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优质第3课时学案设计
展开豪洋双语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
第3课时 间隔排列
主备人: 班级: 姓名:
一. 目标指南。
1. 探索直线上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和认识其中的规律。(重点)
2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中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问题。(难点)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直线上两种物体的间隔排列规律
问题呈现(教材p78页)
(1) 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
(2) 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你有什么发现?
方法详解:
1.思维引导:
(1)看图找他们的排列特点。
(2)数出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的数量,找规律。
2.方法探究。
(1)小兔与蘑菇的排列特点:小兔---蘑菇—小兔,木桩与篱笆的排列特点;木桩—篱笆-----木桩,夹子与手帕的排列特点;夹子—手帕—夹子。
(2)探索规律: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都是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每两根木桩中间有一块篱笆,每两个夹子中间有一块手帕。
1数出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用表格体现出来,观察特点。
小兔8只 木桩13根 夹子10个
蘑菇7个 篱笆12块 手帕9块
2把每排中的相邻两种物体看成一组圈起来。
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圈起来,最后余下的是一只小兔,把一个木桩和一个篱笆看成一组圈起来,最后余下的是一根木桩。把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看成一组圈起来,最后余下的是一个夹子。
3,发现规律:小兔的只数比蘑菇多一,木桩的根数比篱笆的块数多1.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
归纳总结:
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的排列,如果排在两端的是同一种物体,那么它的数量就比夹在中间物体的数量多1.
知识点二:间隔排列规律的运用。
问题呈现:(教材p79)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多少个蘑菇?
2.把20块手帕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要多少个夹子?
3.如果把 与 一个隔一个的排成一行, 有10个, 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方法探究:
规律:如果排在两端的是同一物体,那么他的数量就比夹在中间物体的数量多1
小兔与蘑菇的排列特点:小兔—蘑菇—小兔,两端是小兔,蘑菇的数量比小兔少1
夹在与手帕的排列特点:夹子—手帕—夹子,两端是夹子,夹子的数量比手帕多1。
与 可能有四种排列方式:
----- , 与 的数量( )
----- , 比 的数量( )
----- , 与 的数量( )
----- , 比 的数量( )
规范解答p79页
列式 答:
列式 答:
列式 答:
总结: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的排成一排,它们的数量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1。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 用“列表” 的策略解决问题
主备人: 三年级_班 姓名________
一、填一填。
1、小丽的妈妈1月份的收入是2000元,如果从下个月开始,每个月的收入增加50元,那么2月份的收入是﹙ ﹚,3月份的收入是﹙ ﹚,4月份的收入是﹙ ﹚.
2、8个小朋友排成一列,从前面数王芳排在第3个,从后面数她排在第﹙ ﹚个。
3、一班共有6列座位,每列有8名同学,一班共有﹙ ﹚名同学,若二班比一班少3名同学,那么二班有﹙ ﹚名同学。
二、一个篮球从24米的高处落下,若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是它落下高度的一半,第一次弹起多少米?第二次弹起多少米?第三次弹起多少米?﹙先填表,再解答﹚
开始下落 | 第一次弹起 | 第二次弹起 | 第三次弹起 |
24米 | ﹙ ﹚米 | ﹙ ﹚米 | ﹙ ﹚米 |
二、有12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小芳排在第二,从右往左数小丽排在第二,小芳和小丽之间有多少人?﹙先在图中标出两人的位置,再解答﹚
○○○○○○○○○○○○
四、柏树有163棵,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
1、松树有多少棵?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请写下来并解答。
五、用地砖铺成一块长方形场地,其中白地砖有8行,每行15块,黑地砖比白地砖少40块,黑地砖有多少块?
六、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他的4倍,妈妈比爸爸小2岁,小明妈妈多少岁?
小学苏教版除法的验算优质第3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除法的验算优质第3课时导学案,共2页。
【同步导学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轴对称 导学案(无答案): 这是一份【同步导学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轴对称 导学案(无答案),共3页。
小学苏教版认识克优秀第3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认识克优秀第3课时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复习,自我检查,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