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八 可能性精品表格教案
展开可能性
第1课时 可能性的大小(一) | ||||
学习内容 | 教科书第93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三第1~3题。 | |||
育人目标 | 1.通过具体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结果。 2.通过实验操作,感受随机现象结果的发生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3.在感受体验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统计概念。 4.在经历随机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实事求是、勇于求证的科学精神。 5.感受数学的理性美。 6.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7.在经历随机事件的发生过程中,积累研究随机事件的经验,培养学生猜想、验证的能力。 | |||
学习重难点 | 重点:能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难点: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 |||
学习评价设计 | 感受随机现象结果的发生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 |||
教学过程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 |
谈话引入 | 1.同学们,以前我们研究过不确定现象,想一想可以用哪些词来描述?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来探讨可能性的大小问题。(板书:可能性的大小) | 自由发言。 |
| |
探究新知 | 1.教学例1 (1)摸球游戏。 下面咱们就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手中的袋子里装有3个分别标上数字1、2、3的球,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从袋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可能摸出哪个号球?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找学生汇报。 生:可能摸出1号球,也可能摸出2号球或3号球。 结果是不是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那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一试。 (2)试一试。 课件出示课本第93页例1中的试一试。 请同学们从准备好的袋子里摸球,一次只摸一个,摸出后记录下来再放回,摸30次。在小组内,谁先摸,谁后摸,谁记录,小组长要分好工。(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装有3个分别标上数字1、2、3的球的袋子,独立完成此题。) (3)找学生汇报。 ①抽三、四组汇报活动次数,教师填入黑板上总表中。 ②汇总几个小组所摸出的结果,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反馈:从表中的数据知道,任意摸出一个,可能摸出1号球,可能摸出2号球,也可能摸出3号球,摸了很多次后,从袋中摸出每个号球的次数大致相同。 (4)教师追问:从袋中摸出每个号球的次数为什么大致相同? (5)学生讨论并汇报。 生1:因为每个号球的个数是相等的。 生2:有3个号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摸出的结果有3种可能,每个号球被摸出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6)教师给予表扬并明确:每个号球的个数相等,所以每个号球被摸出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7)课堂活动第1题:游戏。 ①打开课本第94页,默读题的要求,然后思考题中的问题。 ②找学生汇报。 让学生明白:两人取相同次数后,可能甲获胜,可能乙获胜,也有可能出现平局,但他们获胜的可能性同样大。 ③验证。 下面我们就来验证是不是甲、乙获胜的可能性同样大。请同学们拿出卡片,同位俩左边的同学为甲,右边的的同学为乙,轮流抽取20次,并作好记录。 ④找学生汇报,说出从自己抽取的结果中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取出0或1的卡片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教师补充明确:取的次数越多,得分就越接近,获胜的可能性就越接近。 2.教学例2 (1)老师这里有一个转盘,转盘上面有红、黄两个区域,猜一猜转动1圈以上,指针落在红色区域、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哪个大? (2)学生试验。 找3名学生轮流转动转盘,每人转6次,每次转动1圈以上。(课件出示课本第93页例2中试一试的记录表)其他学生将指针落在红色区域、黄色区域的次数记录下来。 (3)学生汇报结果。 抽三、四组汇报活动次数,教师填入黑板上总表中。 (4)现在请同学们分别把落在红色区域和黄色区域的次数合并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找学生汇报。 ①我发现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多,指针落在黄色区域的次数少。 ②转动一次,指针可能落在红色区域,也可能落在黄色区域。 (6)教师追问:那么指针落在红色区域、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哪个大?为什么? 学生反馈: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因为红色区域比黄色区域大。 (7)教师小结。 红色区域比黄色区域大,指针落在红色区域比落在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大,但也可能落在黄色区域。 |
独立思考,再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完成摸球游戏,并作好记录。
分组汇报。
讨论交流小组的发现。
讨论交流从袋中摸出每个号球的次数为什么大致相同。
独立思考,再汇报交流。
同桌完成抽卡片游戏,并作好记录。
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理解题意。
学生试验,并作好记录。
分组汇报结果。
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讨论交流指针落在红色区域、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哪个大?为什么?
|
在经历随机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实事求是、勇于求证的科学精神。
感受数学的理性美。
在经历随机事件的发生过程中,积累研究随机事件的经验,培养学生猜想、验证的能力。
| |
巩固应用 | 1.课堂活动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说说思考的过程。 2.练习二十三第1~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评价。 |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
达标反馈 | 1.有2个盒子,第1个盒子里有5个白球,3个黑球;第2个盒子里有2个白球,6个黑球。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可以得到一份奖品,你喜欢到哪个盒子里去摸球?为什么? 2.小明把一个正方体骰子的6个面分别涂上颜色,其中1个面涂黑色,2个面涂白色,其余的面涂蓝色。把这个骰子掷出后,哪个颜色的面朝上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哪个颜色的面朝上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
课堂小结 |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 谈收获。 |
| |
课堂作业 | 找找生活中哪些事件和可能性有关,把它写下来。 | 独立完成。 |
| |
板书 设计 | 可能性 每个号球的个数相等,所以每个号球被摸出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可能性有大小:红色区域比黄色区域大,指针落在红色区域比落在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大,但也可能落在黄色区域。 | |||
教学 反思 |
| |||
第2课时 可能性的大小(二) | ||||
学习内容 | 教科书第94~95页例3、例4,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第4~6题。 | |||
育人目标 | 1.通过实验操作,能用“可能性大”、“可能性小”、“一定”、“偶尔”、“经常”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感受随机现象结果的发生是有大小的,培养学生简单的合情推理和逆向思考的能力。 3.在经历随机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实事求是、勇于求证的科学精神。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在经历随机事件的发生过程中,积累研究随机事件的经验,培养学生猜想、验证的能力。 | |||
学习重难点 | 重点:能用“可能性大”、“可能性小”、“一定”、“偶尔”、“经常”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在实验操作中,可能性大的事件发生的次数不一定多。 | |||
学习评价设计 | 能用“可能性大”、“可能性小”、“一定”、“偶尔”、“经常”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 |||
教学过程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 |
谈话引入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可能性大小的问题。(板书:可能性的大小(二)) |
|
| |
探究新知 | 1.教学例3。(课件出示例3) (1)提出猜想。 小娟一定能拿到画有燕子的卡片吗? 学生反馈:不一定能拿到。 (2)实验操作。 这仅仅是同学们的一种猜想,下面我们就来分小组试一试。组长拿出卡片,和匀后从中任意拿1张,并把结果记录到表格中,每人抽2次。 (3)分析游戏结果。 抽三、四个组汇报活动次数,教师填入黑板上总表中。 ①看看刚才我们活动的数据,想一想小娟一定能拿到画有燕子的卡片吗?为什么? 生:不一定拿到,因为有几种卡片,拿到的就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②从这些实验结果中,你能说出拿到画有燕子的卡片的可能性和画有大象的卡片的可能性哪个大些吗?为什么?拿到哪种卡片的可能性最小呢?为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找学生汇报。 生汇报:拿到画有燕子的卡片的可能性大,因为画有燕子的卡片比画有大象的卡片多。拿到画有喜鹊的卡片的可能性最小,因为它的数量最少。 (4)教师小结。 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相关,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板书: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小。) 2.教学例4。 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 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例题,然后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3张方块牌,自由抽牌。用题中给出的词语来描述自己抽牌的情况,并说说你所用词语描述的依据。 (1)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结果。 预设1:我可能抽到方块A,也可能抽到方块2,还可能抽到方块3……还可能抽到方块K。因为每个数的方块牌都只有一张,每张方块牌都有被抽到的可能,抽到每张牌的可能性相等。 预设2:我不可能抽到红桃牌、黑桃牌和梅花牌。因为只有方块牌,没有红桃牌、黑桃牌和梅花牌。 预设3:我一定抽到方块牌。因为只有方块牌,没有其他的牌。一定抽不到红桃牌、黑桃牌和梅花牌。因为只有方块牌,没有红桃牌、黑桃牌和梅花牌。 预设4:我偶尔抽到方块A、方块2、方块3……方块K。因为每个数的方块牌都只有一张。我经常抽到小于10的方块牌。因为小于10的方块牌多于大于10的方块牌,所以抽到小于10的方块牌可能性就大些。 (3)引导总结。 同学们描述的非常恰当。通过刚才的抽牌活动,我们发现一定发生、可能发生、偶尔发生、经常发生应具备什么条件?(学生:有牌)不可能发生呢?(学生:没有就不可能发生)。(板书:有→一定发生、可能发生、偶尔发生、经常发生,没有→不可能发生。) (4)课堂活动:两人游戏。 ①打开课本95页,仔细阅读、分析表中数据,把小丁和小林得出的结论补充完整。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找学生汇报。 生1:小丁得出的结论是:摸出有记号的纸团的次数大些,所以有记号的纸团比无记号的纸团多。 生2:小林得出的结论是:5个纸团里,做记号的可能有3个。 ④学生操作。 下面同位俩分好工,一人扮小丁,一人扮小林,两人交换角色后摸出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⑤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⑥找学生汇报。 ⑦交流对这次游戏活动的感受。 从以上两位同学所摸出的结果来看,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找学生汇报。 让学生明确:如果有记号的纸团多,被摸出的次数就比无记号的被摸出的次数多;如果无记号的纸团多,被摸出的次数就比有记号的被摸出的次数多。 ⑧教师给予表扬并明确:数量多,被摸出的可能性就大;数量少,被摸出的可能性就小。 |
独立思考,再汇报交流。
分组实验,并作好记录。
分组汇报。
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汇报。
仔细阅读例题,自由抽牌,用题中给出的词语来描述自己抽牌的情况和依据,最后全班汇报。
讨论小结。
独立完成,再全班汇报。
操作验证。
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找汇报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
在经历随机事件的发生过程中,积累研究随机事件的经验,培养学生猜想、验证的能力。
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感受随机现象结果的发生是有大小的,培养学生简单的合情推理和逆向思考的能力。
在经历随机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实事求是、勇于求证的科学精神。
| |
巩固应用 | 练习二十三第4~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评价。 | 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
| |
达标反馈 | 1.猜一猜。 1号盒:全部红色 2号盒:全部黄色 3号盒:杂色 4号盒:红色多黄色少 (1)在几号盒子里一定能摸出黄球? (2)在几号盒子里经常摸出红球? (3)在几号盒子里可能摸出黑球? (4)在几号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红球? (5)在几号盒子里偶尔摸出红球? 2.有9个大小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玻璃杯子,其中4个是咖啡色,3个是粉色,2个是白色。小红随意从盒子里拿出1个杯子,拿到咖啡色和拿到粉色的可能性哪个大?为什么?拿到咖啡色和拿不到咖啡色的可能性哪个大?为什么? 3.有4个白球和4个黄球,按要求放到一个盒子里,怎样放? (1)摸出的一定是白球。 (2)摸出的不可能是白球。 (3)摸出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4)摸出白球比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小。 (5)经常摸出黄球。 (6)偶尔摸出黄球。 |
先独立完成,再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
课堂小结 |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 谈收获。 |
| |
课堂作业 | 1.找找生活中和可能性大小有关的事件,把它写下来。 2.“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偶尔”、“经常”各说一句话。 | 独立完成。 |
| |
板书 设计 | 可能性的大小(二) 数量多,可能性大; 有→一定发生、可能发生、偶尔发生、经常发生, 数量少,可能性小。 没有→不可能发生。 | |||
教学 反思 |
| |||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七 负数的初步认识精品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七 负数的初步认识精品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同步教案】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3.9整理与复习 (表格式)教案: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3.9整理与复习 (表格式)教案,共11页。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探索规律公开课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探索规律公开课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