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案】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6: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二)(第1课时) 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4713795/0-1692266238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教案】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6: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二)(第1课时) 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4713795/0-169226623819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教案】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6: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二)(第1课时) 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4713795/0-16922662382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教案】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6: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二)(第1课时) 教案
展开第一课时: 6、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学会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乘法口诀的继续,也是今后学习8、9的口诀的基础。在学生熟悉的活动中,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等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2.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 过程与方法:
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理解6、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 析综合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
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6、7的乘法口诀。
难点:会用6、7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不知大家现在还想着吗?下面我们开火车背诵一下好吗?
(1)指名火车头开始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肯定和鼓励:同学们背的很熟练了,说明同学们学的很不错啊!
2、教师:我们口诀背的非常的熟练,能否会用口诀解决以下问题呢?(课件出示以下练习)
看算式,说口诀
3×5= 4×2= 5×3= 1×9= 3×4= 8×4= 6×4= 5×5=
(1)指名回答
(2)集体订正
(3)教师及时鼓励,并作重点强调:看到3×5这道算式,就会想到5×3这道算式,它们用的是同一个口诀“三五十五”。
3、教师:看来大家都对1~5的乘法口诀掌握的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7的乘法口诀。
教师板书:6,7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以开火车的形式背诵1~5的乘法口诀引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自信心。同时,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找到原有的知识基础,运用知识迁移,为下面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1。
1.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独立观察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阿姨正告诉小朋友,每本台历6元,两个小朋友正在说一个 星期有7天。
(4)集体订正
2.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一本台历有6元,2本呢?3本、4本、5本呢?
(3)集体订正
(4)教师及时鼓励,并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3.教师:请同学们把计算2本、3本、4本、5本的乘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并算出结果。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
(3)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同学作业,并指名说所用口诀。
(4)集体订正
(5)教师及时鼓励并重点强调:这些算式,都能用我们前面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
4.教师:6本台历多少元,7本、8本、9本呢?用乘法怎样表示?
(1)学生独立写算式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6×6=36 6×7=42 6×8=48 6×9=54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不但列出了乘法算式,而且还算出了正确的结果,真是不错啊!
(5)教师板书:6×6=36
6×7=42
6×8=48
6×9=54
5.教师:谁能说说6×6=36,这个算式哪来的?怎么得到36的?
(1)指名回答:每本台历6元,要求6本台历的价钱,就是求6个6的和是多少,算式是6×6;因为5本台历30元,6本比5本多一本,也就是多一个6,所以是36元。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肯定和鼓励:你把前面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了新知识的学习上,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好孩子!
6.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编出了1~5的乘法口诀,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根据这四道算式,编写出6的乘法口诀的!
(1)学生独立试写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六六三十六 六七四十二 六八四十八
六九五十四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肯定和鼓励: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很会编口诀啦!
(5)教师板书:
六六三十六
六七四十二
六八四十八
六九五十四
(6)学生齐读
7.教师: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句口诀有什么规律?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第一个因数不变,都是6,第二个因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以1~5的乘法口诀中与6有关的口诀引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推出6的其它算式和口诀,体现了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自主建构的原则。】
8.教师:如果有个同学记住了6×7=42,却忘记了6×6或者6×8,你能帮助他想一个办法吗?
(1)指名回答:如果忘了某一句6的乘法口诀时,可以想一想前一句口诀或者后一句口诀,在结果上减6或者加6就可以了。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这种方法还真是好,大家觉得呢!
9.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式背诵6的乘法口诀,同桌互相检查。
(1)学生自由背诵,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指名背诵。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10.教师:我们都知道一个星期是7天,我想请同学们算一下,7个星期呢?8个星期呢?9个星期呢?(同时,课件出示这个问题)
(1)学生独立试写
(2)小组内交流
(3) 指名汇报:7个星期,就是7个7相加,所以是7×7=49天;8个星期就是8个7相加,所以是7×8=56天;9个星期,就是9个7相加,所以是7×9=63天
(4) 集体订正
(5) 教师及时鼓励,同时板书:
7×7=49
7×8=56
7×9=63
11.教师:我想同学们会根据以前经验,很快编写出7的口诀来的!
(1)学生独立试写
(2)小组内交流
(3) 指名汇报:七七四十九 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4) 集体订正
(5) 教师及时鼓励,并板书:
七七四十九
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6)学生齐读,并且背过。
【设计意图:用编6的乘法口诀的方法类推7的乘法口诀,既让学生学的轻松,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类推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练习应用,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第一幅图
1.教师:这幅图的游戏规则是什么?
(1)指名回答:对口令,就是一人说口诀的前两个数,另一人说口诀后面的数。
(2)集体订正。
(3)同桌进行,然后交换角色进行。
(4)指名同桌展示。
(5)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第二幅图
2.教师:这幅图的游戏规则是什么?
(1)指名回答:对口令,一人说一句口诀,另一人根据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2) 集体订正。
(3) 同桌进行,然后交换角色进行。
(4)指名同桌展示。
(5)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
3.教师:请同学们看课件,这是一个六边形,要想摆出这个六边形,需要几根小棒?那么摆2个六边形要几根?摆3个呢?摆摆看。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指名黑板上用磁力棒摆图形。
(3)指名回答:1个六边形需要6根小棒,2个六边形需要2个6根,就是6×2=12根,3个六边形需要3个6根,就是6×3=18根小棒。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4.教师:如果不用摆,那你知道摆7个六边形要几根小棒吗?
(1)指名回答:要42根。因为1个六边形要6根小棒,摆7个六边形就是7个6相加,也就是6×7,六七四十二根。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设计意图:练习的情境性、游戏性、动手操作等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变式练习,加深学生对6,7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对口诀的掌握水平。】
四、达标反馈
1.完成练习九的第一题。
要求:独立完成作业,说出规律,得出结论: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2.完成练习九的第二题。
要求:独立完成,得出结论:一个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3.课件展示:在〇里填上“+”“-”或“×”。
6〇7=42 9〇7=2 8〇6=48 6〇5=11 7〇7=49 7〇7=0
4.列式计算。
(1)6个7相加是多少?
(2) 6与9的积是多少?
(3)7与8的和是多少?
(4)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多少?
答案:第一题:30 48 56 54
30 48 56 54
第二题:6×7=42 7×6=42
7×9=63 9×7=63
第三题:× - × + × -
第四题:7×6=42 6×9=54 7+8=15 8×6=48
五、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各抒己见
(2)指名汇报:我学会并背过了6、7的乘法口诀,并且会用6、7的乘法口诀计算各种题......
(3)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重点强调: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用口诀去解决的问题,大家可以去寻找,试着用我们学过的口诀去解决!
六、布置作业:练习九的第3、4、5题
答案:第三题:12 54 24 30 6 36 48 18 42
35 21 56 49 14 63 7 42 28
第四题:6 7 7
8 6 6
5 7 6
第五题:24 21 42 24 21 42 24 21 42
七、板书设计:
6,7的乘法口诀
6×6=36 六六三十六 7×7=49 七七四十九
6×7=42 六七四十二 7×8=56 七八五十六
6×8=48 六八四十八 7×9=63 七九六十三
6×9=54 六九五十四
八、教学反思:
“6、7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基础,所以让学生自主编写6、7的乘法口诀,找出它的特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忆,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去学习本节课的新知识。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经历编写6、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过程的合理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些都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教师:如果有个同学记住了6×7=42,却忘记了6×6或者6×8,你能帮助他想一个办法吗?
学生1:六六很好记,只要记住三十六就行,36,分开记,前面的3是后面6的一半,就记住了;六七了就是六八呗,得数48,也是分开记,前面的4也是后面8的一半。
学生2:我是根据加法算式记的得数,只要知道六七四十二了,那么前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就用42减去6是36,后面的口诀就是在六七四十二的基础上加上6,就能算出结果是48来了。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当我们忘了某一句6的乘法口诀时,可以想一想前一句口诀或者后一句口诀,在结果上减6或者加6就可以了。
教师:不知道这样的方法能否帮助到你,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式背诵6的乘法口诀吧,同桌可以互相检查一下。
学生自由背诵,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进行对比归纳,发散思维,找出不同的记住6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资源
一、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6+6+6+6 +6+6
7+7+7+7+7+7
二、填空
1.8个6相加,和是( )写成乘法算式是:( )×( )。
2.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8,写作( )×( ),读作( )乘( )。
三、摆一摆,说一说
摆出这样的6条小鱼需要( )根小棒,算式是( ),口诀是( );摆出9条小鱼需要( )根小棒,算式是( )口诀是( )。
四、儿歌。
一只蚂蚁,一张嘴,六条腿;两只蚂蚁,两张嘴,十二条腿;( )只蚂蚁,( )张嘴, ( )条腿;......
答案:第一题:6×9或者9×6 7×6或者6×7
第二题:1、48 6×8或者8×6
第三题:7×3 7乘3 或者3×7 3乘7
36 6×6 六六三十六 54 6×9 六九五十四
第四题:三 三 十八 ......
(三)说课设计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