说明:我们在计数器上摆一摆,原来有18块积木,18表示1个十和8个一(十位上有1个珠子,个位上有8个珠子),2表示什么?生:2个一。
    师:因为淘气拿走2块,所以,老师在哪个数位上拿走2个珠子?
    生:个位。
    师:当老师拿走了2个之后,计数器上变成多少?
    生:16。

    师:这时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16,即18-2=16。
    师:除了可以借助计数器计算,我们还可以借助学具计算。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
    生:从右排的8块积木中去掉2块,8-2=6,还剩6块积木,再加上左排的10块积木,10+6=16,一共是16块,由此得出18-2=16。
    师:那么我们怎样在算式里计算出16呢?先用18的个位上的8减去个位上的2,所以个位剩下6个珠子,(黑板写6),十位上的1个珠子没有拿走,所以十位上的1不变,直接写1,现在这个数是16。
    总结:在计数器上拨去2个珠子,就是在个位上减去2。计算2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时,要在相同数位上做减法。
    3.数线图。
    师:你还会用哪些方法计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呢?(出示教材第77页的毛毛虫图)
    谁能根据毛毛虫图说一说?
    生1:13+2表示往后数2个数,得到15,就是13加2等于15,即13+2=15。
    生2:18-2表示18往前数2个数,得到16,就是18减2等于16,即18-2=16。
    总结:一个数加几就从这个数往后数几个数,减几就从这个数往前数几个数。
    思考:利用直尺上的数是否也能帮助计算呢?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20以内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今天我们学习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你知道有哪几种吗?
      学生一起讨论,联系上面学过的知识,总结出方法:可以借助计数器计算;可以借助学具计算;可以利用数的组成计算;还可以借助数的增减计算。
    【品析:通过教师提问,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的题目。
      第1题,根据具体情境,把算式补充完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符号运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再计算。
      第2题,通过凑18的游戏,巩固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
      第3题,通过观察图,算出13+5=和19-6=。
      第4题,巩固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第5题,具体游戏情境下,巩固加减法的计算。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在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呢?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师生共同总结: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9加几如何计算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让学生做积木增减的游戏开始,刚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是课上完才发现原来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事先想不到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1.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太少。课堂一开始的积木增减游戏我只是请了个别学生上台来做,班里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参与进来,削弱了许多学生的积极性。我应该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剪好的彩色卡纸代替积木,这样上课时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游戏中,会更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2.在讲课过程中学生自主交流的机会少,学生由于没有亲身的体会,所以对所讲的内容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以后要多给学生一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从自我发现观察中学到知识。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搭 积 木

    3+2=5 13+2=15

    8-2=6 18-2=16
    不进位加法——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不退位减法——把个位上的数相减

    第3课时 有几瓶牛奶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79~80页“有几瓶牛奶”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教材借助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道理。用数数和“凑十法”探索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法”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计算过程。
    教法与学法
    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小棒、计数器等从不同角度探索出计算的方法和凑十的策略,为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打下基础。
    2.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凑十法”和满十进一。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凑十“对口令”游戏引入法:老师和大家一起做游戏,我说一个数,你们也说一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老师用凑十的方法和学生做游戏)
    师:课件出示,笑笑今天帮妈妈送牛奶,现在这有两箱牛奶,一共有多少瓶呢,聪明的你们能够告诉她“有几瓶牛奶”吗?(板书课题)
    【品析:由学生喜欢的对口令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并为学习下面的内容做铺垫。】


    情境引入法: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请来了一位老朋友,猜猜看是谁呢?(课件出示皱着眉头的笑笑图片)大家一起和她打个招呼吧。笑笑是一个快乐的小女孩,今天怎么变得愁眉苦脸的呢?我们快来听她说一说。(课件播放画外音:小朋友们,我有一个表弟名字叫淘淘,他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可是他平时总是挑食,长得太瘦了,像个小豆芽,还经常生病,为这事家人都特别着急。小朋友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他变得健壮起来呢?)
    指名说。生可能回答:吃有营养的食物、看医生、做运动……
    师:同学们的建议可真不少。哪个小朋友愿意将营养丰富的食品介绍给笑笑?(指名说)在众多的食品中牛奶的营养价值高可是大家公认的。笑笑知道后就马上把自己的牛奶拿出来准备给表弟送去。(课件出示:两盒牛奶的画面)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有几瓶牛奶的问题,其余的问题存到问题银行,以后再解决好吗?(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
    【品析: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达到课标中提出的“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的第一学段的目标。】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理解图意并列式。
    (1)谁能把画面中的数学信息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指课题)连起来说一说?
    (2)谁能根据这名同学复述的图意,来列出算式?
    学生交流信息和问题,并列出算式。9+5=?
    2.探索算法。
    师:同学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助笑笑算一算9加5等于几呢?可以先自己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再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注意用小棒或圆片的同学要用不同的颜色来代表两箱牛奶。
    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探索算法。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
    师: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如果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那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汇报或听取同学们汇报时,相信会学习的你一定能做到这两点:①认真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等同学汇报完后再提出。②汇报时如果用到学具,最好能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说。
    生1:我先数出9根小棒,再拿出5根小棒,接着数下去,10、11、12、13、14。
    师:这位小朋友在9根小棒的基础上一根一根地去加。(在黑板上贴小棒图)列出的算式就是:9+1+1+1+1+1=14(板书算式)。
    师:这是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谁的想法和他不一样?
    生2:我是用圆片摆的,我先摆9个圆片,又拿出5个圆片,9个加1个是10个,再加4个就是14个。
    师:谁跟他的方法是一样的?请再来说一说。
    教师指一名用圆片计算的同学说。同时在黑板上贴圆片图,再板书计算过程。
    师点明:这两名同学虽然用的学具不一样,但计算的道理是一样的。
    生3:我是用掰手指的方法计算的。我把9记在心里,再伸出5根手指数下去就是14。
    师:噢!你是用我们身体上的计算器——手指来帮忙的,哪名同学听清楚了,他的这种方法跟黑板上的哪种方法其实是一样的?

    生4:他这也是一个一个数的方法。
    师:这名同学是个会听课的孩子。老师看到有些同学是用计数器来帮忙的,愿意说说你的想法吗?
    指名学生到前面用计数器演示(教师相机渗透“满十进一”的思想,同时把用计数器计算的分解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用这种方法与前面汇报的哪种方法是有联系的?
    学生观察后汇报:与第二种方法有联系。(如果学生能说出来更好,说不出来由老师点明)
    师质疑:为什么要把5拆分成1和几,而不拆分成其他的数呢?
    生5:因为9+1=10。
    师:对,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把5拆分成1和4,然后再用9+1=10,最后算10+4=14。这种方法就是把一个加数拆分成1和几,1和9凑成10,十加几就等于十几了,这在数学上叫“凑十法”。
    师:谁还有和黑板上都不一样的算法吗?
    学生如果汇报:把9分成4和5,5+5=10,10+4=14。
    教师注意把这种方法与板书的“凑十法”联系起来。
    学生如果汇报:先算10+5=15,然后15-1=14。教师要追问:为什么最后要减1?
    师:9+5=14,那5+9等于几呢?
    3.圈一圈,算一算。
    (出示教材第79页最下面的两幅图)先让学生观察,看题目要求,然后再请学生来说一说,打算怎么圈?学生可能会想到把10个圈在一起,至于学生圈的时候是拆大数还是拆小数不做统一要求,但可逐步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凑大数的简便。
    【品析:分三个层次掌握算法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1.重视借助对小棒的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
    进位加法的计算道理,重点放在通过摆小棒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凑十法”的两种方法(拆小数和拆大数)。2.直观演示计数器的计算过程,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满十进一的道理。3.通过圈一圈建立9加几的数学模型——凑十法。】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计算9加几时,大家想了很多方法,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总结:几种方法都很好,今天我们主要研讨了“凑十法”,这种方法计算起来又对又快。
    【品析:“凑十法”可以拆小数,凑大数,也可以拆大数,凑小数,在具体情况下灵活应用。】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一练的题目。
      第1题,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理解圈一圈的目的。即把十个圈在一起,体现“凑十”。
      第2题,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的意思,再独立完成。
      第3题,通过登山的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第4题,结合毛毛虫图,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先让学生读懂题意,再结合示意图,填出结果。
      第5题,本题是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先获取数学信息,再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笑笑的陪伴下度过了充实的四十分钟,关于9加几的计算,你都有哪些收获呢?愿意说给她听一听吗?师生共同总结,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采用“凑十法”。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如何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的小棒理解“凑十法”。引导孩子们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们说出“凑十法”。在此继续让孩子们用小棒操作9加几的算式,加深理解“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不足之处:这节课的知识,主要是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我们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学会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但少数同学在说一说这个环节不能很快地表达出来,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要多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有几瓶牛奶



    第4课时 有 几 棵 树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81~82页“有几棵树”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在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通过算式利用“凑十法”得出结果,再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解释计算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熟练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凑十法”中的“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法与学法
    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小棒、计数器等多种方式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并灵活运用“凑十法”中的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2.学生学习时主要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进而体验“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用性。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故事引入法: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一天,悟空和沙和尚出去寻找果子,八戒带着师傅和白龙马到小树林旁的小溪边去喝水,可是当八戒一回头却发现师傅不见了踪影。八戒连忙叫出土地:“土地,我的师傅呢?是不是被你藏了起来?”土地回答说:“冤枉呀,这边上有一个自诩计算非常了得的妖精,喜欢捉弄人,只要你算对了这片小树林里有多少棵树,那妖精就会自动现身!”可是,八戒望着这片树林犯了难……有几棵树呢?哪位小朋友能帮帮他?(板书课题)
    【品析:利用故事引入新课,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快速进入主题。】


    情境引入法: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星期天,淘气高兴地来到公园玩。在游玩时,他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去看看吧。(情境一:淘气走在公园的小路上,路的一边有8棵树,另一边有6棵树,他看到工人师傅在为这些树涂防护漆的情境。)
    师:根据淘气在路上数树的棵数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与本节学习有关系的出示。)
    (出示课题:有几棵树)
    【品析:新的教学理念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此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去公园游玩为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理解图意并列式。
    师:路的一边有8棵树,另一边有6棵树,想一想,一共有几棵树,怎样解决?(学生可能列式:8+6或6+8)
    师:到底有多少棵树呢?请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借助学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2.组内交流方法。
    师:你一定想出了好的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吗?下面请小组长组织,先在组内商量计算的方法,再选出代表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学生在组内讨论的时候,可以选一名或几名代表,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及时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
    3.全班交流成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况?谁要补充?他的方法怎么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出现的情况有:
    (1)从8后面接着数9,10,11,12,13,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
    在学生汇报时,可以让学生拿着手中的学具边演示边说,也可以直接口述。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不明白的可以相互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简单地板书其相应的思考过程,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肯定或适当奖励,也可以适当地选择其他同学加以评价。
    【品析: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别在组内、全班交流,层次感强,有实效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线图法计算。
    师:今天小毛毛虫也来帮我们计算8加几了。出示图片:用下面的方法计算8+6=。
    学生试算,然后说一说思路。
    交流:第一幅图是逐一相加,第二幅图是先用8+2凑成10,10再加4得出结果。
    提问:大家认为哪种方法好呢?
    学生交流后,完成:圈一圈,算一算。
    5.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那么多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利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8加6得14,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同桌相互交流。)
    师:淘气就采用了其中“8加2得10,10加4得14”的计算方法,你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了吗?做题时,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品析:对多种方法的选择与理解不加限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理解知识,实现有个性化的学习。】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计算8加几时,哪种方法能很快算出结果?
      学生一起讨论,联系上面学过的知识,总结出方法:用“凑十法”中的拆小数,凑大数比较简便。
    【品析:充分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汇总学生的方法,使之内化形成学生的能力。计算8加几时可以用“凑十法”,也可以用逐一相加的方法。用“凑十法”计算时,可以采用“拆小数,凑大数”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一般采用“拆小数,凑大数”的方法比较简便。】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82页练一练的题目。
      第1题,通过摆一摆,结合数学模型来巩固“凑十法”。
      第2题,本题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体会“凑十”的过程,巩固“凑十”的计算方法。
      第3题,本题结合图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
      第4题,通过计算进一步巩固8加几、9加几的计算。
      第5题,通过连一连来巩固进位加法。可以通过小蚂蚁回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6题,本题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进位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师:今天我们和淘气一起逛了公园,学习了用“凑十法”中的“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如何计算?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教学中我注意关注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新课开始,利用工人给树木涂防护漆对学生进行保护树木,爱护花草的教育;在小组学习时进行合作团结的教育;在学生相互评价时进行欣赏他人、真诚有礼的教育。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因势利导,使教学不仅成为学生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成为人格健全的过程。
      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8+6=?,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算法也就不同,教师给学生这个机会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通过交流,可以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反思的习惯,也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巡视走马观花,而未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没有共同参与到他们的探究中。对于进位加法的算理,未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落实,在时间控制上有些偏差。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有 几 棵 树



    第5课时 有几只小鸟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83~84页“有几只小鸟”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在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探索用“凑十法”计算7,6,5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7,6,5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教法与学法
    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小棒、计数器、数的分成等方法,从不同角度探索出7,6,5加几计算的方法。
    2.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也可以用其他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承前启后链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故事引入法: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有9只小鸟,瞧!又飞来了6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谁能算出来?学生说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如果树上有8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这次谁又会算?(学生根据创设的故事情境,继续思考并回答)请你们继续接受挑战:如果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呢?怎么提问?怎样计算?
    引入:今天我们将用前几天学习的计算方法继续学习7,6,5加几的进位加法,求出有几只小鸟。(板书课题:有几只小鸟)
    【品析:渐进式引入,使学生能在复习旧知的同时,顺利过渡到新知的学习。】


    启发谈话法:我们已经学会了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快又对的呢?(“凑十法”)用“凑十法”来计算,谁能告诉大家9加几怎样“凑十”?(9和1凑成十)8加几怎样“凑十”?(8和2凑成十)那7加几呢?(7和3凑成十)你们真聪明,7加几还没学,你们就知道用7和3凑成十来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7,6,5加几的进位加法——有几只小鸟。(板书课题:有几只小鸟)
    【品析:再次巩固“凑十”的方法,使学生自然过渡到7,6,5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
    师:谁能看图提出一道用加法算式解决的问题?
    指名学生编题: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师: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应该怎样列式?怎样算?(板书:7+6=?)
    2.学生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同桌两人一组合作交流。
    要求:(1)从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提示用小棒、计数器等之前常用的)
    (2)把自己的计算方法轻声地与同桌说一说,并且边演示边说。
    (3)听的小朋友,要竖起耳朵认真听,如果你觉得他说得好,给他鼓鼓掌。
    3.全班汇报计算方法。
    直观演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老师指名个别学生到前面边口述边演示算的过程。
    师:我们看到7,想到3,于是就要把6只小鸟分成3只和3只,7只和3只凑成10只,10只再加剩下的3只,等于13只。
    谁能看算式把想的过程再说一遍?学生说,老师连线:

    师:为什么要把6分成3和3?
    生1:因为7和3能凑成10。
    生2:也可以把7只小鸟分成3只和4只,6只和4只凑成10只,10只再加剩下的3只,等于13只。
    师:谁能看算式把想的过程再说一遍?学生说,老师连线:

    4.多种方法计算。
    提问:你还会用哪些方法计算7+6呢?
    小组之间交流使用小棒或计数器进行计算,然后找学生演示计算的方法,并说出计算的算理。

    师:7加几、6加几你会计算了,如果5+6或5+7你会计算吗?完成“圈一圈,算一算”,再说说你的方法。
    学生交流:5加几可以利用“凑十法”,也可以想成9+5,8+5,7+5或6+5的计算完成。
    师:看来同学们对进位加法已经掌握得很好了,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完成“想一想,填一填”,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计算后交流发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减少)1,和也会增加(减少)1等。
    5.尝试运用。
    7+4=    5+6=    7+7=
    师:我们不看图、不摆实物,这几道题谁会算?
    自己小声说怎么想,两人一组悄悄算。
    指名说:7+4=应该怎么想?
    5+6=应该怎么想?
    7+7=应该怎么想?
    师:你们真聪明,不用看图、不用摆实物、运用“凑十法”很快就把这几道题算出来了。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同桌之间相互叙述7,6,5加几的几种计算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讨论系统整理。
      质疑:在计算7,6,5加几的方法中,哪种方法计算起来更快捷?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用“凑十法”中的拆小数,凑大数比较简便。如果是小数加大数,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这种方法更快捷,这种方法既复习了前面的旧知,又解决了新问题。
    【品析:在对比中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凑十法”的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计算方法的快捷性,从而渗透转化思想,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84页练一练的题目。
      第1题,本题通过圈一圈,巩固“凑十法”,练习7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
      第2题,结合图巩固7加几的进位加法。
      第3题,本题是进位加法的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通过涂颜色的趣味题目,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计算。
      第5题,复习进位加法,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关于进位加法本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后简单回顾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7,6,5加几时,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也可以用其他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还有哪些疑问?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能把我们最近几节课学习的进位加法整理一下吗?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经历了操作、交流、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迁移推理能力,在此基础上优化算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想学、乐学、会学。对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有了深刻的印象,对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真正掌握了。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这节课的知识,主要是7,6,5加几的进位加法。我们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掌握了7,6,5加几的算理。尤其对“凑十法”中的拆小数,凑大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计算中灵活运用此方法计算,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效率。对于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方法运用,少量同学在计算的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有几只小鸟





    第6课时 做个加法表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87页“做个加法表”。
    内容简析
      本课是在学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的整理与复习。通过让学生体验、经历独立思考并将这些算式进行有序整理的过程,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正确率,发展数感。
    2.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在加法表中找规律。
    教法与学法
    1.教师利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书写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式,然后进行整理,寻找规律。
    2.学生在完成20以内进位加法的加法表后,发现规律,并进行交流,进而发展数感。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情境引入法:教师出示拿着算式9加几卡片的动物课件。
    师: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这里的哪只小动物?想和它们做好朋友吗?
    生:想。
    师:它们手中都有一道算式卡片,只要答对它们手中的算式,它们肯定会和你做好朋友的。
    师:小朋友,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是什么算式啊?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哦,都是些9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还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师:同学们真棒,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与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板书课题:做个加法表)
    【品析:利用拿着算式卡片的小动物引入复习,学生乐于接受,能快速进入复习。】
    谈话引入法: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和以前一样,系统地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你们有信心吗?
    【品析: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师:小朋友!你能按老师的要求写一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吗?
    教师提出分组写算式的要求:
    第一组小朋友写出所有9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二组小朋友写出所有8,7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三组小朋友写出所有6,5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四组小朋友写出所有4,3,2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师:哪位小朋友能到黑板上写出卡片上的算式?每组选1人到黑板上写。
    生1:9+2= 9+3= 9+4= 9+5= 9+6= 9+7= 9+8= 9+9=
    生2: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7+9=
    生3:6+5= 6+6= 6+7= 6+8= 6+9=
    5+6= 5+7= 5+8= 5+9=
    生4:4+7= 4+8= 4+9= 3+8= 3+9= 2+9=
    (学生写完后,教师给出评价,把没写到的补上并表扬学生)
    师:下面小朋友也都写好了,哪位小朋友能将黑板上的卡片排排队?每组选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来排队,下面的同学也帮自己组的小朋友排一排。
    (学生排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排)
    师:请你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排,好吗?
    生:像排队一样按顺序排。
    生:9加2、加3、加4……有顺序地排一队,8加几的排一队,7加几的排一队……
    教师把小朋友们排列好的算式放在一起做成一个表,整理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整理得真漂亮!同学们真厉害!竟然把20以内进位加法都整理成一个表了,我们就叫它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表。(接着板书: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表)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教材上的加法表),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发现:横着看,第一行算式的得数都是11,第二行都是12,第三行都是13……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1、12、13……18,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11、12、13……17,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11、12、13……16,…。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第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品析: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10以内的加法表有什么相同?
      学生一起讨论,联系上面学过的知识,总结得出:都是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规律排列的,比较方便记忆。
    【品析:通过与前面知识的对比,让学生系统梳理20以内的加法,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计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我们举行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4+7=    8+3=    9+7=    8+8=    5+9=
      7+6= 6+8= 8+5= 5+6= 4+8=
    【品析:考查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算式,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找到了很多藏起来的秘密,请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发现和快乐。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数学除了计算还能做哪些好玩的事情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基础上的整理与复习。目的不仅仅是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经历独立思考并将这些算式进行有序整理的过程。逐步发展学生发现规律的意识。
      从整节课来看,同学们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参与面也广。特别是制完(贴完)加法表后,让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特点和规律时,我对同学们的发言感到很惊讶,原以为没有人能观察和阐述出来,没想到同学们的发言是那么的精彩,横着看,竖着看,观察两个加数的变化等等。在优点凸显的同时,缺点也是有的,比如在制作的卡片中,6+6和9+9、8+9、6+8这一类型的算式应该严格给学生标明方向,由于没有标明方向导致孩子们把6+6看成9+9、8+9看成6+8,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更细一步地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去完成教学设计的编写。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做个加法表
    11
    9+2
    8+3
    7+4
    6+5
    5+6
    4+7
    3+8
    2+9

    12
    9+3
    8+4
    7+5
    6+6
    5+7
    4+8
    3+9


    13
    9+4
    8+5
    7+6
    6+7
    5+8
    4+9



    14
    9+5
    8+6
    7+7
    6+8
    5+9




    15
    9+6
    8+7
    7+8
    6+9





    16
    9+7
    8+8
    7+9






    17
    9+8
    8+9







    18
    9+9










    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74~87页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知识梳理
    知识点
    具体内容
    20以内数的认识
    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至20各数来表示。顺序是11,12,13,…,19,20。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读数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写数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20以内数的不进位
    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计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时,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9加几
    9加几的计算方法:接着数;“凑十法”。
    8加几
    8加几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7,6,5加几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小数加大数,想大数加小数。
    复习目标
    1.巩固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写11~20各数;了解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准确计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3.知道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4.进一步提高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难点
      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理解十位和个位表示的意义;系统整理20以内数的加减法。
    复习方法
      本单元讲20以内数的认识,并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以计算为主,所以在复习时我们要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精炼少讲,以练为主。本单元的“凑十法”是复习重点,在复习时多运用,多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复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让我们以小组的形式复习所学知识,好吗?
    生:好。
    1.学生梳理20以内数的认识和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2.梳理9,8,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凑十法:拆大数凑小数,拆小数凑大数。
    (2)数数:接着前一个数往后数。
    (3)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品析:分小组整理体现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二、复习整理,巩固新知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复习。
    1.读数、写数、数数。
    读数是用汉字表示,例如:18读作十八;写数是用数学数字表示,例如:十五写作15。
    能按顺序,熟练地数出20以内各数。比如从7数到18。
    2.数的组成。
    先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1)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2)在计数器上表示“11”,这两个“1”的意思不同;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3)14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6个一和1个十组成16。
    3.复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计算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和相减,再加整十数。
    例如12+5,先用2+5=7,再加上十位的10,就是17。18-4,先用8-4=4,再加上十位的10,就是14。
    4.复习9,8,7,6,5,4加几的进位加法。
    (1)计算方法:①凑十法:拆大数,凑小数或拆小数,凑大数;②数数:接着前一个加数,往后数;③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这三种计算方法中,“凑十法”是最简便的一种方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比较适合小数加大数的算式。
    三、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4+4=    16-5=    8+6=    7+9=    10+10=
    19-8= 3+8= 5+10= 18-6= 11+5=
    分析:主要考查对十几加减几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掌握情况,可以利用凑十法、数数、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计算。

    2.填空。
    (1)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2)比19多1的数是(   ),比16少1的数是(   )。
    (3)11的前一个数是(   ),后一个数是(   )。
    (4)
    19
    18





        
    6
    8

    12



    (5)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4,这个数是(   )。
    (6)19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7)排队放学时,小明的前面有2人,后面有11人,这一队共有(   )人。
    (8)在里填上“>”“<”或“=”。
    1019      717      133      3+1620
    1818-5 16-314 4+1515+4
    (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16      13-=      +=15
    (10)画一画,填一填。

    分析:此题考查对2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等内容,根据数的顺序和数位顺序来完成。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分析:第3、4题主要考查利用“凑十法”来计算,可以先圈一圈或拆一拆再计算。

    5.填表。




    小班有
    5架
    6辆
    4艘
    大班有
    6架
    9辆
    7艘
    一共有
    (  )架
    (  )辆
    (  )艘
    分析:本题主要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
    1.18 11 14 16 20 11 11 15 12 16
    2.(1)个 十 (2)20 15 (3)10 12 (4)17 16 15 14 13 10 14 16 18 (5)14
    (6)9 1 (7)14 (8)< < > < > < =
    (9)8 3 10 7 8 (部分答案不唯一) (10)略
    3.圈一圈略 9+4=13 6+7=13
    4.3 2 12 1 5 15 5 3 15
    5.11 15 11
    四、畅谈收获,提升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同学们掌握了很多知识、计算方法和规律,希望你们在今后的计算中,多运用多练习。
    【品析:对本节课的复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学生的自主复习是做好复习的一种好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同桌交流算法。比谁的算法多,谁的算法更有新意。使学生潜在的想学习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不足之处:本节课以基本知识点为基础,变式和深化的题目较少。可以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提高练习。

    我的反思: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单元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表格式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