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冀教版六年级上册1.放大与缩小一等奖第1课时表格教学设计
展开第6单元 比例尺
第1课时 放大与缩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放大、缩小现象的过程,通过摆三角形等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对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
PPT课件、放大镜、小棒。
教学过程 | 教师批注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PPT课件出示一个圆和一个放大的圆,还有一个缩小的圆。 师:你们看看第一个圆和第二个圆有什么区别? 生:第二个比第一个大。 师:那第一个和第三个圆又有什么区别呢? 生:第三个比第一个小。 师总结:第二个圆是第一个圆经过放大得来的,第三个圆是第一个圆经过缩小得到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放大和缩小。(板书课题:放大与缩小) 二、讲授新课 1.放大与缩小。 师:我手里的东西是什么啊?(教师手里拿着放大镜) 生:放大镜。 师:谁能说说它的作用呢? 生:放大镜可以把字放大。 教师用放大镜把书本上的字放大从而引出放大的概念。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的内容。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照片把景物缩小了。(引出“缩小”的概念)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放大和缩小的现象?(小组交流) 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说的多的一组获胜。(给获胜的小组一点精神上的奖励) 生:用复印机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PPT课件出示一些放大和缩小的现象) |
|
教学过程 | 教师批注 |
2.摆三角形。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例1。 师: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样的特征? 生:三条边相等。 师:那用3根、6根、9根同样长的小棒摆等边三角形应该怎样摆?同学自己动手摆一下,看谁摆得又好又快。 (2)交流自己是怎样做的。 师:观察自己摆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学生观察、思考的结果。 师:第一个图形的边是几根小棒? 生:一根。 师:第二个呢? 生1:两根。 生2:第二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长都是第一个的2倍…… 师总结: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两倍后得到第二个图形。 师:那么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几倍后能得到第三个图形?(生自由讨论、交流,师指名回答) 师总结: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3倍后能得到第三个图形。 3.画图形。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例2。 师:长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是什么意思? 生:放大后的长是6个格,宽是4个格。 (交流学生画的过程和结果,教师用PPT课件演示) 师:把下面的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是什么意思?(学生自己画图) 生:缩小后的长是4个格,宽是2个格。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交流画的过程和结果) 三、巩固练习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1题。 师:第一个长方形的各边用了几根小棒? 生:长用了4根,宽用了2根。 师:把各边缩小为原来的是几根小棒? 生:长是2根,宽是1根。 师:那第二个梯形呢?(让学生自己动手摆) 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布置作业 1.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3题。 2.《·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很快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不足之处] 没有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再教设计] 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活动,感受按比例画图的作用。
数学六年级上册1.比优质第2课时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上册1.比优质第2课时表格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4.税收精品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冀教版六年级上册4.税收精品表格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1.圆一等奖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冀教版六年级上册1.圆一等奖表格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