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优秀课后测评
展开《插秧歌》练习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唤渠朝餐歇半霎
A.置人所罾鱼腹中 B.渔人甚异之
C.竭其庐之入 D.此皆良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薄言采之 B.吾见师之出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宋何罪之有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六义”,即是指“赋、比、兴”三种诗歌形式与“风、雅、颂”三种表现手法。
B.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C.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D.杨万里,号“诚斋”,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4.下面对《插秧歌》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插秧歌》一诗的开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
B.《插秧歌》中“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借代修辞,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
C.五、六两句“唤”的主语没有写出,按诗意应是位老妪或老翁。
D.结句“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1、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
2、“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3、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叙写诸孙入村帮作者收麦,他们顾不得饥饿困乏抢收麦子,最后收麦入仓。
B.本诗题目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但作者却没有正面写收麦情景,只是叙述自己忙着做饭、酤酒的场面,这是侧面描写手法。
C.诗歌用平实的语言叙写了平淡的日常劳动生活。用充满温馨的场面暗示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
D.“急炊大饼”与“多博村酤”两个细节写出了作者对诸孙的感谢与喜爱之情,也写出了长慈幼孝的浓浓亲情。
2.诗歌多处运用前后对比手法,请结合诗歌分析,并谈谈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能力。例句中“餐”为名词作动词,吃饭。A项,“罾”为名词作动词,用网捕。B项,“异”为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C项,“入”为动词作名词,收入。D项,“良实”为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
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的能力。例句和B项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之”为代词,指代芣苢。C项,“之”为动词,往、朝某方向走、到……去。D项,“之”为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4、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借代”不对,应是比喻。
二、课内阅读
1、全家参与,冒雨进行,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
2、比喻。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
3、“只不答”是说田夫没有答应“朝餐”“歇半霎”;第四联是提醒田妇看管好家里的鹅鸭,提防它们到田里作践。
三、课外阅读:
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C项,“对官场的厌恶”于文无据,结合诗歌内容,表现的是作者看到农村劳作和收获的快乐。
2、答案 作者“欲收新麦”而不得的先忧,与“诸孙替老人”收麦后乐的对比;“三夜阴霪”与“一竿晴日”天气前后变化的对比;前面“败场圃”的沮丧和后面“舞比邻”的欣喜的对比。通过前后变化的对比,使诗歌有了跌宕起伏的变化,更好地突出了诗人的欢喜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原文“欲收新麦”却不得的忧虑,“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对外孙劳动结束关仓归来后的赞叹,前后形成对比;“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将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诗人把“三夜阴霪”和“一竿晴日”进行对比,用环境陡然变化,来突出见到外孙入村收麦前的急切与之后的喜悦之情。这样行文使诗歌有了跌宕起伏的变化,更能突出诗人心中的欢喜。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达标测试,文件包含第62课《插秧歌》同步检测原卷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第62课《插秧歌》同步检测解析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精品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精品习题,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祭祀与史诗,农事诗,宴饷诗,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婚恋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巩固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小阅读-课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