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 圆24.1 圆的有关性质24.1.1 圆优质教案设计
展开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切线长的概念和切线长定理,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
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帮助探求切线长的特征.结合求证三角形内面积最大的圆的问题,掌握三角形内切圆和内心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第3课时,共3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内切圆、内心的概念及运用.
五、课前准备
课件、图片、圆规、直尺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玩过空竹和悠悠球吗?在空竹和悠悠球的旋转的那一瞬间,你能从中抽象出什么样数学图形?(出示课件2)
(二)探索新知
探究一 切线长定理及应用
教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过圆上一点作已知圆的切线(如左图所示),如果点P是圆外一点,又怎么作该圆的切线呢?过圆外的一点作圆的切线,可以作几条?(出示课件4)
学生思考,尝试作图并解答.
出示课件5:出示定义:
切线长的定义:切线上一点到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作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教师问:切线长与切线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总结:
①切线是直线,不能度量.
②切线长是线段的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圆外一点和切点,可以度量.
教师问:PA为☉O的一条切线,沿着直线PO对折,设圆上与点A重合的点为B.OB是☉O的一条半径吗?PB是☉O的切线吗?PA、PB有何关系?∠APO和∠BPO有何关系?(出示课件6)
学生思考后,尝试利用图形轴对称性解释.
教师归纳:(出示课件7)
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两条切线长相等.圆心与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几何语言:
∵PA、PB分别切☉O于A、B,
∴PA=PB,∠OPA=∠OPB.
出示课件8:已知,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
求证:PA=PB,∠APO=∠BPO.
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后师生共同解答.
证明:∵PA切☉O于点A,
∴OA⊥PA.
同理可得OB⊥PB.
∵OA=OB,OP=OP,
∴Rt△OAP≌Rt△OBP(HL),
∴PA=PB,∠APO=∠BPO.
教师问:若连接两切点A、B,AB交OP于点M.你又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并给出证明.(出示课件9)
学生操作后观察得:OP垂直平分AB.
师生共同证明如下.
证明:∵PA,PB是⊙O的切线,点A,B是切点,
∴PA=PB,∠OPA=∠OPB.
∴△PAB是等腰三角形,PM为顶角的平分线
∴OP垂直平分AB.
教师问:若延长PO交⊙O于点C,连接CA、CB,你又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并给出证明.(出示课件10)
学生操作后观察得:CA=CB.
师生共同证明如下.
证明:∵PA,PB是⊙O的切线,点A,B是切点,
∴PA=PB,∠OPA=∠OPB.
∴PC=PC.
∴△PCA≌△PCB,
∴AC=BC.
出示课件11:例1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与⊙O分别相切于点E、F、G、H.
求证:AB+CD=AD+BC.
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决如下.
证明:∵AB、BC、CD、DA与⊙O分别相切于点E、F、G、H,
∴AE=AH,BE=BF,CG=CF,DG=DH.
∴AE+BE+CG+DG=AH+BF+CF+DH.
∴AB+CD=AD+BC.
巩固练习:(出示课件12)
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是切点,OA=3.
(1)若AP=4,则OP= ;
(2)若∠BPA=60°,则OP= .
学生自主思考后口答:⑴5;⑵6.
出示课件13:例2 为了测量一个圆形铁环的半径,某同学采用了如下办法:将铁环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一个锐角为30°的三角板和一个刻度尺,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得到相关数据,进而可求得铁环的半径,若三角板与圆相切且测得PA=5cm,求铁环的半径.
教师分析:欲求半径OP,取圆的圆心为O,连OA、OP,由切线性质知△OPA为直角三角形,从而在Rt△OPA中由勾股定理易求得半径.
师生共同解答.(出示课件14)
解:过O作OQ⊥AB于Q,设铁环的圆心为O,连接OP、OA.
∵AP、AQ为⊙O的切线,
∴AO为∠PAQ的平分线,即∠PAO=∠QAO.
又∠BAC=60°,∠PAO+∠QAO+∠BAC=180°,∴∠PAO=∠QAO=60°.
在Rt△OPA中,PA=5,∠POA=30°,
即铁环的半径为
巩固练习:(出示课件15)
如图,小敏家厨房一墙角处有一自来水管,装修时为了美观,准备用木板从AB处将水管密封起来,互相垂直的两墙面与水管分别相切于D、E两点,经测量发现AD和BE的长恰是方程x2-25x+150=0的两根(单位:cm),则该自来水管的半径为 cm(AD<BE).
学生思考后独立解决.
解析:设圆心为O,连接OD、OE,x2-25x+150=0,(x-10)(x-15)=0,
解得x1=10,x2=15,∵AD<BE,∴AD=10,BE=15,
设半径为r,又AB=AD+BE=25,∴(AD+r)2+(BE+r)2=AB2,
∴(10+r)2+(15+r)2=252,解得r=5.
探究二 三角形的内切圆及作法
出示课件16:小明在一家木料厂上班,工作之余想对厂里的三角形废料进行加工:裁下一块圆形用料,怎样才能使裁下的圆的面积尽可能大呢?
教师问:如果最大圆存在,它与三角形三边应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出示课件17)
学生答:最大的圆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
教师问:如何求作一个圆,使它与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都相切?(1)如果半径为r的☉I与△ABC的三边都相切,那么圆心I应满足什么条件?(出示课件18)
学生答:圆心I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r.
教师问:(2)在△ABC的内部,如何找到满足条件的圆心I呢?
学生答:圆心I应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教师问:为什么?
学生答: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与三角形的三边距离相等.
出示课件19:做一做
已知:△ABC.
求作:和△ABC的各边都相切的圆.
引导学生分析作图的关键,师生共同作图如下:
作法:
1.作∠B和∠C的平分线BM和CN,交点为O.
2.过点O作OD⊥BC.垂足为D.
3.以O为圆心,OD为半径作圆O.
☉O就是所求的圆.
教师归纳总结:(出示课件20)
1.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作三角形的内切圆.
2.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心.
3.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外切三角形.
如图,☉I是△ABC的内切圆,点I是△ABC的内心,△ABC是☉I的外切三角形.
出示课件21:例 已知:△ABC(如图),
(1)求作△ABC的内切圆☉I(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写出作法,不要求证明).
(2)在题(1)已经作好的图中,若∠BAC=88°,求∠BIC的度数.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后,师生共同解答.(出示课件22,23)
解析:(1)①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交AC、AB于点H、G;
②分别以H、G为圆心,以大于HG的长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K点,连接AK,则AK即为∠BAC的平分线;
③同理作出∠ABC的平分线BF,交AK于点I,则I即为△ABC内切圆的圆心;
④过I作IM⊥BC于M,以I为圆心,IM为半径画圆,则☉I即为所求圆.
(2)∵∠BAC=88°,
∴∠ABC+∠ACB=180°-88°=92°,
∴∠IBC+∠ICB=(∠ABC+∠ACB)=×92°=46°,
∴∠BIC=180°-46°=134°.
巩固练习:(出示课件24)
△ABC的内切圆半径为r,△ABC的周长为l,求△ABC的面积.(提示:设内心为O,连接OA、OB、OC.)
学生思考交流后自主解决.
解:设AB=c,BC=a,AC=b.
则S△OBC=ar,S△OBA=cr,S△OAC=br,
S△ABC=S△OBC+S△OBA+S△OAC
=ar+cr+br
=r(a+c+b)
=lr.
探究三 三角形的内心的定义和性质
教师问:如图,☉I是△ABC的内切圆,那么线段IA,IB,IC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25)
学生答:线段IA,IB,IC分别是∠A,∠B,∠C的平分线.
教师问:如图,分别过点作AB、AC、B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G,那么线段IE、IF、IG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课件26)
学生答:IE=IF=IG.
教师归纳:三角形内心的性质(出示课件27)
三角形的内心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上.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的三边距离相等.
出示课件28:例 如图,△ABC中,∠B=43°,∠C=61°,点I是△ABC的内心,求∠BIC的度数.
教师分析后学生独立解答.
解:连接IB,IC.
∵点I是△ABC的内心,
∴IB,IC分别是∠B,∠C的平分线,
在△IBC中,
巩固练习:(出示课件29)
如图,在△ABC中,点P是△ABC的内心,则∠PBC+∠PCA+∠PAB= .
学生自主思考后独立解答.
解析:∵点P是△ABC的内心,
∴PB平分∠ABC,PA平分∠BAC,PC平分∠ACB,
∴∠PBC+∠PCA+∠PAB=90°.
出示课件30,师生共同总结深化认知.
名称 | 确定方法 | 图形 | 性质 |
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 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 1.OA=OB=OC; 2.外心不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 |
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 三角形三条 角平分线的 交点 | 1.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2.OA、OB、OC分别平分∠BAC、∠ABC、∠ACB; 3.内心在三角形内部 |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31-36)
1.如图,一把直尺,60°的直角三角板和光盘如图摆放,A为60°角与直尺交点,AB=3,则光盘的直径是( )
A.3 B. C.6 D.
2.如图,菱形ABOC的边AB、AC分别与⊙O相切于点D、E.若点D是AB的中点,则∠DOE= .
3.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是A、B,如果AP=4,∠APB=40°,则∠APO= ,PB= .
4.如图,已知点O是△ABC的内心,且∠ABC=60°,∠ACB=80°,则∠BOC= .
5.如图,在△ABC中,点I是内心,
(1)若∠ABC=50°,∠ACB=70°,∠BIC=_____.
(2)若∠A=80°,则∠BIC=_____度.
(3)若∠BIC=100°,则∠A=_____度.
(4)试探索:∠A与∠BIC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6.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B=90°,O是AB上一点,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的圆与AB交于E,与AC相切于点D.求证:DE∥OC.
7.如图,△ABC中,I是内心,∠A的平分线和△ABC的外接圆相交于点D.求证:DI=DB.
参考答案:
1.D解析:设三角板与圆的切点为C,连接OA、OB,由切线长定理知AB=AC=3,OA平分∠BAC,
∴∠OAB=60°,在Rt△ABO中,OB=ABtan∠OAB=,
∴光盘的直径为.
2.60°解析:连接OA,
∵四边形ABOC是菱形,
∴BA=BO,
∵AB与⊙O相切于点D,
∴OD⊥AB,
∵点D是AB的中点,
∴直线O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OA=OB,
∴△AOB是等边三角形,
∵AB与⊙O相切于点D,
∴OD⊥AB,
∴∠AOD=∠AOB=30°,
同理,∠AOE=30°,
∴∠DOE=∠AOD+∠AOE=60° .
3.20°;4
4.110°
5.解:⑴120°;⑵130;⑶20;⑷
6.证明:连接OD,
∵AC切⊙O于点D,∴OD⊥AC,
∴∠ODC=∠B=90°.
在Rt△OCD和Rt△OCB中,OD=OB ,OC=OC ,
∴Rt△ODC≌Rt△OBC(HL),
∴∠DOC=∠BOC.
∵OD=OE,∴∠ODE=∠OED,
∵∠DOB=∠ODE+∠OED,
∴∠BOC=∠OED,∴DE∥OC.
7.证明:连接BI.
∵I是△ABC的内心,
∴∠BAD=∠CAD,∠ABI=∠CBI.
∵∠CBD=∠CAD,
∴∠BAD=∠CBD.
∵∠BID=∠BAD+∠ABI,∠IBD=∠CBI+∠CBD,
∴∠BID=∠IBD,
∴BD=ID.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几个重要知识点?你有哪些疑惑?
(五)课前预习
预习下节课(24.3第1课时)的相关内容.
七、课后作业
配套练习册内容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继续,从探究切线长定理开始,通过如何作一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引出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内心的概念,经历这些探究过程,能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 圆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获奖第3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 圆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获奖第3课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获奖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获奖第3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