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同步教案】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2.2真、假命题与定理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2.2真、假命题与定理 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真命题与假命题,证明,举反例,基本事实,互逆定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章 三角形
2.2 命题与证明
第2课时 真、假命题与定理
教学目标
1.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了解反例的作用.
2.理解定理、推论、逆定理、互逆定理的概念.
3.会用基本事实去判定其他命题的真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举反例.
难点:知道利用反例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教学过程
探究新知
一、真命题与假命题
教师: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是命题的指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此命题是否正确.
(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4)任意两个直角都相等.
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同学纠正补充,最后总结结果:四个语句都是命题.
命题(1)的条件是“两直线相交”,结论是“只有一个交点”;
命题(2)的条件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互补”,结论是“这两条直线平行”;
命题(3)的条件是“两个角相等”,结论是“它们是对顶角”;
命题(4)的条件是“两个角是直角”,结论是“它们相等”.
其中(1)(2)(4)是正确命题,(3)是错误命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把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也就是说,如果命题的条件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是真命题;如果命题的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是假命题.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语句,练习了找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更容易回答出命题的正确与否.
二、证明
问题: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的依据是什么?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常常要从命题的条件出发,通过讲道理(推理),得出其结论成立,从而判断这个命题为真命题,这个过程叫证明.
三、举反例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的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的结论,从而就可判断这个命题为假命题.我们通常把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 .
例如,要判断命题“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是整数”是一个假命题,我们举出“0.1是有理数,但是0.1不是整数”这一例子即可判断该命题是假命题.
注意:所举的反例一定要符合命题的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的结论.
四、基本事实、定理与推论
师:在判断一个命题是否为真命题时常常要利用一些概念的定义,但光用定义只能判断一些很简单的命题是否为真.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命题的真假的判断,光用定义是远远不够的.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对他那个时代的数学知识作了系统的总结,把人们公认的真命题作为证明的原始依据,称这些真命题为公理.
我们把少数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
举例: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
教师: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命题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
(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也垂直于另一条;
(2)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3)如果|a|=|b|,那么a=b;
(4)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5)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师生活动
学生代表回答,如果出现错误或不完整,请其他学生修正或补充,教师点评.
教师归纳:上述问题中(1)(4)(5)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把经过证明为真的命题叫作定理.
定理证明的一般过程:
图示:
定理也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由某定理直接得出的真命题叫作这个定理的推论.
右边的结论称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也可称为“三角形外角定理”.
五、互逆定理
师:命题“如果∠1和∠2是对顶角,那么∠1=∠2”是真命题吗?写出它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解:原命题是真命题.
它的逆命题是“如果∠1=∠2,那么∠1和∠2是对顶角.”
逆命题是假命题.
注意:当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师: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吗?写出它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解:原命题是真命题.
它的逆命题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逆命题是真命题.
师:根据上面的例子,对逆命题和原命题真假的关系进行归纳.
总结: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那么就叫它是原定理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叫作互逆定理.
例 试着判断下列定理有没有逆定理:
(1)对顶角相等;
(2)等角的补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解:(1)其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这个逆命题不正确,原定理没有逆定理.
(2)其逆命题是:如果两个角的补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这个逆命题正确,原定理有逆定理.
(3)其逆命题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个逆命题正确,原定理有逆定理.
归纳:判断一个定理是否有逆定理,应写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再分析是否为真命题,若是真命题,则它就是原定理的逆定理;若逆命题是假命题,则原定理没有逆定理.
课堂练习
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B.两互补的角一定是邻补角
C.如果a2=b2,那么a=b
D.如果两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角一定相等
2. 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如果a∥b,b∥c,那么a∥c
B.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大于或等于60°
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下列命题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2)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同旁内角互补;
(5)对顶角相等.
4.举反例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
(1)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
(2)如果数a,b的积ab>0,那么a,b都是正数;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图1
5. 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1所示,∠1=∠2,∠C=∠D,求证:∠A=∠F.
证明:∵ ∠1=∠2(已知),∠2=∠3( ),
∴ ∠1= (等量代换),
∴ ∥ ( ),
∴ ∠C=∠4( ).
又∵ ∠C=∠D(已知),
∴ ∠D=∠4( ),
∴ DF∥AC( ),
∴ ∠A=∠F( ).
参考答案
1.A 2.C
3.解:(1)(4)假命题,(2)(3)(5)真命题.
4.(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不是钝角;
图2
(2)-1和-3的积是-1×(-3)>0,-1和-3不是正数;
(3)两条相交的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l所截(如图2),它们的同位角不相等.
5.证明:∵ ∠1=∠2(已知),∠2=∠3(对顶角相等),
∴ ∠1=∠3(等量代换),
∴ DB∥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C=∠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C=∠D(已知),
∴ ∠D=∠4(等量代换),
∴ 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
教材第55页练习
板书设计
2.2 命题与证明
第2课时 真、假命题与定理
1.真命题与假命题:
2.基本事实:
3.定理和推论:
4.证明:
5.举反例:
6.互逆定理: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2.3定理与证明 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命题的证明,反证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2.1定义与命题 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定义,命题的概念,命题的组成,互逆命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